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壹個多民族大家庭。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很多口耳相傳的童話故事。由於壹些少數民族沒有文字,壹些民族在1949之前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早期,他們的神話傳說主要靠記憶講述。除了以散文故事的形式流傳,還有大量的神話保存在史詩中,以韻文的形式流傳。因此,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壹般不像中國古籍中那樣零散,而是完整系統的。他們的家譜與歷史現實有壹定的對應關系。而且,由於它們的古代神話傳說仍以活生生的形式在民間流傳,保持了它們的原貌,比中國古籍中的神話更原始,包含了更原始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具有更可靠的原始文化史價值。比如洪水遺民讓人類重生的傳說是世界性的。眾所周知,《舊約》中的諾亞方舟,也就是少數民族的母題,作品很多,篇幅很長,故事曲折,結合了葫蘆崇拜、兄妹婚、人類起源、氏族(原始民族)起源等,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容,具有民族特色。比如人類的起源就有不同的解釋。至少有十幾個民族說人來自葫蘆,有些來自人和動物的交配,有些來自動物或植物,有些來自洞穴。我國少數民族口頭流傳的神話種類繁多,從天文地理到人類生活的風俗習慣,都在壹波三折的神話傳說中有所體現,說明他們保持了人類童年的純真,充滿了浪漫情趣,生活充滿了幻想。
彜族人過去崇拜許多神,主要是他們的祖先。彜族的巫師被稱為畢摩,因為他們在保存和傳播宗教和民族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被神化。在本氏族的神話傳說中,提到了上古時期發生過三次天地大變動:第壹次是因為天上有六個明亮的月和七個太陽,天官派畢摩下凡,用馬桑樹枝和鐵莖掃除宇宙的邪障。第二次是風暴肆虐的時候,畢摩下凡拯救世界。第三次洪水,天官派三個畢摩帶著經書下凡。他們各自騎著壹頭黃牛,牛角上綁著經書。汪洋洪水過後,經書被泡。經書曬在綠葉上,壹半染了色,所以彜文經書不全。另壹個說它被壹只鷹抓傷了壹半。因此,經文被視為“天書”。這裏說的“天書”就是彜族古代文化的集子《易經》。其中最著名的彜族經典著作《西南彜誌》原文翻譯為“影、形、濁”。書* * *有37萬多彜文,發現於黔西北水西地區。這是最全面的記錄彜族古代歷史和文化的書。這本書以創世神話開始。
納西族的東方引起了國際文化人的關註。據粗略統計,東巴經中有2400多種神,其中大神220多種,善神60多種,邪神60多種,壹般神90多種,女神20多種,勝利神120多種。此外還有雷神、山神、保護者摩卡半神、神化巫師東巴等等。哪裏有上帝,哪裏就有上帝的故事。可見東方保存了神話的豐富性。有納西族學者說,東巴文獻的主體是神話。東巴神話和東巴儀式是相互依存的。虛幻的色彩,想象的魅力,信仰的忠誠,迷茫的氛圍,構成了壹個人與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人形化的神秘世界。後人正是通過這個五彩繽紛的神聖世界,窺視著逝去已久的古老社會。
居住在中國東北邊陲的鄂溫克族自稱“住在山裏的人”,擅長狩獵和馴鹿,至今仍有熊圖騰崇拜的殘余。在他們獵殺熊之後,有壹系列的崇拜儀式和禁忌。首先,熊的頭、骨頭和五個內臟被包在樺樹棍或幹草中,掛在樹上,埋在風中。然後,他們奉上香煙,跪拜哀悼,意為悼念祖先,向熊圖騰尋求寬恕。
為什麽鄂溫克族把熊當祖先?他們的神話傳說解釋說,壹個獵人在山裏打獵時,突然被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帶進山洞,強迫獵人娶她。被逼到元乃,獵人和母熊在山洞裏生活了幾年,直到他們生下壹只熊。後來獵人趁機逃出了山洞。母熊發現獵人逃走了。他用胳膊追著熊,當場把它撕成兩半,扔給獵人,自己留著。留下來的成了後來的熊,扔給獵人的是後來的鄂溫克族。這當然是荒謬的。沒有熊能變成人。這是他們遠古祖先圖騰觀念的反映。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同源,“原是壹個古老部落的兩個近支”(2)。所以兩個民族流傳著同壹個關於熊祖先的神話。鄂倫春族還有壹系列復雜的獵熊和祭祀儀式,其中壹個就是怕他們認為靈熊會報復獵人和分享熊肉的人。風葬的時候,也要唱壹首風葬歌。歌詞內容隱含了以下意思:我們沒有殺妳,但妳的生命結束了,妳死了。他們稱公熊為爺爺和叔叔,母熊為奶奶。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的熊始祖神話屬於單純的動物圖騰神話,沒有與後世的其他傳說和故事混雜在壹起。這樣的西南少數民族神話更是鳳毛麟角。根據怒族的傳說,他們的祖先是由蛇和蜜蜂交配而生的,藏族人說猴子與巖石怪物交配而成為人類。彜族人崇拜的動物有虎、鹿、猴、水牛、羊、巖羊、豬、熊、鼠、鷹、雞、斑鳩等。西雙版納勤勞的克木人,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還保留著完整的圖騰體系,形式上相當原始。克木人不捕捉、不吃自己信奉的圖騰動物,甚至觸摸也被認為是不尊重。
小麻雀氏族的圖騰神話中說:有壹個人守衛著幹涸的山谷。小米熟了,各種鳥飛來吃。他整天敲著竹筒,喊著驅逐飛鳥。壹天中午,天氣悶熱,他用刀把黃瓜削皮吃了。當黃瓜正被人用刀往嘴裏送的時候,突然來了壹群小米雀來吃小米。他慌忙吼叫著要趕走雀,刀子把他的嘴割開,那人死了。從此,小米麻雀就成了這個家族後代的姓氏。
另外,有些人自稱虎族是因為老虎吃了他的兒子,自稱雞族是因為他的妻子吃了雞後死了...克木人試圖祈禱圖騰不再傷害和保護有這種血緣關系的人。這種神話傳說的圖騰體系在衰落後很長壹段時間內都不會消失,對後來的科學認識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傣族潑水節的神話傳說不僅與其宗教信仰有關,還與傣族特殊的地理氣候有關。人們選擇當地的旱季和網上的季節來慶祝節日,這意味著人們將進入農忙季節。與此同時,民間流傳著幾種不同的傳說。壹個最古老的傳說保存在壹部長篇史詩《巴達馬加捧商洛》中。這部史詩的中譯本約13000行。
史詩保存了傣族古老而龐大的神靈世界。其中,歷神贊馬元然傲慢無禮,天王摩訶贊他閉眼沈睡65438+萬年。沒想到這個神的七個女兒竟然和三級神派亞英勾結在壹起。七個女兒為了派雅瑩的皇後,用七姐妹的頭發做成的弓砍掉了父親的頭,釀成大禍。眾神為了救馬元然,不得不去森林裏把大象的頭砍下來給他安上。從此,這個神就成了象頭神。
七個女兒因殺害牧師的罪行被從天而降,她們輪流捧著神的頭贖罪。7名女子輪流互相擁抱,壹人抱著她的頭,另外6人不停地潑水以避免發生火災。七女的罪過只有被潑到諸神停止噴火才能得到救贖。這是傣族著名的潑水節的早期內容。隨著小乘佛教從印度傳入傣族地區,潑水節傳說的內容發生了變化,這壹天被稱為佛誕,也稱為“佛浴節”。據說釋迦牟尼成佛前在河裏洗澡,神清氣爽,感覺很好,要徹底覺醒才能成佛。為了模仿佛陀,佛教徒也希望沐浴後成為佛陀,所以這壹天會在佛寺舉行盛大的沐浴佛陀儀式,並互相潑水。其實已經很晚了。現代人慶祝潑水節,大多是互相玩耍,互相祝福,很少有宗教色彩。自從人類進入宗法社會,男性祖先就取代了女性祖先。在生產、經濟、生活甚至宗教領域,男人已經占據了他們的位置。只有壹件事是男人永遠代替不了的,那就是生孩子。但是,繁衍關系到壹個民族的生存和興衰,是偉大而神聖的。為了贏得這最後壹塊土地,男人認為男人和女人壹樣,沒有異性也可以生孩子。所以中外神話中都有男人生孩子的傳說,也出現了相應的習俗。13至14的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羅(Kyle Polo)曾寫下自己在雲南的經歷:“這個地方的人有壹個奇怪的習慣。孕婦壹生產,就起來,把孩子洗幹凈,包好,交給丈夫。丈夫立刻坐在床上,取代了她的位置。她壹承擔起護理嬰兒的責任,就必須照顧它40天。孩子出生後,這戶人家的親戚朋友稍晚就來祝賀。而她老婆照常做家務,把飯送到床邊給老公吃,在旁邊餵奶。”這是男性試圖爭奪生育權心理的習俗表現。可見兩性之間有過生育權之爭。
這壹有趣的社會現象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高山族是這樣解釋人類的誕生的:壹塊巨石裂開,壹個人從裏面走出來。海浪洶湧,海浪沖向竹林,壹根大竹子突然裂開,從l裏跳出壹個人,這兩個形影不離。在睡夢中,他們的膝蓋互相摩擦。壹個右膝生男孩,另壹個左膝生女孩。這壹男壹女是雅美的祖先。牙美人,分布在臺灣省島東南70公裏的藍雨島,人口約2500人。他們神話的內容非常古老。所謂雙膝摩擦生孩子的男神,其實是兩個不同宗族的象征。也就是說,圖騰主要是巨石的壹個氏族和圖騰是大竹的另壹個氏族的後代實行異族通婚。根據生理特征,應該是壹男壹女結合生下後代,然後他們的後代再配型。因為到了男權社會之後,女神變成了男神,所以兩個男神結合生孩子就成了奇談怪論。
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女神變男神幾乎是普遍現象,最值得壹提的是滿清天宮大戰中就有這樣的內容。《天宮之戰》是在薩滿教神諭中由薩滿口頭流傳的壹部長篇史詩系列神話。滿語叫“烏車古烏勒本”,漢語叫“神龕故事”。它描述了壹個龐大的女神譜系:三個姐妹很早就出現了:阿布·卡赫赫,意思是女神,巴南·呵呵,意思是大地母親;Wole更輝煌,意為光明女神或星神。“阿布卡”是天空,“呵呵”是母親。滿族人稱他們為宇宙三大母神。雖然這三位神有明確的隸屬關系,但女神阿布卡無疑更出彩。
突出顯示。她們長生不老,所以世界上第壹件事都是女人。以她們為首的300多位女神都是好神。不知過了多少萬年,神人們內部已經出現了分裂,出現了壹種土生土長,男女合體的神。這個神壹出現,就變成了對女神世界的沖擊;很多很多年後,這位融合的神終於變成了壹位男性神,與神爭奪宇宙的力量。男神被神學家稱為惡魔。因為他們的自我撫養能力,惡魔越來越多。雙方展開了殘酷的戰鬥,於是這壹天被稱為“天宮大戰”,也是諸神之戰,也是女性社會與新興男性勢力的較量。
阿布·卡赫赫歷盡艱辛。雖然她暫時戰勝了對手——邪惡之神耶魯,但她依然無法改變歷史的命運。我不知道過了多少年,但這位女神自己已經逐漸轉變成了壹位男神,改名為阿布·卡恩·李杜。從此,他是宇宙的主宰,享受人類的犧牲。這個神有獨斷專行的特點,長得像英雄時期的部落首領。
看來諸神確實是人間的折射,男神要奪取女神的權力也不容易,達到了與六親不認的程度。戰鬥驚心動魄,對戰敗者的制裁嚴厲而無情。與巴比倫的殺母神話和希臘的殺父神話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在解釋天象時,將天象擬人化,塑造各種形象。其中,太陽神話和月亮神話最為豐富多彩。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崇拜太陽,都有自己的太陽神。總的來說,太陽崇拜和太陽神話的積極因素是主要的。但中國古籍中留下的太陽神並不是原始的,大多是人格化的男神。他們或英俊或威嚴,都光芒四射,他們是溫暖、熱情和光明的源泉。請看楚人的太陽神是多麽壯麗:我將出往東方,照在我的門檻上。愛撫著馬的其余部分,安全地行駛,夜晚明亮而清晰。騎著龍,騎著船,騎著雷,舉著雲旗,裝著蛇...青雲壹身白衣,瞄準天空,射向天狼星!操弧後撤,扶北鬥喝桂漿!寫多怪高①,又往東走!(《楚辭·九歌·董軍》)
太陽神從東邊的芙蓉樹上升起,騎著馬緩緩前行,把皎潔的夜晚照得通明。太陽神,駕著龍車,騎著風雷,舉著雲旗,像壹條蜿蜒的蛇。太陽神以藍雲為衣,白雲為衣,像利箭壹樣射向天狼星(星)。太陽神聲稱舉起弓是為了趕走災難天狼星,然後下降,是為了吸引北鬥(星),這樣他就可以喝肉桂糖漿了。那時,我們將拉起韁繩,展翅高飛,穿越神秘的土地,回歸東方。作為壹個自然神,人們認為太陽神從東到西穿過天空,然後從西到東穿過地下回到東方,就像我們感覺太陽似乎總是從水中升起,又沈入水中。作為人格化的太陽神,他掌控著風雷星雲,為世人驅邪,是壹位相貌不凡的善神。楚人崇拜太陽神,並無異議。碑文“楚”是“林”,像太陽在林中閃耀。
傳說古代有10個太陽。在OOCL的唐陽谷,有壹棵很高的芙蓉樹,那裏沐浴著65,438+00個太陽。這個地方在黑龍江的北部。壹個太陽在芙蓉樹下,壹個太陽在芙蓉樹上。(見山海經海外東經>這10個太陽。
是女神的兒子。他在給孫的兒子洗澡,並負責兒子們的出入。當太陽乘坐六龍車時,xi也駕駛著太陽。這些基本情節散見於《山海經》。太陽母親喜愛並顯然企圖通過模仿巫術來掌握太陽女巫的神化。
《淮南子·天文訓》對太陽的行程描述得最詳細:太陽從雲、唐通谷出來後,在鹹水池裏洗澡,黎明爬芙蓉樹。這是晨光。太陽爬上芙蓉樹後,開始出發,天就要亮了。太陽到了屈山,天剛亮。去曾[〔曾樓〕春,該吃早飯了;去桑野,該吃午飯了;去衡陽,就是中午,S去昆吾山,太陽在頂;去五磁山,開始向西;去悲傷谷,下午該吃午飯了;去女媧的地方,太陽已經西沈了...傷心的春天,壹禾的六龍車停了。太陽從魯走到豫園時已是黃昏。到了夢谷山,已是夜晚。第壹夜入豫園之濱,第二展照夢谷之濱。太陽穿過九州石舍,距離507,309裏。
太陽是完全人格化的。太陽神的運行決定了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有趣的是知道太陽只有壹個,原始人為什麽說有10個太陽。世界上其他民族也有壹群太陽,多達12,有九個,七個,五個。原因是天象的變化,人們並不了解。當他們遇到日暈時,他們會誤以為天空中有許多太陽。炎熱的季節,烈日暴曬也誤人多日。月亮神話沒有太陽神話多,壹些民族的月神和太陽神經常出現在同壹個神話中。但月亮本身是多變的,上弦月是壹彎峨眉,像玉鉤;上弦月纏綿,別有韻味。滿月藍藍的,晴空萬裏無雲,像壹個玉盤高掛藍天。無論月圓與否,都不會傷害世界。無論月亮是清是亮,都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溫暖,所以人們離月亮很近。月亮是溫柔的象征。月亮上的影子給人各種神秘。
中國古代神話說,嫦娥是月亮的母親,王澍是月亮的司機。古人還用月亮的復活來解釋月亮的圓。由於月亮和太陽關系密切,有人把月亮和太陽稱為壹對,並把它們視為在壹起,或兄妹,或夫妻。
雖然星星對人的影響沒有太陽那麽大那麽直接,天空中只有太陽和月亮兩個,但是星星卻有無數個。由於占星術的變化,有時與人事的變化不謀而合,以至於古人對星辰得出了許多不科學的理解,給出了各種神秘的解釋,說有的星辰是神所在,或者有的星辰本身就是神。星體世界也是壹個天體世界,星體神的概念就是這樣出現的。民間習俗中的福祿壽三神最早來源於星辰崇拜,被稱為四明神、神和司壽神。《楚辭·九歌》中的大司命和少室銘是屈原根據民間祭祀四明神的禱文重新創作的。掌控自己的人生就是掌控自己的人生。思明也是星的名字,神的名字。這種神在神中地位不是很高,只對主神起輔助作用。不過在宅神中地位顯赫。它經常與世界打交道。如果發現人間有錯,就會向天帝報告。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減壽三天或300天。
數百首少數民族史詩,其中壹些將壹個民族的神話傳說系統化。傣族史詩《巴達瑪嘎羅》(即“創世神的訓練”)始於浩瀚的太空,只有滾滾濃煙和上升的氣浪,加上呼嘯的風和搖曳的洪水,從氣浪中誕生了太空巨人英巴(即氣浪或被子之神)。這位神的母親是空氣翻騰,他的父親是大風。後來水裏出現了壹條水神魚。巨人神英霸用身上的泥土做了壹個大果子(也就是大地)和壹頭大象。天賦16層,英八創造的神分別住在16層,形成壹個龐大的神系。上帝造人是為了娶妻生子,越來越多的人在青蛇的引流下吃了神界的病果,然後人就死了,而蛇只是蛻皮,但因為在魯文出生不易,人們也產生了壹些離奇的幻想。比如姚神話說,古代的五谷曾經有葫蘆那麽大,壹粒米有好幾兩重,不需要播種。它們自己生長,成熟後滾進大道沿線家家戶戶的糧倉。所以大家都不愁吃,都在偷懶。壹怒之下,顧神回天了。人們費盡心思把谷神請回地面,結果大谷子都成了小谷子。
除了對谷神的崇拜,在母系氏族圖騰制度占主導地位的時期,由於某種大幸或某種意外的不幸,恰好偶然接觸到了某種植物,這種植物就有可能成為圖騰。比如《維吾爾簡史》曾經講過壹個樹祖的故事:在茜拉和色楞格河交匯的地方,有兩棵相連的樹,中間有壹個小土堆。土堆越來越大,有五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壹個嬰兒。當地人認為這是天賜的孩子。當他們長大後,每個人都會選最年輕最聰明的壹個當領袖。樹之子把部落管理得很好。
根據壹些地區的藏族傳說,在竹子被吹倒後,裏面有壹個美麗的女孩。彜族傳說其祖先用竹筒爆米,《華陽國誌·南中誌》、《後漢西南夷傳》也有類似記載。大意是,壹個女人在水邊得到了三根大竹子,竹子裏有壹個男嬰。養大後成為武藝高強的首領,以竹為氏。還有人說,三兄弟避開了洪水,三哥的水桶被壹堆多刺的竹子擋住了,得救了,種族才得以保存。壯族有些人就是來自竹子的傳說。黔東南苗族崇拜楓樹,視楓樹為人類祖先。殷朝開國功臣伊尹出身卑微。為了讓自己的背景和地位相稱,據說他的母親在躲避洪水的時候變成了壹棵空心的桑樹,而伊尹就是從這棵空心的桑樹裏出來的嬰兒。(見《呂春秋本紀》)這些都是植物圖騰神話,比如彜族崇拜竹子,苗族崇拜楓樹;有些是圖騰崇拜的遺風,是後人借用古代神話來神聖化自己的祖先或歷史名人。“在古代,人們可以像鳥壹樣飛,想去哪裏就去哪裏,但是沒有火。在嚴寒中,人們不得不躲在山洞裏,吃所有的生食。大森林裏住著壹只叫“羅飛”的鳥。它有火,但它不會飛。它整天呆在山洞裏,看著別的飛鳥發呆。壹天,壹個獵人從它旁邊飛過,看到羅飛不高興,問他為什麽發呆。羅飛講述了沒有翅膀的痛苦,獵人提出用他的翅膀交換他的火。羅飛聽後非常高興,欣然與獵人交換。羅飛插上翅膀,唱著歌飛向天空;獵人得到了火,但他不能飛。.....但是因為有火,姚可以吃熟食,在嚴冬取暖,在黑暗中驅趕野獸。火使人們受益匪淺。”
這是戴不教人的火神話。“布角”意為“祖先”或“創造者”布角生活在雲南省猛臘縣猛臘鎮西北角的偏僻村落,這裏幾乎已經滅絕,現在人口已經發展起來。可以看出,他們的神話是非常特別和罕見的,象征著人類壹旦意識到火的重要性,就會毫不猶豫地使用火,從而長壽。第壹代毀於洪水和火災;第二代因為亂倫被諸神消滅;第三代是在葫蘆裏存活下來的兄妹,也就是“葫蘆人”的後代。這部史詩不僅包含了系統而豐富的神話,還保存了大量古老的習俗和傳說。最後,描述了傣族兩個支系從分支、遷徙到定居的過程。壹個分支叫西雙國,西雙十二,邦指部落群。此外,中國少數民族中還有相當多的散文神話。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我們了解人類的童年提供了許多參考資料。因此,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觀點來批判和接受中國神話這個文化寶庫。
中國古籍中缺乏對原始谷神的記載,我國及雲南的佤族、景頗族、傣族等民族至今仍有此遺,流行祭祀谷神。根據佤族神話,谷神最初是被神藏在海底,是壹條蛇把尾巴伸進水裏撈出來的。本來天地是不分離的,因為驚天動地的山脊,新的山谷,讓天空再也壓不住大山,只好高高升起,與大地分離。可見,谷物種子的發現在人類文化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雖然這個作用被極大地誇大了,甚至神化了,但這恰恰說明谷物種子是最早發現的,也是最強大的神聖植物。傣族民歌《喚谷魂》將原始人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谷魂,妳是王;谷魂,妳是主;.....壹粒勝過兩塊金子;壹粒谷物抵得上壹百萬把銀子。生命靠妳,人類靠妳!(1)“景頗族每年收割後,在把糧食從工地運到鄉下之前,都要舉行‘喚谷魂’的儀式。留言說:“別人看不到的,小米能看到;人做不到的,小米能做到。跑到其他地方的幽魂‘想回來’。他們認為那些在打谷時受驚逃跑的谷靈可以被召回。人類渴望飛翔的翅膀與他們交換。這不是比等待鳥兒的恩賜或幫助要積極得多嗎?
此外,傣族還有螳螂教人從石頭中取火的傳說;壹些拉庫族人被老鼠烤火的傳說等等。火神從獸神變成了人神,個人和動物之間應該有聯系。可惜這種材料發現的不多,但布依族有猴娃生火的神話,說猴娃是用弩射石頭生火的。
雖然人類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得了火,但是要救它也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苦聰人搬家,父母必須帶著火走在前面,把火抱在懷裏,以防刮風下雨。在原始民族中,火壹旦熄滅,就被認為是不祥的預兆。所以,保存火種是整個群體的神聖使命。
中國的少數民族有不同的保存火種的方法。西藏的巴羅民族用篝火保存,房子中間設火塘,由老人管理,徹夜不眠。這壹習俗至今仍遺留在中國西南的少數民族中。每個壁爐都是壹個神聖的地方。東北鄂倫春族在正月初壹的早上舉行全家祭祀火神的儀式。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首先要向篝火焚香,獻上酒肉。吃飯前把食物放在火裏。他們的瓦肯人是個老女人。傳說有壹個女人,因為馬爾斯跳到她身上燒了她的口袋,跳到她臉上燒了她的皮肉,她就罵人鬧事,再也沒有因為傷害了火神而點過火。有壹天,她去鄰居家生火,看到壹個老婆婆壹只眼睛流淚,另壹只眼睛流著血。原來,這是被她刺傷的瓦肯人。她非常害怕,壹遍又壹遍地乞求,結果她點了火。刀耕火種時期,人們仍然靠燒荒地耕作。雲南布朗人每年燒山前都要給火神獻祭。人們害怕火的力量,所以想要控制它。布朗壹家在向火神獻祭的同時,懇求火神不要越界焚燒。他們把茅草、樹皮和灰燼放在竹筏裏,請巫師念經,然後點燃竹筏裏的草和樹皮,再把竹筏扔到河裏,隨水漂走,表示把有害的火神送走。
苗族有壹個將太陽、月亮、烏雲和水擬人化的愛情傳說,在黔東南苗族地區非常流行,並以女主角楊阿莎命名。中文翻譯的意思是“清水小姐”。她出生在壹口井裏,她非常漂亮。她的歌舞可以吸引各種動物向她詢問愛情,但她不接受它們的追求。後來太陽看中了她,送來壹片烏雲作為媒介。阿莎相信了烏雲的話,嫁給了太陽。孫的身份是經理兼商人,他很有權勢。他出去做生意,六年不回家。在此期間,清水小姐愛上了孫的弟弟月亮。月亮勤勞,是太陽家族的長工。自從愛上清水小姐後,他們逃到了很遠的地方。以後太陽和他們兩個請李老評判,李老支持月亮和陽阿莎壹起生活,但是山川必須給太陽。傳說從那個時候開始,太陽永久地占據了白天。這個傳說的韻腳有1200多行,被苗族人譽為“美麗的歌曲”,也有隨筆流傳。
作品反映了對偶婚的家庭形式,所以婚姻;不是很固定。弟弟帶著哥哥的老婆私奔,在封建社會肯定是要受到輿論譴責的。但是李老支持這個行動,說明這個傳說的原始形態很古老了。階級社會的投影是後來才有的。原始人對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帶著恐懼。起初,人們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會死亡。當強者與弱者、富人與窮人之間存在差異時,他們想象死後的世界壹定很可怕。所以,冥界的世界——永遠是灰暗而恐怖的。傳說那裏的統治者叫吐蕃,吐蕃統治的地方叫遊都。“尤度,地下被治也。地下鬼,故稱尤都。”①後土在這裏是上面提到的土地神,後土在幽冥的別稱是吐蕃。關於遊渡的情況,《山海經·海內經》說:北海之內,有壹座山叫遊渡山。黑色的水從那裏流出來,有黑鳥、黑蛇、黑豹、黑虎和黑尾巴的狐貍。吐蕃長相威武,手中九繩,頭上尖角,背上血淋淋,追人很快,三只眼睛,虎頭牛身,待人如飴。(見《楚辭招魂》及王逸註)。似乎本來已經擬人化的土地神進入幽冥世界後變得可怕,回到了遠古時代變成了野獸。所以,與其說吐蕃是來世,不如說吐蕃是二重身或化身。根據神話變形的特點,侯迪當然可以被改造成壹個虎牛結合的奇怪的獸神。
彜族史詩《梅葛》,其中“葬禮”壹節認為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死亡是由於天王的死亡。他們甚至認為天王撒的死種子比活種子還多:“撒壹顆活種子,三顆死種子。”“死的種子撒了,會活的就活在世上,不會死的就不死。”因為死亡的種子是天王種下的,世上所有人都會死,無法逃脫。幽冥神話的負面內容直接影響了後世人造宗教中的幽冥構成,揭示了古人對死亡的無奈之情。這種心理在美格的壹些地方也有所表現。奧古茲是新疆維吾爾史詩《奧古茲傳》的主人公。他的父親是卡拉漢,母親是阿依克孜,即皇後。奧古茲出生時臉色發青,口若火焰,黑眉黑發,渾身長毛。他只吃了壹天媽媽的奶,然後就再也沒吃了。他只吃生肉和酒。他很快就能說話了,40天後就能走路了。他的腿像牛腿,腰像狼腰,有豹子的背和熊的胸,騎馬打獵像個大人。他曾經消滅過害人的獨角龍。
有壹天,當奧古茲外出打獵時,壹束藍色的光在夜晚從天而降,比月亮還亮,比太陽還亮。藍光中出現了壹個美麗的姑娘,臉上有壹顆痣亮如火,亮如北極星。她微笑,藍天也微笑;她哭了,藍天也哭了。奧古茲娶了天光裏懷上的女孩,生了三個兒子,壹個叫太陽,壹個叫月亮,壹個叫星星。後來,奧古茲娶了樹神的女兒,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天、山、海。奧古茲登上可汗寶座後,舉行了為期40天的慶祝活動。他聯合了四面八方的鄰居,組成了壹個大部落聯盟,征服了三個國家,由壹只蒼白毛和鬃毛的大狼率領,征服了女真、沈度、唐舞、夏目和馬紮。奧古茲把土地分給了六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