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榜樣是最好的家教。
家庭教育壹直備受人們的關註,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聰明。兒童從出生到成年,大約有三分之壹的時間在家裏度過。這就客觀存在著父母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家庭教育很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誌對此體會最深。她說,“歸根結底,孩子的性格和天賦最受家庭、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影響。孩子長大後,留下不可磨滅印記的是家庭。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宋慶齡主席也從孩子喜歡模仿的特點出發,首先告誡家長要註意“以身作則”。她說:“大人的壹言壹行都是孩子的榜樣。大人騙孩子,孩子就學會了騙別人。”大人打孩子,孩子就學會了欺負別人。"
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行為就是他們的榜樣,父母的榜樣就是最好的家教。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我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的言談舉止,甚至走路姿勢,都是來自父母的示範。在幼兒時期,人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而在這個時期,孩子主要是和父母生活在壹起,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就像畫家、雕塑家壹樣,用自己的壹言壹行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蒙克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總是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問為什麽。有壹次,他看到村東頭殺豬,就問他媽:“媽,人為什麽殺豬?”孟母正忙著做別的事,隨口回了壹句:“我要給妳!”話壹出口,孟母就知道自己說漏了嘴,後悔了。她想,我壹直很註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有很好的影響。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明白了壹些事情,我怎麽能騙他呢?這是龍芯不誠實!所以孟母從鄰居那裏買了豬肉做給蒙克吃,表明他沒有欺騙孩子們。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儒家聖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從小良好的“默教”的影響。
先教育孩子要有德。
父母應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來影響孩子,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東晉名將陶侃之所以能夠有壹個輝煌的節日,與他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陶穆非常註重兒子的道德修養。直到陶侃後來做官,陶穆依然沒有放松對兒子的教育。那是陶侃在旬陽縣做縣官的時候,有個魚季要來了,陶侃指出。
漁民們連夜捕魚,獲得了好收成。看著銀白色的魚堆,陶侃不禁想起了多年來壹直生活在貧困和困苦中的母親,於是派人送了壹罐酸菜魚回家。那時候,管魚的官員送些魚回家是小事壹樁。但是過了壹天,酸菜魚被家裏人原封不動的還了回來。來人還帶來了陶侃母親的壹封信。信中說:“妳身為官員,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母親,不但對我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害眾是不孝。讀書人要有道德修養,舉止要得體,不該拿的東西不要隨便拿,做事要用心,說話要誠實,做什麽說什麽,言行壹致……”陶侃收到母親的信,羞愧萬分。從此更加努力,逐漸升任武昌太守、荊州刺史、霸州軍總司令,卻壹點也不敢受賄。就連戰利品也全部給了士兵,沒有任何隱瞞。
培養誠實和忠於職守的良好品格是壹個人立足於世的根本。而父母,卻不會被壹時的私利所迷惑,總是處處為孩子的健康人格考慮。這的確是明智之舉。
幾乎所有的偉人背後都有壹位傑出的長者來教育和影響他們,大多數偉人也是稱職的父親或母親。馬克思,最偉大的革命導師和經濟理論家,是壹個稱職的父親。馬克思非常重視培養兒童的愛恨情仇。他編故事和童話,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天方夜譚》來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學會思考,知道什麽是好什麽是壞。這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了生活的道理。馬克思精心養育子女,長大後成為傑出人物。馬克思被女兒們稱贊為“最理想的朋友,最善良、最令人愉快的同誌。”
教孩子做人,活在世上。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的都可以隨便。人格是最高的學歷,知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還是教會孩子做人和生活。著名作家老舍受她母親勤勞、堅強、認真的美德影響。老舍的母親勤勞。
親愛的媽媽,她整天給別人洗衣服。媽媽和三姐在幹活的時候,老舍在幫忙:遞烙鐵,看火,送熱水。他很高興能減輕母親的疲勞。老舍愛花,愛幹凈,愛整潔,愛秩序。這些好習慣都是從他媽媽那裏學來的。他的小院子裏有兩棵棗樹和幾棵石榴和夾竹桃。它們被它們的母親澆灌和照料,每年夏天都有許多花朵開放。媽媽每天打掃院子,總是把院子打掃得幹幹凈凈。她經常擦桌子,這樣舊桌面永遠不會留下灰塵。當他媽媽澆花時,他幫忙打水。當他媽媽掃地時,他幫忙倒垃圾。老舍把這些好習慣壹直保持到晚年。老舍總是自己打掃房間,澆花。他總是擦洗飯碗、茶壺、桌子和椅子。他的衣服從不華麗,只是整潔,他的手稿總是清晰整潔。
世界父母排名第壹,中國父母排名最後。中國的父母太寵孩子了。如今,有些孩子從壹出生就成了“天之驕子”。他們在“百般遷就,百般寵愛”的環境中長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大多數獨生子女都極其獨立。有人說我們的孩子是大孩子的壹代,中國培養了壹代小皇帝。據報紙報道,北京有壹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剝壹個煮熟的雞蛋。報紙還說,壹個16歲的女孩通過了美國的研究生學習,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但是她很擔心,離開了日日夜夜生活的母親。我應該過什麽樣的生活?.....這是家庭教育不好的結果,讓孩子工作,父母為此感到惋惜。壹個孩子要做的每壹件事都要服從統壹的管理政策。孩子們不允許疊衣服、洗衣服或掃地...這好像是愛孩子?殊不知,培養花花公子和乖乖女的溫床,是我們善良的父母。中國人以勤勞和節儉著稱,他們熱愛勞動的習慣是從小事開始的。老舍母親的做法,真的值得全世界父母學習。
老舍熱情好客,豪放不羈,極其熱情,有求必應。這些性格也是他媽媽傳給他的。她媽媽可以給寶寶洗澡,給寶寶剃頭,凡是她能做的,她都有求必應。客人來了,不管多窮,也要弄幾個好菜招待他們。她總是跑在任何需要她幫助的人的前面。他媽媽很堅強,很大方,從不和別人吵架。老舍繼承了他母親的美德。他在重慶的時候,生活相當艱難。但老友相見,老舍賣了外套,請朋友到小飯館裏款待。老舍說:“我對所有的人和事總是抱著平和的態度,總認為苦難是福。但是說到做人,我是有壹定標準的。我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不超過它。
劃出自己的底線。怕見陌生人,怕跑腿,怕露臉。可是,朋友有難,非做不可的時候,我又不敢去,跟我媽壹樣。從私塾到小學中學,我經歷了上百個老師,但我覺得我媽才是我真正的老師,是她把美德傳給了我。我媽不識字,她給了我人生的教育。"
孩子們的好的美德,大部分都是父母遺傳給他們的。中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受母親的影響最大。他說:“世上有美人,最美的人是他的母親。世界上有好人,最好的人是母親。”六十年後,他清楚地記得母親是如何擁抱他,哺育他;開心的時候怎麽愛他,調皮的時候有時候怎麽懲罰他。當他五六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教他讀書,並告訴他他父親的信仰。他母親的行為對他影響最深。有壹次朋友來家裏聚會,桌上擺了幾盤好菜。蕭炎培眼巴巴地看著,很想吃。母親似乎看穿了兒子的心思,耐心地解釋著。她說:“兒子!善待他人,拯救自己。我們應該這樣。”蕭炎培記住了母親的教導。後來他在壹首詩裏寫道:“孩子懶,母親怒;孩子勤勞,媽媽幸福。”幾十年後,黃炎培也用這位母親的教誨教育孩子。
不要讓孩子學會比較。
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很嬌氣,很自私,不懂得善待他人。不允許任何人動他的玩具,“獨霸”極其嚴重。這些壞習慣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我們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態度。父母要讓孩子吃點苦頭,嬌滴滴的孩子將來很難成為人才。孩子的零食要節制。穿衣方面,主要是讓孩子穿得整潔、大方、舒適。不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也不要讓孩子在吃穿上講攀比,講排場。說到錢,現在中國有誰能比美國的羅克韋爾家族更有錢?雖然羅克韋爾家族那麽有錢,擁有十億美元的財富,但他給孩子的零花錢少得可憐。他的目的是讓孩子時刻對金錢有壹種緊迫感。他從不讓孩子亂花錢。孩子花錢要記賬,記錄支出的日期、金額、用途、余額。當孩子再次向大人要錢時,壹定要拿出賬本來考察支出的合理性。同時,他還讓孩子們擦鞋種菜,讓他們嘗試勞動的艱辛。
孩子勤勞樸實習慣的形成也與父親的影響密切相關。民族英雄戚繼光對他的教育非常嚴格。當他十歲的時候,他們在家修理房子。按照父親戚景通的計劃,明室裝四扇窗就夠了,但工匠對戚繼光說:“兒子,妳家是門,要裝十二扇雕花窗,才顯得氣派。”戚繼光也以為這樣就夠風光了。壹瞬間,他忘記了父親對他艱苦樸素的要求,於是就傳給了父親。他認為他的父親會同意。
沒想到他父親嚴厲訓斥,教育他要現實,不要虛榮,不要招搖。還有壹次,戚繼光穿著壹雙雅致的絲綢鞋走在庭前,被父親看見,又訓斥了壹頓。據說他小小年紀就穿了這麽好看的絲綢鞋,可是長大後就會變成壹個追求溫飽的廢物。這樣的人怎麽能統壹作戰?就算將來當了將軍,也是個愛財如命的人渣,說不定還會扣士兵的工資。他說,他命令戚繼光把鞋脫了,不要再穿,以免養成奢侈的習慣。
特級教師魏書生說:“許多青少年成為罪犯是因為他們認為吃喝玩樂是人生的第壹享受。勤奮是做人的根本。單純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過分要求,意味著孩子從小就沈浸在蜜罐裏。這樣做只會培養孩子的享樂欲,缺乏進取思想。如果妳想讓妳的孩子成功,妳就得像戚繼光的父親壹樣。從小妳就得嚴格要求孩子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不是想著吃喝玩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鬧就心軟,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於是,他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宋慶齡主席說:“有人說我們吃了壹輩子苦,現在應該讓我們的孩子享受幸福。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任何溺愛和溺愛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曾國藩是近代中國的著名人物,是晚清至蔣介石官員崇拜的主要偶像之壹。年輕時的毛澤東曾說:“愚人親近他人,獨侍奉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對世界的影響之大。曾國藩非常重視教育子女要勤勞節儉,不要懶惰奢侈。他說:“節儉不易,節儉難。勤儉不氣餒,驕奢淫逸不不敗。"
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曾國藩是家庭教育專家,《曾國藩家書》是父親們必讀的好書。因為他非常註重教育子女,所以他的兒子都成了人才,他的孫子也產生了像曾這樣的大詩人,曾孫產生了像曾寶孫、這樣的著名教育家和學者。在曾國藩的指導下,長子成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次子在估學方面也頗有建樹。曾國藩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曾家壹向很嚴格,很守規矩。曾國藩受家風影響,對子女要求很嚴,教導認真。他的家人長期生活在農村,他要求子女不要有官味:“不要想著替別人做官,要想著替別人做學問。門外的牌匾上不能寫‘候府’或‘相府’字樣。天下大亂,這種事未必靠譜。當官只是偶然,待在家裏才是長久之計。”他曾說:“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做大官,我不想做大官。希望做壹個讀書懂事的君子。”他經常鼓勵他的兒子好好學習,利用他孤獨的精神學習。曾國藩說:“余在軍中從未廢學,讀書寫作也從未間斷。”片刻是寶貴的,我希望妳不要浪費時間。“曾國藩的教子經驗值得借鑒。
父母要學會放手。
應該讓孩子長大後獨立做自己能做的事,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總統和劉少奇主張讓孩子做事情。1964年夏,劉總統夫人王在河北忻城縣蹲守。劉校長當時在北京,他寫信讓15歲的女兒平。
把它平送給媽媽。劉主席再三叮囑秘書不要給女兒買票,不要請她去火車站,不要通知王同誌到車站接她。孩子們應該照顧好自己。秘書感到很尷尬,心想:萍萍畢竟是個孩子,他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劉主席似乎看出了書記的心,說:“對於孩子,壹是要管,二是要放。發生了什麽事?應該讓孩子去做艱苦的工作,經受風雨,看世界。這樣,孩子可能要摔倒,但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鍛煉,才能更好地成長。”劉校長敢讓自己15歲的女兒去她沒去過的地方。怎麽才能不讓她走,讓她壹個人走?去做自己的事?
正確對待孩子的“好玩”
父母應該自覺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宋慶齡主席曾說:“有人說,孩子天生有好壞之分。有人說,孩子還小,自然會長大。這兩種思想中,前者是先天決定論的思想,後者是“保持自然直”的思想。這是忽視和否定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確的教育觀。”宋慶齡主席告誡家長:我們承認孩子有不同的稟賦。
但是孩子的素質主要是教育的結果。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它們“染在天上是蒼白的,染在黃色裏是黃色的。”父母的言行,尤其是親戚的生活習慣、愛好、思想道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宋慶齡同誌還特別提醒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樂趣”。她說:“當我們看到壹個孩子在玩耍時,這是不對的。其實玩是孩子生活的需要。通過適當的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體力和智力,培養集體主義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不要以為只要和別的孩子玩就壹定學不好,那就天天把孩子關在家裏。這樣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孤僻自私。孩子只有在集體活動中才能更好地成長。孩子犯了錯,父親唱黑臉,母親唱白臉,都是不可取的。這就容易讓孩子在家裏害怕壹個人,只聽壹個人的話。“壞臉”不在家,孩子就得不到及時的教育。”
家長要有說服力,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宋慶齡同誌說:“父母常常喜歡問孩子的願望:妳長大了要幹什麽?壹些孩子回答成為工程師、醫生、音樂家、運動員、解放軍等等。父母聽到這些回答後,總會表揚孩子的誌氣,鼓勵孩子。其實許願和擇業是兩回事。過早設定成為工程師、醫生等目標,會讓孩子學習的目的不明確,而隨著未來各方面的發展,孩子的這些願望會變得不切實際,甚至造成思想負擔。真正的願望不是選擇職業。關鍵是把孩子打造成壹塊優質有用的鋼鐵。無論做什麽成品,永遠都是鋒利、堅韌、不生銹的。”
喜歡和孩子壹起讀書。
教育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職責。經常陪孩子讀書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壹種方式。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什的夫人經常給孩子讀書,指導他們學習。她在壹篇文章中寫道:“就像我父母對我做的那樣,我壹直堅持給孩子讀書。現在我是壹個祖母,我經常為我的十二個孫子讀書。多年來,我養成了睡前15分鐘給孩子讀書的習慣。每個人都帶著自己喜歡的書度過了壹個又壹個快樂的夜晚。小時候,很多長輩給我讀書,包括爸爸、媽媽、奶奶等等。閱讀不僅是學習朗讀的技巧,更是培養孩子的參與感。可以讓家庭氣氛更加溫馨和諧,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撫的快樂。每當我給孫子們讀書講故事的時候,孩子們都知道奶奶會帶領他們進入壹個新的世界。我總是盡力把孩子和故事中的人物聯系起來。他們習慣在聽的過程中把自己扮演成故事中的人物。讓孩子從小養成聽大人話的習慣,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快樂。”
努力成就孩子的未來。
壹個好孩子的背後,壹定有壹個教他終身受益的好長輩。壹個壞孩子的背後,往往有壹個無能的長輩,給了他壹個永遠無法擺脫的誤導信息。父母應該自覺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正確引導,耐心教育,朽木也可雕也。德國“天生的天才和超人神童”威特,出生後顯得有點癡呆,鄰居們壹致認為他是個“傻孩子”。他的父母也為此痛心疾首,但並沒有失去教導兒子成才的信心。他們認為“即使壹個普通的孩子天生只有50的天賦,只要教育得當,他的智力也會超過壹個天生有80天賦的孩子。”
當威特能稍微理解大人的時候,他的父母就盡力通過講故事、看繪本、玩遊戲、散步等方式來啟迪孩子的智慧。當威特三歲時,他的父親開始教他閱讀。到維克多五六歲的時候,他可以輕松地記住30000多個單詞。父親還特意為他做了壹份“行為記錄”,在他做好事的時候寫下來,留作永久紀念。在威特父母的悉心教育下,威特終於從壹個天賦異稟的孩子變成了壹個有才華的人,創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跡。
“神童”的出現,是父母苦心經營、苦心培養的結果。“神童”莫紮特之父
秦是中國著名的音樂家。他努力培養莫紮特。他曾經對壹個人說:“我想和我的孩子共度余生。”正是因為父親的貢獻,莫紮特後來才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神童;歌德童年時也被稱為“神童”,神童也是受過教育的。他的母親在生病時仍然錯過了歌德的教育。
|“神童”不是天生的。美國“發明之王”愛迪生曾被學校視為“大傻瓜”。為了把壹個遲鈍的孩子培養成壹個非凡的天才,愛迪生的母親幾乎傾註了全部的心血。
孩子成為壹個好人,造福社會,造福人民,造福當下,造福鄰裏,但活得最充實,受益最大的是他的父母和他自己。
壹個孩子成了壞人,受社會、受人民、受集體、受鄰裏的苦,但最痛苦的還是孩子自己和他的父母。
教育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職責。“世界的命運不在掌權者手中,而在每壹位家長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壹課堂。養不教都是父母的錯,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學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對父母有著特殊的依賴。在父母面前,孩子的缺點和問題充分暴露,優點更加真實。家長也是教育中最有針對性的。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從古至今,歷史上出現了多少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將使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