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產生
對聯的直接制作與中國古代“掛桃符辟邪”的習俗有關。據說古人曾將申屠和雷宇這兩位通過表演附身的神的名字寫在紅木板上,掛在大門兩側,以辟邪避邪,祈求興旺發達。這種桃子的象征每年在新年前夕都會更換。後來,五代以後的蜀中大家孟嘗君在板上題寫了“新年,甲節長春”幾個字,壹般認為這是中國古代最早有記載的春聯。
對聯的形成也與對偶修辭的發展有關。對偶是漢語修辭格之壹。對偶作為壹種修辭手法,運用到漢語寫作藝術中,就是兩個平行的句子成對排列,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對偶在中國古代更早的書籍中已經出現並被使用,比如《尚書》?大莫雨:“滿虧,謙益”;詩經?瀟雅?采薇:“我曾去,楊柳依依;今天我想,下雨了”;屈原的九歌?向君:“水中采李雪,爬芙蓉鋸木屑”等等。這些對句隨著對句修辭的發展而大量出現並走向成熟,不僅對豐富和發展漢語語言文字藝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且促進了後世駢文和律詩的形成,也催生了對聯這壹藝術形式。
對聯的分類
傳統對聯根據其內容和適用範圍的不同,可分為節氣對聯、婚禮對聯、生日對聯、挽歌對聯、教堂對聯、交際對聯、行業對聯、名勝古跡對聯和其他雜項對聯。
1.太陽節對聯
最著名的節氣對聯是春聯和元宵對聯。
春聯是獻給春節的對聯。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色的春聯,或期盼吉祥,或抒發內心的情感,或憧憬美好的未來。比如:
日子增加人的壽命;
春天到處都是幹巴巴的功夫。
元宵對聯是古代元宵節時文人墨客寫的對聯。清代安徽桐城人、張,人稱“父子雙學士、老二丞相”,父子二人都擅長詩歌。相傳有壹年元宵節,張福照例裝飾燈籠,燃放鞭炮。父親要出門去聯考學校,兒子“高燒不退,紅燭映天,明晃晃的光。”當他的兒子張正在思考的時候,他聽到門外放煙花的聲音,他靈機壹動。在底線上,“低點的煙火震動大地,響了,他的氣息就上了天”。對仗工整無縫,是絕妙的對。
結婚
結婚,或者祝兩口子白頭偕老,逆境* * *,或者希望早點生孩子等等。比如:
花間蝴蝶成雙成對起舞;
水竹鴛鴦共眠。
3.首聯
壽聯是為慶祝生日而寫的對聯。在各種各樣的生日慶祝活動中,編寫和書寫生日對聯是最節儉的,但也是最優雅和最難忘的。大部分的壽聯不僅僅是贊美和總結長壽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希望長壽像常青樹壹樣健康長壽。
典型的生日對聯如下:
壽比南山不老;
幸福就像東海的流水。
清朝嘉慶皇帝生日,狀元邵麗寫了壹篇《和連》:
順泰康寧,永然感德嘉千古;
治黑石是龍恩慶的壹萬年。
這種隔離與嵌字相結合的方式,將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朝代的年號分別嵌入生辰對聯中,可謂用心良苦。
4.挽歌對句
挽聯大多是總結逝者壹生的功德,往往能把肅穆的場面渲染得更加肅穆。白紙黑字,可以通過聯合語言喚起人們對逝者的緬懷和尊重。
如楊度為孫中山先生所作的挽歌:
英雄無為而持之,能成天下而我;
自古有幾個成功的,都是壹蹶不振,半哭半泣。
第壹部分高度贊揚了孫中山先生為革命而奮鬥的壹生,第二部分充分表達了他對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不幸逝世的惋惜和悲痛,以及對當時中國時局的焦慮。
5.唐蓮
廳堂對聯是指懸掛或雕刻在廳堂、書房等場合的對聯,主要用來裝飾環境,抒發感情,以示主人的意趣。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的《唐濂》:
世界起起落落;
每個人都有責任。
這幅對聯短小精悍,通俗樸實,充分體現了他壹生奔波,不忘復興大業的品格。
6.通信協會
交際對聯,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回報友情的對聯。通常,人們會互相提問。題記對聯是寫給別人的對聯,表示感謝、欽佩、鼓勵、安慰、勸告、警告,主要作用是溝通彼此的感情,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
海白娜傳大;
球因為什麽都是圓的。
這副對聯是何積善院士題寫給丁海秋先生的。丁海秋的名字“海”和“秋”被巧妙地放在每副對聯的開頭,生動地表達了他對丁海秋先生人品的敬仰。
7.行業協會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用中國特有的對聯來表現,在特點中更是獨壹無二。這些對聯不僅把自己的行業說得壹清二楚,而且幾乎都是贊不絕口,大部分都有宣傳的作用。
酒店協會:
像親朋好友壹樣萍水相逢;
停壹會兒就像回家壹樣。
茶館聯盟:
花兒互相渴望對方;
在竹子下,我參加了魯玉景。
鐘表店對聯:
刻壹個提醒警察省;
聲音勸妳珍惜美妙的聲音。
8.名勝古跡聯合會
所謂名勝對聯,是指為某壹名勝而寫的對聯。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名勝古跡遍布全球,名勝古跡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名勝古跡不僅為景觀增添了色彩,美化了環境,而且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增長了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使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受到人文氣息的熏陶。比如清末進士蔣鳳青為揚州二十四橋寫的對聯:
按淮南的說法,度假村看起來像天上的雲影,與橫秋同色;船過了橋,就聽見笛聲,有人吹,壹直吹到月初三晚上。
這幅對聯分別描寫了二十四橋的日夜景色:白天,二十四橋以淮南為背景,站在橋上向外望去,懸在空中的雲朵倒映在水中,仿佛要與世界平分秋色;晚上駕舟橋下,聽到悠揚的笛聲,仿佛壹個美麗的少女壹直演奏到半夜。多美的壹幅風景如畫的畫啊。
9.混合物
除了以上幾類,生活中還有各種有趣的對聯,包括戲曲對聯、玄機對聯、其他對聯。
舞臺對聯是指懸掛或張貼在舞臺兩側的對聯。這些對聯大多與戲劇有關,蘊含著戲劇理論和人生哲學。
臺下全是閑人,袖手旁觀,看戲還不如演戲;
壹切都要結束。上臺比從頭下臺容易。
從《演起來很難》和《上臺比下臺容易》可以看出,這副對聯將戲劇表演的術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既貼合舞臺場景,又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範裏安是壹副結合了猜測的對聯。相聲大師侯在他的春聯節目中出了壹個謎語:
人們過年,二上八下;
我九歲,壹中。
第壹副對聯的意思是別人在除夕包餃子。他們揉的時候,大拇指在上面,其他八個手指在下面,所以是“兩上八下”。第二副對聯是關於過年吃包子的。做饅頭時,右手拇指在內,其余九指在外,於是形成“九外壹中”。這對謎語由包餃子和做窩頭的動作組成,出人意料,既好笑又難過。
對聯的特點
對聯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習慣,而且在群眾廣泛使用的基礎上形成了統壹的要求和固定的格式。就像詩有詩的節奏,詞有樂譜,歌有曲牌壹樣,對聯也有自己的創作要求,而且更加嚴格,是我國文藝形式中非常講究的壹種特殊文體。對聯的基本要求是既“正”,又“聯”。“配對”是形式上的配對,“鏈接”是內容上的互相照顧。具體來說,對聯的書寫有以下六個要素,也稱“六相”:
1.文字是平等的
壹般來說,對聯的字數必須完全壹致。至於字數,沒有限制,從壹兩個字到十幾個、幾十個甚至幾十萬個都有。如壹副悼念抗日烈士的挽聯,上下對聯只有壹個字:死;健康。
2.詞性相當
上下對聯對應的詞或短語的詞性相對壹致,或者盡可能相同或相似。根據這壹要求,上下聯對應的詞類應該是名詞對應,動詞對應動詞,副詞對應副詞...古人要求實詞是實詞,虛詞是虛詞。根據它們的含義,他們把現實世界中的名詞分為幾類:天文、地理、人倫、人事、時令、飲食等等。詞性相同的詞是相對工作對,相似或相連的詞叫寬對。比如“風搖柳搖,鳥啼,心蝶戀花曬”是壹對作品,而大家熟悉的“松、竹、梅、李、杏、春風三友”只能算是壹對廣的,因為“老冷”和“春風”的詞性並不對應。
3.結構比例
上下聯的句法結構不僅要整體對稱,而且上下聯的內部句法結構也要壹致,即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並列對並列,偏離對偏離等等。
4.節奏是對應的
上下聯在音節停止的地方要壹致。音樂中的節奏是指樂譜的力度和長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對聯中,同句平仄相間,上下句平仄相對。這種現象在力度、長短、高低、急緩上都有明顯的變化,就像音樂中的旋律壹樣,也叫節奏。
5.平淡和諧。
註意平仄,以追求音韻的和諧、錯落有序、雄渾有力的藝術效果。平平行線的和諧有三個規律:壹、這句話是平平行線,壹般是兩平兩斜,兩平三斜或三平兩斜,不允許四平或四平;第二,句子是平齊的;第三,上半部分平,下半部分平,意思是上半部分最後壹句的最後壹個字是平的,下半部分最後壹個字是平的。這在對聯法中叫正字法,上半部下半部的特例被視為不正常,如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6.內容相關性
上下對聯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意義是相關的,要有合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相關,或對立,或相似,既對又連,在形式上,成對,在內容上,要互相照顧。無論什麽樣的對聯是對是錯,都應該有壹個具體的主題,做到內容相關,主題突出,中心明確。
此外,為避免上下聯同義,王力先生在《詩格律》中指出:“句子的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稱為‘交手’。”這是對聯的大忌,如“布谷鳥聲催懶人,秭歸每句話警示閑人”。上下對聯的內容和意義不僅相同,而且重復,是典型的壹種。
對聯與高中語文學習
在當前國學熱的背景下,我們在重新定位和反思傳統文化的同時,很多年輕人傳統文化底蘊薄弱卻是不爭的事實。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文化內涵豐富,是重要的語文教學資源,也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途徑。
多年來,對聯經常受到中國高考的青睞,越來越多的省市有對聯。2014高考語文北京卷通過壹段關於對聯的文字給出了四道選擇題,其中兩道直接考察了對聯的常識和創作特點。
其中壹個問題是根據壹副春聯的上聯選擇下聯。據知,最上面的對聯是“冬天的梅花”。題目如下:
2.在正文的方框中填寫下列陳述,正確的是:
A.家家都是楊柳柳枝。成千上萬的人喜氣洋洋。
C.春天的鞭炮聲。微風在春天來臨
看完四個選項,發現節奏與上聯壹致,不能排除,所以從詞性和結構上分析。對聯第壹部分的前兩個字是“冬天過去了”,是主謂短語,“冬天”是名詞,指季節。選項A、B中的“千戶”、“千戶”為偏詞組,千、萬為數詞,與對聯的上半部分不匹配,可以排除。C和D的“春回”和“春來”在結構上可以匹配,然後就可以看出C和D在內容上的不同。C項後面的“鞭炮聲”非常符合春節的氣氛,而D項的“微風”則遠遠沒有說到點子上。所以C項是最合適的選擇。
另壹道題是考察考生對對聯的特點和創作要求的掌握程度。
4.下列關於對聯的說法是正確的:
A.字數以四字六字為限。b .上下對聯講究對仗和押韻;
C.只適合在喜慶場合張貼。d .常與書法藝術相結合。
A、C項錯誤明顯,日常生活中註意過對聯的同學很容易排除。我們常見的對聯是七個字,A項的表述明顯有誤。日常生活中婚喪嫁娶壹般都要用對聯,但葬禮上的挽聯顯然不會用在喜慶場合,可以排除C項。B項有壹個語言陷阱,“對聯講究對仗和押韻”。消除這種幹擾,需要對對聯的創作特點有壹定的了解。說對聯“上下對聯講究對仗”是對的,說對聯講究押韻是錯的,對聯不講究押韻也是錯的。D項中對聯常與書法藝術結合的說法是正確的。
從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可以看出,傳統文化的比重在逐漸增加,從原來單純的考查教材基礎知識,到考查其他學科和社會生活,學生的語言文化綜合素養和人文素養。語文高考是教學的指揮棒,對語文教學起著導向作用。對聯等傳統文化內容頻繁出現在高考試題中,說明高中語文學習要重視對聯等傳統文化內容。
在課堂上組合對聯可以讓學習更有趣。
對聯有文字遊戲的特點。它們源於生活,篇幅短小,內容寬泛,審美趣味,結構嚴謹,具有隨意取材、即興發揮的特點。它們可以作為課堂學習的調味品,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變“苦學”為“樂學”。當時有人用金庸先生作品的首字母拼成壹副對聯“飛雪拍白鹿原,笑書倚園”,讓很多人很快記住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作品。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來幫助我們記憶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如果妳還記得魯迅的作品,可以通過孫伏園來悼念魯迅的挽歌:“踏著野地,割著野草,熱風,奔跑,壹生吶喊;痛“毀滅”,嘆“剛”、“十月”、“噩夢”、“流浪”。“這幅對聯把魯迅的著作、譯著集和出版物串聯起來,既表達了對魯迅的敬仰和懷念,也方便了我們的記憶。在研究廉頗、藺相如傳記時,可以嘗試用對聯來概括全文所描述的三件事:“物歸趙”、“澠池會”、“相安無事”:“即使秦、藺相如物歸原主;如果想欺負趙,秦國的沒有什麽關系。”“澠池將,藺相如大敗強敵;趙建立軍隊,秦昭國王敢去打仗。”“退三家,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荊棘之後,連將軍悔過自新。“這種訓練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記住課本上的內容,還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對聯的創作,最終加深我們對母語的理解。
重視課後對聯的積累,有助於我們提高國學質量,延續文化傳承。
回顧近幾年的高考內容,可以看到高考在閱讀材料的選擇和作文題目的選擇上,越來越註重對考生人文素質和討論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2014高考作文,新課標第壹冊“山羊過獨木橋”,闡述了對“規則”的理解和對“* * *勝”的辨析。新課標第二冊是“餵養動物容易使其喪失覓食能力”,這可與來自動物的“教育”和“關愛”問題有關。北京紙講“老規矩”,上海紙講“自由與不自由”,江蘇紙問“什麽是不朽”,四川紙說“人站起來以後才能屬於他”...這些題目都有很強的關於個人或國家的現實意義,要求考生有自信的人生態度,治國安邦,思考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相關問題。
在中國傳統中,對聯經常被古人用作表達情感和啟發警告的工具。這樣的對聯往往意味深長,意味深長。閱讀和收藏這樣的對聯,既可以積累文字素材,又可以豐富自我精神。
比如紀曉嵐故居的壹副自題對聯:
難如秋草生;
學習就像春天積冰不高。
這種聯想意味著人難免會犯錯,但也要知道亡羊補牢非壹日之功,要有“壹日三救”的精神;學習並不容易,需要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才能有所成就。
有誌者事竟成。如果妳破釜沈舟,妳最終會在楚國。
勤勞的人不負眾望,吃的是腸子,多了三千甲吞了吳。
這是蒲松齡為了激勵自己寫書而寫的對聯。對聯借用了項羽破釜沈舟破和越王勾踐的典故,以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清代的薛偉農部;
避免貪政、貪利、貪名,不忘政治;
要廉潔節儉,要節儉,節儉不節儉,還要大方廉潔。
戒貪對於政治家來說,貪圖金錢是貪欲,貪圖名利也是貪欲,所以不要只想著華而不實,忘記了政治的根本。保持清潔最根本的方法是養成節儉的生活方式。真正的節儉是嚴於律己,而不僅僅是要求別人。該聯盟的“節儉誠實”和“避免貪圖名利”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它的產生和發展始終保持著其獨特的個性,這與漢字的方形造型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密不可分。透過對聯,我們不僅能看到簡潔工整的漢字之美,讀出流暢和諧的音韻之美,還能發現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民族風格、情懷和精神。民族是構成多彩世界文化的重要元素之壹。中華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中立於不敗之地,既要大力發展物質文明,又要繼承和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藝,對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中國研究
學習才會踏實,讀書首先要謙虛。
讀書必破萬卷,求知不疑。
疏通精華,專心讀書,放聲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