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寺,廣州的特色建築
劉榮寺簡介:
劉榮寺位於廣州市劉榮路,是廣州壹座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的古剎。寺內佛塔高聳,樹木蔥郁,文物薈萃,留下了歷史上許多名人的足跡。劉榮寺因蘇東坡為寺題詞而得名。它與小光、華林、海光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劉榮寺就像寺中的花塔壹樣,壹直為人們所稱道。此外,它的歷史地位與光孝寺相同,被譽為“小光以樹為鋪,凈慧(劉榮寺的別稱)為塔”。
劉榮寺,廣州的特色建築
劉榮寺概況:
劉榮寺位於廣州市劉榮路,離光孝寺不遠。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剎,在廣州享譽海內外。寺內佛塔高聳,樹木蔥郁,文物薈萃,留下了歷史上許多名人的足跡。
劉榮寺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北宋初毀於大火。宋端公二年(989)重修,改名凈慧寺。蘇東坡遊寺後,見寺內有六棵老榕樹,欣然題寫“六榕”二字,後稱“六榕寺”。同時,劉榮寺如同寺中的花塔壹樣,壹直為人們所稱道。此外,其歷史地位與光孝寺相同,素有“孝以樹傳,純智以塔顯”之稱。凈慧是劉榮寺的別稱。
寺內著名的佛塔是千佛塔,因其體華麗,又被稱為“花塔”。花塔高57米,11角形,外9層,內17層。是廣州著名的古代高層建築。塔的東面是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和韋陀殿。紮西是壹座宏偉的大雄寶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三尊黃銅制作的巨佛。佛像高6米,重10噸。這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
寺內還有壹個榕樹蔭園。有六個祠堂,觀音堂,僧舍,齋堂,功德堂。還有禪宗第六代創始人慧能銅像,高1.8米,重約1噸。它看起來莊嚴而逼真。
劉榮寺,廣州的特色建築
劉榮寺的建築特色:
劉榮寺塔高57米,八角形,九層,內有17層。它沿著臺階爬到塔頂,俯瞰全城。塔的造型華麗壯觀,屋檐處掛著吊鐘。整個塔好像是壹個花柱,塔頂好像長在最高的花的雄蕊上。這是“花塔”的第二層含義。塔頂有壹根元代十八年(1358)鑄造的千佛大銅柱,上面的九個碟子、寶珠、掛鐵等共重5000斤。
花塔以東是山門、彌勒殿、天王殿、韋陀殿,有蘇東坡畫像、六榮石刻等古跡10余處。紮西是大雄寶殿,高度14m,面積300平米。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三尊黃銅制作的大佛。大佛高6米,重10噸。這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在大雄寶殿的南面,法堂已經重建。榕蔭園內有六祖殿、觀音殿、僧舍齋、功德殿、藏經閣。
劉榮寺,廣州的特色建築
劉榮寺的建築規模:
始建於南朝的大殿位於金倉前街以北數十米處。梁朝的譚玉大師在大殿前(南)供奉了壹座佛塔。在唐朝初期,當莊妍寺佛塔重建時,它是“壹座美麗的建築,壹座美麗的建築”。由此可見寺廟的規模。從宋、元到明初,凈慧寺“橫二十余裏”。當時的廟會遺址包括粵東招待所和將軍東、將軍西、東至劉榮路,北至臧倩街、稻谷倉、石馬槽,西至福泉街、福泉二巷、三鄉、景輝街,南至中山六路。明洪武六年(1373),凈慧寺大部分改為永豐倉房。洪武八年,方丈於堅和和尚在塔東重修黃覺堂。此後,壹塔兩廳的基本格局壹直維持到清初。乾隆五年(1740),寺廟僧人“近地購”,修建禪堂、齋堂、寺院、招待所、倉庫、園林,稱為“中興”。鴉片戰爭後,寺東平南宮舊址的壹部分被占為英國領事館(今廣東迎賓館以南)。民國十年(1921),市政府拆城修路,先後在劉榮寺東側修建了華塔街(今劉榮路)和凈慧公園(今廣東招待所),使山門後撤,與天王廟相連,寺廟範圍再次縮小,現占地不到8000平方米。塔、廟、堂、樓、亭、廊、屋等建築總面積4350平方米。此外,在距離寺廟東北三公裏的白雲山柯子嶺,還保留著壹座面積為4315平方米的祖先墓紀念碑,建於1996年,為墓地。在宋代,廣州凈慧寺的大門位於中山六路。明初,寺廟的壹半被砍成永豐倉,大門也被砍了。洪武八年(1375),在千佛以東重修黃覺堂,大門改為東。民國10年(1921),廣州市政府拆城修路,在劉榮廟以東開辟華塔街(今劉榮路)。明初,山門後撤,與天王廟相連。花塔是壹座四方形的六層木塔。
始建於南朝的大雄寶殿坐北朝南,塔在前。這座寺廟壹直保存到明初,洪武六年(1373)半個寺廟被割為永豐倉時被切斷。洪武八年,住持於堅修建了黃覺殿(在今塔東),這是劉榮寺的主殿。前門上掛著壹塊長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黃覺大廳”。明、清兩代數次重修,清光緒三十年(1904),被皇帝授予“清秀鐘”牌匾,懸掛在殿梁上。
明初,凈慧寺只剩下千佛塔和觀音寺,前寺位於現在的法堂。改建後的觀音堂於2月1988竣工。新館位於六祖祠前榕蔭園東側,建築面積220平方米,高度11米。它以清代風格為基礎,結合了南方寺廟的特點。
藏經閣位於寺內戒行精舍舊址東側。明中葉,凈慧寺分八間,北堂就在此。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