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審計重點
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是項目投資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點,也是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壹個好的可行性研究應該是壹個工程技術經濟方案,能使企業以最小的風險和投資獲得最豐厚的利潤。內審部門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綜合審查應重點關註以下內容,以確保企業能夠選擇投資方案:(1)分析新項目投產後產品的生產規模、市場前景、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確定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審核新項目的建設條件和技術方案,分析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要求,確定項目實施的可行性;(3)審查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基礎數據、相關參數、經濟指標及其他相關投資費用,以確定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和合理性。
二、項目建設決策階段的審計重點
投資決策是選擇和決定投資行動方案的過程,也是項目建設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項目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項目建設的成敗、項目成本的高低(決策可以影響成本的80-90%)和投資效果的好壞。因此,內審部門在此階段的審計應堅持“經濟、適用、安全、簡便”的原則,重點關註以下內容:(1)項目建設規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盲目追求大成功的現象;(2)項目建設標準是否切合實際,是否存在盲目追求高標準、無原則引進國外的情況;(3)建設地點的選擇是否充分考慮了企業的長遠規劃、原材料供應、離消費者的遠近、交通環保和土地利用效果;(4)分析項目中的生產工藝方案和設備選型是否堅持“先進適用、經濟合理”的原則,能否在滿足質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約建設成本。
三。項目建設融資階段的審計重點
資金是項目建設的前提和保障。壹個好的籌資計劃,既要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又要使籌資成本最低,資金利用效果最佳。作為審計人員,在審核企業項目建設融資情況時,主要分析以下內容:(1)企業是否選擇了新的融資渠道,融資成本是否最少;(2)企業是否制定了相應的融資計劃,合理安排資金到賬時間,是否以滿足項目需求為首要目標;(3)融資計劃是否考慮了規避融資風險的相應措施;(4)是否對募集資金制定了適度穩健的使用計劃和相應的及時調整措施,以保證資金的使用價值,等等。
四、項目施工設計階段的審計重點
設計階段是建設項目從計劃變為現實的決定性階段,也是項目成本控制的關鍵階段。能否保證擬建項目的進度和質量,能否節省投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計的質量。因此,審核員在這壹階段要特別註意:(1)檢查項目是否采用“限額設計”方式,各專業指標分解是否到位,是否建立了強有力的設計審查小組,是否有相應的獎懲機制保證設計質量;(2)分析設計方案是否經過“價值工程”優化,是否著眼於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成本,而不僅僅是考慮投資成本;(3)檢查設計概算的正確性,分析概算是否嚴格按照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要求的建設標準和定額規定進行編制,是否存在擅自提高設備水平的現象。
五、工程建設招投標階段審計重點
工程施工招標是企業根據《招標投標法》的要求,利用建築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保證工程質量,降低投資成本的有效途徑之壹。內審部門提前介入,從源頭上參與,對於確保招投標工作公平、公開、公正,防止舞弊和暗箱操作,促進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重點審核以下內容:(1)審核招投標程序的合法性和操作的規範性。避免開標、評標、定標過程中的主觀性和隨意性;(2)審查投標單位資格和條件的有效性。防止無資質或低資質的施工單位承攬工程,防患於未然;(3)審查招標小組評標方法的合理性。評標辦法是評價投標單位的綜合指標,審核員要分析是否涵蓋業績、信譽、工期、施工能力(設備、技術、方案、管理、安全)、質量標準、結算方式等關鍵內容;(4)審查標底的客觀性。審計人員應嚴格控制標底的工程量計算、定額應用、取費標準和材料調整,確保其客觀性和合理性。
六、工程建設合同階段審計的重點
施工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工程價款、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有效依據。也是保證項目質量、進度、成本的關鍵文件。因此,審計人員應不斷加強監督:(1)嚴格審查項目建設是否遵守“先合同,後施工”的原則,是否存在合同施工現象;(2)審查合同的訂立是否以企業的項目報告和投標為依據,是否存在超計劃、超標準擅自訂立施工合同的現象;(3)審查合同條款是否完整、嚴謹,定額申請、費用計算、材料供應、質量標準、工期、安全施工、結算方式、保修期限、違約責任等主要條款是否明確;(4)審查合同是否對分包的資質、能力和範圍作出了相應的規定,承包商是否對擅自分包或肢解主體工程明確了嚴厲的處罰措施和相應的責任追究措施。
七、項目建設階段的審計重點
施工階段是壹個建設項目從“紙上談兵”到“成為項目實體”形成固定資產的實施過程,也是項目決策時項目投資能否達到預期經濟效益目標的關鍵階段。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實現技術和經濟的結合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因此,內部審計部門要圍繞“三個主體”、“三個目標”:(1)檢查企業工程管理部門、中介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是否按照各自職責建立健全了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並有效執行;(2)檢查“三大主體”是否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以保證項目建設過程中各環節的暢通;(3)檢查工程質量、工期、成本“三大目標”在施工階段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如工程變更(包括工程量、項目、進度、施工條件的變更)是否建立了嚴格的審批程序;工程索賠是否按國家規定或合同約定的依據、進度和原則實施;項目驗收和資金到位是否嚴格按照合同執行等。
八、工程建設結算階段的審計重點
結算審計是工程審計各個環節的關鍵環節,也是審計效益明顯的階段。壹些企業為了有效控制投資成本,減少漏損,明文規定財務部門未經審計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可見其重要性。那麽,內審部門應如何把握現階段的審計重點呢?筆者認為應突出工程結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具體重點如下:(1)嚴格控制工程量計算。比如檢查工程量的計算規則和方法是否符合定額要求;核實施工圖紙及相關現場簽證是否真實;分析建設方案的必要性和效益;(2)嚴格執行限額。首先要註意結算選擇的額度是否正確;其次,要考察相關定額子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高定額現象;三是要特別關註“額度缺項”的相關成本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利用缺項獲取投資的情況;四是對於工程量清單報價的工程結算,要嚴格核實結算單價是否與中標時的報價壹致;(3)嚴格控制工程費。結算中各項費用的計算比例和計算依據是否符合要求也是此階段的審計重點;(4)嚴格控制材料差價。工程材料在工程造價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保證工程質量和項目健康運行的關鍵。因此,內審部門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的監督:壹是材料質量是否合格,是否有質量證明書;二是材料差價調整所依據的市場指導價和預算價是否正確;三是施工企業自行采購的材料質量和單價是否經過企業工程管理部門或監理工程師認可,相關手續是否齊全;四是施工單位收到的材料是否按照當時的市場指導價扣除;第五,對於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使用和定價,是否建立了相應的審批程序和必要的測試和論證,等等。
九、審計重點在項目完成後的評價階段。
預測已建成投產項目的經濟效益,評價建設項目的總體效果,是現階段的主要工作。作為企業,內審部門要重點分析項目的實際盈利能力、市場狀況、產品競爭力等指標,並與項目立項時的預測進行對比,判斷投資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總之,工程審計是壹項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系統工作,也是企業創造效益、降低支出的重要方面。內部審計部門只有對建設項目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才能真正遏制項目的違紀行為,有效控制工程造價,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投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