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山西省年度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山西省年度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要求,按照“守土有責、依法行政、保障發展、服務基層”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切實做到“抓大事、辦實事、免事故”,資源保護更加嚴格規範,發展維護更加持續有力。

●整合和有償使用煤炭資源,實現預定目標。

●土地開發整理成效顯著。

●重點項目資源保障有力。

●土地供應和資產處置更加完善。

●礦產規劃和地質勘查得到空前加強。

●地質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紮實有效。

●國土資源管理基礎工作穩步推進。

●測繪事業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土地和礦產開發利用秩序進壹步規範。

●領導班子作風建設得到加強。

壹.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

山西省土地總面積15.68萬平方公裏,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64%。土地資源主要有四個特點:壹是山多河少,山地、高原、丘陵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0.3%,60%以上地區水土流失嚴重;二是人均耕地1.8畝,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9畝,但耕地單位面積產量不高。近年來,全省糧食總產量壹直徘徊在90億~ 6543.8+000億公斤之間,人均糧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是耕地質量普遍較差。全省三分之二的耕地為中低產田,79.44%為旱地,64%分布在坡度大於7度的自然坡上,60%小於1%。四是近年來耕地和未利用地大幅減少,林地面積大幅增加。

1.土地利用現狀和結構

根據土地利用調查結果,截至2006年底,山西省共有農用地152114500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4.7438+0%。建設用地1,2875438+0,000畝,占總用地面積的5.48%;未利用土地7007.73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98.5438+0%。與2005年同期相比,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面積增加,未利用地面積減少。

農用地中,耕地6081.45萬畝,園地442.96萬畝,林地66261.8萬畝,牧地987.47萬畝,其他農用地1.73萬畝,分別占農用地總量的39.98%和291%。

圖1山西省2006年土地利用構成

圖2 2006年山西省農用地構成

建設用地中,居住用地和工礦用地11450200畝,交通用地92.89萬畝,水利設施用地49.6萬畝,分別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88.93%、7.22%和3.85%。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地6598.97萬畝,其他用地408.76萬畝,分別占未利用地總面積的9417%和5.83%。

圖3 2006年山西省建設用地構成

與2005年同期相比,耕地、其他農用地、未利用地和其他土地呈減少趨勢,其他二級土地類型呈增加趨勢。

2.土地變化的趨勢和規模。

2006年山西省土地變更總量為10217000畝,占全省統計土地總面積的0.43%,比2005年增加34.39萬畝。各類別的變化趨勢和規模見表1。

表1山西省2006年各類土地變化表單位:萬畝

從壹級土地類型看,農用地和建設用地近兩年呈增加趨勢,未利用地呈減少趨勢;從二級土地類型來看,近兩年耕地和未利用地大幅減少,林地呈明顯增長趨勢。與2005年同期相比,今年山西省二級土地類型呈現“五減五增”,即耕地、其他農用地、水利設施用地、未利用地和其他用地減少,園地、林地、草地、居民點、工礦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其中,耕地面積減少最多,凈減少40.9萬畝,未利用地次之,凈減少654.38+06.82萬畝;林地面積最大,凈增38.63萬畝,其次是居民點和工礦用地,凈增20.83萬畝。耕地和未利用地減少,林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各地有計劃地實施退耕還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居民區和工礦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多年來建設用地的流失。

3.耕地變化及分析

2006年耕地減少55.26萬畝,耕地增加654.38+04.36萬畝,凈減少40.9萬畝。具體減少方向見表2。

表2山西省耕地減少去向統計表

(1)建設占用耕地情況。2006年,全省建設占用耕地191700畝,占耕地減少總量的34.69%,比2005年的39500畝增加了152200畝。建設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呂梁、臨汾、長治、運城。獨立工礦用地占用建設占用耕地最多,占建設占用耕地總量的52.48%,其次是農村居民點3.92萬畝,占建設占用耕地總量的20.45%。

(2)農業結構調整占用的耕地。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8.43萬畝,占耕地減少總量的15.26%,主要集中在清徐縣、尖草坪區市、市和晉城市澤州縣。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的原因主要有:①農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自發地將耕地開發成新品種果園;②有些地方實行了生態農業,壹些耕地變成了林地。

(3)生態退耕。全省生態退耕26.99萬畝,占耕地減少總量的48.82%。山西省今年土地變更調查反映的耕地生態退耕情況,主要是2006年耕地生態退耕在過去幾年中發生漏損的縣市發生變化,如忻州市偏關縣、呂梁市中陽縣、朔州市山陰縣。2006年山西省沒有安排生態退耕。

(4)因災毀壞耕地的情況。2006年,全省破壞耕地58.60畝,占耕地減少總量的0.01%。

(五)減少耕地的其他情形。其他情況下耕地減少0.66萬畝,占耕地減少總量的1.20%。主要是將耕地變更為其他農用地列在“其他減少的耕地”壹欄。主要集中在運城市夏縣和晉城市陵川縣,耕地改為農村公路,分別有2600畝和0700畝。

4.耕地增加的來源分析

2006年,全省新增耕地14.36萬畝,比2005年增加8.7萬畝。詳情見表3。

表3山西省耕地增加來源統計表

(1)土地開發。土地開發新增耕地6.64萬畝,占新增耕地總量的46.30%,主要包括開發草地、鹽堿地、其他未利用地和灘塗。其中開發荒地2.87萬畝、鹽堿地5800畝、其他未利用地5000畝、灘塗地1.690畝,分別占總耕地的4316%、8.72%、7.52%、2546438+0%。究其原因,是由於國家建設占用耕地實行“占補平衡”政策,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必然補充相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因此加大了對草地、鹽堿地、灘塗的開發和建設用地的開墾。

(2)土地復墾。全省土地復墾新增耕地6300畝,占新增耕地總量的4.38%。主要是廢棄居民區、獨立工礦、道路等。被開墾為耕地。集中在長治市,長治市當年復墾耕地2200畝,占全省復墾耕地總量的34.92%。

(3)土地整理。通過土地整理,全省新增耕地654.38+0.09萬畝,占新增耕地總量的7.56%,包括農村道路、溝渠和農用地。其中,晉中市、忻州市和長治市土地整理面積最大,占全省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77.49%。

(4)農業結構調整。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耕地5.33萬畝,占耕地總增量的37.11%。園地、林地、草地轉為耕地是農業結構調整中增加耕地的主要來源,集中在臨汾市曲沃縣和晉城市陵川縣。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壹些地方水果產量低或滯銷,果園種植相對效益低,農民自發砍園翻耕。例如,在曲沃縣,園地轉化為耕地3.36萬畝。

(五)其他情形。其他情況下,耕地面積增加0.67萬畝,占耕地增加總量的4.65%。主要是農民自己把林地、草地或者未利用地變成耕地或者農民自發地把殘存的耕地還給林地復耕。如臨汾市大寧縣將0.1.6萬畝未開墾造林地轉為耕地。

5.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及占補平衡分析。

2005年全省耕地總面積為61223400畝,2006年為60814500畝。* * *本變更年度減少耕地面積55.26萬畝(凈減少40.9萬畝),其中耕地分別減少26.98萬畝和8.43萬畝,用於農田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根據《關於改進農用地管理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通知》(國土資發[1999] 511)據此計算,2006年,除生態退耕和農業結構調整原因外,全省* *減少耕地654.38+098.5萬畝,非農結構調整補充耕地9030萬畝,導致耕地凈減少655 主要是今年建設用地漏改,占用耕地9680萬畝,造成今年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2006年土地變更顯示,全省各項建設占用耕地1917000畝,同期開發復墾增加83600畝,凈減少10810000畝,未達到耕地占補平衡,主要是今年未批先建占用1096438+。但總體來看,由於未批先建在辦理用地手續時會補充同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最終會達到占補平衡。

6.建設用地審批

2006年,全省批準用地面積6283.85公頃,農用地面積6094.55公頃,耕地面積4875.47公頃,其中國務院583.91公頃,省政府5699.94公頃。國務院批準用地中,農用地轉用394.62公頃,耕地366.438+0公頃;在省政府批準的土地中,有5,699.93公頃農用地和4,509.46公頃耕地被轉換。分批批準建設用地2268.97公頃;批準自主選擇建設用地(含重點急需項目)4014.88公頃,其中交通用地164.99公頃。

二。礦產資源

(壹)礦產資源的現狀

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礦產資源豐富,是資源開發利用大省,在全國礦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省已發現礦產118種(金屬礦產29種,非金屬礦產82種,能源礦產4種,水氣礦產3種),其中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63種。與國內同類礦種相比,我國資源儲量最大的礦種是煤炭、煤層氣、鋁土礦、耐火粘土、鋁土礦和含鉀巖石。有35種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為10。主要礦產有煤、煤層氣、鋁土礦、鐵礦石和銅礦。煤炭資源得天獨厚,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煤質優良,儲量2674.438+065.438+000萬噸,占全國儲量的25.12%;煤層氣資源十分豐富。晉城、西山、河東等地是煤層氣高產富集區,儲量466.65億立方米,全國首屈壹指,開發前景良好。鋁土礦資源廣泛分布於34個縣(市),儲量9.93億噸,占全國儲量的39.68%;鐵礦石種類多,資源儲量豐富,分布廣,儲量38.5438億噸,居全國第五位;銅礦集中在中條山地區,儲量405.89萬噸,居全國第八位。

省內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煤炭、煤層氣、鋁土礦、鐵礦、銅礦、耐火粘土、水泥石灰石、熔劑石灰石、芒硝、金紅石、石膏、黃鐵礦等,具有資源優勢,在國民經濟建設、工農業生產和外貿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錳、銀、金、石墨、膨潤土、高嶺土、矽石、含鉀巖石、鎂白雲石、花崗巖、沸石等礦產也有非常好的開發前景。

(二)地質勘查投入和勘查成果

礦產規劃和地質勘查得到空前加強。《鋁土礦開發利用規劃》已經山西省和國土資源部批準實施。10煤炭礦區設置礦業權的國家方案已經國土資源部批準,國家發改委核準。山西省地質勘查規劃(2006 ~ 2010)獲得國土資源部專家評審會的高度評價。省政府召開全省地質工作會議,出臺《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決定的實施意見》,建立地質勘查基金,2006年落實找礦資金5.2億元,地質勘查項目102個。2005年組織實施了30個地質找礦項目,投資965438+95萬元。預計新增資源/儲量為煤炭34.73億噸、鋁土礦2.7億噸、鐵礦石5082萬噸。代縣金紅石礦新增儲量654.38+0.36萬噸,達到超大型規模。

(三)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

1.頒發勘探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

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效采礦許可證3190個,核準登記面積7216.75平方公裏,收取采礦權使用費542.55萬元。有效勘查許可證282個,核準登記面積3257.63平方公裏,收取探礦權使用費69.93萬元。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山西省主要開發的優勢礦產有煤炭、鋁土礦、鐵礦、銅礦、金礦、耐火粘土、水泥用石灰石、芒硝、黃鐵礦和石膏。該省煤炭開發程度高。經過50多年的發展,其探明儲量為2650億噸。2006年,全省煤炭產量達到5.3億噸,非煤礦山產量也達到6543.8+億噸。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加工已成為山西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煤炭資源整合和有償使用達到預定目標。91產煤縣(區)從整合前的4 389個最終保留3 026個煤礦(井),通過壓減關閉淘汰1個礦井;征收采礦權的價格為6543.8+067億元。

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礦山企業441家,其中大型礦山企業120家,中型礦山企業134家,小型礦山企業3088家,小型礦山1099家。按礦種分,煤礦企業3607家,鐵礦241家,鋁土礦7家,銅礦17家,金礦15家,錳礦7家,硫鐵礦40家,石膏礦26家,耐火粘土礦16家,水泥用石灰石29家,其他礦山企業436家。礦山企業年產量5.78億噸,從業人員787362人,工業總產值974.22億元,利稅總額86億元。

煤礦分布在省內11城市。煤礦企業3607家,主要集中在太原、大同、朔州、長治、陽泉、晉城、呂梁。煤礦企業礦石年產量546543.8+億噸,從業人員736083人,工業總產值924.8億元,利稅總額865438+億元。

三。地質環境與災害防治

2006年,山西省加強地質災害基礎調查治理,全省投入2765萬元,全部由地方政府投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項目25個,投資31.5萬元;開展15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項目,投資2450萬元;10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已經開展。

省政府發布了《山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檢查地質災害點1678處,發布汛期地質災害預報11次,防止了重大災害事故的發生。全省申報國家級10個,批準省級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項目38個。大同火山群和榆社縣新生代古生物化石分布區已成為省級地質公園。

2006年,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30起,其中滑坡4起,崩塌5起,地面塌陷17起,地裂縫4起,造成死亡17人,受傷2人,直接經濟損失198 . 66萬元。煤礦采空區是引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

第四,國土資源市場

2006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1553宗,面積2544.95公頃,土地成交價58.23億元,凈收入26.49億元。

表4 2000-2006年山西省土地流轉情況

繼續的

五、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的查處

2006年,山西省開展了“農村集體土地自發入市”、磚瓦窯違法占地、“以租代征違法用地”、閑置土地、別墅用地等專項清理活動,鞏固了土地市場整治成果。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采取突擊檢查、專項整治、派駐監管、租用警用直升機航拍等方式。、國土資源廳主要領導帶隊對重點礦區進行暗訪,全面落實認定和限期查處制度,使越界無證開采得到有效制止。公開查處違法用地典型案件10起,對違法案件查處不力的4個縣(市)暫時凍結建設用地審批,與紀檢監察部門、司法機關開展聯合執法。

1.土地違法案件的調查處理

2006年,全省共查處土地違法案件3 484起,涉及土地2 267.64公頃。立案偵查2792件,涉及土地面積2080.42公頃,立案率80.14%;今年結案2734件,涉及土地面積2189.22公頃,結案率97.92%。罰款7991.83萬元,收回土地1.22 . 92公頃,其中耕地34.74公頃。

2.違法礦產案件的調查處理

2006年全省查處非法礦產活動2起101起,去年未結案117起,查處2起188起,結案率98.65%。罰款5030.92萬元;29個采礦許可證被吊銷。

不及物動詞測繪管理

測繪事業取得新的重要進展。省政府印發《基礎測繪“十壹五”規劃》和《山西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提供和使用辦法》;完成了1∶1萬基礎測繪第壹次更新任務;山西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七。國土資源行政復議

2006年,* * *申請行政復議53件;受理53件;審結45件,其中維持32件,確認違法1件,撤銷9件,撤回3件。

八、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從業人員13052人,其中行政人員2685人,占總人數的20.57%。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有6841人,占總人數的52.4438+0%;高中和中專有6211人,占總人數的47.59%。

圖4 2006年山西省國土資源從業人員學歷情況。

2006年,745人參加了學歷教育,其中包括5名碩士、303名本科生和437名專科生。2人取得學位(學士學位),1 105人參加黨校、行政學院、國外等培訓。隨著國土資源部門機構改革的逐步實施,行政編制逐年減少,國土資源管理人員的素質大幅提高。

九。2007年的主要任務

2007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壹年。也是落實國家壹系列政策措施,嚴格土地礦產資源管理,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關鍵壹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省第七次黨代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土資源局長會議精神,積極參與宏觀調控,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努力按照“屬地負責、依法行政、保障發展、服務基層”的總體要求,加強政府對土地和礦產資源的調控。 切實提高國土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大力加強國土資源系統隊伍、隊伍、作風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主要做以下工作:

(1)集約經濟,保壓力,保重點項目建設用地。

(2)深化整合,科學規劃,優化配置礦產資源。

(3)選好項目,用好資金,努力實現地質找礦的更大突破。

(4)以建促保,開墾土地,新增耕地30萬畝。

(5)以人為本,集中統籌,實施農村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6)依靠科技和共享信息,提高基礎工作管理水平。

(七)明確責任,加大執法力度,進壹步規範土地礦產開發利用秩序。

(八)充分鼓勵,嚴格要求,切實加強行業管理。

(九)完善制度,提高素質,全面加強領導班子、隊伍和作風建設。

  • 上一篇:小學生體育節策劃方案
  • 下一篇:幼兒園中班勞動節活動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