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幕:邪惡被斬首。
末代武士的故事發生在1876到1877之間,也就是明治9到10。此時,正是日本沒落的武士階級發動洶湧起義的時期。
眾所周知,武士曾經是日本封建歷史上的特權階層,但是到了江戶末期(德川幕府時期),武士階層開始分化,下層武士的生活急劇惡化。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允許私下從事農業和小生意,而黃昏時的Seibee就是那個時期下層武士的良好寫照。被壓迫農民的壹次次暴動和1853年準將將軍伯利的開日,讓人們看到了德川幕府的嚴重危機,引發了以下層武士為主體的幕府運動。
但成功落幕後的明治維新,並沒有給當初作為復辟主力的下層武士太多好處。相反,“士、農、商、庶民”封建世襲身份制度的廢除,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了四民平等,同時也廢除了武士階層曾經享有的特權。隨後幾年“征兵令”和“禁止復仇令”的頒布,進壹步剝奪了武士存在的必要性,沒有生活來源、不太自立的武士對此大為不滿。最後,1876年3月,明治政府頒布了“廢刀令”,禁止民眾將刀帶出家門,這無異於徹底禁止武士的權利,結束了武士的身份。最後引發了壹系列的武士起義,如發生在年的“神風之亂”、“秋月之亂”、“滴滴出行之亂”,最大的內亂是發生在1877年的“西南戰役”。就連三大傑出改革者之壹的西鄉隆盛也站在了動蕩的勇士們壹邊。當然,這些內亂最終被鎮壓了。
這也是《最後的武士》的背景。就整個歷史而言,這兩年確實是最後的武士時期。從此,武力違反禁令的武士階層被正式消滅。最生動的寫照應該是明治11 (1877)二月,最後壹個持刀路過東京街頭的劍客冷嶽:長長的紅頭發,左臉頰有壹道十字疤痕...他停在神谷道場門口,突然肚子裏發出隆隆聲。
第二幕:刀法
要理解歷史和電影中的武士為什麽造反,不能只為生活所迫,更要理解武士對刀的感情。山城是武士不可分割的生命,禁刀無異於逼他們自殺。日本武士對配劍的感情可以追溯到中國唐朝以前。當時日本的制劍藝術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以直刀為主。起初仿西漢環首直刀,後來仿唐刀,故稱“仿唐大刀”。日本平安時期,武士階層開始擴張勢力。由於騎兵和戰馬作戰的需要,具有流體力學特性、適合劈砍的彎刃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主流。後來,元來王朝剿滅了平家,建立了鐮倉幕府,開啟了150的鐮倉時代。在此期間,日本的劍匠們逐漸改進冶煉方法,淬火技術,並逐年改變形制,最終日本的制劍在鐮倉時代初期脫離了中原的影響而獨立出來。到了明朝,日本工匠的冶煉技術已經超過了中國。戚繼光對日作戰時,發現倭寇數量不多,但我們往往難以應對。最後終於意識到日寇的武器遠比明軍優越,於是通過秘密渠道從日本購買武器。就連戚繼光自己的刀也改成了類似日本刀的單手刀,也就是後來俗稱的齊家刀,以對抗日寇長期的邊境麻煩。
這恐怕和人們對劍的良好保養以及制作技術有關。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兵器天下第壹,進入鐵器時代後也有不少令人驚嘆的作品。而我國和人民都有隨墓隨葬的習慣,所以傳世的鋼兵器很少,古代的青銅兵器冶煉方法也因為缺乏記載而永遠失傳了。另壹方面,在日本,他們很少有隨刀隨葬的習慣,而且勤於保養刀劍。此外,他們還系統整理了各部門的鍛造方法,家譜準確如字典,可以快速查閱。長期而系統的積累和探索,最終導致了技術的飛速發展。
回到日本刀本身,按其形狀和長短可分為太刀、大刀、威脅刀和短刀。太刀、大刀長60厘米以上,刀長在30厘米至60厘米之間者稱為“脅差”(也稱中刀、哥達尺等。),而30厘米以下的則稱為短刀(有時短刀的刀鞘上還附有壹把刀)。標準的武士刀搭配配置應該是刀與威脅搭配,兩者都插在腰的同側,刀刃朝上(因此有所謂的“抽刀”)。壹把好的山城,首先是為主人獨特設計,刀的長度與人的身高成正比;其次,山城的冶煉在壹定程度上靠運氣,需要經過高溫加熱反復折錘。尤其是為了讓刃口更鋒利,需要使用兩種以上的鋼材,像剃刀壹樣磨礪鋒利。有時候,壹錘不過關,可能會讓最後成品刀沒用。第三,山城是由壹個刀片和幾十個刀配件組成的,它結合了木匠、金工和油漆工的合作。壹個環節的疏忽也可能造成整個山城的畸形。所以山城這種握手言和的高手幾乎是不可能遇到的,這也是普通勇士極其不願意放棄的原因。
第三幕:刀舞
最後說壹下日本武士的刀法(又稱(古代)劍道),也有壹個演變過程。當初,元來王朝以武學精神創立鐮倉幕府時代後,刀法盛行。室町中期以後,更是亂世。不僅僅是武士,普通人也競相練武,於是劍道風氣越來越盛。傳授刀法的劍道館開始建立,刀法逐漸系統化。從此出現了明確的流派名稱。在室町時代,劍道被稱為“兵法”,但在日本歷史上,宮本武藏先生(1584-1645)雖然以“小兵法”稱劍術或劍術,卻以“大兵法”稱之為壹般兵法。他親自首創“兩刀流”攻擊,壹生不離不棄。以日式山城的形制,最適合劈砍,所以像“飛天禦劍流”這種重視抽劈的刀法最適合;但由於日本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山城有六面六弧,可以在刀尖相交,刀尖的鋒利可想而知。所以武士刀法也可以兼顧穿刺的功能,比如自然流管理的“三齒流程”就是穿刺的誇張版。從預告片來看,克魯斯顯然還沒有掌握如此先進的技術。就算他的“二刀流”發達,估計也比不上正宗的古刀流。但他的“壹刀流”技術卻大相徑庭,頗有在幕末斬首中村漢二郎之名。我想知道勝本和中村之間是否有什麽聯系。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影片中表現的明治時期也是現代劍道開始萌芽的時期,真正的刀的替代品如木刀、竹劍等開始出現。影片中武士村的孩子用木刀練習,初學階段的克魯斯也是如此。因為是練習,而且當時沒有護具,刀法只求其型,離對手身體最近的攻擊最好。雖然木刀的殺傷力不如真刀,但主人全力壹擊,足以讓人躺上半天。影片中,克魯斯被尾木刀砍中頸部,還能爬起來繼續泡寡婦。這只能說是導演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