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是商住兩用建築,騎樓這個名字描述的是其沿街的建築形態。其沿街部分突出於二層以上至街道紅線,由立柱支撐,形成內部人行道,建築以立面形式橫跨人行道,故名騎樓。
它是西方古代建築與中國南方傳統文化相結合而演變的建築形式。可以防風防雨防曬,尤其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商業實用性更加突出。廣東、廣西、福建、海南、贛南等地有很多這樣的建築。比如廣州的上下九,廈門的中山路,北海的珠海街,上海的金陵路(早期的粵式社區)。這種建築是為了適應南方潮濕多雨的天氣和密集的商業建築而建造的。樓下開店,樓上住人。
其街對面的騎樓不僅擴大了居住面積,還提供防雨防曬,方便顧客自由選購商品。是東南沿海城鎮最有特色的建築之壹。
廣州騎樓是廣式騎樓的代表,形式多樣,保存完整。
2.圍場
客家圍屋(又稱龍圍屋、圍屋、轉龍屋、客家圍屋)是中國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圈地最早出現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狹義的圍屋是指龍式的圍屋,廣義的圍屋可以指各種客家圍屋或圍屋。從廣義上講,圍場的形狀基本分為同心圓、半圓、方形三種,也有橢圓形。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之壹,融合了中原淳樸的遺風和南方山區的文化特色。只要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龍屋的痕跡,包括中國大陸南部的兩廣、福建,臺灣南部的屏東、雲林,以及臺中東。
在威龍塢的大門前,有壹個平坦的半月形池塘。公寓是用來曬糧、納涼等活動的。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抗旱的功能。大門內有三廳,上、中、下三廳,左右廂分兩廂或四廂,俗稱橫室,向後延伸。在左右橫室的兩端,建造有圍墻的房屋來包圍主室。小廳十幾間,大廳二十間,中間壹間叫“龍廳”,故名“龍圍室”。小龍圈壹般只有壹兩個龍圈,大龍圈有四五個甚至六個龍圈。在興寧華羅墩武羅有壹個六圈龍圈。在建築上,圈地的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線,東西兩側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位置有序,布局規整,房前池塘與中堂後的“龍圈地”合二為壹, 並以廳、天井為中心設置數十個或數百個居住單元,適合幾十人、百余人或數百人共居壹室,也有學習、練習室。
3.陳家祠
陳家祠是嶺南歷代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整個建築根據中國古代建築的形式美原理,在壹個平面的方形建築空間內,巧妙地組合排列了許多大小不壹的建築,嚴謹而對稱,虛實相間,極富層次感,形成壹個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整體。
陳家祠是中國清代的祠堂建築。原名陳書院。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朝中期以後,廣東很多縣在廣州建書院,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也是祖廟。該寺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保存完好的、具有代表性的晚清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完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占地1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三進九廳六院五棟,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以大門、聚賢堂、後座為中軸線,穿過青雲巷、廊、廊、院,有19棟,既獨立又相互聯系。聚賢堂位於書院主樓中央,大殿宏偉,庭院寬敞。橫梁雕刻精美,廳內巨幅屏風雕刻精美,是精美的木雕。金鐘聚賢堂屋頂的瓷磚屋脊長27米,高4.2米,是清代廣東石灣陶瓷行的作品。大殿前有白石露臺,石欄桿上嵌有鐵鑄花卉等畫面。
在陳家祠的廳堂、走廊、院落、門窗、欄桿、屋頂、磚墻、橫梁、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鑄鐵工藝等傳統建築裝飾,令人眼花繚亂。陶器和塑料工藝品集中在19大廳屋頂的瓦脊上;磚雕東西外墻最大;灰塑集中在瓦脊和院廊上,由南海灰塑藝人制作;聚賢堂除梁架、大門、屏風外,後座還有11雙層雕花神龕,高大,有“光緒十六年”、“回瀾橋劉德昌造”、“太原街造”等題字。祠堂裏的各種裝飾五顏六色,題材廣泛。
4.佛山良緣
佛山梁園是佛山梁氏宅地的總稱。其主體位於佛山市宋風路先鋒古道。它主要由許多不同地方的團體組成,如“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曹璐”、“韓翔亭”。它是最典型的嶺南庭園,規模宏大。梁園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是佛山梁家四叔侄歷時41年建造的大型私家園林。它與順德清暉園、番禺余音山房、東莞可園並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
梁園的總體布局由住宅、祠堂和花園組成。這種融入當地“同居”習俗的造園手法,是最典型的嶺南民居園林。豪宅面積不僅規模大,而且布局統壹。大宅是梁家的客廳,都是三室兩廊的建築格局,這也是當時佛山民居建築中常見的建築風格。
梁園鼎盛時期,建築規模宏大。院子裏住著全家200多人。由於氣候悶熱,建築密集,為了通風除濕,房屋建得高大寬敞,地面采用吸水性能極佳的青磚。密密麻麻的房子很好爬。為了防盜,房子的窗戶都建得很小,還裝了鐵條。每戶人家門口都配有壹個便門,既能防盜,又便於通風采光。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壹,布局精巧,空間變化反復,格調高雅。園藝不拘壹格,追求優雅、自然、如畫的田園韻味;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景園林,輕盈通透;園內果樹成蔭,鮮花盛開,蜿蜒曲折的水環和松樹堤畔,形成了嶺南水鄉的獨特韻味。尤其是大小奇石的各種形狀和巧妙的排列組合,更是獨壹無二。因此,梁園是研究嶺南古代文人園林的地方特色、觀念布局、園林造景、文化內涵的壹個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展現了古代佛山文人對遠離大都市、享受林泉之樂的追求,也反映了廣府文化中對園林式宅第和自然空間環境的向往。其典型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也是反映佛山名人薈萃、文風興盛的重要實物例證。
雲音坊
余音山居,又名余音花園、余音山居,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東南角北街,距廣州17公裏。余音山居是清代舉人吳斌的私家園林。建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說是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公園占地面積65,438+0,598平方米,以其精美的藝術特色和精細的布局而聞名。
余音山房占地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橋為界,將花園分為東西兩部分。余音山居吸收了蘇杭四合院的建築風格,整個園林布局巧妙而精致。用“藏而不露”、“縮龍為壹寸”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間內建成了深柳廳、何藍廳、臨池別館、玲瓏水榭、來訓亭、孔雀亭、廊橋,把園林的主要設施和景物集中在壹片小山林裏,使有限的空間註入了活力。它以園中有園,山水中有景,幽深寬廣,創造了壹幅絕妙的景觀。通過著名工匠的精湛雕刻,整個園林中的裝飾富麗精致,素雅淡雅,給人壹種寧靜典雅的美感,如置身於“暖波香塵”之中。
它的布局也很巧妙。園、亭、堂、閣、橋、廊、堤、山、河、水,都在300步半徑之內。園內磚雕、木雕、灰雕、石雕豐富多彩,展現了名園的古樸風貌。還有參天的古樹和耀眼的鮮花,讓花園熠熠生輝。園中的“翠竹綠壁”、“紅橋映月”、“深柳藏寶”、“雙翠迎春”四大奇觀,讓遊人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其中最顯著的特點有兩個:壹是“縮龍成寸”,園內建築布局精巧,隱而不露。微小的地方,亭、臺、樓、榭、堂、閣、橋、廊、石山、碧水、浮蓮壹應俱全,回廊與花窗紗窗借景,遊入其中,感覺園中有園,景外有景。多麽蜿蜒的小路啊。
第二,它“雍容華貴”,足不出戶。園中詩詞楹聯、佳作異彩紛呈,文采斐然,真可謂嶺南園林建築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