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族節日之壹,它是在祭月習俗的基礎上形成的。從先秦的帝王到唐代的文人賞月,中秋節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發展到宋代時已經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尤其是北宋末年,全國朝廷局勢動蕩。古代人們心中的圓月和短月代表著人類的喜怒哀樂,而中秋節的圓月則代表著人類的團圓。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宋人才用筆墨寫了許多關於中秋的文字。
宋詞中寫中秋的比例很大。全宋詞作約兩萬首,有關中秋的詞有三百多首,可見宋詞人對中秋的特殊感情。許多著名的詩人寫了許多關於中秋節的詩,包括蘇軾、朱敦儒、黃庭堅、歐陽修等。,還有其他壹些?冷門?詩人也更喜歡中秋節,如高和謝懿。
而且,即使這些詩人寫的都是中秋,所用的警句名稱也大相徑庭。比如蘇軾用了警句“水調歌頭”,寫了壹個我們非常熟悉的詞,但除此之外,他還用了“西江月”等警句。不同的警句有不同的規則,這些規則下的中秋詞可能會很有趣。
壹、宋代中秋詞的創作基礎
北宋時期經濟水平較前朝發達很多,尤其是商業和節日空前繁榮,自然離不開物質基礎,更需要狂歡。宋代商業的發展為宋代的中秋節狂歡奠定了基礎。與前代相比,宋代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壹方面,它促進了工商業者的積極性,另壹方面,它使商業的發展異常迅速,尤其是手工業的發展,其中私人手工業是傑出的代表。而城市商業也在這樣的投入下取得了不錯的發展,甚至超越了唐朝。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人口猛增,連戶數在宋末都達到了2000多萬,數量就更不用說了。事實上,這樣的人口激增從另壹方面促進了北宋節日的繁榮。畢竟只有人才能有節日,人多了才有節日。
正是隨著這樣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宋人的文化娛樂活動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變化?化學反應?。此時的節日基本延續了前朝,只是有了不同的變化。
特別是在封建社會,節日不僅是民族狂歡的日子,也是集市形式的商業活動的日子。所以,我們看當時的節日,很多史書如果不談當天的商業活動,是無法描述節日有多盛大的。在宋代商業的繁榮下,宋代中秋節的活動也十分熱鬧,這在《東京夢中華》中有記載。中秋節前,所有的商店都在賣新酒...............................................................................................................................................................?
這種繁榮的局面為中秋詞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況且,如上所述,北宋末年動蕩不安,讓人陷入割據的境地。這個時候,人們都想團圓,於是就用團圓的中秋節來寄托感情。
二、宋代中秋詞的審美意象
宋代中秋詞的審美意象實際上是對唐代的繼承。唐代寫中秋的詩雖然肯定沒有宋代寫得深刻含蓄,但可以說宋代是唐代的延續。
比如唐代中秋詩中對七夕風俗的描寫很少,我們也會發現宋代中秋詩中對七夕風俗的描寫也很少,基本都是作家的個人感受。比如鄉愁和鄉愁等等。這種寫法早在唐代就奠定了,宋人只是延續了這種寫法。
此外,唐代的中秋詞為中秋節奠定了壹個優雅而悲涼的主題。在眾多的節日詩中,作者極力描寫節日的狂歡,如上元節、端午節,但中秋節是個例外,也許是在夜涼如水的秋天,或者本身?自古以來每壹個秋天都悲傷寂寞?自然沒有太多歡樂的氣氛。
月亮也是寒冷的象征,但這種寒冷在宋代的人們眼中其實是優雅的象征。宋人崇尚儒雅,自然特別推崇中秋節。同時,用嫦娥奔月的神話買這種高雅,給人壹種冷冰冰的感覺,與熱情正好相反。
三、宋代中秋詞的主題
根據《全松詞》中中秋詞的主題,我們不難劃分出宋代中秋詞的主要主題,包括懷古、懷古等,但以懷古為主題的宋詞最多,占近五分之壹,而懷古和懷古都可以歸結為壹個特殊的主題,那就是團圓。
好像這些團圓詞都是關於團圓的,沒有什麽特別的。但深入分析後會發現,兩者並不相同,寫作手法也不壹樣,且不說每個不同作者的個人風格,也有很大的變化,不是壹個單壹的。
雖然團圓在中秋詞中所占的份額最大,但也不能說中秋詞除了團圓就沒有其他內容了,五分之四的內容都不是團圓的主題,其中還包括詩人的個人感受、對未來的美好祝願等。,而且寫嫦娥奔月的故事比例也是蠻大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表達自己的個人抱負。這些多樣的題材豐富了中秋詞的內容,使宋代中秋詞形成了壹個完整而龐大的創作體系。可以說唐代的中秋文學是壹個萌芽,但是到了宋代,這個萌芽已經逐漸走向成熟,看似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崇拜?文字?宋,這個速度是正常的。
第四,中秋詞中的中秋意象審美。
中秋節最重要的是什麽?月份?而這個月自然是中秋詞的核心意象。為什麽農歷十五可以成為這個關於月亮的節日?主要是因為它占據了壹月的好日子,又正好月圓,有那麽特別嗎?巧合自然可以讓這壹天成為祖先的節日。
如上所述,月亮符合宋人?優雅?與先前唐文明的熱情相比,宋文明就像是熱情過後的壹種壓抑。這種壓抑不是那種庸俗的壓抑,而是壹種來自於當時人的修養的壓抑,是壹種幽雅審美的象征,月亮的審美符合宋代人的美。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中國古人在這種巧合中悟出了很多道理。生與死的命題是人們壹直在追求以求得解答的未知命題,而月亮恰好符合這個命題,於是先民們開始盡力去理解和探索,尤其是用宋人的話來說。
滿月恰好是最繁華的季節,然後就是蕭條,漸漸迎來了隆冬。這些中秋詞,必然會帶來這樣壹種略帶頹廢的氛圍。這種氣質是悲壯蒼涼的,但也充滿了淒美和空洞的靈感。這種美符合宋代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