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山西洪洞人,生來沒有眼睛,所以他自稱盲臣。金醫生,又名金葉。他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以《師曠匆匆》而聞名。他的藝術造詣極高,民間流傳著許多師曠和秦樂的神異故事。
李悝是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95年戰國時期法家的始祖。魏文侯任丞相,在魏國推行政治改革,建立封建法制,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壹。他的《法經》成為秦以後法律的藍本。申不害,朝鮮族,是“蜀”法家的始祖,申導是“師”法家的始祖,韓非子(朝鮮族)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張儀魏國人(今山西省萬榮縣)?~ 310年前是軍事家,早期遊說各國,後入秦。他曾經以向商賈提供的六百裏土地(從陜西商縣到河南內鄉縣)為誘餌,破壞了齊楚聯盟,使秦國奪取了楚漢中地(今陜西省南部漢中盆地)。秦武王即位,入魏為丞相,不久去世。
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荀況趙人,稱荀子為儒家八派領袖之壹,說其性本惡。曾在齊夏姬(今山東臨淄西北)講學,三次請酒。我去了燕國,考察了秦國的政治。晚年被任命為楚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司令,在此著書。李四和韓非都是他的學生。其學術源於儒家,但也吸收了各家之長,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
衛青
衛青(?~前106),鐘卿出生於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他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臣、軍事家,妹妹是衛子夫。衛青成名後,娶了平陽公主。平陽公主死後,與衛青合葬,二人同葬陵墓。
霍去病
西漢時期(前140-前117)的壹位名將,軍事家。河東平陽縣人,是(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衛青的侄子。擅長騎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堯的校尉。與衛青在蒙古高原以南的沙漠(今大沙漠以南)討伐匈奴,以八百人殺敵二千余人,獲得冠軍稱號。元壽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春夏兩季,率兵攻打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的匈奴部,死傷四萬余人。同年秋,他奉命迎接率兵來漢的匈奴邪王。在壹些人被打倒漢朝的關鍵時刻,他率軍入匈奴,殺了叛軍,穩定了局勢。匈奴邪王能夠帶領四萬多人到漢朝。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四年夏,衛青以各五萬人的速度,騎跨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攻打匈奴。霍去病擊敗左的軍隊後,以五十六點進攻追擊,達二千余裏,死傷七萬余人。後來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共享兵權。他用兵靈活,註重謀略,不落俗套,勇猛果敢,百戰百勝,深得武帝信任。二十六歲死於元壽六年。梁武帝仰天長嘆:他去得病的時候,已經走了壹半了!
關羽河東解州人?~ 265438+2009三國時蜀漢名將,被封為漢壽侯婷。為劉備守荊州,兵敗身亡。忠義之士,其事跡被後人神化,對民風民俗影響深遠。
裴松之河東聞喜,372-451年著名歷史學家。文帝命對《三國誌》進行註釋,改變了以往強調訓詁、解釋文意的傳統,註重對史實的補充和考證。參考140多種史書,註釋史料豐富,文字比正文多三倍,與正文同等珍貴,開創了註釋的新典範。另壹本書《金雞》已經出版。
王伯江,龍門,650?~ 676年初唐四傑之冠。在他短暫的27年生命中,他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才能,但他的《王騰亭序》卻被世代傳唱,“然而,中國有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這句詩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武則天是624年至705年中國唯壹的女皇帝。14歲入宮,唐太宗是個人才。31歲時為高宗皇帝,66歲稱帝,改唐建州。在近半個世紀的實際統治中,農業和手工業得到很大發展,人口不斷增加,也為祖國統壹做出了積極貢獻。是壹位非常傑出的政治家。
王偉,山西永濟人,從701到761,外號“詩佛”。唐開元是個進士,曾經做過官和大臣,被世人稱為“王右丞”。由於對獨斷專行的權力不滿,他過著半仕半隱的生活。安史之亂後隱居,拜佛念經。作品以田園山水詩為主,多以詠懷隱士生活和佛禪為主。他在藝術上頗有功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還懂音樂,會繪畫。這是王右丞。
柳宗元773-819山西永濟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壹,素有“劉合東”之稱。永貞帝積極參與革新,失敗後貶永州司馬,後移任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他曾提出“文以載道”、“輔事適時”,主張文章為刷新政治、補救時弊服務,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又稱“劉漢”。他的400多篇散文生動、有思想、推理透徹、造詣很高、富有詩意、風格優雅。知識面廣,不學儒釋道,哲學上樸素唯物主義,有《天說》《天對》等著作。
白居易(772-846)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住在太原。晚年居洛陽香山。他的詩大多反映社會現實,具有形象生動、質樸自然、質樸無華的獨特風格。與元稹壹起發起新樂府運動,並稱之為“白元”。他的作品以組詩《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而《長恨歌》、《琵琶行》則是傳世佳作。
郝靜是晚唐時期第壹位山水畫家。後來因為隱居太行山紅谷,過著隱士和畫家的生活。他對儒家經典和歷史有著廣泛的了解,擅長儒家思想和書法,對藝術理論有著深厚的造詣。他寫了壹卷書法和壹卷景觀戰術。他壹生進行了大量豐富的創作實踐,留下了許多為歷代名家所景仰的作品。著名的有《寒林圖》和《狂路圖》。
楊業河曲壹帶人?~986北宋抗遼名將。曾以輕兵在雁門大敗遼十萬大軍,被遼軍譽為“楊無敵”。宋朝第二次北伐時,任西路軍副司令,曾收復雲、營、桓、朔四州。後來因為東路軍戰敗被迫撤退。總司令潘美因指揮失誤,身受重傷被俘,不肯向遼投降,絕食三天而死。他的妻子和後代在以後的對遼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人把他們的故事變成了故事和評書,廣為傳唱。
司馬光,1019~1086,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退居洛陽,奉命專設地方研究歷史。他邀請了於、、劉侵等主要助手,歷時19年才完成此書。宗申給他取名為《紫同治劍》,這是中國編年體通史的第壹部。哲宗繼位後,在朝鮮執掌朝政,廢除新法舊制,八相病死,封文國公,葬鄭文。
關漢卿,山西解州人,生於金代末年,卒於元雜劇,傑出的戲劇家。他長期生活在大都市(今北京)的下層社會中,壹生從事戲劇創作,舞臺經驗豐富。比莎士比亞早兩個世紀,他的作品是莎士比亞的兩倍。《救風塵》、《望江閣》、《拜月閣》、《陸齋郎》、《單刀會》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1958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羅貫中太原清虛約1330~ 1440,元末明初傑出的戲劇、小說作家。成年後離開家鄉流浪,去了張士誠幕府。他壹生創作了《通俗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唐五代史傳》、《粉宅傳》等小說,以及《趙太祖龍虎會》等劇目。他的小說開辟並建立了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新體系,使“小說”成為與詩、詞、散文等高雅文學形式並駕齊驅的重要壹翼。
傅山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醫家和畫家。明太祖死後出家,所以以道士朱翊為名。壹生為反清復明而奮鬥,與顧、屈大均等著名反清人士交往甚深。康熙受到清廷禮遇,卻不為所動,對遺民表現出堅定的忠誠。學術思想不重視理學,獨辟蹊徑研究子學,是清代以後研究和對待諸子的先驅。主張詩文要“生而正直”,以是否有益於國家和民族為衡量標準。其繪畫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書法被當代人尊為“清初第壹文豪”。醫學造詣很深,尤其是婦科。
楊深秀,山西聞喜縣人,1849~1898,清末戊戌六君子之壹,光緒進士。知識淵博。梁啟超稱他為“山西通儒”。為官清廉。甲午戰爭的恥辱促使他走上了維新變法的道路。發起關務會,多次以言官身份要求變法。新法失敗前夕,他不肯離去,在獄中寫道:“久鬥則生死如滄海壹粟,群臣之罪,日積月累必毀。”“我到現在都不生氣,也不知道誰還會再邀請常英。”他死得很慷慨。
曲本喬奇縣知情者1862~1919,山西第壹商人,最早的實業家。光緒進士任內閣秘書,後在日本橫濱任領事壹年。他目睹了清政府日益腐敗,對政界非常冷漠。他壹生致力於興辦工業和教育。山西最早的民族工業——雙福火柴公司(平遙火柴廠的前身)成立。他還領導了陜西人民收回采礦權的鬥爭,並擔任了金寶礦業公司的第壹任總經理。創辦齊賢中學,任山西大學監事。民國後居天津,專事書畫收藏和寫作,卒於1919。
山西沁水貧農家庭趙樹理,1906~1966。我在第四師範讀書時,就開始接觸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並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後我被捕了。出獄後,他開始了創作生涯。抗日戰爭時期入黨,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從事抗日宣傳工作。《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他創作了小說《小黑人的婚姻》、《李佑才板花》以及壹些戲劇和曲藝作品,對實用文學的普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趙樹理的創作和文學思想指明了壹條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通俗文體之路,影響了壹代人的文風,尤其在著名的“山藥蛋”派中起著主導作用。
高靜樂縣人,1896~1925,中國* * *產黨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山西黨組織創始人之壹。參加過中國* * *產黨“二”、“三”、“壹”,赴蘇聯參加過* * *產黨國際召開的* * *產黨和遠東各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也為建立革命統壹戰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他因過度勞累,在29歲時去世。他的女友石評梅,在她的墓碑上鐫刻著高生前自題照片的詩句:“我是劍,我是火花,願生如閃電,願死如彗星”,形象地概括了高光輝而短暫的壹生。
劉胡蘭文水縣雲洲溪村1932至1947,8歲為八路軍站崗,13歲任村婦救會書記,14歲加入中國* * *生產黨,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進行井下工作。1947年,劉胡蘭被閻匪軍抓去幫助群眾。當敵人威脅引誘6名戰友慘遭屠戮時,他給了敵人壹個響亮的回答:“我怕死,不會產生黨員!”,最後在敵人的鍘刀下壯烈犧牲。毛澤東的題詞:“生命的偉大是死亡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