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健康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從字典上,健康這個詞被解釋為:“健康意味著壹個人處於良好的身體、精神和社會狀況。”從傳統的觀點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不生病就是健康。但從今天來看,這種認識只是片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整體健康。
說到健康,主要有三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在我看來,這三點是不可分割的。
今天大多數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在我看來,這與人們承受的社會壓力密切相關。大多數人在判斷自己是否不健康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的身體不適為標準,對待自己的身體疾病。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很多身體疾病其實都是心理問題誘發的。所以,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可能比就醫更重要。而心理問題從何而來?在我看來,大多數心理問題都與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眾所周知,壓力大的人往往會患上壹些生理或心理疾病。壓力是壹個社會因素。人生活在社會中,無時無刻不被社會影響。從社會焦點到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社會因素,無論大小,任何壹點都可能影響到我們。輕壹點是影響我們的心情,重壹點很可能演變成心理問題甚至疾病。所以,綜上所述,在我看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不僅是平行關系,更是因果關系。社會健康促進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助於身體健康。
如果具體看這個問題,現在的很多白領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作為生活在社會上層的白領,巨大的工作壓力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壓力,壹種社會因素,壹直困擾著他們。大多數白領都會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而導致過勞的因素就是壓力。壓力首先侵蝕人的心理。從最初的情緒波動,到憤怒,最後誘發心理癥狀。當心理壓力超過人的正常承受能力時,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自然導致身體出現問題。所以醫生在給白領等患者治病的時候,除了解決他們的身體疾病之外,還會建議他們休息。休息就是放松,也就是人的心理放松。當人們的壓力得到釋放時,他們的心理癥狀就會得到緩解,從而使他們的身體疾病得到治愈。因此,為了達到真正的健康,人們應該更加關註自己對各種社會因素的看法。只有正確對待壓力、歧視等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人才能保持正常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環境,身體健康自然不是問題。
總之,我個人的觀點是對生活既樂觀。不容易因為壹點小問題影響自己的情緒。凡事都應該往好的方面想。這絕不是阿q精神,而是非常好的養生之道。
另壹方面,健康不僅僅指這三個方面。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都屬於健康的範疇。
世衛組織制定的十項身體健康標準如下:
1.精力充沛,能夠從容應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會感到過於緊張。
2.樂觀積極,願意承擔責任。
3.善於休息,睡個好覺。
4.適應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普通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材勻稱,站立時頭肩臀協調,行走時身體放松。
7.眼睛明亮,眼睛敏感,眼皮不發炎。
8.牙齒幹凈,無齲齒,無疼痛,牙齦正常,無出血。
9.頭發有光澤,沒有頭皮屑。
10.肌肉飽滿,皮膚有彈性。
綜上所述,可見,僅僅解決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問題並不意味著解決健康問題。其他健康因素也很重要。所以,要想達到整體全面的健康,不能只從身體和精神上解決。還是要多方面關註自己的健康問題。
以我對身體健康的理解,要想達到健康標準,除了保持樂觀的心態,最重要的是要有壹個平常心。以平常心看待壹切,如標準所說,能夠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因為除了先天的能力,比如智力和外貌,其他的健康問題都是後天可以解決的。就像嬰兒除了先天性疾病或感冒等外界因素導致的疾病外,不會患上其他疾病壹樣。所謂“人生之初,性本善。”這是因為嬰兒仍處於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與社會接觸不多,對外界的認知不強,沒有很深的存在感。他們受外界的幹擾不是很大,所以在社會、心理、身體、道德、環境等方面都處於健康的狀態。這可能是人類最健康的時期。人長大了,接觸社會,很多外界因素幹擾我們的生活,阻礙我們的健康。準確的說,這壹切我們都無法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盡力把這壹切的影響降到最低。所以,保持壹顆平常心尤為重要。
因此,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壹點,那麽我們的健康將不僅僅是社會的、精神的和身體的,而是真正全面的。
總之,健康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但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壹切都取決於妳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