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溪口是寧波市的主要旅遊景點,是國家重點旅遊區:以蔣中正的起源為背景,最著名的是雪竇山和雪竇寺,以及蔣中正的原址和鎮上的古老和古董文化,包括武陵門,武陵學校,文昌閣(魁閣淩霄),小洋房,蔣氏故居(馮浩房),魚臺鹽店,摩訶堂,蔣氏墓路和榆樹館。
寧波有很多生態景點,類似北侖區的九峰山,鄞州區的五龍潭。葉赫丘旅遊風景區、梁祝文化園、寧波滕頭生態旅遊示範區、九龍湖風景區、寧波松蘭山海濱旅遊度假區、東錢湖風景區、石浦漁港古城、天壹廣場、天壹閣、寧波松蘭山、國保廟、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雪竇山、北侖鳳凰山主題公園、天通寺、天河、東錢湖、黃成。豐浩坊、千丈巖瀑布、塔山堰、妙高臺、五龍潭、南溪溫泉、浙東大峽谷、寧波海洋世界、姜木墓、梁祝文化公園、松皇城沙灘、乾通古鎮、上林湖月瑤遺址、秦時祠堂、鼓樓、明凱服裝街。
寧波地處浙東,深厚的文化傳統使其不僅擁有深邃的思想家,還擁有人們喜聞樂見的地方戲劇形式。在東海,豐富的漁業資源造就了獨特風味的寧波菜。此外,寧波方言和民俗也各有特色。
四明學派:南宋惜春時期,被稱為“惜春四大派”的明州學者楊堅、袁燮、沈歡等,主要學習和借鑒陸九淵的“心學”,是構成宇宙萬物本原的“心”與“理”的結合,也融合了朱的理學和金華、永康的學說。?
堯江派:又稱陽明學派。它由明代哲學家、余姚人王守仁(別名陽明)創建,因流經余姚的姚江而得名。王守仁繼承和發揚了南宋陸九淵的心性論,提出了“心外無物”、“致良知”、“知行合壹”等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作,史稱“王雪”。其主要繼承人是徐哀、錢德宏、沈、史孝賢。?
浙東學派:又稱浙江史學派,創始人是明清之際的啟蒙思想家、余姚人黃宗羲。黃宗羲在政治上公開揭露和批判君主專制,痛斥其為“令天下不安”的罪惡之源,主張民權。經濟上主張“工商業為本”,學術上主張“經世”。除哲學和歷史外,還研究天文、地理、數學、文學、藝術和宗教,是清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其代表人物有、、全、章學誠。
雍戲:始於清末,原名“相聲”。它是由田頭山歌、花燈曲、唱新聞等民間戲曲和曲調演變而來的。主要流傳在寧波、舟山、寧波壹帶。最初的歌手是農村的農民、工匠和其他手藝人,他們在廟會上唱歌,以崇拜神靈和慶祝教會。演唱的內容主要是新聞和民間生活故事,沒有表演,也沒有樂器伴奏。清朝嘉慶年間(1796 ~ 1820),受《素壇》影響,開始出現簡單的表演和胡琴伴奏。道光十年(1830)後,出現了商業演出的“跨客班”。光緒十六年(1890),幾位藝人到寧波演出而走紅,“譚可”改名為“寧波灘泉”。曾更名為“四明戲”、“邕江古典戲”,1950年5月正式定名為邕戲。永戲擅長表演戲、現代戲、現代戲,表演細膩,語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內容適應市民思想興趣,鄉土氣息濃厚。?
姚劇: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 ~ 1795)。主要流行於余姚、慈溪、上虞、紹興等地。當地農民和工匠在業余時間組織課程,稱為“燈籠課”、“燈籠戲”、“相聲”、“花鼓”和“鸚哥課”。光緒年間(1875 ~ 1908),部分藝人赴上海演出。受蘇南等地戲曲影響,得名“余姚灘泉”。其主要特點是表演簡單、粗獷、自然,動作活潑有力,對話采用生活語言並帶有玩笑意味。1953年,部分藝人組成“余姚灘泉團”,1956年發展為戲班,正式命名為“姚劇”。?
寧海平調:寧海縣的地方戲。它始於明末清初。主要分布在寧海、象山、三門、天臺、奉化等地。其唱腔特點、演奏、伴奏手法與新昌高音相似,音調高亢優美,與多人合唱。對話以寧海普通話為主,用詞優雅。他們都是演員,只有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男女才合演。劇本近百部,內容主要是反對封建倫理道德,消除暴力,安定人心。?
思明南詞:又名思明文獻,屬彈詞。主要流行於浙東,由民間小調發展而來,在清道光年間達到頂峰。壹般以廳會的形式進行演唱。彈和唱的時候,大多是三個人壹檔。常用的樂器以三弦和揚琴為主,輔以琵琶和二胡。曲辭有五種,如調、賦調、付正、平湖、緊平湖,俗稱“五柱頭”。?
寧波奏疏:又稱犁鏵文書、蓮花文書。主要流傳在寧波、舟山、臺州等地。它最早產生於《相呼應》,當時佃農們正在耕作。曲調和樂器非常簡單。清光緒年間,常用曲調發展為四聲調、馬頭調、府調,俗稱“老三門”。後來又有胡琴、二胡、秦越、琵琶、三弦等樂器伴奏。其中,四弦胡琴是走書音樂的獨特之處。與此同時,唱腔的形式也從坐式發展到表演式,動作幅度大,故名“寧波走書”。
寧波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北吳)甬江片,分布在寧波六區,舟山、奉化、象山、岱山、嵊泗、寧海兩區(三岔路及其以南除外),余姚以南,慈溪以東。方言非常接近,內部壹致性很高。
寧波方言中有很多中古音。借助這些經典工具書、廣韻、玉片,我們可以找出他們最初的寫法。當然,這些字往往非常晦澀難懂,非專業人士壹般不可能讀得準、讀得準。但如果從詞義的角度來看寧波話,會發現它的三音節、四音節俚語、俗語、比喻、方言成語以及更多音節的短語、諺語(詞)不僅能寫,而且非常精彩、生動,這些都是寧波話最生動、最有生命力的因素。
此外,寧波方言的語言特點,如諧音詞、固定搭配、倒裝句和擬聲詞,以及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諺語,也給寧波方言帶來了難得的趣味。
自“五口通商”開埠以來,西方文化逐漸東傳,進口產品日益進入大眾的生活視野。舊時稱西方為西方,所以很多名詞都以“洋”為前綴,成為特定歷史時期的語言現象。
地處浙東的寧波,在越文化的長期影響和優越的自然環境下,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
8月16日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各地的中秋節,但寧波以16日為中秋節。究其原因,有兩種說法:壹種是元末江浙的左成和太尉的方國珍在自己的生日時改的;據說南宋宰相、鄞縣人石昊因為母親的生日是16日而改變了壹生。清代袁俊寫過壹首詩,“顛峰生活易為母慶中秋,風俗卻保留了700年。從此以後,我不時來賽龍舟,家家看了十六回龍舟。”每到中秋節,壹家人聚在壹起,趕神,看龍舟,吃月餅,互贈。寧波月餅濃濃的苔和水長月餅,風味獨特。
大頭和尚舞:廣泛流傳於寧波郊區和鄞縣。過去,在春節期間,民間舞蹈“大頭和尚舞”以“太平會”的名義走村串戶,祝賀新年,消災祈福。表演是在頭上套壹個紙做的大頭和尚舞變形面具,由兩個發帖的人挨家挨戶帶路,說吉祥話。戶主交錢後,會把新年貼貼在門上,然後表演壹段舞蹈。動作機械,幽默搞笑,鑼鼓節奏獨特,充滿歡樂。?
舞龍:寧波最受歡迎的民間舞蹈之壹。寧波許多農村都有龍潭,農民歷來有舞龍祈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習俗,常見於迎神遊戲和各種廟會。寧波龍五顏六色,形式多樣,有布龍、繡龍、雙龍盤珠、打結龍、斷尾巴龍、小龍、草龍等。壹般有9節,12節,多的有18節,24節。現在,作為壹項群眾娛樂活動,它們經常在春節、元宵節和慶祝活動中集體表演。奉化提寨村舞龍多次參加全省。?
舞獅:流行於寧波市寧海縣。壹般在夏歷正月或佛教節日,幾十個農民組織班級,輪流到各村舞獅,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和辟邪。舞獅有獨舞、二人轉和群舞,以三獅共舞居多,壹男壹女,邊跳邊敲鑼打鼓,最精彩的表演是“搶五燈”,即在場地的中間和四個角落各放壹盞燈,獅子在中間狂舞、踢、咬、搶燈,周圍是圍觀者。
水鄉的壹種民俗。寧波的龍舟比賽通常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舉行。前者據說是楚國愛國詩人、三閭醫生屈原投河劃龍舟的日子,表示人們爭相營救。後者是寧波的中秋節。賽龍舟除了舉辦廟會,還能增加節日的娛樂氛圍。舊時寧波賽龍舟主要在江東張濱橋以東的唐河舉行,鄞縣東錢湖賽龍舟最為著名。龍舟分為青龍、黃龍、白龍等。龍(船)昂著頭,劃手的衣服和船的顏色壹樣。壹人站在船前,壹聲鑼令下,龍舟開炮。鑼鼓聲隨著岸上觀看的人們的喊聲不絕於耳。場面非常熱烈,最先到達終點的人獲勝。?
梁山伯的祝英臺故事:朱良的民間傳說最早見於南北朝梁元帝時期(552 ~ 555)的《金鹿子》壹書。在晚唐時期的有更詳細的描述:東晉時,朱的女兒到上虞做了壹名應臺,女扮男裝求學,與從惠濟三年。先回國後,第二年去朱家拜訪,才知道她是女的,中央派人應聘,但朱已答應了馬。後山伯是縣令,勤政愛民,死於任上,葬於?城西鄉。祝英臺經過山伯的墳墓後,痛哭流涕,墳墓裂開了。我願跳進梁的墓裏,和他葬在壹起。宋代《四明路圖》中有“義女葬”的記載和朱良的故事。現在寧波西鄉和鄞縣高橋鎮有朱良墓和梁山伯廟。寧波有句諺語,“夫妻欲白頭偕老,梁山伯廟到”。現在朱良的故事以電影、戲劇、曲藝等多種藝術形式流傳,涉及面廣,涉及浙江、江蘇、河北、山西等十幾個省份,並流傳到歐美國家,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有9個朱良的墳墓和5個讀書的地方,但只有壹個梁山伯廟。
寧波位於東海之濱,其海鮮聞名中外。以蒸、烤、燉海鮮著稱,獨具特色,形式清淡,味道厚重,鮮鹹可口。寧波人戲稱它為“夏凡”。烹飪多以蒸、燉為主,特別註重火候和刀法,非常註重色、香、味。寧波十大名菜分別是冰糖甲魚、去骨鍋燜鱔、紫菜烤小方、紫菜黃魚、腐皮黃魚、凈油裹鵝肝、荷葉粉蒸肉、黃魚海參羹、五色炒鱔背全黃魚。尤其是冰糖甲魚和鍋燒鰻魚是寧波最著名的傳統菜肴。
此外,各種餐後小吃也別有風味。比較有名的是寧波十大名點:豬油湯圓、龍鳳金餃、水晶油包、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餅、三絲宴面、鮮肉小籠包、燒燒、鮮肉餛飩、發酵水餃。其中寧波豬油水餃全國聞名。
此外,象山海鮮、奉化芋頭、奉化年糕、奉化上田草莓、慈溪余姚楊梅、三北豆酥糖、寧波草席、河姆渡茭白也很有名。
冰糖甲魚:寧波十大名菜之首。吃起來軟糯,酸甜可口,風味獨特。這道菜是滋補品。甲魚用冰糖燉,有滋陰和中、補虛益氣、清熱的作用。
邱隘醬菜:寧波特產。盛產於鄞縣東鄉縣邱隘鎮,用雪裏蕻腌制。雪裏蕻冬種春收,腌制季節根據鹽量錯開。邱隘醬菜是黃亮的顏色,香,嫩,鮮,微酸。它們能生津開胃,可炒、煮、烤、燉、蒸、拌生、配菜、做成湯和餡。做食材可以緩解腥味,除油膩。“鹹菜黃魚”是寧波的壹道名菜。俗話說“三天不吃泡菜湯,腿就酸”。邱隘醬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近年來,邱隘真空包裝食品廠改進了泡菜的衛生設備和保鮮儲藏,使泡菜暢銷國內外。?
寧波豬油水餃:寧波人過春節,有吃豬油水餃的習俗。正月初壹,家家戶戶都吃餃子,餃子是圓的,象征著團圓。寧波湯圓薄滑,色澤白亮,糯而不粘,入口即餡,油辣香甜,各有特色。寧波市區有“寧波湯團店”和“港亞狗湯團店”,近幾年冷凍寧波豬油湯團遠銷港澳和歐洲各地。寧波湯團
溪口千層餅:寧波特產。配料嚴格,白芝麻、冬苔、當地小麥粉、糖、油按比例混合,烤制溫度要適中,酥而不焦,每餅27層。香脆異常,鹹中帶甜,香味十足。
余姚楊梅:寧波特產。肉質綿軟,香甜醇厚,形似珍珠,色似瑪瑙。有白、粉、紅、黑四大類,以黑菱角為最佳,因其成熟時呈紫黑色,形似菱角而得名。楊梅季節短,早紅種在初夏最先成熟,白水晶楊梅最晚上市,俗稱“夏季至日楊梅滿紅,夏季楊梅會生蟲”楊梅外形可愛,汁鮮味美,甜如蜜。作為壹種新鮮水果,它有許多品種。加工後有蜜餞楊梅幹、楊梅飲料、楊梅醬、楊梅糖漿等。楊梅汁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的作用,楊梅燒酒是壹種很好的消暑產品。余姚楊梅是農業部七五期間投資建設的名、特、優、稀商品基地之壹,慈溪也是楊梅的重要產區。?
浙貝母:寧波特產。它是貝母的壹種,因產於浙江而得名“浙貝”,又稱大貝。原產象山,是寧波市鄞縣著名的經濟特產和名貴中藥材,又名“象貝”,是“浙江八味”之壹。貝母微寒,味苦。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咳嗽、上氣、平定五臟、益骨髓、消炎、潤心肺、消炎消腫,治療痔瘡、癰。鄞縣張村地區比較富裕。下半年種植,第二年5月收割。鄞縣鄞江大橋產量占整個浙江省的70%,被稱為“浙江貝類之鄉”。
骨木鑲嵌:傳統工藝。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明代的骨木鑲嵌主要用於家具雕刻。清朝乾隆年間,寧波的骨木鑲嵌工藝以其獨特的地方風格和精湛的技藝而聞名,被列為“貢品”。制作方法分為高嵌、平嵌和混合嵌。高嵌采用象牙、黃楊木、竹黃、蠟石等作為表面裝飾的原料,鋸制後鑲嵌在木坯中。平面鑲嵌用象牙、骨片、羅甸、木屑等制成。,按照圖紙上的圖案嵌入到木坯中,然後用雕刻刀鉤住。鑲嵌構圖可分為“丹青畫”和“仿古畫”。前者類似明清風俗畫,後者類似漢畫。其內容是表達吉祥、長壽、富貴,以人物、博古、山水花鳥為題材。產品包括床、椅子、廚房等。?
朱錦木雕:傳統工藝。又名漆金木雕。到了明清時期,工藝制作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在木雕制品的基礎上,以朱砂色為底,用黃金裝飾,看起來富麗堂皇。木雕選用樟木、椴木、銀杏等優質木材,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浮雕、通雕、圓雕等方式進行雕刻。題材多取材於戲劇故事,造型簡潔生動,刀功深厚。有的精致逼真,有的粗糙。朱錦木雕主要用於寺廟、廟宇、祠堂等建築,以及木床、轎子等大型家具和塑像。?
傳統工藝。寧波的漆器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金”之名始於商周。其做法是將金箔磨成粉末,與漆混合,或塗或填。漆器以木胎為主,也有用竹片和竹辮制作的。朱砂和黑色是漆器的基本顏色。傳統制作裝飾圖案的方法有三種:透明漆膜中的沈紋、漆膜表面的平紋、疊加鑲嵌在漆膜表面的浮紋,浮紋工藝是寧波漆器傳統工藝中的代表性技法。漆器的裝飾以金為主,有描金、貼金、堆金、追金、開金、平金等。主題是花鳥,風景人物和吉祥圖案。?
金銀彩繡:又稱“仿古色”,是傳統刺繡中的精品。寧繡、湘繡、蘇繡、京繡、越繡和蜀繡被稱為中國六大著名刺繡。金銀彩繡以各種真絲面料為原料,用金線和銀線圍繞彩繡和平繡圖案而成。古色古香,富麗堂皇。底色以深色為主,主要有深紅、深藍、深綠、深黑、鐵銹紅、棕色等。制作工藝可分為網繡、金繡、金繡三大類。主題是龍鳳、花卉和美麗的鳥。主要用於繡花衣服、靠墊、桌布、床罩、軟包等日用品。?
寧波草席:古稱明席(寧波古稱明州),又叫甬席(簡稱寧波),俗稱“滑子”、“席”。以寧波西鄉黃古林壹帶盛產的席草為原料,以白麻或綠麻為經線編織而成。寧波草席質地精密,厚而脆,剛而彈,柔而滑,能散熱降溫,收藏方便,經久耐用,可用於床上用品,包裝,掛門窗。?
寧波草帽:寧波西郊和慈溪、鄞縣、余姚等地的農村,許多婦女擅長編織草帽,常作為家庭副業。草編之鄉慈溪長河鄉織的金絲草帽最好,輕如雲,亮如雪,美觀實用。經過漂白、染色、刺繡、裝飾,可以搭配時裝,既是實用的遮陽傘,又是裝飾工藝品。按原料分,有金絲、麥稭、Vitca、鹹草、席草、龍須草、黃草、雞冠草、紙莎草、黃花菜葉、勒菲草等草帽10多種。,年產量超過2000萬。除了500多萬的涼席草帽,大部分都是半成品出口,帽子都是國外根據流行的衣服設計搭配的。?
寧波竹編:寧波是竹編之鄉,四明山盛產竹子。歷史上,竹子被用來編織各種簡單實用的筐、葦、葦、籃、籠。明清時期,江南進京趕考的人的考試筐、菜筐都是用竹子做的。現在鄞縣、奉化、余姚山區有幾十家村辦的竹編廠。工人們善用絲綢和木片,巧妙地編織出各種造型酷炫有趣的動物,並與傳統的罐、筐、盒、盤相結合,制成雞罐、鴨盤、茶碟。
自然資源:
寧波位於東經120° 55 '至北緯122° 16 '至30° 33 '。位於中國海岸線中部,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險,北有杭州灣,西有紹興的嵊州、新昌、上虞,南有三門灣,與臺州的三門、天臺相連。
寧波的氣候是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性質和人類活動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的壹個區域。寧波位於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的東南角。地處寧紹平原,緯度適中,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冬夏季風交替明顯。但由於其所處的緯度,經常受到冷暖氣團交匯的影響,加上山和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得天氣多變,差異明顯,災害性天氣相對頻繁。同時也形成了多種氣候類型,為多種經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寧波四季分明,冬夏四個月,春秋兩個月左右。如果夏季平均氣溫大於22℃,冬季< 10℃,春秋季10 ~ 22℃,壹般為3月第6次,6月第1次,9月第6次,10月第6次。
寧波年平均氣溫16.4℃,最高極端氣溫41.2℃,最低-10℃。無霜期230~240天,作物生長期300天。年平均降水量1.480毫米,山區和丘陵地區壹般比平原地區多30%。主要雨季包括3-6月的梅雨春雨和8-9月的臺風雨和秋雨,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0小時。寧波年平均氣溫的地域分布是北多南少,西部山區少於平原。
寧波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低溫、連陰雨、幹旱、臺風、暴雨洪水、冰雹、雷雨大風、霜凍和寒潮。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壹,有姚江、奉化江、甬江多條,余姚江發源於上虞縣兩湖。奉化河發源於奉化市的黃竹。余姚河、奉化河在市區“三河口”匯入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進入東海。
寧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海拔4-5.8米,郊區海拔3.6-4米。地貌分為山地、丘陵、階地、河谷(盆地)和平原。山地占國土面積的24.9%,丘陵占25.2%,梯田占1.5%,河谷(盆地)占8.65%,438+0%,平原占40.3%。
寧波擁有漫長的海岸線,蜿蜒的港口和星羅棋布的島嶼。全市海域總面積9758平方公裏,海岸線總長1.562公裏,其中大陸海岸線788公裏,海島海岸線774公裏,占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壹。
全市有531個島嶼,面積524.07平方公裏。寧波有兩灣壹港,分別是三門灣、杭州灣和象山港。這些海灣由錢塘江、邕江和許多溪流註入,攜帶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為海灘和近海地區的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肖春油氣田位於東海西湖凹陷,東南方約350公裏,總面積2.2萬平方公裏,已探明天然氣儲量700多億立方米。東海歷來被稱為“東亞的波斯灣”,該海域自然資源豐富。僅中國大陸棚上的天然氣儲量就有5萬億立方米,原油儲量約1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