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常德有哪些文化?

常德有哪些文化?

常德,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素有“黔川咽喉,雲貴門戶”之稱。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峽-洞庭湖、南嶽衡山-張家界黃金旅遊走廊的紐帶和中心。常德是中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常德是中國著名的“非金屬礦產之鄉”。宋鮫人(1882-1913),著名漁父,湖南常德桃源縣人,著名革命家。

林(1886-1960),原名祖翰,號,本名桂元,湖南安福縣秀梅鎮涼水井村人,1886年3月20日出生。他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

蔣翊武(1885-1965438+2003年9月09日),原名保祥,湖南常德澧州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開國元勛。1921年,孫中山在李澤門外為他立碑,題寫“國父蔣翊武逝世”。

丁玲(1904 10 10月12—1986 3月4日)是現代女作家。原名姜維,字秉智,又名姜維、姜維、智。筆名賓至、聰宣等。湖南常德臨澧人。

戴秀贊(1887—1957),湖南常德人,漢族,中國法學家。中央法律大學畢業後,我在日本留學。回國後,先後擔任史靜地方檢察院檢察長、河南省司法廳廳長、最高法院檢察長、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主要著作有《民法總論·債編》、《票據法》、《刑事訴訟法解釋》等。

翦伯贊(1898-1968)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湖南常德桃源,維吾爾族。

坤燦(公元1612 ~ 1692)是我國明末清初的壹位畫家。清初四僧之壹。劉,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現居南京。他幼年喪母,出家為僧。法名坤燦,本名,本名,本名白禿,本名壹號,殘疾人,以電為生的道士,以石為生的道士。

常德大學

常德有壹個本科學院湖南文理學院。

教育概況

常德,西臨武陵、雪峰山,東臨洞庭湖,歷史上素有“西楚之唇齒”、“兀術之咽喉”、“雲貴之族”、“左有洞庭之險,右有五溪之鑰”之稱。轄武陵、鼎城2區,漢壽、桃源、臨澧、澧縣、石門、安鄉6縣,德山開發區和西湖、西洞庭管理區,何家山、東山峰2農場,主管天津。面積18190平方公裏,人口602萬,是1988年6月常德地區撤銷後新建的省轄市。素有糧倉、輕紡城、煙都、酒市、茶鄉之稱。這是壹個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魚米之鄉!也是壹座崇尚道德,重視教育的文化名城!

武陵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燦爛的南楚文明,曾經在這裏開辟了教育的沃土,培育了壹代又壹代的風流人物。僅近代史,就有無數名人:宋、、林秀梅、秋瑾等辛亥開國元勛;黃艾、向警予、王等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犧牲的革命英雄;林、粟裕、滕、、帥、等為* * *事業奮鬥終身的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海內外著名文學大師丁玲、大歷史學家簡伯贊、生物學家辛棄疾等文化名人都是天之驕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把教育放在首位。他們先後出臺了壹系列關於教育改革發展的文件和政策,使常德教育快速發展,基礎教育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成人教育取得可喜成績,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社會力量異軍突起,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結構合理、基本滿足需要的多層次、多規格的教育發展格局。

截至2006年底,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1,944所,在校學生8038+0萬人。其中,有504所幼兒園,68,273名兒童,平均規模為65,438+0,35名兒童。普通小學1051所,學生307894人,平均辦學規模293人;初中252所,學生203119000人,平均辦學規模806人;普通高中59所,在校生12438+00000人,平均規模2049人。職業中學69所,在校生77267人,平均辦學規模1120人。普通高校2所,開設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歷史、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科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6個本科專業,電子信息技術與工藝、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農學4個非本科專業,初等教育、音樂、美術、體育4個師範專業。法學、計算機信息管理、城市規劃與房地產管理、公共關系與酒店管理、經濟與貿易、電子技術、建築工程、機電壹體化、精細化工、畜牧水利、電子技術、公共關系與酒店管理、藝術設計4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類(專業)。此外,水產養殖與上海水產大學聯合舉辦。職業院校2所,7691人;成人高校1所,在校生2000人。

常德方言屬於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次方言。這與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密切相關。據史料記載,自秦漢以來,北方居民壹直在南遷。西晉末永嘉之喪,引起北方人口第壹次大規模南遷。大量人口沿漢水流域南下,過江到達洞庭流域。這種大遷徙壹直持續到南北朝。唐朝安史之亂曾使“項鄧(湖北襄陽、河南南陽)之民,北京長安、洛陽之貴族,皆投江鄉,故京南精邑十倍如原。“①北方居民遷移規模大,人數多,地域集中,使得他們的語言不僅難以被當地土著語言同化,而且對當地土著語言的影響也很大。這就是常德方言與北方方言親屬關系的歷史淵源。此外,從唐代到南宋末年,李朗(今常德)兩州壹直歸屬於以荊州(江陵府)為中心的行政區域,客觀上促進了常德方言與北方方言的交流、融合和同化。可以說,常德方言自古以來就受到北方方言的浸潤和洗滌,最終與之融合。明清以來雖然有大量江西居民遷居常德,但由於規模較小,地域和時間不夠集中,並沒有對常德方言產生大的沖擊,最終被常德方言同化。

常德方言屬於西南官話,方言內部有很大的壹致性。比如常德方言的古今濁塞音都是清音;古母和泥母混在壹起,n和l在意義上沒有區別;伏與胡的音節混為f,“伏”與“虎”同音;口中元音少,口多變成開口。“段”讀丹,與“丹”同;古平音都分尹平、陽平,古濁音都歸於人,但古音大多沒有分,壹般有五種調式;古蟹發現“母”和“母盒”兩個字的讀音不同。另外,常德方言的兒化壹般需要重疊;還有相同的助詞“打”、“倒”、“起”等等。當然,常德方言內部也有明顯的差異。沅澧兩河穿境而過,將常德方言分為兩種方言。沅水流域(武陵、鼎城、桃源、漢壽)和澧水流域(石門、臨澧、澧縣、安鄉、津市)的方言各有特色。從語音上看,沅水流域(主要指城區)方言沒有tsts' s和tsts' s,開呼聲母是tsts' 2,閉呼聲母是t?t?而元音是壹撮嘴;澧水流域方言的官話與普通話(除津市和安鄉外)的官話有明顯區別。在谷,X與湖口胡拼在壹起,聲母為F,“胡”的讀音讀作F加,與“範”相同。在澧水流域,F和X除了U之前(石門方言除外)和普通話壹樣。在水原流域,復音分化復雜,桃園方言有陰陽之分,但ZIj是獨立的,不與其他聲調融合。漢壽方言與楊平合並。澧水流域的方言分為不同的聲調,“明”和“蓋”的聲調是壹樣的。安鄉和津市方言同屬於沅水流域,但也表現出沅水流域方言的特點,如tst 2的無翹曲;石門毗鄰湘西,其方言也表現出湘西方言的特點,如調值41。安鄉方言可分為西部方言和南部方言。西部方言屬於官話,占主導地位,南部方言屬於湖南方言。這是因為近百年來,壹部分移民遷到安鄉,他們的後代大多保留了祖先湘語的特點,同時又會說普通話,從而形成了普通話和湘語並存的局面。

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交通發達,文化繁榮,社會生活的不斷開放,特別是廣播電視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普通話的逐步普及,也促使常德方言向普通話靠攏。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城市方言與普通話的差別明顯縮小;二是城鄉居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普通話水平明顯提高。比如很多詞的舊讀音與普通話讀音並存,導致大量文白異讀,壹些舊讀音在青少年口語中已經消失。許多方言詞匯也正在被普通話詞匯所取代。比如,自行車正在逐漸取代“自行車”和“線車”。隨著社會的發展,常德方言和普通話的差別會越來越小,這是毋庸置疑的大發展趨勢。

  • 上一篇:正規的個人貸款渠道有哪些?
  • 下一篇:林地立體開發利用的經濟模式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