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數字化生存成為世界各行各業最關心的大事。數字和數據對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新聞媒體作為大眾傳播工具,扮演著信息傳遞的主要角色。迫切需要準確報道數字和數據,甚至建立現代化的媒體數據庫。但是,沒有數字來源的新聞報道,即使是正確的,也會受到讀者的懷疑,如果是錯誤的,甚至會誤導讀者。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報紙上,說明新聞工作者對準確新聞報道的要求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第二種是錯誤的抽樣。抽樣調查是準確報道新聞最常用的方法。抽樣是從所研究對象的整體(總體)中抽取壹部分(樣本)進行調查、觀察或測量,然後根據所獲得的樣本數據對所研究總體的某些數量特征(參數)進行描述或推斷的壹種定量研究方法。
根據抽樣方法的不同,抽樣可分為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隨機抽樣是按照壹定的統計原則和壹定的程序選取的,每個單元被選取的概率是已知的;非隨機抽樣不遵循統計規律,而是根據人的主觀經驗或其他條件抽取樣本。所以樣本的代表性比較小,誤差也會相應的大。但很多媒體記者因為沒有系統研究過抽樣方法,往往使用相對簡單的非隨機抽樣方法。
比如前段時間央視播出的電視劇《大宋調關》,觀眾就有不同的看法。2005年6月8日,東方今報發表文章《央視熱播劇<大宋刑檢官>》質疑,記者“在鄭州街頭隨機采訪了31名14-57歲的普通市民,職業有學生、公務員、教師、工人、自由職業者,收入也各不相同,調查了他們對“大宋判官”的評分。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壹種隨機抽樣方法,即研究者根據實際情況,以自己方便的形式選擇偶然遇到的人作為調查對象,或者只選擇那些最接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為調查對象。這種方法因方便易行而常被人們采用,但並不能保證人群中的每壹個成員都有相同的被抽中概率,違背了抽樣調查最基本的原則。因此,這種調查缺乏代表性,應在文章中註明“僅代表受訪者意願”。
抽樣調查結果是否準確可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抽樣調查方法的正確性。如果取樣方法不對,結論必然是片面的,也會誤導讀者。
三是自願樣本。目前有壹種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問卷調查。大部分問卷是隨報刊雜誌發放給讀者的,壹般用於調查本報讀者的閱讀情況。還有壹種是直接在網上公布調查問卷,讓網友參與,發表個人對某件事的看法。這些是完全由讀者個人意願填寫的問卷,也稱為自願樣本。有許多關於自願樣本特征的專門研究。這些研究表明,誌願者在很多方面並不典型,誌願者的某些特征與普通大眾相比存在系統性偏差。所以只能代表這些回復的積極分子。
大河報於2005年6月65438+10月65438+3月刊登了壹版《讀者調查》“大河報品牌創建中國大河報文摘篇章——讀者問卷調查數據報告”。作為壹種收集讀者意見的方式,這並非沒有參考價值。但在公布調查結果時,要慎重,至少要列出必要的項目,供讀者判斷分析,如問卷內容、抽樣人群、訪談成功率、抽樣誤差等。可惜這些內容在本文中沒有看到。
第四是商業“作弊”。現在商業利益之手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現代商業行為越來越善於用所謂的“新聞”包裝自己。大河報在2005年6月5438+10月65438+9月《樓市/調查》版發表題為《70%的受訪者認為2005年房價不會上漲——調查者呼籲:回歸理性購房,不要盲目跟風》的文章。文章指出,本報委托壹家調查公司對鄭州的購房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0%的受訪者認為2005年鄭州房價不會上漲。雖然文章還列舉了調查樣本量等項目,看似沒有漏洞,但仔細調查就會發現,這篇文章發表在B棧的“大河樓市”版,難逃為房地產商打廣告的嫌疑。而且這個調查結果沒有經過第三方公證,其客觀性和公正性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