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參與經濟活動,企業價值評估也隨之出現。受行業特點、發展階段、市場環境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企業的估值方法各不相同。企業估值是投資、融資、交易的前提。企業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壹類是相對估值法;另壹種是絕對估值法。非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可分為三類:市場法;收益法;資產法。
壹、上市公司估值方法
1.相對估值法: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投資者應用最廣泛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市凈率、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是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和短期投資)
采用相對估值法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不能直接比較,不具有可比性,可能差異很大。使用相對估值指標分析公司價值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和公司基本面,對公司進行具體分析。相對估值法的優點是簡單,容易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公司價值的評價。但當宏觀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周期性行業的市盈率、市凈率等相對估值模型也可能發生較大變化,可能會誤導公司的價值評估。在這種情況下,相對估值模型和絕對估值模型相結合,可以有效降低估值結論的偏差。
2.絕對估值法:股利貼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量貼現模型采用收益的資本化定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然後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是能更準確地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但如何正確選擇參數比較困難。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和折現率的選擇偏差都可能影響估值的準確性。
二。非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
1.市場法可比公司法:首先要選擇與同行業非上市公司具有可比性或可參考性的上市公司,根據同類公司的股價和財務數據計算主要財務比率,然後以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如P/E(價格/利潤比)、P/S法(價格/銷售金額)。在國內風險投資(VC)市場,市盈率法是壹種常用的估值方法。
通常,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即當前市值/公司最近壹個會計年度的利潤(或之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年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者是在投資壹家公司的未來,用市盈率法對其估值為: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盈利12個月。
對於有收入但沒有利潤的公司,市盈率是沒有意義的。比如很多初創企業很多年都無法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麽可以用P/S法進行估值,壹般方法和P/E法壹樣。
2.市場法可比交易法:選擇同行業的公司作為初創公司,在估值前的壹個合適時期進行投資和收購,以中小企業融資或M&A交易的定價基礎為參考,獲得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並制定出壹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從而對目標公司進行評估。
可比交易法不分析市值,只統計同類公司中小企業融資M&A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然後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目標公司的價值。
3.收益法折現現金流量:這是壹種比較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自由現金流和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進行折現,公司價值就是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折現率是應對預測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折現率遠高於成熟公司。尋求種子資本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可能在50%-100%之間,早期創業公司為40%-60%,後期創業公司為30%-50%。相比之下,經營記錄較為成熟的公司資金成本在10%-25%之間。
4.資產法:資產法假設壹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付出高於與目標公司相同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這種方法給出了最真實的數據,通常基於公司發展所花費的資金。其不足之處在於假設價值等於所用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到所有與公司經營相關的無形價值。此外,資產法不考慮未來預測經濟利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的估值結果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