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論學校特色文化建設

論學校特色文化建設

加強學校效能建設創建學校特色是構建適應社會變革發展的教育體系的需要是提高辦學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闡述了學校特色的特征,影響學校特色形成的內外部因素,提出了學校特色建設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學校特色;建築;學校效能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47【文獻識別碼】A【文號】1672-1128(2008)05-0053-06

基礎教育的“基礎性”決定了大多數中小學發展模式的相似性和發展內容的統壹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學校只能有壹種模式,成千上萬的學校什麽都不做。在學校效能建設過程中,在不同辦學理念的指導下,不同的學校教育生態和辦學實踐往往導致不同的辦學條件。在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特個性和鮮明的辦學風格是學校的特色。

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開展課程改革,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基礎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加強辦學效益建設,打造辦學特色,是構建適應社會變革發展的教育體系的需要,是提高辦學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

以人為本、個性化發展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價值追求。基於生態學原理,創建學校特色可以為師生的進步和學校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

教育是壹種服務,只有競爭才能服務;有激烈的競爭,才有優質的服務。教育的競爭主要來自於社會對素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創建學校特色可以凝聚人心,提高士氣,明確方向,挖掘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巨大潛力,拓展學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國外可以向社會提供個性化服務,主動適應和滿足社會需求,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需要。沒有特色的學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獲得社會的關註和支持,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在學校效能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壹些薄弱學校,往往會突破“合格-規範-特色-品牌”的發展路徑,點面結合。

壹,學校特色的特征

學校特色是學校積極的教育價值觀的體現,是在學校主體的追求下,學校工作的某壹方面或某些方面優於其他學校,甚至超越其他學校的被社會所認可的獨特品質。學校特色的創建是更新辦學理念、重組和利用資源的過程,也是學校各種有效行為和活動的結果。它往往通過學校內部的壹系列創新,將學校的效能建設推上壹個新的臺階,影響和促進學校的工作朝著壹定的目標和自主發展。學校的特點是學校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提煉自身優勢,揚棄存在的問題,具有以下特點。

第壹,獨特性。壹個學校在壹般特征的基礎上,又有鮮明的個性。可以表述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也可以表述為“人比我多,人比我優”。學校特色是某壹時期某壹學校在某些方面的獨特面貌的體現,是學校個性的張揚。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廣泛性。學校的特色在內容和形式、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廣泛的延伸。壹般來說,在內容上,壹般涉及四個方面:壹是學校在理念、價值觀、辦學定位上的獨特性或個性;二是學校的制度、模式、結構等管理方式的獨特性或個性;第三,教育、教學、學習的具體行為中的獨特性或個性;第四,學校在物理環境和校園建設方面的獨特性或個性化。

在學校效能建設過程中,往往通過具體工作全面深入推進,最終形成個性風格。在微觀建設層面,學校選擇創建特色的項目涉及學校智育、德育、美育、體育、技術教育等各個方面。,表現形式多樣。有些學校以德育為特色,有些以教學為特色,有些以計算機教育為特色,有些以藝術教育為特色,有些以體育為特色...

另外,學校的特色具有社會認同的普遍性,即學校選擇的特色項目壹般具有壹定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兄弟學校中經常被提及和引用;經常受到上級部門的關註和表揚;家長和社區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新聞媒體經常報道等。

第三,引領。學校選擇的開發項目質量和水平都很高,尤其是開發項目優於其他項目和其他學校。壹句話,特色是壹種“領先”狀態。

第四,相對穩定。學校的特色就是學校的優勢。具有壹定社會影響力的項目的長期維護和發展,標誌著學校某些教育人格的定型和成熟。然而,穩定並不是絕對不變的。創建學校特色既是壹個不斷積累和完善的過程,也是不斷繼承和發展、改造和調整、自力更生的結果,體現了辦學理念和主觀追求的完美統壹。

特別是“學校特色”不同於“特色學校”。學校特色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色彩和風格,體現“我”優於“他人”。可能是某個方面有特色或者處於“領先”狀態,也可能是學校在幾個不同方面的強項或優勢。“特色學校”至少具備以下兩個特征:(1)特色學校是學校整體改革創新的產物,其特色要體現在學校的各個方面,這是學校共同體所追求的,要努力形成全面的、整體的、綜合的學校文化模式;(2)辦學水平高,質量水平高。也就是說,“特色學校”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高級階段。只有綜合素質全面、個性突出的高水平、高質量的名校,才能稱之為“特色學校”。“學校特色”與“特色學校”的關系如圖1所示。

二、學校特色的影響因素分析

學校特色是效能建設的結果,是學校硬件建設和學校軟件建設的有機結合。影響學校特色形成的因素很多,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部分。內部因素包括辦學理念、師資隊伍、學生素質、管理機制、辦學條件和文化積澱。外部因素是指學校所處的外部環境,包括教育政策法規、地域文化傳統、社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等。

內部因素

1.辦學思想

辦學理念是從哲學層面對學校發展的宏觀思考。學校的特色首先體現在指導學校發展的辦學思想上。學校管理者秉承壹定的教育宗旨和教育理念,在研究環境變化、審視學校歷史、預見學校未來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目標、任務和定位,最終著眼於全體學生的全面、多樣化、差異化發展和教師、學校的個性發展。所以,辦學理念壹般包括辦學的目的、目標、定位和教育理念。

辦學目的是學校對社會賦予它的基本使命和職能或其教育價值取向的認識。在我國,要堅持為現代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開展德、智、體、美、勞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發展,是學校的基本辦學宗旨和基本辦學方向。雖然這是基本的,但是由於每個學校的主人和學校的主客觀條件的差異,學校的辦學目的也會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場景。目前的辦學宗旨大致可以概括為:(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3)以應對和維護為導向,保證學校不會“亂”;(4)功利取向,追求轟動效應,個人政績。

辦學定位是根據自身現狀對服務範圍和自身能力結構與水平的基本判斷,包括對自身優勢和劣勢的確定。學校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圖2)。初級水平,“安全+合格”,即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秩序正常,相關管理指標符合基本安全要求;中級水平,“規範+特色”,即學校各方面工作都比較規範,形成了壹些我校的特色項目;先進水平,“樣板+品牌”,即學校在各方面成為其他學校的樣板,並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成為學校“品牌”。學校在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時,要找準自己的發展水平。

辦學目標是學校在壹定時期內要達到或努力達到的預期結果,即為實現辦學理念而設定的具體事實導向,通俗地說就是學校在壹定時期內會是什麽樣子。育人的概念是指學校要通過教育把學生培養成什麽樣的人,或者更進壹步,把學生培養成有別於其他學校的有特色的人。

2.教職工

師資隊伍主要是指學校整體師資隊伍的結構安排,如男女比例、年齡梯度、專業比例、知識能力結構、知名骨幹教師比例等。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創建學校特色的關鍵。

3.學生素質

生源質量是辦學的出發點,也是辦學成果的最終體現。學生成長的特點也是學校特色的壹面鏡子。

4.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是指規範、引導和鼓勵學校組織發展的壹種運行方式,即管理系統各要素相互聯系、制約和作用的方式。壹個有特色的學校,它的組織架構、工作作風、決策流程、評價監督、分配激勵、後勤保障等。既是科學的又是個人的。

5.校園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辦學是壹種精神,也是壹種文化。”校園文化是指學校歷史傳統的精華,是學校文化的壹部分,是獨特的校風,往往表現為教風、學風、班風、校風。深入人心的校訓也是它的表現。這種精神和文化是學校的根本,是創新的源泉;是長期辦學經驗的積累,是辦學優勢的提升,是辦學個性的展現。

(2)外部因素

1.國家教育政策和法規

依法治校是學校發展的基礎,國家教育政策法規是學校辦出特色的必要保障。

2.學校自治

辦學自主權是學校主動適應社會的獨立地位和權力。壹方面,要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實行宏觀管理;另壹方面,要完善學校責權利相統壹的自主辦學機制,讓學校根據國家法律和社會需求自主決策、自主開展各項工作。這是校長帶領學校創建特色的基本保證。

3.地域環境與地域文化

地域環境和地域文化在情感和心理上是相對壹致的,有特色的學校壹般會融合社區環境和地域文化的特點,借鑒合理的社區和地域文化的內涵和教育資源,生成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三)學校硬件建設

學校硬件主要是指師生學習、生活、工作的設備和設施,尤其是校舍。影響學校硬件的主要因素如下。

1.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是現代學校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供師生生活和學習的戶外活動場所。壹般要求合理的人均面積、體育用地、建築用地容積率、校園用地等。,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教育布局和裝修。在合理的、個性化的概念設計下,有效利用學校空間環境,使師生在學校得到最好的教育感染。

2.校舍和附屬設施

校舍及附屬設施是指符合相應辦學規模需要的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圖書館(室)、階梯教室、風雨操場(體育館)、宿舍、食堂等建築物。在設計和建設學校基礎設施時,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和人文關懷的內容(各類學校設施要兼顧殘疾學生的使用和安全,實現無障礙),將辦學理念與學校特色相融合。

3.教育、教學和辦公設備

學校教育教學和辦公設備的配置應當以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滿足學校教學的基本需要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外活動的實際需要,考慮教育教學設備的功能、特點和更新周期,註重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的充分運用,註重學校建築設施的特點和利用效率, 特別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合理配備常規通用教學設備、學科專用教學設備和現代教育。

學校硬件的建設雖然是壹個實體操作,但是可以融入學校的辦學思想、管理理念、教育情懷,能夠體現學校的特色。因此,學校硬件的建設也被視為學校的特色,對壹個學校特色的形成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學校硬件建設也是外在教育形象和內在教育空間的統壹,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教育觀念的改變可以導致教育空間的改變,進而影響學校硬件的設計和建設;相反,學校的硬件會限制教育空間的開合,也會導致教育觀念的更新,因為不同的空間可能會影響不同教學組織方式的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硬件配置是政府的責任。硬件本身沒有特色,然而,“管理”產生“特色”。功能壹般需要壹定的硬件來支撐,這是唯物主義的普遍原理。在壹定的辦學思想和管理理念的指導下,對這些硬件進行管理和設計,使之具有自己的特色,更好地為教育服務,是校長的責任。

三,學校特色建設的基本策略

學校效能建設是沃土,學校特色是繁花似錦。作為學校效能建設的產物,學校特色有力地推動、豐富和提高了學校效能建設。學校特色的建設壹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壹)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校長特色辦學思想

校長是辦學思想和辦學模式創新的主要設計者。壹所學校能否充分挖掘學校的內在潛力,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取決於校長是否有“創造”的欲望和創新的意識與能力,這首先表現在校長的教育理念上,因為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思想領導。創建學校特色,需要校長有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要求校長通過自己的指導和協調,使教師的智慧和熱情迸發出火花,使學生的才華、個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要求校長善於用發展的眼光觀察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人和事,真正尊重和支持師生的首創精神,並及時加以改進和固化。壹個有創新意識的校長,往往會聚集壹大批有成績的教職工,讓他們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找到工作樂趣,做出成績,創造出東西,形成特色。總之,建設學校的特色,首先要有壹個“特色校長”,校長掛帥,特色建設才能走得更快。

(二)挖掘硬件潛力,奠定辦學特色基礎。

在學校特色建設中,要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相應設計學校的硬件建設,實現環境教育的功能。目前,學校的教育設備和設施越來越先進和現代化。而使學校的硬件建設具有更高的美學意義,凸顯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使其成為自身學校特色的象征,成為很多學校追求特色的妙筆。其總體要求是:壹、校園總體規劃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將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符合當地總體建設規劃和學校個性發展的要求。學校建設應當與自然相協調,創造有利於學生觀察和體驗自然的教育環境,形成學校特色。二是校園規劃要功能齊全,布局設計要根據教學、體育、生活等不同功能進行劃分,做到布局合理、分工明確、整體協調。建設用地、體育活動用地和綠化用地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體現個性化特征。第三,校園規劃設計要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方便學生和教師學習、工作、交流為目的,保障師生安全,最大限度地提供充裕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空間。壹個有特色的學校甚至在色彩的搭配和標誌的建造上體現了其個性的元素。第四,學校設施的規劃設計要考慮學校資源向社會開放的需要,體現學校所有者的心意,促進學校和社會資源的共享。目前,學校硬件建設的核心理念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倡導自然、綠色生態,摒棄單調的“工廠模式”,構建經濟、友好、學習型的個性化空間,已經成為壹種趨勢。學校硬件建設的特色意義在於為師生創造壹個生活、學習、安全、健康的樂園,從而為促進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三)從實際出發,規劃具有學校特色的建設項目。

教育規劃理論指出,學校品牌建設要從學校實際出發,遵循教育規律,通過對學校優勢項目的系統研究、分析和論證,找到學校特色建設的突破口,實現對學校特色的全過程動態控制和打造。學校應該打破常規,建立“特區”,讓特色項目的表演者有更大的創作和發展空間。

1.規劃學校特色建設項目要從學校實際出發。

本文從我校的實際出發,進行了客觀的分析,通過分析可以了解我校的優勢和劣勢,合理選擇和建設我校的優勢項目,為我校的可持續發展搭建新的平臺。優勢項目的確認不僅取決於校長或老師的專業知識和意願,還取決於各種客觀條件,如我們學校的基礎、條件、傳統、學生狀況、教師素質等。超越現實,項目缺乏活力,學校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規劃學校特色建設項目應從教育改革的實際出發。

近年來,國家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實施個性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綜合能力和心理素質,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要從這個實際出發選擇特色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辦學效益。學校在制度、模式和結構上的科學化、個性化管理模式,有助於規範、引導和激勵學校工作,優化學校教育資源的配置和內部管理。

3.規劃學校特色建設項目應從公眾需求出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眾對教育的需求體現出高質量、個性化的導向,挑戰與機遇並存。實現特色就是創優的過程,也就是為大眾提供高質量、個性化教育服務的過程。

每個學校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項目資源,這些資源分散在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之間,分散在學校所在的環境中。關鍵是學校如何從現實中發現、挖掘、組織、利用這些資源。

(四)鑄造學校教育品牌,凝練特色校園文化。

教育品牌借用了經濟學的概念。品牌對企業來說就是產品質量、企業實力、市場影響力。學校教育品牌和企業品牌具有不同的屬性,學校教育品牌的建設始終指向人才培養而非經濟效益。壹個優秀的教育品牌本身就是學校特色資源的聚集,因為特色是品牌的具體體現。學校教育品牌是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學校傳統、學校品位的集中體現,是學校長期形成的人文精神、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的積澱。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人際文化。優秀的校園文化越豐富、越深入、越深刻,學校的個性就會越鮮明,也就越容易形成教育品牌。這種品牌效應會對周邊學校的發展產生影響和拉動。

凝聚校園文化,鑄造學校教育品牌,通過先進獨特的項目推廣,逐步普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經過不斷的深化和發展,不斷提高實踐水平、理論水平和文化水平,進而形成學校獨特的整體風格和顯著的教育效果。“優勢項目——學校特色——學校品牌”是其建設的壹般流程。

(五)培養團隊專長,建設有特色的教師隊伍。

學校的育人目標主要是靠教師來實現的。要形成學校的特色,必須有壹支素質良好的教師隊伍。要讓學生學得好,老師必須教得好。沒有壹批具有教育教學特色的教師,很難辦出學校特色。壹所學校的特色往往是指學校教師的群體專長,是他們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升華,是創造學校特色的真正財富。

培養特色鮮明的教師:壹是提高基本素養,培養合格教師;第二,創造各種條件,培養有特色的教師。為此,學校首先要了解教師的特長,大膽使用;其次,要熱情支持初顯特長的教師,培養他們的特色;最後,要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建立學習型組織,加強科學研究,形成教師和學科的獨特方法和風格。

(6)深化課程改革,形成特色教育教學模式。

教育教學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也是形成學校特色的主要途徑,所以學校要充分重視教育教學特色的建設。可以考慮以下途徑:壹是結合課改,建立適合特色的新的課程體系,打破以課堂教學為唯壹形式、以傳授書本知識為唯壹內容的單壹課程結構體系,構建以社會需求、學科體系、學生發展為基礎的課外、必修與選修、學科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並行的課程模式,形成課程特色。其次,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教育功能,精心設計和布置校園,把整個校園打造成立體的、多彩的、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再次,加強班級建設,使之成為團結進取的學習集體,成為學生成才的沃土。最後,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教育功能,開設社會實踐課,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變社會環境的影響為環境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七)加強學校教育和科學研究,增強創建學校特色的動力。

加強教育科研,正確分析學校實際基礎,挖掘潛力,揚長避短,調動各方積極性,增強創建學校特色的動力。學校要有自己的科研課題和科研計劃,要有壹系列的實施措施,保證建立特色學校的思路和策略的完整性。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研究探索學校發展規律,從實際出發,按教育規律辦事,是形成辦學特色的關鍵。

學校發展有“差異”,但在實踐意義上,差異是學校特色形成的“基點”。學校特色建設要牢牢把握這個基本點,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教育資源結構分布特點,找準建設的切入點和生長點,充分依托學校自身優勢資源。從軟件建設來看,目前學校特色建設的“重點”如圖3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辦學特色的內涵要在辦學實踐中進壹步拓展,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學校特色的欣賞性和不可復制性決定了它追求的是學校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所以學校特色的打造,靠的是壹點壹滴的積累,自主的創造和追求,而不是模仿和解釋,成為別人的附加物。走特色發展之路,學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否則,學校特色建設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從而失去存在的價值。任何嘩眾取寵、為了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義,都必須嚴禁。

參考

孫孔夷。論學校特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郭繼東。學校特色與特色學校辨析——對學校創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J].中小學管理,2000(11)。

[3]劉巨富,肖斌恒。現代學校管理研究[M]。武漢:武漢測繪大學出版社,1999。

[4]王建榮,沈宏昌。對特色學校的認識[J]。人民教育,2003(8)。

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北京市豐臺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王永利)

  • 上一篇:改變壹個孩子壹生的著名家庭教育集錦(60句)
  • 下一篇:物價局文件和資料增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