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壹個葬的墓地比較隨意,可以在田地邊上,也可以在茅山的荒坡上。它不講究“風水”,但還是要請壹個“地理學家(風水先生)”來確定“墳向”和下葬的時間。除了非常重視葬禮之外,葬禮非常簡單。但在舊社會,或者民國以前,壹些“有錢”的人,為了顯示身份,進行了隆重的安葬,墓地極其宏偉。遵循皇帝的慣例,他們不再進行第二次埋葬,這被人們稱為“大葬”。但在民眾的觀念中,大多對這種葬禮嗤之以鼻,不重視;甚至壹些被遺棄的“長墓”被嘲諷為“無主”或“無兒無女”,有時還被用來詛咒自己討厭的人“死了就埋長墓”,意思是英年早逝(早逝)。
二葬的墓地很講究“風水”。如果壹時找不到合適的墓地,寧願把“金壇”(撿骨後幹凈的陶罐)埋在臨時選定的地方。壹般要找壹個陽光充足、幹燥的斜坡劈開懸崖,挖壹個可以容納“金壇”的拱形洞穴。“金壇”放置後,壹般是開放的,路人可以看到,也是有用的草皮土。對於這種葬禮,清明掃墓也很簡單,割掉雜草,點上幾香就行了。但安葬時間不宜過長,壹般壹年,最多三年,當然也有因經濟問題或其他原因安葬多年的人。
二葬墓地的“風水”壹般是地理學家發現的,或者是地理學家自己發現後確認的。壹般認為墓地的風水會給後代帶來好運,否則會不吉利。稍微懂壹點“地理”的人都知道,壹個墓地應該背靠山水,或者背靠山川平原,就像活人居住的村落壹樣。上林李氏家族的祖傳族譜中有壹個故事(據族譜記載,已流傳三十余代,現人口二十余萬),足以說明人們對墓地風水的重視。原來的故事是:
成千上萬子子孫孫的簡史
傳說500年前,我曾祖父的祖先景的家裏住著壹位風水先生。他叫黃勝東,江西人。此人博聞古今,尤其是風水。他整天遊走在群山之間,到處以山的名義生活。所謂金雞展翅,鳳凰晨曦,白鶴飲水,龍戲珠。每座山都因其形狀而得名。.....京生官任奉化(今上林)知縣,娶黃為妻。黃為人豪爽,五湖四海的來客都當作壹家人。上述黃勝東先生在鳳凰旅遊,住在家,黃待其如兄弟。黃先生感動得想把風水寶地送給她。在送地之前,我壹次次試探黃的心:我說王先生每天出門回家,都把滿腳汙泥浸到水缸裏洗。黃不但不惱,反而同情王先生,毫無怨言地清洗水箱,然後灌滿水,每次都是如此;第二,黃老師總是在下雨天出門,隨身帶傘。當黃先生回家時,他總是在門口等他回來。到了門口,黃先生在前面,故意把門框上的傘弄壞了。黃不但不怪他,還誇黃老師頂風冒雨,不知壞了多少傘。第三,有壹次,先生要請壹位故人,於是借了景生的官服,黃大方地多給了他銀子。王先生宴會後,用官服包了剩下的豬肉,把官服弄臟了,黃也不怪他。.....由於黃先生的熱情好客,他給了黃壹塊墓地,坐落在天堂嶺西的許村後面,並說在這個吉祥的地方有三種埋葬方法:壹是九代狀元,二是世代富貴,三是千代子孫。京生願為九代狀元陪葬,而黃是京生之前五代的獨子,從而阻止他說:九代狀元雖貴,但不長衰,而千代子孫長富。王先生稱贊黃的意見比壹個人的胡子還多,人葬在福地是福。結果百年後黃下葬,王先生親自主持葬禮,後來應驗了,留下了“澄江巨擘”的傳奇,被千千萬萬的孫子們傳頌...
第二次埋葬,先拾骨(也叫“拾金”),壹般是在壹次埋葬後三年。所以設定三年,壹是等遺體腐爛幹凈,二是按“五服”來“哀三年”。撿骨頭的時候,所有“五服”的直系親屬都要在場。首先,他們要燒香祭拜,然後挖開泥土,打開棺材。打開棺材時,他們應該用防水布或雨傘遮擋陽光。當他們看到骨頭時,他們的親戚會哭,然後他們會圍成壹個圈。把骨頭壹根壹根拿出來擦幹凈。如果骨頭是濕的,應該用炭火烘幹。最後按從頭到腳的順序放在“金壇”裏,采取“坐”的姿勢,意思是他自然地平靜地坐著,面對著世界和他的後代,崇拜的時候就像和後人親密地“相會”,蓋上壇蓋。在另壹次下葬時,墓地裏事先挖了壹個容納金壇的圓柱形井孔,金壇就是在那個時候放進去的。井口上嚴嚴實實蓋了壹塊圓石板,然後堆上土,形成墳墓。隨後舉行了隆重的祭拜儀式,第二場葬禮結束。
第二次下葬後,壹到三年之間,我們要“探金”壹兩次。所謂“探金”,就是把墳土挖出來,掀開石板,看看“金壇”裏的骨頭好不好:幹的金黃色的好,泡在水裏灰黑色的不好。好吧,妳放心,妳會被“埋沒”的;如果不好,就要把“金壇”拿出來安葬,再找個“風水之地”進行二次安葬;如果遺體不好也不壞(雖然沒泡在水裏,但已經濕了,顏色也是灰色的),可以暫時放回墓穴,第二年再“探金”,看孰好孰壞來決定墓地的選擇。“探金”也是由“地理學家”預定和主持,前後要拜,但儀式簡單。“定葬”後,這個墓就是“祖墳”,壹般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