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福州的歷史

福州的歷史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遊。它是該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該省水、陸、空交通的樞紐。

三山傲然挺立,岷江貫穿市區,白塔、烏塔、雙塔對峙,構成了榮成獨特的“三山兩塔壹河”的城市格局。這裏得天獨厚,風光旖旎,氣勢非凡,被譽為“東南大都市”和“財富之城”。

福州市轄五區兩市六縣(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福清、長樂,閩侯、羅源、連江、平潭、閩清、永泰),總面積11968平方公裏,人口580萬,其中市區65438。

福州是壹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踐的後裔在此建城建都,稱“鄴城”。

唐開元十三年(725),因“州北有浮山”,故稱“福州”。

唐末五代時,福建王將嘉城擴大,將城內美麗的玉山、烏石山、屏山圍了起來。從此,福州成為“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獨特城市,“三山”成為福州的別稱。

由於王的加封,福建王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中的“福建國”,定都福州。從此,福州被稱為“福建之都”。

北宋萍萍知府張博昱三年,動員市民廣泛種植榕樹,後來被稱為“榕城”。

福州素有“海邊鄒魯”之稱。

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孕育了古往今來的人才。

他們中有南宋愛國名人王,近代民族英雄李綱,啟蒙思想家林則徐,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老兵薩振兵,二二七革命烈士等。僅宋、明、清三代,福州籍進士就有3632人,其中狀元7人,居全國州府之首,近代名人更是數不勝數。

福州還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13任海軍的大都督、二都督、總司令都被福州人收入麾下。

1991年,國家對中國近代傑出專家學者的統計中,有53位來自福州,47位是中國科學院福州院士、院士,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

福州名勝古跡眾多,迷人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融為壹體,相得益彰。

至今,許多文物古跡仍保存完好。

據普查統計,已發現古遺址、古建築、古墓等文物4497處。

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址81處;商周遺址67處;有2040座從宋代到清代的木結構古建築。

從唐朝到清朝,有64座古塔和建築,354座古橋。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保護單位54處。

著名文物有:中國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華林寺,建於1000年前;唐磚,距今1,000年,被譽為“世界四大名碑”之壹;距今1,200多年,被稱為書法的“世界瑰寶”。

福州面朝大海,閩江穿城而過,年均徑流量600多億立方米,海洋面積近654.38+0.2萬平方公裏,水生魚類620多種。是中國三大海水養殖基地之壹。

海岸線長1137公裏,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的天然港灣10多個。

福州與臺灣省島壹水相連,東澳港距臺灣省新竹僅70海裏。

馬尾港距香港488海裏,距上海433海裏,是連接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海上樞紐。

歷代在海外謀生的企業家很多,現在有250多萬華僑分布在世界各地。

港澳有近百萬歸僑僑眷,臺灣省有60多萬福州鄉親。

福州氣候宜人,樹木常綠,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

全年無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1700-1980小時,相對濕度77%。

年平均氣溫19.6℃,10月最高1.5℃,7月最熱26.8℃,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

農作物壹年三收,四季瓜果蔬菜飄香,四季蔬菜豐富。

福州山區占80%,森林資源十分豐富。

福州是壹座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壹座獨具特色的旅遊城市。

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景觀特色突出,有左奇(岐山)、幽谷(孤山)、北聯(蓮花峰)南湖(蕪湖山)牌樓,流域面積1.440平方公裏。

閩江崛起,吉祥山、煙臺山、高蓋山、五湖山個案崛起,烏石山、玉山分別為左、右。

白塔、烏塔各有各的東西,金安河、白馬河如蛟龍出水,以屏山為珠,呈“雙龍戲珠”之勢。

福州第壹風景名勝鼓山,國家重點佛教寺廟西禪寺,早已名揚海內外。

市區的西湖公園、左海公園、森林公園、溫泉公園、鱷魚公園各具特色,景色各異。

郊縣平潭海壇度假村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還有福清的石柱山、連江的青芝山、永泰的青雲山、閩侯的十八重江等省級風景名勝區。

這些風景如畫的山川,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吸引了無數的中外遊客。

福州的民間工藝品久負盛名,傳統工藝品被稱為“福州三寶”,以漆器、牛角梳、紙傘為基礎。

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和200多年歷史的脫胎漆器聞名中外,與軟木畫並稱“榮成三絕”。

還有歷史悠久的閩劇、評書、古典十扇、福州尺牘唱法等傳統藝術。

以福州菜為代表的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名菜“佛跳墻”享譽海內外。

魚丸、太平燕、定邊糊、面條等都是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小吃。

福州也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壹。溫泉分布在方圓市中心,面積約9平方公裏,這在國內外大中城市中也不多見。

福州為什麽叫“首都”?原來,早在1000年前,唐末五代時期,王隨其弟王超南下福建,於公元893年攻占福州,梁太祖開平三年(909)被封為福建王,建立了福建國。

因為首都位於福州,福州從此被稱為“福建之都”。

此外,福州在中國歷史上曾兩次被用作臨時首都。

壹次是在宋末,也就是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占了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宮憲和皇太後都被元兵俘虜,其弟趙雲於五月壹日在福州登基,自稱為端宗皇帝。

當時福州成為臨時首都,年號改為“京燕”。

然而,不到半年,袁兵從浙江進軍福州,十月攻破邵武城,十壹月南下南坪,逼近福州。

當時福建巡撫王開城門投降,端宗皇帝由海路逃往廣東。

明末,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福州第二次臨時建都。

明朝的杜南(今南靖)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孫朱,從杭州進入福建,被任命為國家的監國。於是在福州稱帝,改時代為“隆武”,也就是南明的“隆武皇帝”。

與此同時,福建改為“傅晶”,福州的政治特使辦公室作為皇帝的宮殿,並任命了壹批文武官員擔任重要職務,就像北京的規範壹樣。

其中,的父親鄭之龍被封為“平陸侯”,被授予國姓(朱)。

但很快,鄭之龍造反了,形勢逆轉。

仙霞嶺封閉百裏,無兵把守。隆武帝見形勢不妙,決定離開臨時首都福州,經南平轉戰閩西。

第二年,清兵入侵閩北建寧縣,直逼南平。明成祖朱匆匆逃往長汀。這壹年(1646)八月,他和他的妻子曾雙雙被俘而死。

福州是壹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先後被稱為閩中、晉安、鳳城、三山、長樂、榮成、天星府、福安、閩海、周敏、全州。

《閩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分為36郡。

七年後又增加四郡,其中福建稱為“閩中”,福州是其統治的地方,所以古人稱福建為廣義的“閩中”,福州為狹義的“閩中”。

杜荀鶴(846-904),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池州時代(今安徽太平)人。他在福州生活時,留下了壹首描寫福州秋天的詩。題目是《閩中秋思》:“雨偶以紫菊,風作紅蕉葉聲;北岸是山南側的海,宛如壹幅畫。”說明福州當時叫“閩中”,秋色如畫,但1000多年前交通不便,所以詩最後叫“不堪”。

“晉安”:魏晉南北朝時期,晉人逃離中原,進入福建,原稱“八姓入閩”。許多貴族家庭定居在福州東門的晉安河兩岸,因此福州此時被昵稱為“晉安”。

《鳳城》:晉代地理學生郭璞,為福州開拓新城,範圍擴大。

他在《遷城記》中說,福州“有鳳凰城之形”。

因此,福州被視為“鳳城”。如今,福州的許多地名仍帶有“鳳凰”二字,如西門的“鳳凰池”、“大鳳山”、“小鳳山”、“東街的鳳凰廣場”、“東門的封丘山”、“宋代福州朱的“封丘鶴林”、清代三木坊的“鳳池書院”等。

今天,壹座“馮明三山”的雕塑矗立在閩江二橋的南端,象征著福州的南大門。

“三山”:晚唐五代時,福州的範圍進壹步擴大,平山、吳山、玉山都納入城內,所以福州後來被別稱“三山”。

如今海外福州華僑聚集地的行會組織仍叫“三山會館”。

長樂:公元933年,開閩始祖王死後,其子王在福州稱帝,改名長樂。所以這個歷史時期的長樂不是指今天的長樂市,而是指福州。

《榕城》:宋至平年間,福州知府張博昱動員居民“編戶種榕樹”,故“滿城綠樹,夏不遮”。

從此,福州就有了“榕城”的綽號。

“福安”:南宋末年,元兵南征,民族英雄文天祥護送王怡進入福建,在福州建立臨時“國都”,改福州為“福安”。

《天星府》:明末,也就是弘光元年(1645),明朝都城南靖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九世之孫朱,自杭入閩,在福州稱帝,改國號“龍武”,稱福建為“傅晶”,福州天星府。

  • 上一篇:知名旅遊景點城市忻州有哪些飲食文化?
  • 下一篇:端午節的健康預防措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