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意識發生了變化,許多新的教育理念逐漸得到認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然而,在當前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仍然更加註重課堂的準備和設計,註重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大力倡導“質疑”和“探究”的精神。然而,在聽課過程中,他們發現小語種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
1.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
在教學中,要處理好整體把握和局部解讀的關系,防止“以偏概全,以小失大”。
比如“陶器和錫壺”這壹課,老師引導陶器和錫壺的對話,問學生“妳喜歡陶器和錫壺嗎?
老師接著告訴學生: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從本單元的訓練點來說,就是讓學生懂得如何看待和思考問題。文章裏有個小泡泡,問:看了這個故事,想到了...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允許學生從各個方面談談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和感悟。而且這壹課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謙虛落後”上,而是要明白“人和事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主題的多樣化和主題的細化是教師在解讀文本時要註意的問題。更何況這是第壹節課,課文只在第壹部分,故事還沒講完。這裏完全沒有必要透露正文的主題。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覺得老師提問的方向性有偏差,對課文主題缺乏整體把握。教師應該如何向學生提問,如何設計問題,何時呈現,都需要精心預設,都要在認真閱讀課文後進行。
文本細讀不僅需要微觀層面的細讀,還需要中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細讀,這三個層面應該成為壹個整體。因此,在研究教師時,教師不僅要有對文字的微觀閱讀,還要有對文章結構和文化背景的宏觀閱讀。
2.對全文的感知。
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可以幫助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有壹個大致的了解,以及對作者的布局和文章的結構特點有壹個清晰的認識,這是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所必需的。
以長城為例,有老師問了這樣壹個問題:長城給妳什麽印象?
應該是學生陳述完之後,作者的寫作思路就已經很清楚了。文章給出了文章的結構,並介紹了類的概念。但是,在學生說了壹句“我覺得長城很長”後,老師馬上進入了第壹段課文。
在《孔子學徒》壹課和《清湖》壹課中,老師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學完生詞後,直接進入第壹節。
《珍珠鳥》壹課,自由閱讀後,讓學生思考作家的珍珠鳥是什麽樣的。
然後,我從書上找出壹句關於寫小珍珠鳥的話。然後了解珍珠鳥發生了什麽變化?
這樣的教學設計,40分鐘聚焦珍珠鳥,始終忽略作者“我”,也使得課文“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題得不到解決。
如果讓學生在導入後整體感知課文,就可以圍繞“課文寫了什麽”自由閱讀。學生可能會說:“課文說珍珠鳥很小,膽小,可愛,...”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讀的東西還是偏的,沒有整體把握。所以,老師的教學不應該就此打住,馬上進入下壹個學習點,而應該及時引導。
這時,老師可以這樣引導:“是的,課文已經寫到珍珠鳥的小巧可愛了。除了珍珠鳥,還有誰寫過?”
生:我還寫了作者“我”。
老師:上面說了些什麽?妳能把這兩者聯系起來嗎?
生:我寫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呵護和照顧下逐漸變得大膽,告訴我們...
老師:我們去看看作者是怎麽寫珍珠鳥的。想想“我”是如何逐漸取得珍珠鳥的信任的。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在閱讀壹篇文章後抓住主要人物,並總結人物之間發生的主要事情,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這節課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出現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是在這樣的指導下逐漸形成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學語文大綱》明確要求學生學會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老師也很註重文章的結構。壹般來說,在弄清文章的上下文之後,壹堂課就變得很密集了。然而,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已經逐漸淡化甚至喪失了這種對全文的把握意識。其實,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從整體出發,第壹遍閱讀課文後整理文章脈絡,精讀後再回歸整體傳統教學,仍然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精髓,我們語文教師不應該丟棄。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之二
“課程改革雖然是壹個實驗過程,但它關系到千千成千上萬孩子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妳給孩子什麽樣的教育,就是給孩子什麽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大部分童年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作為壹名小學語文老師,我經常思考這樣壹個問題:我應該給孩子壹個怎樣的語文課堂?妳給孩子什麽樣的生活?
第壹,給學生壹個“情感課堂”。
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孩子們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壹分鐘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通過我們老師的手。我們的語文課應該如何解讀孩子的生活?
1.給學生看壹個“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堂上,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關鍵在於“情”。我常常在想:壹個沒有激情的老師,怎麽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熱情地學習呢?我想:我應該把我的感受傳遞給我的學生。
在每壹堂課上,無論我在生活中遇到多少痛苦和挫折,我都會調整自己的心情,深入挖掘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中的每壹個情感因素,用我的語言、眼神、動作向學生傳達我對課文內容、生活、人生的感受和情感,給他們壹個“激情的我”。
2.尊重“需求”,註重“精彩”。
我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壹位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曾經告誡我:“語文課壹定要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求知需求和情感需求,避免灌輸,重在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在教學過程中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借鑒他人,或巧妙設置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營造“我要學”“我要學”的積極教學氛圍。
第二,給學生壹個“對話課堂”。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更談不上和誰“說話”。還要給學生壹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活對生活的對話”。
《課文對話》:在我的課堂上,經常有這樣的問題:“如果妳是某個人(課文中的壹個人物),妳會說什麽,做什麽?”引導學生想象,與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與課文交朋友”,充當角色,體驗,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老師應該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溫暖的手,而不是那麽高高在上,不可侵犯。實現與學生的交流,給學生壹個真實的“我”!
“生活對生活的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積極為學生創造交流合作的機會,讓孩子學會人際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三,給學生壹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是壹種講述,更是學生的壹種體驗、探索和感受。”在課堂上,不要讓妳的“講述”扼殺了屬於孩子的壹切!讓他們盡情地體驗、探索、感受、展示自己!在我的課堂上,有很多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材料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渠道收集的。他們常常期待著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非常活躍,大大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
2.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讓漢語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漢語。”壹直以來,我都是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讓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這樣,孩子會更自信、更主動地學習。“生活閱讀”的教學實驗很好地證明了這壹點。在街上,在電視上,在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讀書的地方。把握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無處不在。
第四,給學生壹個“感知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曾說:學生的感知能力就像杠桿上的支點。對於人類的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決定了他們未來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覺不僅是壹種心理活動,也是壹種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
每壹篇文章都有我們應該和學生壹起感受的東西,每個人的收入都不壹樣。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理解他人精彩篇章的同時,與自己保持聯系,認識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文本”!
真心希望每壹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壹段快樂的時光!
& gt& gt& gt點擊下壹頁閱讀更多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之三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也在發生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凸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正逐漸走向教學前沿。但從筆者所聽所見的教學觀摩課來看,也存在壹些疑點。對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壹,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註重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出現,本身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回歸,學習自由的拓寬,對個體的尊重。但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問題。1.請用妳自己的方式閱讀。
在教室裏,老師說:“教室裏立刻坐滿了人,場面異常熱鬧。但是學生真的只喜歡朗讀嗎?這和老師的定位有很大關系。小學階段,老師更強調朗讀,因為這樣容易出成績,也方便老師檢查。但是,學生不需要掌握其他閱讀方法嗎?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夠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興趣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壹步說,即使學生掌握了各種閱讀方法,也不應該總是強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不再使用,可以隨意拋棄。
2.妳學到了什麽?
老師壹言不發,學生舉手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智者有不同的看法。場面溫馨感人。老師們要麽充分肯定,要麽做壹個膚淺的評價,不深究就放任不管。仔細評價後,我們不難發現,同學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可謂是爭奇鬥艷。但遺憾的是,教師的各類表演往往缺乏對學生語言表達的指揮和引導能力,缺乏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反映,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更令人遺憾的是,這類問題只是簡單地成為了教學的形式,並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壹步的教學幾乎是從零開始,很少考慮學生獲得了什麽信息,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妳可以先學習妳想學的那壹段。
就像在語文教室裏設置壹個學習超市,老師按照大部分學生的選擇來教。表面上,老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方法是否適用於所有的課文?語文課本裏的課文是人寫的,是敘述的,是塑造的,是推理的。結構或並列或總分,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結構,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個性,妳能學會妳想學的哪壹段嗎?其實我們經常看到的只是老師的虛晃壹槍,真實的想法,虛假的咨詢。老師總有辦法把學生逼入設計好的圈子。
4.妳很棒。
現在的老師把批評當成穿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壹個小小的批評就能殺死壹個牛頓,死壹個愛迪生。殊不知,這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老師明辨是非的時候,老師給妳的就是合理的。妳們都很聰明,會讓學生很困惑,懷疑自己的觀點對不對。這種是非觀只會誤導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當然是壹種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揚、獎勵、欣賞的同時,壹定要註意欣賞感。什麽樣的課堂才是學生最需要的?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從認知學習轉向了體驗學習。體驗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受,讓學生通過體驗和感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我們應該給孩子壹個怎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壹)給學生壹個充滿情感的課堂。
1,壹個語文老師要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在語文課堂上,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基點在於情感。壹個沒有情緒的老師如何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熱情學習?向學生展示壹個感性的我,陪伴孩子們走過每壹個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求,註重激發興趣。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猜謎語、或提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動機,營造我想學、想學的積極教學氛圍。激發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變苦為樂。
3.在教學活動中註重師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即師生之間的和諧。教學中的情感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就會在老師的引導下進入精彩的課文。
(2)給學生壹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學生只是很差的聽眾,更不用說和誰交流了。還要給學生壹個交流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
(3)給學生壹個開放的課堂。1,讓孩子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是壹種講述,更是學生的壹種體驗、探究和感受。給孩子壹個大舞臺,他可以跳得很美。什麽是教室?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態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老師是否給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候超乎我們的想象:我教那群相似的人物時,討好、明朗、深情、陽光,壹直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分組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最後得出了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了就要晴天,所以果嶺左邊應該是晴天,地上灑水會幹凈清澈,心裏有事總想著親情。
2.註意練習,多方面練習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麽,用好的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應該就是大量的練習了。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和提高。基於這樣的想法,我經常收集課外讀物,推薦給學生。
(四)給學生壹個感悟的課堂。1,把別人的情緒變成自己的。2.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拿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拿自己的人生當軍人。
每壹篇文章都有我們應該和學生壹起感受的東西,每個人的收入都不壹樣。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理解他人精彩篇章的同時,與自己保持聯系,認識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務!
在課改實驗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1。傳承與創新。我們要時刻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教育改革絕不是從零開始。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閱讀、積累和書面表達。這種教學方法由來已久,有其合理的內核。當然,由於忽視了獨立思考和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造就了很多像孔乙己這樣迂腐的學者,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麽,如何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繼承和創新並不排斥,應該很好地結合起來。現在小學語文課要重視閱讀和記憶,而不是機械重復。而是要在認識和理解的過程中去閱讀意義和興趣,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言語交際的能力,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開放性和愉快積累,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廣泛性和創造性。2.發散和集中。崔巒老師說:我們都反對老師領導學生和老師跟隨學生。教師要處理好發散和集中的關系。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多歲的小學生。如果光顧發散求異,而忽視求同存異,就很難形成正確的主導意識。
3.探索和接受。我們認為這兩者不應該被忽視。探究不是唯壹的教學方法,其使用不當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決定。對學生來說,學習知識和培養探究能力同樣重要。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獲得能力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組織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有效的指導。如果學生理解了他們不能理解的內容,教師應該通過及時的指導、啟發甚至直接講課來告訴他們。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通過探究獲得所有的知識。
4.分組與合作。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而不是讓他們孤立地學習。同樣,合作學習不等於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只是壹種形式。師生互動,點對點交流,課堂討論,都是合作。它包括學生之間、學生與集體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鼓勵者和支持者,學生也是學習的鼓勵者和支持者,是學習的夥伴。檢驗合作是否必要和有效,標準有三: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第二,看是否所有成員都承諾了;第三,看是否有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在教學中,要把握合作的時機,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選擇。
5.閱讀和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是閱讀教學的關鍵,但不是全部。學生不應忽視教師方法的指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規律的發現;學生在朗讀時不能忽視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大聲朗讀時,學生還必須考慮口語和寫作訓練。只有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閱讀教學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首先,關於合作學習
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模式的形成。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些問題很簡單,回答也很直白,壹眼就能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索嗎?合作探究有利於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過於頻繁則會適得其反。好鋼也要用在刀刃上,真正需要的時候再討論。討論的問題要有思考價值,不要太多。對於壹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問題太多,往往連題都記不住。他們還能合作探索什麽?那麽具體什麽時候需要合作探索呢?筆者認為:第壹,當新知識、新能力出現時,學生可以討論、探究;第二,遇到壹個大家都想解決的問題,而且比較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第三,當學生意見不壹致,有必要爭論時,讓意見相同的學生壹起探討,準備互相爭論。小組合作學習也要有明確的分工,主持人和記錄人要各負其責。每個小組成員既要發表意見,又要傾聽意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整合效應。筆者也看到有的老師為了合作而合作,把壹個完整的句子拆開讓兩個學生合作閱讀,比如:讀《看元宵》這篇文章時,(生活)元宵,(生活)看元宵,(生活)大街小巷(生活)人們歡欣鼓舞。(生活)紙金魚(生活)吐泡泡,(生活)紗猴(生活)眨眼。(壹輩子)有多殘酷,美好的詩句被剪掉,如何培養語感?
第二,關於收集信息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要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些問題很簡單,回答也很直白,壹眼就能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索嗎?合作探究有利於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過於頻繁則會適得其反。好鋼也要用在刀刃上,真正需要的時候再討論。討論的問題要有思考價值,不要太多。對於壹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問題太多,往往連題都記不住。他們還能合作探索什麽?那麽具體什麽時候需要合作探索呢?筆者認為:第壹,當新知識、新能力出現時,學生可以討論、探究;第二,遇到壹個大家都想解決的問題,而且比較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
第三,關於學科整合
過去我們的課程設置過於強調學科本位,應該進行改革,增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提高學習效率,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漫無目的、隨隨便便地融合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壹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語文課永遠是姓。我們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整合其他學科的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表演、繪畫、唱歌可以讓語文課堂更加輕松活潑,讓語文學習更加快樂高效。我們提倡語文與藝術的結合,但什麽時候結合,如何呈現,還是要在語文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服務於語文學習目標的實現,不能為了追求時尚和大氣而表演、畫畫、唱歌。
1.及時總結和記錄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
2.給人壹種來自瞬間靈感的感覺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壹瞬間的教學靈感,或者學生在思維方式上的獨特想法、思路和做法,都是有價值的。作為老師,在及時給予學生積極鼓勵的同時,要記錄下來,讓我們的教學更有新意。
3.及時記錄和反思教學行為,重新設計課堂教學。作為老師,妳應該在每節課後問自己:今天這堂課怎麽樣?哪些比較成功,哪些處理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麽,失敗的原因是什麽?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筆記和教學隨筆,課後進行備課,在自己的教學中通過案例分析,為進壹步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重要線索,從而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4.通過談心、聽課、評課等日常教學活動與其他老師交流,找出自己或他人在教學設計上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別人的缺點可能對自己有很重要的啟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設想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找到教師反思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明確教育教學反思的內容,探索教育教學反思的途徑和方法。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
★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對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思考
★ 3條語文課堂教學經驗
★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三點思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
★反思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