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壹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就決定了兒童知識的獲得不是產生於動作所指向的對象,而是產生於動作本身,產生於兒童的動作以及這些行為的協調。《綱要》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孩子都能運用各種感官,用各種方式探索,為活動提供條件”,“提供自由發揮的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等。日常的集體教學在滿足老師高效率的同時,並不能滿足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數學角度的設置只是延續和補充了集體數學教學中的不足,為個體活動提供了需要和機會。
大班是幼兒銜接的關鍵壹年,數學活動更加突出。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膚淺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因此,孩子在學習閱讀、寫作等傳統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更高效的信息處理、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大班幼兒在角落開展數學活動,可以進壹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獨立性和合作性,使數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將數學角與數學活動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大班幼兒形成主動學習的品質?首先,讓我們了解壹下角落裏的數學活動的特點:
第壹,材料廣泛、新鮮,能激發學習興趣。
孩子對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在學習中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所以很容易被新的* * *所吸引。這就要求提供給孩子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豐富多彩,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但是在平時的集體數學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材料量比較大,所以通常會重復使用幾套作業材料。我們給孩子發材料,孩子馬上會抱怨“還是這個”。陳舊單調的作業材料容易讓孩子感到厭煩,影響作業活動的效果。但是數學角的操作資料準備的比較少,來源也比較多。比如讓孩子幫忙收集,自己家裏的垃圾……甚至孩子帶來的玩具,都可以成為數學角的操作素材。所以素材可以豐富多樣有趣,適時適度。
第二,豐富多樣的形式可以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
在以前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育的組織形式多為班級集體教育。在這種形式下,教育目標是統壹的,全班孩子按照壹個目標學習,但不考慮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因此,它們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兒童的認知需求,往往造成壹部分兒童“吃得少”,壹部分兒童“吃得少”,從而抑制和挫傷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阻礙和影響其發展。
利用區的角度學習數學,形式是分散的,滿足了幼兒在活動中“行動”和“理解”感知物體以及行動中操作數與量的關系的需要。引導兒童從動作-形象-符號的邏輯思維發展,促進數字概念從直觀層面向抽象概括層面發展,實現兒童的個性化發展。它可以使教師從“教”孩子轉變為“玩”數學,實現孩子的主動發展。
第三,足夠的時間和自由可以促進孩子之間的互動。
我們知道,在集體數學教學中,能力強的孩子過早地完成運算是不可避免的,而能力弱的孩子甚至完成不了,這就造成了時間上的滯後。數學角度的設置正好符合這個時間差,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再嘗試“等待”能力弱的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深層次的鍛煉;能力弱的孩子在能力強的孩子再次嘗試時完成初始操作,形成和諧互補的氛圍。
事實上,無論是早上、放學後還是飯後,孩子們都可以在數學角充分感知運算探索,在具體運算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和基本的數學概念。充足的時間讓數學角變得靈活開放,讓孩子成為名副其實的主人,並借助孩子行為的信息反饋,形成老師與孩子、與同伴的互動,讓學習保持新鮮感和活力。
其次,在說明其特點的基礎上,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首先,設置環境,呈現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
大班數學遊戲中的廣義數是什麽?對6以內數字含義的思考。
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學會理解“6”的構成,知道如何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以保持總數不變。因為數學知識特別有邏輯性。我們應該在數學活動中提供壹些滲透著正確的、可接受的、有趣的數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孩子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幼兒園教寬教窄是什麽遊戲?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
1,對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敏感,對參與數學活動有興趣、主動性和獨立性。
2.逐步積累關於物體的形狀、數量、空間、時間的感性經驗,獲得壹些表面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構建初步的數的概念。
3.學會正確使用作業資料,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能夠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壹些簡單問題,發展思維能力。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和要求
1,願意參加數學遊戲,能夠擺弄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感知並區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對形狀變化感興趣。能識別紅、黃、藍。
3.學會根據物品的壹維特征標記對物品進行分類。(名稱、顏色、形狀、尺寸)。
4.感知“1和很多”。感知壹個同名的* * *(實物)。
5.學習10以內的歌曲數量。3以內手口數量壹致,3以內實物可以拿東西。
6.在比較中了解物品的大小和數量。
7.感知上下、內外的空間方位,分辨晝夜。
8.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根據標記取放作業資料。
小班數學教育的內容和要求
1,願意參加數學活動,喜歡擺弄和操縱材料。
2.理解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對生活環境中的形狀感興趣並加以識別。可以根據形狀進行配對組合。
3.學會根據物品的壹維特征進行分類。
4.用多種感官認識“1和許多”,理解它們的關系。感知* * *裏的每壹個元素都在5以內。
5.學會用壹壹對應法(重疊、並列、連接)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感知和區分多、少、壹樣多。
6.學會根據物體的差異(大小、長度)或某個特征對5以內的物體進行排序,找出最大的(長度)或最小的(短)。
7.學會5以內的數(實物和觀念),能說出總數,能以數帶物,能持之以恒,學會壹些常用的量詞。
8.學會區分上下、內外、前後的早晚時間概念,知道代表性地塊的早晚日變化。
9.學會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有初步的規則意識。
10,學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中學數學教育的內容和要求
1,能夠積極專註地進行數學運算活動,並對自己活動的結果感興趣。
2.認識長方形、梯形和橢圓形。能註意到周圍環境中物體形狀和數量的差異。
3.學會根據物品的二維特征進行分類。
4、結合日常生活,將自己分成2-3個不同的* * *(元素個數在10以內),感知* * *中的每個元素。
5.學會根據數量的不同(粗細、高低、粗細、寬窄等)在7以內進行正反方向排序。);學會按特定規則排序。
6.學會10以內的計數(倒計數,倒計數,目測分組)。形成數列,認識數字,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基數、序數)。
7.學會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不受物體大小、空間排列等外界因素幹擾)。
8.學會有條不紊地整理和安排活動材料,盡量有簡單的數學活動。
9.我可以在老師的幫助下嘗試講述自己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也願意與同伴和老師交流,養成傾聽的習慣。
大班數學教育的內容和要求
1,認識幾種常見的立體圖形(立方體、球體、長方體、圓柱體);體驗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
2.學會根據物體的二維或三維特征對其進行分類,學會根據標記壹步步進行分類。
3.主要感知* * * *的交集、並集、包含。
4、根據對象數量和數量的不同,可以進行10以內的正向和反向排序。
5.學習10以內的奇數和偶數,相鄰數,認識零。
6.學習10以內的數的分解與合成,體驗總數與部分數的等價關系,部分數與部分數的互補與互換關系。
7.學習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認識加減號,理解加減的意義,掌握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技巧,體驗加減的倒數關系。
8.學會分成兩部分或四部分;知覺守恒;學習自然測量。
9.研究......
如何讓幼兒園數學遊戲設計更有趣更有效
第壹,解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和要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數學教育列入科學領域,使數學學習與探索自然有機結合。它為我們指出,兒童對數學的認識是建立在對具體事物的探索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的,數學知識必須通過兒童自身與物體和外界的直接相互作用來自我建構。
從目標取向來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加關註兒童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度,重視在認知活動中發展積極的情感,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從內容和要求的變化來看,數學教育應該植根於兒童的生活和經驗,從兒童的現實生活中挖掘教學所依賴的資源。兒童通過親身經歷、感受和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數學課程的核心。
新《綱要》的這壹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幼兒園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壹項基本內容,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達生活、反映生活的科學方法。
其次,兒童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兒童學習能夠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
再次,“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在孩子的現實生活中,用數學知識引導孩子認識和理解生活中的現象和遊戲。”(強調數學是探究工具)
第四,“生活中的數學”側重於兒童對生活和遊戲的觀察和理解,兒童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兒童在實踐活動中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
基於對大綱的深刻解讀,許多幼兒園教師對如何開展高質量的幼兒園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試圖通過創設“生活化”的遊戲情境來增強幼兒在數學探索中的自主性,試圖多放壹些材料給幼兒操作,等等。教師往往借助專業的教學策略和智慧,在課堂上創設壹定的“生活情境”,巧妙地將數學問題“設計”到“生活情境”中,組織數學教學活動。壹方面,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壹個充滿“數學邏輯”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關系等。),讓孩子用“數學的思維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壹些實際問題,防止數學內涵的流失;另壹方面,強調讓孩子在“解決生活事件的沖突和矛盾”中感受數學學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同時幫助他們積累探究經驗,避免數學學習的機械化。
“生活化”兼顧了兒童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則和應用原則。帶領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和遊戲中運用數學,這是我們已經擁有的,也是我們壹直在努力實現的。
二,關於幼兒數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各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活潑好動、積極向上的教育過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包括:數學教學活動、活動區數學活動、數學遊戲和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活動。
壹,兒童數學教學活動的價值
1,什麽是教學-
所謂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壹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掌握了壹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得到了壹定的發展,形成了壹定的思想品質。從教學的規定性要求來看,“教學”活動應該具有三個特征:
首先,“教”既包括“教”,也包括“學”。它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活動。
二是由教師發起,符合壹定的道德規範。
第三,它旨在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教”不僅意味著向學習者“傳授”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改變學習者的態度和生活方式。
根據以上所述,教學應由教師發起,旨在維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2、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有以下特點:
(1)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意義的。......
大班數學教學可以用什麽遊戲?
首先,提出的問題
我們理解遊戲是培養孩子興趣、探索、合作的重要途徑,但由於遊戲內容豐富,需要培養遊戲與孩子能力的關系。教師必須明白,孩子可以通過遊戲來學習和理解自己想要掌握的東西,並將其與課堂活動和課程教學聯系起來,從而成為壹種自覺的教育活動。但是遊戲不能代替教學,教學也不能代替遊戲。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更強調“興趣”、“表現”、“過程”,而教學是教師向幼兒傳授知識和技能,目的性和計劃性很強,強調幼兒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所以,對於幼兒來說,教學和遊戲具有獨立的價值。然而,目前教師不能在數學教學中科學地運用遊戲化活動,忽視了遊戲化活動的內在本質和功能,使得遊戲難以發揮其良好的效果。根據這種情況,我們設想,如果能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根據幼兒不同年齡和學習的特點,以及數學遊戲本身的功能和特點,系統有序地開展數學教育的遊戲化活動,就能進壹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的獨立性和合作性,使數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育的有效性,已經研究了壹年。
二、研究方法和步驟
(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幼兒園三班45名兒童為實驗班,二班45名兒童為對照班。
(二)研究方法:平等組只在測試後進行測試。
(三)研究方法:準實驗法。
(四)調研時間:2008年9月-2009年5月。
(5)研究措施:
實驗班:
1.根據數學內容組織不同的數學遊戲活動,將教育目的融入遊戲活動中,使數學活動遊戲化。
2、通過努力營造良好的遊戲情境,提供合理的遊戲材料,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3.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使用和設計不同的數學遊戲。
比如學習10以內的操作,我們用的是操作遊戲,情景遊戲,口語遊戲。
遊戲和智力遊戲為主。
學習自制應用題以劇情遊戲為主。
在學習辨別空間方位時,操作遊戲和口頭遊戲是主要方法。
學習排序的時候,以操作遊戲和劇情遊戲為主。
學習分時以操作遊戲和智力遊戲為主。
對照班:根據大班《教育參考書》中數學教育活動的提示。
(6)測試項目:
1,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2.學習過程的熱情。
3.操作能力。
4.溝通態度。
結果和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見表1),實驗班的兒童與對照班的兒童在數學知識的掌握上存在著非常顯著或顯著的差異(P < 0.01.001)。這說明數學教育的遊戲化是非常有效和成功的。優秀有效的數學遊戲活動不僅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使幼兒在數學教育的遊戲化活動中通過動手實踐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從而產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需要,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其具體表現和歸因分析如下:
1.實驗班的孩子在10以內的計算和使用上明顯優於控制班。在調查中,我們創設了壹個“超市”的情境,讓兩個班的孩子在超市買了10元的東西。結果發現,實驗班的大部分孩子通過口算可以很快買到兩個共計10元的東西,部分孩子通過連續加法也可以買到3-5個東西。而對照班的孩子還不能馬上把購物和操作兩種體驗結合起來,口語操作速度慢。原因是在學習運算的前期,實驗班的孩子主要以運算遊戲和情景遊戲進行活動,讓孩子在遊戲中了解加減運算的意義和各種實物運算中的運算方法,輔以情景遊戲,消除運算帶來的單調和枯燥,增加運算的興趣,增強孩子運用運算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運營的中後期,主要以口頭遊戲和競技遊戲為主,逐漸......
如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數學
壹、教師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兒童自主性的問題及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當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育並重,關註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個性發展。”在學前教育實踐中,還存在壹些忽視或理解兒童主體性的誤區,這些誤區在指導兒童遊戲活動時往往容易出現:
(壹)思想認識不足
幼兒園中,教師的教育觀念不夠科學,專業素養不足,對幼兒遊戲活動的自主性認識不夠。現在因為更鼓勵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去自由操作和玩耍,老師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顯得放任自流,非常膚淺甚至斷章取義。因為無論從老師的引導角色,還是孩子在活動中會遇到的問題,老師都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這個引導過程中,老師過多的限制或者放棄引導,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也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所以,教師對這個引導度的控制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行為指導不夠科學
教師對兒童遊戲掌握過程中的現象掌握不足,指導不科學,失去了指導的價值和意義。在孩子的遊戲活動中,很容易出現壹些突發事件或者孩子的突發奇想。但由於教師對指導方法掌握不夠,不清楚如何有效地指導孩子,不利於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教師的指導缺乏目的性、計劃性和完整性,無法促進兒童的指導。教師不能對幼兒創造性遊戲的發展給予適當正確的支持和幫助,不能意識到幼兒什麽時候需要什麽樣的指導和幫助,不能提出合理的建議,也是幼兒創造性思維不能真正發揮的重要原因。
二、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兒童自主的啟示
(壹)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教師是幼兒遊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理論是時間的基礎。沒有壹個完善的、系統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就不可能真正落實到教育中。
首先,思想指導人的行為,所以作為教師,科學的教育觀是教師的指導思想。只有在科學指導思想的引領下,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兒童自主性的發展。但是,教育觀念和思想並不是壹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深入而變化。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在社會教育日益強大的今天,需要全方位、多方面地開發孩子的潛能,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因此,新壹輪課程改革要求作為教師的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如“以兒童為主體”、“培養兒童的自主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兒童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註重兒童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的發揮,培養兒童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掌握科學的指導思想。
其次,教師要註重專業素質的不斷學習和提高,註重完善教師對幼兒自主性指導的理論體系,在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如何恰當地運用語言達到教學目標,學會在什麽情境下問什麽問題,從而提高指導遊戲的效果,保證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的自主性。在學習科學的指導思想下,我們可以在實踐中進壹步學習遊戲指導策略。
最後,作為老師,要愛孩子,要敬業。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老師都要時刻關註孩子的表現,善於發現孩子的細微之處,以關心和鼓勵為基礎。因為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自控能力差,經常會出現孩子玩不完遊戲的現象。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引導和提醒孩子專心做事。其次,對於缺乏自信、膽小怕事的孩子,老師要給予更多的關註和優先鼓勵,增加他們鍛煉的機會,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關註,讓孩子......
請結合實際談談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評價的意義。
摘要:《幼兒園數學教育模擬教學評價指標》的評價(1)是否恰當地采用了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個體活動等多種組織形式;(2)組織形式是否適合大多數兒童數學發展水平的需要,同時也體現了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和關懷。4、活動結構排列的評價(1)活動。...
相關:幼兒園教育評價體系孩子在評價中快樂成長。
◇◇◇◇◇◇◇◇◇◇◇◇◇◇◇◇◇◇◇◇◇◇◇◇◇◇◇◇◇967
1,教師行為評價
(1)老師的教學態度是否親切、自然、充滿活力、熱情;
(2)是否熟練、巧妙地利用角色的變化來指導孩子的學習;
(3)是否善於提問,有效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
(4)老師的演示是否準確。
2.師生互動評價。
(1)是否為孩子提供了與數學教育目標相壹致的學習體驗;
(2)所提供的學習體驗是否能有效促進兒童在數學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3)有沒有註意到,孩子的興趣、意誌、自信心、獨立性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激發?
(4)是否給孩子提供了人際交往的機會,特別是給孩子互相學習、自由交流的機會;
(5)是否鼓勵和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靈活自主地學習數學。
3.評估活動的組織形式
(1)集體活動、合作活動、個人活動等各種組織形式是否得當;
(2)組織形式是否適合大多數兒童數學發展水平的需要,同時也體現了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和關懷。
4.活動結構安排的評估
(1)活動的結構安排是否緊湊有序;
(2)是否註意到每個環節和步驟之間的層次性、系列性和遞進性?
5.活動效果評估
主要指從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教育結果。包括:孩子在活動中是否專註、主動;孩子精神是否飽滿,心情是否愉快輕松;孩子們是如何在活動中達到預期目標的?
摘要:將學前數學教育納入科學教育領域,使之成為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從根本上摧毀了學前數學作為壹門獨立學科的基礎。因此,本文簡要闡述了如何將數學教育融入主題活動,以及如何在主題活動中有效地設計和實施數學活動。中國造紙網xzbu/9/view-4444722關鍵詞:主題目標;主題內容;主題情景;數學教育;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前教育呈現出新的景象。當學前課程改革的春風迎面吹來,壹個新名詞呈現在大家面前,那就是主題活動。主題活動是在壹段時間內圍繞壹個中心內容(即主題)組織教育、開展教學的活動,以滿足幼兒的需要和發展。與傳統教育不同,主題壹般來源於孩子自身的生活事件、社會生活事件、興趣、熱點等。主題活動打破了傳統的學科式教育模式,註重課程的融合和教育向生活的回歸,讓孩子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因此,兒童數學教育面臨著尷尬的局面。長期以來,數學以其嚴謹的結構和極強的邏輯性在兒童教育中形成了獨立的體系。2001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學前數學教育納入科學教育領域,使其成為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基本上摧毀了學前數學作為壹門獨立學科的基礎。因此,在實施《綱要》和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們很困惑:幼兒園需要開展數學活動嗎?數學活動如何融入主題活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