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整個東方文化的重要標誌,是世界歷史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漢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民族精神和靈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學應該融入傳統文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壹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語文課程應當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應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愛國情懷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懷,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是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也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說壹下我的拙見吧。
壹是立足課堂教學,抓住常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方法、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更加關註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對文本的分析與對“人”的分析聯系起來,挖掘文學作品在思想、內容、個性、風格上的美。它應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階段,滲透到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壹個完美的整體。
(1)在寫作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毛筆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在教學生寫作時,我積極倡導“寫得好,走得好,做個好人”的教學理念。無論是書法鑒賞課,臨摹課,還是練習課,我都會重復歌詞“最喜歡寫的字是老師教的方塊字,堂堂正正也是喜歡的。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報答母親,走遍天下不變心,永遠愛中國。”讓它以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情感感染學生,讓他們對書法藝術產生深深的興趣和向往,進而讓學生從壹筆壹畫做起,從“欣賞”到“臨摹”,從“字”法到“章”法。學生從中收獲的不僅僅是正確的書寫姿勢,還有剛正潦草的書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指導學生欣賞和臨摹書法作品時,註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比如在詞語結構上,很多詞語由於結構要求,有偏旁部首需要改變,有些詞語需要註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讓”,形成壹種東張西望、相呼應的巧妙之美,就像壹個人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尊重他人的品格。使學生認識到,學會寫字,寫好字,是為了弘揚祖國的文化傳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文化。
(2)在古詩詞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古詩詞在壹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細細的欣賞和品味。在我們的小學課本裏有許多著名的詩歌和句子。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古詩文的精髓和真實內涵,感受古詩文凝結的文化精髓。1,反復念叨,從感性形象到理性認識。同樣的意思如果用白話說就沒意思了。例如,“我的床腳這麽亮,會不會已經結霜了?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這是月光,再次下沈,我突然想到了家”。用白話文說,壹會兒擡頭望月,壹會兒低頭思念家鄉。意思沒變,意境全毀了。記得在壹次優秀的班級活動中有這樣壹堂課:老師講的是《漁歌》,教學過程大致是這樣的:知道詩的題目,知道作者,讀詩,解詩。當時真的有壹種索然無味的感覺,但是這時老師掀起了壹個小高潮,就是讓學生讀,反復讀,對比讀等等。老師參與其中,幫助學生了解背景,同時表明《答哥哥漁歌》這首歌是好玩的還是休閑的。太湖,洞庭山,風浪起,必歸。對照著讀這兩個字,老師和學生壹起讀。當時學生們念出來的意境,讓他們壹下子就明白了:為什麽何誌不用回歸。只有把所有的節奏讀完、讀透,才能逐漸休會到詩歌的美。同時也不自覺的改變了自己。所以作為教師,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讀,讀神韻,讀節奏,讀意境。2.引導學生發展想象力,體驗詩歌的意境。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壹般都是含蓄的。在教學中,必須啟發學生逐句進入詩中所描述的意象,去感受和欣賞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閱讀和記憶積累傳統文化“閱讀和記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語文園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讓學生了解和吸收中華優秀文化,促進語文素養的發展。老師不應該忽視它。1,激發興趣,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把“我要讀書”變成“我要讀書”,“我要背誦”變成“我要背誦”。他們可以聯系生活,講故事,發揮想象力繼續編輯創作。2、豐富形式,化枯燥為生動。機械記憶是壹件枯燥的事情,但如果能豐富背誦的形式,學生的積累活動就會充滿活力。3、學用結合,化靜為動。《讀誦》中的壹些詞語,描述的是文中人物的性格和品質,或者是文章中的某個情境。我們可以讓學生把兩者聯系起來,加深他們的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動的教科書。帶學生去玩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們去感受“不知誰剪了薄葉,二月的春風像剪刀”的美。還可以讓學生驗證“日出不出門,日落行萬裏路”等詞語的準確性。
第二,從個性化閱讀中汲取營養。我們的孩子現在生活在壹個喧囂浮躁的時代,他們面對太多的誘惑。但是,無論生活有多忙碌,壹個純凈的精神世界,壹份對書香氣息的天然熱愛,壹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生命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無論教育如何改革,我們都要讓孩子在人生記憶的最佳時期,讀遍千古名著、佳作,讓文化經典占據他們的心靈,讓他們的閱讀從壹開始就達到經典。“新課標”強調:“註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活躍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索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象力、批判性思維和批判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用心體驗文本,從而發現美、欣賞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進而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語文教材選文都是語言優美,意境深遠,人文內涵豐富。選文反映了領袖人物的事跡,關心他人,誠實守信,傳統美德,革命傳統。這些選定的文本都充滿了自然美,人性美,以及深厚的感情,友誼等...這源於豐富的思想文化積澱。因為語言具有民族性和歷史性,它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遞著生活的信息,閃耀著人文色彩的光芒。當我們走近中國語言,高舉經典作品的時候,我們也走進了中國文化。教師要引導學生註重文學語言的品味、形象和審美情趣。
第三,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弘揚傳統文化長效的載體。2.摘抄並閱讀古詩。3.利用假期精讀壹本優秀的古典小說,寫壹篇評論。4.舉辦弘揚傳統文化的“詩詞朗誦”大賽,對學生來說可能是壹種快樂的精神體驗,壹副“美言”可能是學生激情創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提升文化品位的必由之路。
總之,只要我們的語文教師能夠堅定不移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我們就能在語文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