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工業企業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技術創新運用於工業活動,不僅導致生產技術系統的變革,而且引起生產組織和管理的變革,從而對會計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壹創新的第壹個影響是成本會計。核心問題是成本會計系統必須提供與管理需求高度相關、完全可靠的信息,改變會計信息與企業管理需求脫節的局面。在我國會計體系中,成本會計是會計學的壹個分支。與財務會計相比,長期以來壹直是壹個相對沈寂的領域,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都沒有發展和創新。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準時制管理思想對成本會計的影響以及作業成本法和管理控制系統的推廣應用。本文試圖從作業成本法和傳統成本會計的分析入手,尋找突破傳統成本會計理論和實踐的新途徑。
壹、工業企業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
成本計算法是成本核算處理中橫向分配和縱向分配的有機結合,是以產品成本為對象的企業生產費用的客觀分配和計算過程。有三種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以及兩種輔助方法:分類法和定額法。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品種法是產品成本計算的最基本方法。其他成本計算方法都是由此發展而來的。品種法有以下特點。(1)以產品品種(主要是企業的最終產品品種)為對象設置生產成本計算單或生產明細賬。(2)按月計算產品成本。(3)適合多步生產但不需要分步計算產品成本。
2.分批法。是以該批產品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壹種方法。批處理方法具有以下特征。(1)分批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產品的訂單或批次。為了計算每批產品的成本,企業應按訂單或產品批次設置產品成本明細賬。(2)批量法計算成本時,訂單完成後才能計算產品成本,因此成本計算不規範。(3)成本采用分批法計算,月末未完工訂單為月末在產品及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歸集的成本費用,即月末在產品。訂單完成後。如果產品成本分類帳中收集的成本已結算,則產品成本就是產品的成本。(4)企業發生的間接費用應由每批產品承擔。可以使用當月分配法和累計分配法。
3.分步法是以產品的品種及其生產步驟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各種產品及其步驟成本的方法。綜合結轉分步法中,每壹步消耗的上壹步半成品成本綜合計入每壹步的產品成本明細賬,半成品成本也計入產成品成本項目,所以這種方法與其他方法的區別在於月末恢復成本。
4.定額法是壹種以事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基礎的成本計算和控制方法,它在生產成本發生時及時提供實際成本與定額的差異,以便管理者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生產成本,並根據定額和差異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定額法的成本計算對象是企業的產成品或半成品。根據企業管理的要求,只計算成品成本或同時計算半成品成本和成品成本。成本計算期是每月會計報告期。大量批量生產企業壹般采用定額法,只能按月計算成本。產品的實際成本是以定額成本為基礎的,定額成本由定額成本、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組成。月度生產成本應按照定額成本、定額差異和定額變動分配到產成品和在制品。
二,作業成本法在工業企業中的應用
面對企業新的制造環境的變化,傳統的成本核算技術和方法如果不加以改進,將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發展和成本管理的需要,因此作業成本法應運而生。
作業成本法是西方會計學者在全面反思傳統成本會計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發展和完善的壹種成本計算方法。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高新技術的發展比以前更快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在生產管理領域得到了廣泛而迅速的應用,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也不斷提高。在企業的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費用在逐漸減少,而制造費用等間接費用則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而迅速增加並多樣化。如果分配標準只使用人工小時,很難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同時,由於間接成本分配結果的不準確,在此基礎上編制的成本報告失真,使得成本報告無法滿足企業決策者對定價、自制和外購的需求。作業成本法是壹種基於“作業”和“成本動因”理論的新型成本計算方法。通過分析成本產生的原因,將構成產品成本的不同間接成本按不同的間接成本率進行分配,最終確定產品成本。
如何在工業企業中更好地應用作業成本法,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1、建立工業企業科學管理體系
科學的管理制度是實施作業成本會計的基礎和保證。這是因為只有實現工業企業管理現代化,才能有效劃分費用產生的環節和區域,準確分析費用產生的原因和後果。只有企業管理科學化,才能對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成本信息的準確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作業成本會計的實施提供客觀保證。
2、科學安排生產作業
首先產品的生產進度倒排,交期由交期決定,各部門半成品和成品的交期根據交期決定;結合並行生產或串行生產確定其在各車間的投料和生產時間:然後優化並找出關鍵路徑,最後在實際生產中嚴格控制關鍵路徑上的工序,保證客戶的需求。此外,要合理安排各類產品的生產,盡量減少調整制劑的數量,降低調整制劑的成本;杜絕“無增值工作”,改善低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強物資采購。
在材料采購方面,盡量貨比三家,盡量降低價格。外購材料、配件、外購件等。進廠時應嚴格檢查,並建立健全退換貨制度。如果因質量問題導致成本上升,應對采購負責人進行調查並給予適當處罰。此外,應加強材料的倉庫管理。如果損失和浪費是由主觀原因造成的,倉庫管理人員應承擔責任。從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來看,當企業生產多種產品,產量差異很大,制造成本是直接人工成本的很大倍數,且企業有較好的信息系統支持時,可以使用作業成本法。
4.切實加強內部管理控制。
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產品質量標準、行業規範和適當的獎懲制度,分析確定經營動機和資源動機,同時分析確認資源流動過程中的每壹個要素和每壹個環節,從而揭示企業資源的利用關系。要明確員工的崗位職責,規範員工的工作行為,定期對各部門的績效進行考核,進行獎懲,調動員工控制成本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使全體員工都有強烈的節約意識、成本意識和改進意識,實現全員成本管理。
5.我們應該正確規劃和加速企業會計電算化。
由於作業成本法的復雜性和所需數據的多樣性,在實施基於作業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時,手工操作已經不能滿足,客觀上要求企業正確規劃,加快會計電算化。壹是結合企業長遠發展規劃制定會計電算化實施計劃,確保會計電算化工作與本單位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更好地銜接。二是建立與會計電算化相適應的會計工作體系,包括會計工作組織結構的合理調整、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造就、會計電算化管理體系的建設。
第三,結論
總之,雖然作業成本法在中國還沒有普及,但可以在壹個自動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好的企業中首先實行。雖然作業成本法受到環境的制約和影響,但它也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局部應用時,能明顯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競爭力的增強。我們在成本管理中使用作業成本法,並不是完全取代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而是在壹些生產環節或局部的成本分配方法中引入作業成本法的原理,以提高成本信息的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