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世界文化遺產。

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世界文化遺產。

散落在中國各地的五千年古村落,見證了中國的社會歷史發展,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結晶,是鐫刻著人類智慧光芒的“活化石”。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裏的村落,有江南水鄉,有遼闊草原的炊煙,有東部海島的漁村,有西北山區的人,有黃土高原的窯洞,有東北密林中的木屋,有西南的寨子...各種迷人。

然而,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現代演變,許多歷史街區、古鎮、古村落面臨著被忽視甚至被破壞的命運。

這些正在消失的歷史遺跡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它們的現狀如何,現在人們應該如何保護和利用它們?帶著這些疑問和擔憂,中外專家近日齊聚西塘,共商古村落保護。

在前來參加論壇的50多位專家學者中,著名作家、畫家、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被稱為“民間文化的守望者”。有國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阮,以“罵人”出名,被媒體稱為“保護古城的衛士”;日本民間傳說中也有兩位遠道而來的領軍人物: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福田康夫和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杉野博士。

此外,來自國內外典型古村落——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順化的代表悉數到場,為論壇帶來了更多聲音。讓我們試著用專家的智慧找到延續這些傳統文化的好方法。

申報

4月27日淩晨,銀色的月光剛剛退去,蘇醒的古鎮西塘生機勃勃。聽不到鳥兒、船槳、自行車的聲音,也聽不到微風吹動柳樹的搖擺聲...就像“千年古鎮活”的本來面目。

此時,馮驥才和唐璽鎮黨委書記沈國強早早地出現在“明清食代”二樓的露臺上,參與了cctv-4的節目錄制。主題是“古村落的保護”。

第二次來西塘的馮驥才還是老樣子,頭發不羈,說話慷慨激昂。近年來,他壹直忙於拯救民間文化,並遊歷了許多地方。今年,他把重點放在了古村落的保護上。他堅信,在民俗文化傳承和搶救的過程中,古村落是民俗文化的“箱底”,所以從2005年3月開始,他走訪了中國七八個省的古村落。他說:“時間緊迫。我們甚至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古村落。我們如何保護他們?所以在這裏召開這個會議,希望能集中各方力量探討古村落未來的出路。”

“古村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農耕文明留給後人的財富。我不希望我們的後代在博物館裏只看到鐮刀和鋤頭,那將是極其可悲的。”這是他最大的擔心。

馮驥才不止壹次用“來晚了”來形容自己對西塘的感受。他還講述了自己第壹次來西塘時遇到的壹個細節:“去年我第壹次去西塘,市長陪我在岸邊散步。走路的時候有點冷。我看見壹個老太太從壹個窗戶上撿起壹根棍子,關上窗戶,同時從窗戶裏拿出壹盆花。當時我註意到壹只蝴蝶落在花盆上。老太太拿起花盆輕輕搖了搖,蝴蝶飛走了。西塘甚至保留了生活的詩意,這種和諧讓我感動。”

馮繼才認為西塘的經驗是壹種生態保護的方式,延續了當地人生活的原始狀態,以人為本,可以作為其他地方學習的範本。在談到為何選擇西塘作為論壇舉辦地時,他表示,除了西塘保護成功之外,也為當地政府的理念所感動。

“當時,唐璽鎮領導的兩句話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壹個是“保護古村落是政府的責任”,另壹個是“當經濟GDP和文化保護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保留根。”壹個基層領導能有這樣的遠見和文化擔當,讓我看到了希望。"

帶著這樣的希望,馮驥才把論壇帶到了西塘,發布了呼籲保護古村落的《西塘宣言》。他說:“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否則,許多古村落可能在我們知道之前就失去了它。”

觀點理論

壹批重量級專家學者和官員的出席無疑為本次論壇增色不少,他們在會場上激烈的觀點碰撞擦出了精彩的火花。

馮驥才:古村落遺產比萬裏長城還大。

“我壹直認為古村是中國最大的文化遺產,比萬裏長城還大。”馮驥才是這樣解釋他的觀點的:“從規模上說,中國有五千年到七千年的農業文明,56個民族,960萬平方公裏,大約1.6萬個縣,1.9萬個鎮。按照壹個鎮10個行政村來算,我們大概有20萬個行政村。但並不是所有的村莊都是古村落。我最初估計中國大約有3000到5000個古村落。但是後來聽說光是黔東南就有六七百個古村落。所以我們心裏要有個數,我們古村落的數量至少有壹萬個。”

他認為,古村落應符合以下標準:歷史悠久,有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歷史文化遺存,基本保留原有的村落體系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村落是歷史文化的容器,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體。它的建築,它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獨特規劃都是它的物質遺產,還有很多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於民俗,他補充說:“我所說的民俗包括人民生產生活的民俗、商業貿易的民俗、婚喪嫁娶的民俗、生活飲食的民俗、節日的民俗、信仰的民俗,以及神話、故事、諺語、歌謠之類的口頭文化。民間戲劇、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藝人所承載的民間工藝是這個村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什麽要保護它?馮驥才回答:“我們的古村落有它的研究價值、學術價值、見證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審美價值、欣賞價值,但它的終極價值是它的精神價值。傳承我們文化遺產的最終目的是傳承我們民族特有的文化,也就是傳承我們的民族認同和民族基因。”

他認為,我們的文化傳承有問題,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壹直面臨著全球化的同質化文化,把我們的文化變成了千篇壹律。同時,它是壹種商業文化,可以作為賣點,也可以作為賣點被拋棄甚至毀滅。“這是我們這壹代人的文化危機,也是我們這壹代知識分子的失職。”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去年做的,但是由於目前沒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所以只能做成現在的樣子。”但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有關方面正在加緊制定相關法律。

阮:鄉村是最後的“凈土”

“阮”這個名字對於關心中國遺產保護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作為壹名建築師,他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發起了平遙古城保護運動,他最熟悉的代表作是《周莊古鎮保護》。

在他的努力下,20世紀80年代,北京、Xi、開封、揚州、洛陽等城市相繼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遙、江蘇周莊、雲南麗江也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21世紀,阮不斷督促同裏、南潯、烏鎮、西塘等古鎮走上“保持原汁原味,拓展文化內涵”的道路,為中國留下了壹座令人驚嘆的“水鄉”。

阮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城市建設熱潮破壞了許多傳統的歷史區域。很多老城區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也失去了原有的風貌。

他說:“壹個民族文化的根基,壹個精神文明的傳承,都需要載體。而我們所說的無形的東西,民俗文化的東西,是依賴於建築等物質載體的存在。所以那些有價值的物質和無形的遺跡應該得到保護。比如要保護江南水鄉的建築:因水成城、水成街、依水建屋、依水建鎮的特點,是它的靈魂。”

在談到“城市記憶”的概念時,阮舉了“上海猶太人保護區”的例子,它見證了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的友誼。現在是上海12歷史地段。

“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在許多國家拒絕接收逃往各個方向的猶太難民的同時,飽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也友好地接納了三萬多猶太人。卡特政府的前財政部長布盧門撒爾(Blumenthal)60年後重訪故地時,淚流滿面,對女兒說,記住,沒有上海,就沒有家庭,沒有中國,我們猶太人就沒法生活。為什麽?因為這座建築反映了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愛心,是與世界人民和諧共處的裏程碑。這個街區是重要的城市記憶,記住了壹代人的情誼,這是語言無法企及的。相反,如果承載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那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必然會被淡化或者消亡。"

他對把旅遊等同於保護的觀點嗤之以鼻:“我們通常認為保護是用來發展旅遊、搞經濟發展的,保護等同於賺錢。”他認為保護不應該圍繞商業利益,因為商業利益的背後壹定是破壞。“保護不是為了政績,不是為了發展旅遊業,而是為了保存我們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保存民族建築的精髓,保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而這些都是我們未來創造新城鎮和新建築的規範。”

青島泰之:保護活的文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總代表青島泰誌應邀出席論壇。他在致辭中說,古村落是特定文化和歷史發展的珍貴有形見證,反映了人們文化、哲學和審美價值觀的演變。與考古遺址和遺跡相比,這些歷史遺產群落是活的遺產。

青島泰智認為,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轉型和全球化的過程中,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面臨嚴峻挑戰。與此同時,傳統的建築和街道不斷被現代建築所取代。因此,保護歷史遺產社區的非物質文化元素與保護其物質形態同等重要。在保護這種遺產的努力中,提高當地社區保護遺產的意識並促進他們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他說,中國是壹個歷史文明悠久、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和西遞、宏村,皖南古村落,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同時,他希望中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當地社區都能參與遺產保護工作。

塔山石

在“中國古村落保護”(西塘)國際高峰論壇上,來自浙江西塘、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順化等地代表的經驗發言,也為其他古村落的保護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江西婺源——文脈的延續

婺源的村莊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村莊”。馮驥才對婺源也是贊不絕口。“顏色太美了!青磚、灰瓦、白墻、綠竹林、金菜花、藍山野、紅霞,簡直像壹幅畫。”

婺源縣政府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不同的保護方式。包括景區、博物館、分區保護、原始生態。

由於婺源的徽派建築遍布鄉村,儺舞、徽劇、茶道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異彩紛呈,政府出資對散落在鄉村的古建築進行普查、登記、建檔,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保護規劃。同時成立了“婺源縣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建設管理領導小組”,還制定了詳細的農房建設審批流程,遏制亂拆亂建現象。

為增強古村落活力,該縣還成立了“婺源文化研究會”,下設茶文化、民俗文化、古建築文化、徽商文化、曲藝文化、民間故事等9個分會,負責全縣民俗文化的保護性挖掘整理。

今年,婺源儺舞、婺源徽劇、婺源徽州三雕、婺源佘艷制作技藝等4項民間藝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榆次後溝古村落——民居博物館

後溝古村落以其淳樸的農耕文化、精美的建築文化、傳統的信仰文化、靈活的生態文化形成了完整的民俗文化體系。尤其是精致獨特的古戲臺、玉皇殿、觀音寺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後溝古村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擇吉時而居,強調和諧的“田園景觀”和“耕讀文化”。2005年,當地政府在認真論證的基礎上,對後溝古村進行了搶救性整理和恢復開發。同時成立工作組,圍繞村民生產生活的自然形態開展調查、挖掘、整理和指導,再現古村落古老的民間藝術、獨特的飲食文化和特殊的地域節日,籌備成立農業民俗博物館。

在搶救和保護古村落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古樸不簡陋,民風不俗”的主線。在修復保護過程中,力求展現其古樸精致的建築、悠久古樸的風俗、厚重傳統的民風,讓“田園風光、民風淳樸、古村落風貌”異軍突起。

越南順化——新舊和諧

順化是成化的首府,位於越南中部。順化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和金屬時代遺跡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受到南方考古文化和北方青銅時代文化的影響。所以,自古以來,這裏就成為了獨特文化的十字路口,也奠定了多元風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基調。

色相的特點之壹就是歷史上所有獨特的藝術形式都被色相文化所吸收和利用。另壹個重要特征是宮廷文化和大眾文化的存在和相互融合。

順化是壹座城市,但它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上形成的傳統。因此,順化不僅扮演著多元城市和歷史城市的角色,它本身實際上是壹個博物館,裏面有許多有形和無形的文物。

  • 上一篇:小吃店開業第壹天如何吸引顧客?
  • 下一篇:目前有哪些新的電商模式?他們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