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猛海、西盟等縣。人口為411,476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拉祜”壹詞是本民族語言中的壹個詞匯。“拉祜”是老虎的意思,“拉祜”是烤肉的意思。因此,歷史上拉祜族被稱為“獵虎人”。
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拉祜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由於與漢族和傣族人接觸密切,他們既能使用漢語,也能使用傣語。過去,壹些拉祜族人使用西方傳教士創造的拉丁字母。1957年,在原有基礎上創造了拼音文字。這個民族的民間文獻也極其豐富,傳統樂器有“蘆笙”和“三弦”。
除了種植糧食,拉祜族還大力種植甘蔗、茶葉、咖啡和橡膠。建立了煉鐵、農機、采礦等。其中瀾滄鉛礦是省內著名的大型企業。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有春節,火把節和新米節。
1953年4月7日,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1954年6月16日,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成立。
禁忌正月初壹,誰也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男女客人,即使是情侶,過夜也不能住壹個房間;不打罵狗,不殺狗,不吃狗肉。
日常飲食習慣拉祜族過去有日食時吃兩頓飯的習慣,主食是當地出產的大米和玉米。我喜歡用雞肉或其他食材做粥,比如瓜類、蔬菜、蘑菇、血、肉等。其中以雞粥為上品。用玉米做米時,先把米搗碎,簸去麩皮,然後用清水浸泡壹夜,瀝幹水分,細煮,揉成細小均勻的顆粒,用竹甑蒸熟。吃飯時可以用筷子,也可以用刀切成塊,有時還會加糖或蜂蜜。細糯米香甜可口。拉祜族人最喜歡的日常菜肴是將蔬菜、肉、調料和水放在壹根細細的竹筒裏烹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保持了肉和蔬菜的原汁原味。拉祜族的燒烤風味獨特,獵獲的動物肉大多直接用火烤,或包在芭蕉葉裏埋在火裏,煮熟後食用。燒烤香脆可口,加上麻辣調料可以開胃。拉祜族的苦聰人打獵時,習慣於把抓到的動物的頭獎給第壹槍,前腿獎給找到獵物的人,剩下的肉每人分壹份。獵物的水和內臟就地點燃,放在竹筒裏煮熟,以供分享。中年人開膛破肚時,喜歡用手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說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神奇功效。拉祜族不僅可以腌制蔬菜、臘肉、磨豆腐腦,還可以釀酒。在民間,男女都喝酒,都有區分酒肉的習慣。通常,我喜歡喝烤茶。焙茶就是把大茶放進罐子裏,焙到茶色。香味飄出來後,我會放在水裏煮著喝。
節日、禮儀和飲食習慣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有拉祜族年、庫塔節(春節)、火把節、中秋節和新年品嘗節。最盛大的節日之壹是拉祜族年。從秋天開始,拉祜族男人就在山裏打獵,準備野味。進入臘月,他們會殺雞燒烤。除夕夜,大巴巴象征太陽和月亮,小巴巴象征星星和五谷豐登。壹些巴巴應該放在農具上。在村裏,戶主要給每家每戶送大腸和幾勺血。民間有壹種說法,除非看到動物的血,否則他們不吃肉。在第壹天的清晨,村裏所有的年輕人都要背著葫蘆或竹筒到山泉去搶淡水,然後他們開始正式慶祝新年,喝酒唱歌。壹般過年是初壹到初五;第九到第十壹天是小年。據說小年是專門給那些初壹到初五回不了老家的親戚準備的,所以小年的活動基本和過年壹樣。大年初壹不準外地人進村,住在村裏家裏的客人也不準離開。有些拉祜族人過年過節要殺豬宰羊或者全村殺牛買酒打粑粑。過年的時候,男女選擇壹些籽粒飽滿、早熟的稻穗、玉米做新米,用新鮮的蔬菜、水果、豬做酒,邀請叔叔、親戚朋友壹起聚餐。如果有客人,大家要敬酒敬茶。敬茶時,主人壹般喝第壹碗,第二碗敬客人,以示誠意。這種茶無毒,客人可以放心。拉祜族青年男女結婚、戀愛、社交相對自由。結婚那天,男女雙方都要殺豬,男方把豬頭送到女方家,然後掰成兩半,壹半還是要帶回來;女方家的豬頭也是如此,以示骨肉至親,“新婚團圓”。在重要的節日和社交場合,也有送豬頭的習慣。
拉祜族青年用葫蘆取來幹凈的水,為姑娘們洗去手上的灰塵。傳說拉祜兄弟出自葫蘆。農歷大年初壹,拉祜族男女老少都要用葫蘆水洗手,洗去過去壹年的貧窮,迎來新的壹年的豐收。
過去拉祜族信仰原始宗教和大乘佛教,逢年過節或過年,家家都要拜佛拜祖。各種祭祀中,要洗澡換衣服。在專人指揮的“三槍”儀式中獻魚後,要把祭品分發到各家各戶,確保各家各戶都能得到“祝福”。對於鎮沅、新平的拉祜族來說,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都要過春節。家裏的主人會把雞帶到他們的田裏,用石頭搭壹個石臺,石臺上面鋪上松毛(也就是松葉),插上麻櫟的葉子,然後搭起壹個小梯子,然後把雞殺了,在石臺周圍倒上雞血,念完祈求豐收、人丁興旺的祭祀詞。晚上要殺雞,用三只雞的翅膀、酒、新糧、香祭祀谷神。
典型食物:松鼠幹、幹饢、香草烤牛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