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崇文重教,修習傳家寶——關於“家風”的幾點思考

崇文重教,修習傳家寶——關於“家風”的幾點思考

首先我想問壹個問題:什麽是家風?家風,也叫家風,其實就是家庭文化,是壹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在長期的活動中逐漸孕育和積累起來的。它包括壹個家庭的精神信仰、觀念、習俗、行為等各個方面。家風不僅會以家訓、家法、家教等顯性方式影響每個家庭成員,還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和規範家庭成員的行為。

我們常說的“富貴不如三代”,其實是描述了物質財富難以被繼承和代際傳承,而家風卻可以被繼承和代際傳承的現象,由此可見中國歷史上書香門第之多。

家風的好壞,往往決定了壹個家庭的命運。清代孫奇峰在《孝友堂家訓》中說:家財沈浮,天不能控其權,人不能控其權,但自己做到了。父慈子孝,兄友相敬,男在外,女在內,即家貧終身,家風古今所羨。如果身體變形,家世不達標,當它興盛的時候,知道的人已經看到它會失敗。

我們家的家風是爺爺奶奶那壹代打下的,是經過我們身後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漸形成的。我想把我們家的家風簡單概括為三個方面,如有不妥請指正。

第壹,孝順父母,重視親情。在孝順父母方面,兩位叔叔為我們大家樹立了榜樣。孔子把“孝”分為三個層次,即孝、孝、孝。兩位叔叔不僅在物質上“孝順”養父母,更註重生活上的“孝”和精神上的“孝”。在重視親情方面,我從小在爺爺奶奶的父母身邊長大,從小就感受到爺爺奶奶和月經叔叔的照顧,感受到了親情的強大。現在我們年輕壹代應該傳承這種重視家庭紐帶的文化,這樣整個家庭的成員才能永遠在壹起。

第二,勤儉節約,自強不息。勤儉節約在爺爺奶奶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我印象很深的是,我奶奶在農村的時候,壹個女人要幹幾個男人的活。我還記得爺爺作為校長,很忙,但是經常要親自買菜做飯。每年春節,爺爺都會親自為我們大家做壹頓豐盛的年夜飯。兩位大叔雖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仍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壹步壹個腳印,壹步壹個腳印,愛崗敬業,自強不息,為我們後輩樹立了榜樣。

第三,註重家風,尊重教育。我們家,從我爺爺開始,壹直非常重視家教家風,尊重文化,堅持學習。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我們這壹代人也是在這片沃土上長大的。我們都是受益者,現在輪到我們這壹代人教育孩子了。

孔子說:人可以傳道,不可以傳道。我想把這句話改壹改:人可以傳播道,道可以傳播人!我們的成長經歷就是壹個家庭優秀文化傳統滋潤和熏陶我們的過程。現在,我們這壹代人應該接過這個家庭的接力棒,繼續重視家庭教育和家風,發揚“尊教、修身、讀書”的優秀家庭傳統!

當然,任何家庭的家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因此,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優秀家族傳統的同時,也需要反思家族文化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壹代又壹代人的努力,不斷創新和完善。

在此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考慮,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見諒。

第壹,棍棒教育。我們家對孩子的管教壹直很嚴格,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這種管教方式在過去教育我們的父母和我們這壹代人時是有效的,但不排除在教育過程中會留下心理傷害和陰影。但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提倡“正面管教”,提倡用“善良而堅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壹方面可以給孩子建立基本的規則,另壹方面可以維持非常親密的親子關系。

第二,專制思想。中國傳統文化中壹直有壹種專制思想,其極端的表現就是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種思想產生於農耕社會,為維護封建宗法社會服務。這種思想滲透到每個中國人的靈魂中,自然也影響了我們的家庭。現代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前喻文化時代”到“平行喻文化時代”,甚至“後療文化時代”!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倡導“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理念。

第三,大男子主義。中國的傳統社會壹直是男尊女卑,女尊男卑,這種觀念在我們家某種程度上還是存在的。在現代家庭中,夫妻關系是所有關系的核心。只有建立親密的夫妻關系,其他關系(包括親子關系、婆媳關系、兄弟關系、嫂子關系等)才能建立。)好好樹立。大男子主義的思想顯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也不利於親密夫妻關系的建立。所以,在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倡導“夫妻平等,互諒互讓”的原則來處理家庭中的壹些問題。

總之,家庭文化其實是壹個生命體,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來完善,也需要不斷地對外開放來實現自我超越!家庭文化不僅需要壹代代的傳承和發展,更需要壹代代的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家庭文化才能蒸蒸日上!

為了進行家族文化的傳承與交流,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壹、每年壹次的“家庭文化傳承與交流活動”需要有壹個人專門負責策劃組織,活動的時間、地點、主持人、活動方案需要提前半個月發給家庭組,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準備。

第二,去年舅舅提倡大家每年寫壹篇前壹年的總結發給家庭組,最後形成家庭文集印刷出版。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試著堅持這個東西,這樣就可以記錄下我們家每年的發展進步。

第三,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家族文化傳承系列課程”。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長和特長,在相關平臺上舉辦講座或課程,可以圍繞“學習、成長、教育、健康、快樂”等主題,讓家庭成員的優秀文化和思想以課程的形式沈澱下來。

  • 上一篇:小學生愛國詩歌朗誦
  • 下一篇:幼兒園“打沙袋”體育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