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民族地大物博,疆域遼闊,民間藝術資源豐富:布娃娃、娃娃靴、虎頭帽、花鞋墊等美觀實用的布藝制品;壹個神秘的“儺面具”;五顏六色的民族服飾;剪紙文化與虛擬現實;小巧精致的編織工藝品等。,都吸引孩子的註意力。然而,在現代文明和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下,民族觀念逐漸弱化,生活方式逐漸改變,民間藝術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和文化土壤遭到破壞,難以傳承和延續,甚至瀕臨失傳或消失。如何將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與幼兒美術教學相結合,讓幼兒認同自己的文化,認識到民間藝術的藝術價值,發掘其美,進而熱愛它,學習它,繼承它,發展它,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從而在傳承和弘揚民間藝術的同時,提高幼兒的創造力、獨立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動手動腦能力和藝術素養並終身受益,美術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了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民族母文化,我進行了三年艱苦而有趣的研究探索工作,現將壹些研究心得拿出來與大家探討。?
1.對“文化”壹詞的狹義理解?
著名文化學者張岱年認為,文化主要包括三個層次:?“思想、意識、觀念”、“文物”、“制度、習俗”。它綜合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所以文化不是有形的文字或者枯燥的理論,而是立體的、生動的、活的。
壹提到藝術課程中的文化傳承,很多老師就開始抱怨,比如“失去了藝術的學科本體”、“孩子太小不懂”。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對文化的理解仍然狹隘地局限於“學習知識”的範疇。要知道,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通過老師的傳授和孩子的實踐“習得”的,但如何培養情感、端正態度、建構價值觀呢?繼承不是簡單的復制和傳統文化模仿者的培養,而是符合文化創新本質的不斷更新和重建——通過全新的理性綜合和復雜的重建活動,中國文化藝術將保持其長期的生命力,而不會失去最初的動力——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和氣質。
二,教學理念和課程設計
我們之所以希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美術,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希望孩子通過審美學習和造型經驗的積累,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讓他們成為壹個極具創造力的人,在未來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感受創造力帶來的身心愉悅。藝術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和欣賞,使他們理解、尊重和關心他人,懂得與人合作,善於與人溝通和合作,在工作和生活中自信、快樂、成功。?
教師依靠其優越的美術教學設備、豐富的學習資料和其優秀的專業技能,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指導。首先,我們開設特色課程,如皮影戲、剪紙、黑白版畫、泥塑等。,並利用動態和靜態視頻讓孩子充分感知,讓孩子在快樂中掌握基本功,發展創造能力。教學方式靈活自主,結合主題開展持續、充分的主題教學活動。比如我們結合不同的節日設計相應的課程,比如中秋節的“嫦娥奔月”,清明節的“元宵節”,“老北京的沙燕風箏畫”。這些內容通過繪畫、裝置、拼貼等不同的藝術造型語言,讓孩子們從多個角度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其次,教學內容的選擇更加廣泛、有趣、實用。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課程資源,在這裏傳統文化可以更加平實貼切,孩子自然可以學得更加輕松有趣。如成語故事《等兔》、精衛填海、女神補天等傳奇故事、民間面具、布藝、玩具、蠟染、年畫等民間藝術、安塞石窟浮雕群、安徽牌坊、秦兵馬俑、唐三彩等歷史文物鑒賞……第三,安排多種教學形式。比如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家工作坊,參觀和寫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全方位、近距離地接觸到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觸角。我們進行“最美”主題教學實驗時,老師帶領所有的孩子在包河景區寫生半天,並參觀了附近的亞明美術館國慶藝術展。
三、文化傳承與藝術學習的關系?
文化的本質及其與傳承人的關系清楚地告訴我們,孩子是文化傳承的核心。從小,文化和人就與生俱來,根深蒂固,就像土壤和氣候對於植物壹樣。兒童環境中的壹切,如建築、音樂、禮儀、審美取向、生活方式等。,都作為文化元素無時無刻影響著他們,形成觀念、態度和意識,內化為生活的壹部分,成為難忘的童年經歷。人格和本體習慣的形成過程,也是文化和基因溶入生活的過程。
在我們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老師向我們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那就是“課堂上給孩子灌輸太多的文化,還算是美術課嗎?”其實提出這個問題,恐怕是因為沒有理解文化的真正內涵,從而把文化和藝術割裂開來,我們說藝術學習中的文化傳承,並不是說不需要藝術,而是說藝術學習是壹種媒介和手段,但不是唯壹目的。比如教學的開展,就是先找到壹個具體的文化主題,然後通過討論選擇合適的藝術造型元素,並據此展開相關課程。課程的最終目的是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教學活動中,我們有壹節?《皮影戲繪畫與表演》課程集繪畫、制作、表演於壹體,通過“皮影戲欣賞-形象造型設計-皮影戲制作-皮影戲繪畫-綜合表演”等壹系列教學活動,引導孩子們體驗“壹擔壹玩”等古老皮影戲文化藝術的魅力。妳在線嗎?在“抓包子娃娃”和民間剪紙綜合課程(分兩節課)中,通過泥塑、剪紙的制作,培養孩子對形式和色彩的感受,提高他們的造型表達能力;我們還講解了“九色鹿”的歷史故事,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重信義”的傳統價值觀;線描課傳統戲曲人物描寫宋武打虎霸王別姬——繪畫創作結合京劇欣賞的課堂效果更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總之,關註兒童藝術是對人類生命過程和創造精神的理性關註,真正體現了壹個國家無法承受的人文精神和社會進步。?在藝術教育中,我們需要豐富多樣的文化理解和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承。在這裏,文化不是幹貨知識,它可以有多種解讀:可以是“海報”的剪紙故事,可以是“農民畫”的民間色彩法則,可以是“繪本”的欣賞與創作,可以是對祖國的祝福,對幸福生活的期待;藝術教育中的文化傳承不是簡單的“取”,相反,它是壹種“交流”,壹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交流!
後記:作為先行者,對傳承之路的探索並沒有停止,反而加快了步伐。在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兒童藝術淳樸自然狀態的前提下,可以從兒童藝術教育的角度對文化民族性的傳承進行實驗性探索,這可能成為藝術教育界對中國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貢獻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