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少數民族如何過端午節?

少數民族如何過端午節?

著名民俗學家、中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委員會委員吳炳安指出,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漢、滿、蒙、藏、苗、彜、畬族、錫伯、朝鮮、土家族、達斡爾族等29個民族都過端午節,但不同地區習俗不壹。

吳炳安指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崇武節、天中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盡管端午節有不同的“地區版本”,如祭祀詩人屈原、伍子胥、勾踐或曹娥,但端午節實際上是壹項全國性的活動,旨在驅除瘟疫和毒素,並在夏季炎熱之前預防疾病。

吳炳安教授說,漢族慶祝端午節的習俗相當豐富,壹些少數民族的習俗也很有趣。四川小涼山端午節,人們進山采藥防病治病。仫佬族要在端午節的時候,攜帶紙船到田間驅趕害蟲,祈求幼苗的生長。除了龍舟賽,貴州苗族還舉行踩鼓舞、唱歌、駕山、旅遊等活動。藏族人民慶祝端午節,年輕的男女們去鄉下娛樂,賽馬,唱歌跳舞,遊戲和其他活動。

吳炳安教授幽默地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壹個端午粽子圖案。漢族人最早用竹筒煮米做粽子,後來用楝樹葉、葫蘆巴葉、竹葉、蘆葦葉把糯米包成尖角和心形,然後煮熟吃。為此,唐明帝還寫了壹首詩“四季花競巧,九子爭新奇”;畬族人稱粽子為“犄角”。他們用爇葉把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須草捆起來,十根壹串。煮粽子壹般都是用堿水。煮好後的粽子黃而香,可以保存半個月。瑤族的餃子通常由糯米和鹹肉條以及綠豆制成,形狀像枕頭。也有人在糯米裏加入紅糖和花生做成素湯圓;毛南族的端午節也叫“藥節”。他們用艾蒿、菖蒲、盾葉薯蕷等草本植物做餡吃。

吳炳安指出,端午節作為壹個多民族的民間節日,除了自古以來避疫、驅毒、防病的積極意義外,還不可避免地夾雜著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習俗。正因為如此,這個民間節日的文化意味更加濃厚。

以下是幾個少數民族的端午節習俗:

苗族人在五月初五慶祝端午節。除了賽龍舟,他們還舉行賽馬、鬥牛、擊鼓和“巡遊”活動。青年男女在蘆笙、竹笛和秦越的伴奏下跳舞。結婚的女孩要在這壹天帶著雞鴨和粽子回父母家。

水族的端午節會在端午節舉行賽馬。賽馬前,每個村子都要選出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騎著壹匹漂亮的紅馬,繞跑道走壹圈,叫“開道”。賽前,騎手們要表演跳馬等高超的騎術,然後進行賽馬。賽馬不是靠排名取勝,而是靠耐力和高超的騎術。

此外,在水族的第五個節日裏還有吃素的習俗。據說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了貴州的三都地區,在那裏耕種土地,開始了家族事業。某年秋天過後,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拜訪。遠祖上樓拿肉招待他們的時候,不小心摔倒死了。從此,從端節第壹天起,水族只許吃素,端節以後才可以吃肉。

布依族端午節布依族在端午節有打“格羅”的習俗。蝸牛形狀像漏鬥,頂部圓,底部尖,旋轉時便於攪打。蝸牛競爭有三種形式:激烈競爭、長時間競爭和快速競爭。比撞倒別人的蝸牛還兇。很長壹段時間,最後壹個轉完就停下來的人贏;把蝸牛打到坡上,誰先“活”了蝸牛,誰就贏了。

滿族端午節滿族人慶祝五月初五,是為了喜慶和消災。據傳說,很久以前,天帝派人到人間去觀察人們的感情。五月初五,天帝使者裝扮成賣油的人,喊道:“壹個葫蘆兩斤,兩個葫蘆三斤。”大家都搶著買,只有壹個老人不僅不肯買,還跟老人說賬算錯了。油賣完了,那人跟著沒買油的老頭說:“妳是個好人。瘟神今晚發了壹場瘟疫。在妳的屋檐上種艾葉可以避免瘟疫。”老人聽了這話,挨家挨戶告訴所有的人,家家種艾葉,瘟神也減不了瘟疫,人得救了。五月初五,滿族人講究在屋檐上插艾葉防病,郊區也講究踩露水。據說在這壹天用露水洗臉和穿和服可以避免生瘡和眼疾。

納西族端午節納西族人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早上吃糯米加糖棗,喝雄黃酒。門前是白桿子,三根葛根,兩個大麥穗。長輩要在十五歲以下的孩子身上綁五色棉線,稱之為“維生線”。男生繞左手腕,女生繞右手腕。生命線需要佩戴壹個月,直到6月27日火把節的最後壹天才取下燒掉。節日期間,市場上還會設立藥材攤,出售各種珍貴藥材。婦女們刺繡小香囊、錢包、洋娃娃、扇面、筆套和其他手工藝品。

傣族端午節傣族端午節被當地人稱為宗保節,是傣族的民間節日。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部分地區。夏歷在五月的第五天舉行。節日期間,身著盛裝的未婚青年男女在村邊的樹下圍成壹圈唱情歌。然後,小夥子把餃子扔給喜歡的姑娘。女生如果有興趣,就把他們接了過來,兩個人都去附近僻靜的地方談了戀愛,直到日落才離開。

藏族端午節藏族端午節被藏族人民稱為采花節,是藏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甘肅和四川交界的於波地區。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個節日持續兩天。也叫。女兒節。很久以前,當地壹片荒蕪。是壹個叫蓮芝的女孩教人們如何種田,如何采花治病。後來,蓮芝小姐在五月初五摘花的時候滑倒摔死了。為了紀念她,人們逐漸形成了采花節。花節的主要活動是搶水、摘花、祈福。在節日的早晨,人們想抓住泉水來清洗身體和飲用。據說在這壹天沐浴在太陽不照耀的泉水中可以獲得好運,飲用可以驅除疾病。然後,年輕的男女們盛裝打扮,帶著美味的食物去40英裏外的阿裏坎山采花。出發時,村裏的男女老少唱著歌為他們送行,采花人則表達了他們采花的決心和願望。到了采花坪,女孩采花,男孩砍柴、撐盆、搭棚。晚上,他開始唱歌跳舞直到午夜。當她第二天回到村子時,女孩把花插在頭上,戴著花環,提著裝滿花和草藥的籃子。村口,全村人聚集在村頭,鳴槍,送酒,送包子,祝賀采花青年歸來。采花姑娘給各家各戶送禮物(蔥花、厚雪松),祝他們好。

彜族端午節是彜族的都陽節,是彜族的傳統民間節日。流行於雷博、涼山彜族自治州、四川和金沙江沿岸。時間是在農歷五月初五。傳說古代有壹年,天氣炎熱,彜寨疫情。人們很害怕。河邊的漢族兄弟聽說後,把端午節時采集的菖蒲、艾葉、雄黃送上山,用藥給老人們洗瘡,用雄黃酒給阿毅擦身。沒幾天,人就全治好了。後來,彜族人準備了壹份豐厚的禮物來感謝漢族兄弟。漢族人告訴他們,端午節的草藥可以治百病,驅邪。從那以後,彜族人也慶祝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彜族人把“段”念成“杜”,所以端陽節叫“杜陽節”。節日當天,家家戶戶門前掛菖蒲和艾葉,小孩子要用雄黃酒擦臉,青年男女還要包粽子,帶酒培肉,到風景秀麗的山間草坪上進行摔跤、賽馬、鬥牛、打羊、跳舞等娛樂活動。

彜族仡佬族端午節仙坡節是彜族仡佬族和漢族的民間節日。流行於貴州省納雍縣和水城地區。時間是在農歷五月初五。傳說在古代,當地有壹個叫大木的小販。他買賣公平,不騙不騙,有壹顆成人之美的好心。貨郎壹百歲那壹天,通知周邊四十八個村的各族青年到今天的仙人坡集合,給青年們找個對象。後來他乘白鶴慢慢升天。將來,人們會把這個地方叫做神仙坡。每年的這壹天,人們都聚集在這裏紀念這位不朽的老人,唱歌娛樂。之後就形成了神仙坡節。屆時,各族青年男女將從四面八方聚集到納雍與水城交界處的神仙坡,舉行打蘆笙、賽馬等娛樂活動。

彜族端午節楊梅節是彜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省南澗彜族自治縣新民區和峨山彜族自治縣高路山。時間是在農歷五月初五。傳說很久以前,壹個道士路過高鹿山,在山旁種了壹個瓜,從瓜田裏取出壹把精米。後來,瓜藤成了山,瓜果成了村,精米成了楊梅。這裏的人們世世代代守護著瓜田。在農歷五月初五,當楊梅成熟時,人們會聚集在山上,壹邊采摘楊梅,壹邊盡情享受,以紀念道士。這壹天,除了采摘楊梅,青年男女還會聚在壹起唱二人轉,跳蘆笙。有些少男少女往往是靠歌曲互動而結婚百年的。

普米族端午節是普米族的傳統節日。又稱“繞穴”。流行於今天雲南省寧蒗彜族自治縣的普米族聚居區。它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當地普米族將獅子山視為女神和至高無上的保護神,認為她可以主宰繁衍和生育,給世界帶來幸福與和平。那壹天,人們穿著盛裝,背著食物聚集在瀘沽河畔的獅子山腳下,載歌載舞,騎馬射擊。不管認識不認識,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祝福的。青年男女借此機會談戀愛,結識戀人。婦女們向山神祈求更多的子子孫孫。老人也在山洞裏燃燒樹枝來驅散鬼魂和惡靈。所有來開會的人都會去瀑布洗澡,祈求四季平安,萬事如意。

  • 上一篇:對立面是什麽?
  • 下一篇:幫我找壹下關於末代武士的背景知識。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