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譽。然而,我國大學生禮儀教育明顯缺失,其文明素養和行為舉止令人堪憂。本文分析了大學生禮儀失範的原因,並對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意義和途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關鍵詞:禮儀教育與大學生禮儀修養所謂禮儀,就是用來約束自己、尊重他人的行為準則。它是通過特定的行為和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壹種方式和手段。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受歷史傳統、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發展等因素影響,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為主要目標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既是壹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體現,也是壹種人際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中國以“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聞名於世。在古代,“禮”曾與“法”壹起成為社會調節的手段,禮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之壹。然而,現階段我國大學生的禮儀修養卻很難令人樂觀:各種粗魯、無禮、不文明的現象經常出現在校園裏。筆者認為,新時期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具有非常深遠的社會禮儀教育意義,有利於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任何社會的交往活動都離不開禮儀,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是交往生活的關鍵。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進步,他們非常渴望真正的友誼和情感交流。大學生普遍遠離家鄉的父母,過著集體生活,與其他同學平起平坐,失去了以前對父母“血緣”和“無條件”的依賴。因此,大學生通過人際交往活動獲得友誼,是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從壹個“依賴”的人發展成為壹個“獨立”的人,成功進入社會的需要。其實在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壹個人的成長和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渴望友誼和情感交流是大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但也有許多大學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自我孤立”的傾向。經常會有“孤獨”“沒有朋友”的情感體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有兩個常見的原因。壹方面,我沒有真正理解什麽是友誼,沒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依賴他人”和“不平等”的人際交往模式。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表現出“依附人”、“利用他人”、“以個人為中心”、“求全責備”的傾向,背離了友誼的根本原則“無私、平等、尊重”。另壹方面,他們缺乏社交能力,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善於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缺乏相同的興趣愛好,導致人際交往受挫或交往範圍狹窄。長期發展的結果就是感到孤獨,缺乏朋友,形成壹些心理障礙,不利於心理的健康發展。讓大學生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規範和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交際技巧,積累交際經驗,學會在交際過程中遵循相互尊重、誠實誠懇、言行適度的原則,讓他們快速接近交際對象,感受到妳對他們的熟悉、理解和尊重。實踐表明,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減少挫敗感,緩解內心的沖突和苦悶,宣泄憤怒、抑郁和痛苦,減少孤獨、寂寞、空虛和贊美。這些都非常有利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會使大學生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如果產生了不良情緒,可以有效的進行勸退。同時,社交禮儀本身就是壹種特殊的語言。大學生如果學習和掌握了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範,就能成功地打開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並與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樣,它不僅是形成良好社會心理氛圍的主要途徑,而且對大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通過社交禮儀教育,可以進壹步提高自己的禮儀素養,培養自己應對獎勵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讓文明之花遍地開花。如果每個人都講禮儀,我們的社會將充滿和諧和溫暖。由此可見,社會禮儀的根本目標是教育和引導全體公民自覺遵守社會主義禮貌道德規範和相應的社會禮儀形式,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養成人們文明行為的習慣,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高度和諧有序。
上一篇:康雍的社會評論下一篇:如何操作心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