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回憶康雍先生。
郭永琰
康雍先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他壹生致力於道教藝術,並孜孜不倦地尋求它。他在中國書法藝術園地耕耘了半個多世紀,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的楷書和隸書都是業內人士公認的達到爐火純青的高度。
康家風是壹門五傑。
康雍先生出生於書畫世家,人稱爾康。大哥康殷,號大康;四弟康寧,號“司康”;六哥,號“劉康”;兒子康慕儒,綽號“少康”,俗稱“武康字畫”。康五人書法、篆刻、繪畫技藝非凡,形成了獨特的書法風格,史稱“康書風”。
大哥康殷(大康飾)自幼承家業,65,438+00歲出人頭地。曾加入吉林師範大學攻西洋畫,解放後做文物工作。我壹生跌宕起伏,投身藝術,鍥而不舍。在我的壹生中,解開了壹千多年的古文字之謎,揭示了近百年的古文字結構和變化規律,都是千百年來沒有揭示出來的,而且變得深刻而通俗,方法獨特,自成體系。其書法,尤其是精金文佳,生動自然,筆法蒼勁有力,如鑄如刻,穿透力強,滿石透石,前所未有。篆刻在古代印章中功能強大,可以用來抄寫書信,特別是在書單上。既繼承了傳統,又有很強的個性,所以成了壹家。大康濟潛心40年,編纂了24卷篆書典,堪稱古代篆書的集大成之作,堪稱壹部著作。大康曾任首都師範大學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館館員、北京出版社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四哥康寧年輕時學過花鳥寫意,手氣不凡。曾就讀於北京工美,註重寫生,功底深厚,工作細致。後來禪師無私地、親身地受了十幾年苦,得了壹個苦老傳。他的大寫意,造型簡約脫俗,用筆沈郁歡快,大氣磅礴,墨色豐富多變。除了向古禪大師學習外,他還追述了明清之際的大師,如陳、徐青藤、八大山人等,他們是文人畫的源頭。他還取眾家之長,壹爐而成。他在題材、筆墨、表現手法上不斷探索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備的風格。他作品中的白鵝豐滿可愛,而公雞雄健有力。荷花筆法渾厚,富有彈性;筆中的魚簡單生動,壹絕;牡丹偶有彩霞,清麗淡雅古,冷艷婉約,清晰地畫出了花的水、生命和神韻。他的草書書法流暢俊朗,別具壹格,尤其突出文人畫的特點。六哥康莊在楷書上追求歐式風格,力求將楷書與北碚、篆隸的古雅氣息融為壹體,古樸典雅。1988年,在中國書畫報組織的評選活動中,他的楷書被評為“十大書法”之首。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展覽及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100余次,入選多部大型辭書。出版有《歐陽詢九成宮》抄本、《張夢龍碑》抄本、《康莊楷書千字文》、《康莊凱裏義歌》、《康莊楷書唐人絕句》等。其書法作品廣為流傳,多次獲獎,深受業內專家和群眾的喜愛。康莊曾任內蒙古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書協主席。現為中國書協理事、內蒙古書協名譽主席。
他的兒子康慕儒(邵康),年輕時就在書壇小有名氣。1972年,15歲的他在北京中山公園蘭花廳接待了文革時期第壹次來訪的日本書法家代表團,懸腕書寫了“走萬裏路”四個大字,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20歲出版字帖《四體百姓》,印數63萬冊,風靡全國。後來又有四體中國歷史三字歌謠、千字文篆書、康慕儒篆書成語字帖、康慕儒草書成語字帖等。,充分向世人展示了其多才多藝的非凡書法風格。他的草書,出出喪、苦筍、風信帖,遵守法度,有壹種高貴的氣度,得益於孫的書譜的奇異與剛健。他曾在壹幅十幾米的長卷上用蘇州仿古帛寫下《邵康草書入學帖》,古樸中迸發著興奮,恢弘中洋溢著婉約。他的藝術境界與人的品德融為壹體,倔強率真的性格造就了他豪放的筆墨,深厚的家世淵源和長期磨礪的功力鍛造了他的藝術品格,從而使他的書法力量糾正了時代的弊端,自成風格,神韻與質樸融為壹體,不落俗套。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
康雍先生的書法在“五康”中最為精深。初入楚豫,又學薄金書,可惑。之後,他拋棄薄金去研究韓立和唐凱,研究張騫、華山、石門、九成宮、大禹貢。我在泳池裏多年,努力,專壹,有抱負,有遠見,有很多經驗。特別是曹權三摩地,清純美麗,整個碑體文字工整飄逸。他還擅長用曹全的筆法作小字,長達數千字,細致入微。可以說壹時間沒有區別,所以他在60年代被稱為“曹全”。他對歐洲書籍的研究,獲得了李其本《禮泉之明》的力量,渾厚醇厚,渾厚含蓄,壹如他。它的小字有“黃庭”的味道,古樸不帶壹絲煙火氣。
1987年5月6日至17年5月7日,“武康書畫展”在中國美術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展出,為期兩周。這是康雍藝術巔峰的展示,也是對兩代康門作品的壹次大檢閱。“武康書畫展”在首都各界消息靈通的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觀眾人潮湧動,展廳內摩肩接踵,大獲成功。各電視臺、電臺、60多家報刊雜誌都做了報道和介紹。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甚至破例制作了《五康書畫》專題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在國內外放映。香港、泰國、新加坡也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展覽《序》大概是各類書畫展覽中最短的壹個了:“卑而強,道未滿;勤而誌,不辱;和而不同,不爭。”這是康殷《老子道德經》中的六句話,總結了他們幾十年來在人生中尋求藝術的誌向、胸懷和氣度,也展現了康雍家族的所有艱辛、經歷和藝術境界。這些話也是康雍家族的六條箴言。康雍家族,用自己的火種,點燃了充滿哲理的智慧之光。
對智明的羞辱無動於衷。
清代朱、說:“高品質者,自有清正雅之氣。”康雍先生很像他的筆跡:善良、端莊、嚴謹。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的時候,北京八大書法家代表之壹的何,在書法藝術上已經做到了爐火純青,但在現實生活中,他甘於淡泊,遠超名利,壹心追求書法藝術,不敢誇耀別人的贊譽,最後卻對自己的成就感到不足。王先生豁達,失意時淡定,得意時淡然。“文革”期間,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丟了工作,做了勞動者,但他不在乎。用他自己的話說,“壹切都過去了”。據知情人士透露,解放之初,他有幸步入仕途,是某省政府的正式幹部。但在頭把交椅還沒熱起來的時候,他就掛了帽子走了,南下廣州照顧哥哥和嫂子,成為大哥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的私人助理,並在那裏結婚生子。他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著。他的壹生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卻把生命的光和熱發揮到了極致,獲得了人生的巨大樂趣。1958年,他陪大哥回北京和父母壹起生活。兩年後,妻子走了,只剩下他壹個人,伺候父母,撫養年幼的兒子,過著清閑的生活。他住在北京程楠姚家井巷,與陶然亭公園僅壹墻之隔,院門與花園門相鄰,是解放初建的住宅區。平房雜院,壹院壹排,壹排十間,壹戶壹戶。只有壹間舒適的房子,十幾平米,擠了三代五口人:父母,康雍父子,還有六弟。在這樣的平房裏,康雍先生在臨池授課。文革期間,他出版了自己的字帖。十五歲的康慕儒隨廖承誌接待日本書法代表團,曾是書壇佳話。
康雍先生的父親中風後臥床不起。除了上班,他還承擔了給父親提供吃喝、養家糊口和打針吃藥的職責。父親去世後,他壹直照顧老母親,直到她93歲的母親1999去世。他家六個兄弟姐妹中,他最照顧父母,不攀比不依賴,盡心盡力。王先生的日常生活很簡單。他不抽煙,不喝酒,也不喝茶。吃飯穿衣壹切從簡。但是人極其熱情,為別人著想,沒有傲氣。2001年3月,王先生被查出癌癥,醫生斷定只能活兩個月,急需住院治療。面對死亡的威脅,王先生以堅強的毅力放棄住院,在家繼續書法事業。他壹如既往地致力於書法創作,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近10幅書法作品的創作和修改。去世的前10天,他瘦了不到30斤,直到最後壹口氣還在研究他那如癡如醉的書法。他壹生的實踐也確實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壹個高尚的人,壹個純潔的人,壹個有道德的人,壹個脫離了低級趣味,有益於人民的人。”
藝術比好書更重要。
現藏於Xi安碑林的《曹全碑》享有盛譽。它是韓立成熟時期書法美的典範,用字均勻,格調高雅,方圓和圓筆兼備。先生的隸書,以韓為宗,在尤為引人註目。早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他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贏得了“活的曹權”的美譽。他即將推出的《曹全碑》充滿魅力,贏得了“活曹泉”的美譽。他說,我開始學習曹全碑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當時我正試圖為壹幅畫題字。曹全碑美麗而光滑,珠子圓潤光滑。它雖不如《石門頌》那樣典雅,不如《張遷碑》那樣質樸,不如《禮記碑》那樣蒼勁,但特色明顯,筆法簡練,易學易用,獨具壹格。在他看來,曹全碑最重要的是擺脫“膚淺”的缺點,但要深刻地掌握它就更難了。因此,他在研究和創作《曹全碑》時,不斷借鑒韓立題跋的長處,以其穩健的用筆、工整的結構、優美流暢的表達,顯示出自己的藝術特色。《康雍李殊錢文子》是他為初學者精心編寫的,旨在學習韓立的精髓。
他的楷書取初唐之法,同時又融入了韓立和魏晉的風格,博采眾家之長,融會貫通,創出自己的特色,博采歐體之精華,因循守舊,平中見危,規中見趣,所以實力雄厚,法度嚴明。其顯著特點是吸收了較多的隸書筆畫,端莊古雅。但拋鉤處無鉤,亦用隸書燕尾筆法,蒼勁飄逸;長橫畫左細筆重筆,左重筆右圓筆,有方筆之美;細橫畫與粗豎畫,對比鮮明,營造出壹種由輕及重的變化趨勢。因此凸顯了郎昌的舒展,贏得了書業同仁的贊賞。他曾經用毛筆寫過《九成宮》,有點混亂。他常說:“愚人聰明,壹事無成;壹學就能學會。這不是壹個好詞。乍壹看是新鮮的,然後就沒意思了。”
這本書風格獨特,經久不衰。
康雍先生深厚的書法表現力,源於他對書法理論的認真研究和在實踐中的勤奮探索。先生常說:“學書法,要沈浸在知識的深淵裏,保持恒溫。”泰山崩於前不改色,怒濤海嘯留於側不改聲。原創,不動搖,不時尚,不追求藝術之外的任何東西。別人理解,無動於衷;不懂就開心。他遵循歐陽詢的“冷靜和安靜的思考,自我尊重;“古語有雲,‘思人生以文,樂在池中’,書法被視為陶冶情操、錘煉意誌的好方法。他主張學習書法首先要胸懷寬廣、高瞻遠矚、勤奮努力、有條不紊。他非常重視吸收各種碑的長處,強調向古碑學習,力求形神兼備,然後在傳統的基礎上聽其自然發展變化。他非常贊成米芾“收古文字”的方法,認為只有熟悉各種流派,形成自己的面貌,那才是創新。他認為,我們必須對歷代碑文進行分析和批判,取其精華,揚其糟粕,決不能盲目崇拜或壹下子抹掉。他的選崗發帖標準極其嚴格,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壹套非常實用的方法。在選崗上,他堅持以“難學禁看”為標準,采用科學的方法將全碑分為好、中、差三個部分。好字反復練到形神兼備的程度;壹般的詞是在好詞的基礎上逐漸豐富起來的;重新創作不理想或平板電腦中沒有的文字。這樣,好的字完全繼承,壹般的字得到豐富和提高,差的字得到改進,碑中沒有的字也在碑的風格中創造出來,這樣就能掌握所學碑的精神實質。”他的創作態度極其嚴謹。他充滿激情,不輕易動筆,不是成功的作品,也從不輕易示人。在用筆方面,王老師對古代碑刻上的墨痕進行了細致的品味和揣摩,掌握了壹套提筆方法:講究入筆、寫筆、收筆,壹筆壹劃地講解清楚,使人感到壹種凝重的氣氛。點畫本身紮實有力,轉折幹凈利落。收筆點發筆,充分發揮毛筆的彈性作用,提筆貫穿點畫,使點畫飽滿。
從1982開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和平出版社先後為他出版了多種書法作品集。楷書、隸書被收入《當代書法大辭典》,作品被收入趙樸初、啟功主編的《當代著名書法家毛澤東詩集》。他還為中國的許多名勝古跡和企事業單位題匾或石刻。歷屆全國書法展,他每次都換成壹個整體,令人耳目壹新。
康雍先生的成功源於他對傳統的深刻理解,更源於他對傳統與時代、傳統與個性關系的理解。在康雍先生逝世四周年之際,我們對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書法大師有了新的認識。他的治學精神和書法藝術的軌跡,將啟迪後世學者,促進書法藝術的繁榮。(此稿發表於《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