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安妮寶貝,她的小說曾經紅極壹時,讓很多高中生和大學生堅持到深夜閱讀。
但爆紅的背後,也引發了諸多爭議,壹時間眾說紛紜。
有人說她是當時互聯網開始普及的社會裏的壹朵玫瑰。冷艷孤獨,絕望中綻放。有人愛,也有人被她頹廢而美好的故事震撼。
但也有人說她寫的太悲傷壓抑,作品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無論如何,她的小說在文學上的價值是不可否認的。
壹個人的生活應該是豐富而有缺陷的——安妮寶貝
安妮寶貝是李傑的網名。李傑出生在浙江寧波壹個靠海的村子裏,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壹起生活,直到學齡才被父母接納到大城市讀書。
童年的李傑應該是快樂自由的,像孩子壹樣天真無邪,但她卻比同齡人多了幾分沈默和憂郁。她的家鄉依山傍水,溪水潺潺,風景秀麗,田野、山川、溪流、藍天,這些都是她早期作品中經常出現的。
小時候,她坐在紫藤樹下,在清涼的小溪裏捉蝦,在幽幽的花園小徑裏玩耍,有時還幫爺爺收紅薯,幫奶奶準備年貨。在這樣壹個閑適或者嘈雜的環境裏,她只是覺得很安靜,因為她覺得美好的東西終究會失去,美好的瞬間會稍縱即逝,所以她幼小的心靈已經失望了。
小時候的她,在家鄉自由而頑強的成長,卻在本該無憂無慮簡單活潑的年紀,平添了些許憂郁。看到藍天,她覺得天空特別藍,特別藍,看到美麗的花朵,她覺得花開得好,就會土崩瓦解。
當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李傑看問題的角度和孩子不壹樣。她內心特別敏感,看事情更全面更現實。
孤獨是當妳需要別人的時候,卻到處找不到。-安妮寶貝
隨著李潔的成長,她的父母帶她去城裏上學。也就是從那時起,李傑開始了她的創作生涯。
她父親在刺繡廠謀生,經常不回家,她也很少和他說話,而她母親是個急性子,容易生氣的人,這讓天性敏感的她經常和母親發生矛盾,家庭氣氛也不融洽。另外,在這個城市裏,壹切都是那麽陌生。這些都導致她性格內向孤僻,不願意和別人說話。
相反,古代很多文人在生活失意,官場失勢的時候,寫出了會被後人傳唱的詩詞。現實生活的不滿讓他們不得不從虛擬世界中尋找壹點安慰。
李傑以安妮寶貝為筆名,開始在網上分享壹些短篇小說,不嘩眾取寵,也不刻意拉攏讀者來博取人氣。她只是用文字講述自己的故事,排遣孤獨。
她以獨特的語言特色贏得了大批讀者的瘋狂喜愛,他們紛紛轉載,並將她的故事制成專輯。這是李傑萬萬沒想到的。在他們的愛和鼓勵下,她繼續堅持自己的創作。
榕樹下,是中國最早最知名的文學網站。李傑以安妮寶貝為筆名加盟悅榕莊,先後在網上發表《七月》、《安生》、《荷花》等作品,壹炮而紅。
北京大學教授曾這樣評價她的小說:“紙糊的陰霾病態地頹廢而美麗,文章充滿孤獨,承載著遊魂,帶來了夢想的勇氣”。
她的書《七月與安生》是安妮寶貝的早期作品。2016年被改編成電視劇,風格陰森寫實,卻發人深省。整體來說,影片很壓抑,主角們不斷的徘徊,表演離別和死亡。只有通過這個悲傷的故事,人們才能真正發現友誼的價值。
李傑的作品陰郁而現實,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小說的認知。她用美麗而悲傷的文字揭露了社會的冷漠和浮華背後的殘酷,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心聲。而且她還是壹個隨著互聯網發展的網絡作家。
20世紀末的2000年,新興行業的出現,如寫字樓、地鐵、酒吧、網吧等場所,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短暫而隨意,網戀、壹夜情...讓感情失去了壹些純真。
在這種背景下,安妮寶貝的小說滿足了年輕壹代對真摯感情的需求。
我微笑,每當我悲傷或快樂的時候,我只有壹個微笑——安妮寶貝。
安妮寶貝爆炸後,在網上掀起了壹波灰色的氣息,同時在多家媒體曝光,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有人說她的作品是矯情的浪漫小說。
有人說她的小說太悲傷,太呻吟,甚至有人說她消極,厭世,病態。
面對這些質疑和貶低的聲音,她沒有深究和反抗。自始至終,她根本沒把這些事放在心上。就像她當初不經意的爆款壹樣,輕輕的,沒有任何征兆的退出互聯網,作品直接由出版社出版。
2000年,憑借《三重門》成名的韓寒也公開表示對這位女作家的超級羨慕。和安妮寶貝壹樣,韓寒身邊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是他羨慕她的自由和獨立。社會風氣日漸浮躁,但安妮寶貝卻能潔身自好,保持獨立。
安妮寶貝曾說:“讓我們在有生之年,壹起去看看這個美麗而脆弱的世界。哪裏有等待,哪裏就有出發。”
因此,她遠離了新聞媒體,也不再參加任何社交網站。她壹個人開始了自己的旅程,全身心投入到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中。她去了很多地方,采訪了當地的居民,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並將這些真實的經歷作為自己的創作靈感,寫出了壹個又壹個感人的故事。
沒有人真正喜歡讀書,只是在書中尋找自己。
優美悲傷的文字往往最能打動人心,能讓讀者靜下心來,思考作者的想法,感受自己的想法,而少年面對壹切未知總是多愁善感,往往會被安妮寶貝小說中獨特的情節所感動。
因此,無論人們如何爭論,我們都不能否認安妮寶貝的小說創作具有壹定的文學價值。
我們不能否認,在那個年代,她是很多讀者喜愛的作家,擁有大量的粉絲。而她的小說陪伴了壹個又壹個人群的青春,壹炮而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