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學習態度和價值觀關註不夠,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困惑和體驗,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的評價。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該多樣化和有選擇性。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性格特點,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點燃孩子的智慧火炬,培養孩子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第壹,評價內容的多樣性
評價學生,教師要從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過程和方法、對學習的態度、形成的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評價。
新課改更加註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運用多媒體技術收集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運用各種渠道靈活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多元評價涵蓋的內容多種多樣。
1,學習興趣評價
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英語教學的任務之壹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喜歡壹個老師,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輸入,對學生在唱歌、答題、表演、朗讀遊戲中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評價,欣賞孩子,用自己真摯的愛情喚起學生的情感歌唱。
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和表情向學生傳遞善良、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讓學生不怕犯錯誤,敢於說英語。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盡壹切辦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2.評價學習態度和情緒。
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緒,有針對性地給予個別學生幫助和指導。壹段時間後,做壹次評價,對比前兩次評價的結果,看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有怎樣的提高,並把結果告訴學生。
這樣,教師為學生營造了壹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始至終都是評價的積極夥伴和參與者。對於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壹點壹滴的進步足以讓他們重拾自尊和自信,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評估學習行為
對學習行為的評價應包括:學生是否註意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所學知識是否能用於背誦、角色扮演、玩遊戲、與同伴表演等。,老師記錄並評估學生參與活動的次數和頻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表現欲強和重視教師獎勵這兩個特點,設計壹個“課堂發言記錄表”,鼓勵學生在每節英語課上大膽回答問題。
讓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個人觀點,願意進行創造性的表演。在壹節課中,學生每回答壹個問題可以得到壹顆星,能夠就所學內容進行對話可以得到兩顆星,能夠在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創造性表演可以得到三顆星,然後要求班級代表每周五進行壹次每周統計。達到65,438+00星或以上者可獲得“英語口語積極獎”,每周頒發壹次。
第二,評價主體的多樣性
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改變單壹評價主體的現狀。學生們各有特長,比如有的喜歡唱英文歌,有的喜歡對話表演,有的會模仿等等。老師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和喜好,盡量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教師要鼓勵他們努力思考,學會反思,了解自己的成績和不足。在自我評價的開始,學生往往只談缺點,而不好意思談優點,尤其是“後進生”,尤其是看到比自己優秀的學生也在進行自我批評。
殊不知,這恰恰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光彩,損害了小學生的表達天性。評價的目的之壹是放大學生的亮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興趣。
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學習成績的需求和態度,指導和幫助學生確定新的學習目標,逐步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相互評價中,學生可以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和欣賞他人,更清楚同伴和自己的優缺點,學會信任、誠實和公平地對待自己和他人,這對培養自我反思能力大有裨益。學生經常在互評中表揚同齡人。
妳的英語很棒/下學期,我們會趕上妳/妳的英語真的很好,和錄音機裏的差不多/以後,妳能教我們,讓我們大家壹起進步嗎?通過評價,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補充,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