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是指壹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持續三個月。壹年四季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而形成的。
由於黃道角的存在,太陽的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 26 '之間來回移動,導致中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從而產生季節的變化。
常用的季節劃分方法主要有“節氣法”和“氣溫法”。中國傳統上以“李思、立春、長夏、立秋、立冬”分別作為春夏秋冬的開始。
現代學者張寶昆提出了新的季節劃分標準,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的平均氣溫)為立冬,上升到22℃以上為立夏。春季或秋季平均氣溫為10-22℃。
春天
壹年中四季交替出現,壹年四季的變化是壹個連續的過程。也是壹個陰陽轉化的過程,從壹面變到另壹面,量變產生質變。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立春、長夏、立秋、立冬,也被稱為“四立”,是季節的開始。
春天排在四季之首,新的周期開始了。春天代表溫暖和成長。春天,陰陽之氣開始變化,萬物隨著陽氣的上升而發芽生長。春天是萬物生長和播種的季節。所謂“壹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開始和結束:
按照節氣的方法,傳統上以立春(太陽達到315時)作為春天的起點,在長夏之前結束。
根據溫度法:在現代,學者張寶昆的“等待平均溫度”被采用。當平均等待平均氣溫連續5天從10℃以下穩定上升到10℃以上時,春季開始,等待平均氣溫在22℃以上(夏季)結束。
夏天
夏天萬物欣欣向榮,是莊稼生長旺季的季節。氣溫升高,天氣炎熱,暴風雨頻繁,萬物繁盛。夏季是暴風雨最多的季節,經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
北半球夏季,大陸加熱壓力上升形成低壓,海洋恒溫相對較低形成高壓。根據環流,夏天吹東南風。在夏天,北半球所有地方的白天都是最長的。
夏季開始-結束:
按照節氣的方法,分為“長夏”(指東南方,太陽到達黃河45°經度)作為夏季的起點,在“立秋”之前結束。根據溫度法,夏季始於平均氣溫上升到22℃以上,止於平均氣溫低於22℃。
秋天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意味著萬物開始從郁郁蔥蔥走向成熟。在秋季的前兩個節氣中,立秋是在夏天,天氣仍然很熱。因為太陽帶來的熱量並沒有減弱,所謂“熱在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盛夏和酷暑之間,是壹年中最高、最潮濕、最悶熱的壹天。
三伏天濕度大的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東南方向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空氣潮濕,風的濕度造成三伏天濕度大。深秋過後,則相反。刮西北風,西北內陸幹旱。幹燥的西北風導致深秋後氣候幹燥。
秋季前兩個節氣的氣候特點是潮濕悶熱。壹般秋天真的很涼,直到白露節氣過後,從白露開始逐漸趨於涼爽幹燥。進入深秋,氣候由熱轉冷,萬物隨寒而生,漸落。這是冷熱交替的季節。
秋天開始和結束:
按照節氣的方法,分為“立秋”(指西南方向,太陽到達135)作為秋天的起點,在“立冬”之前結束。按溫度法分為三段:平均氣溫從22℃以上降至22℃以下時,秋季開始,平均氣溫降至10℃以下時,秋季結束。
冬天
冬天陰陽變化,萬物藏而不收,植物生氣閉。進入立冬後,意味著秋季少雨的幹燥氣候逐漸過去,轉為多雨寒冷的冬季氣候。北半球太陽高度小,白天短。
所謂“三月九日寒”,冬季的至日是“九月十九日”。冬天至日到來之前,天氣並不太冷。入冬至日後,強冷空氣頻繁南下,穿越南嶺,氣溫驟降,天氣寒冷。冬天真的很冷,冬天過後的至日。
冬天開始和結束:
按照節氣的方法分為“立冬”(鬥指西北,太陽到達黃河225經度)作為冬季的起點,在下壹個立春之前結束。根據溫度法,當平均氣候溫度降至10℃以下時,冬季開始,當平均氣候溫度高於10℃時,冬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