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內容上的自然經濟觀點
內容上的自然經濟觀點,是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壹,傳統經濟思想始終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看成是最理想的經濟生活模式.
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經濟思想的基本觀點產生和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盡管地主階級內部當時存在著各種不相同的學派,但他們有壹個***同點,就是都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作為他們理想社會的經濟基礎.儒家思想後來發展為封建正統思想的主體.儒家創始人之壹——盂軻曾這樣描繪儒家的社會經濟主張:“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饑矣.”(《孟子·盡心上》)這是壹個典型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的圖畫.西漢後期召開的鹽鐵會議上,以封建正統思想標榜的文學賢良則認為社會經濟生活的模式應該是“千室之邑,百乘之家,陶冶工商,四民之求足以相更.故農民不離畦畝,而足乎田器,工人不斬伐而足乎陶冶,不耕田而足乎粟米.百姓各得其便,而上無事焉”.(《鹽鐵論·水旱》)這裏雖然有手工業者,也有商人,但僅限於百乘之家,千室之邑的範圍內,而絕不同外界交換:壹遠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鹽鐵論·通有》),“道路罕行,市朝生草”.(《鹽鐵論·力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是其基本主張.東晉時期的陶淵明甚至把世外桃源看成是最理想的社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耕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稱道的太平盛世,無非是“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史記·平準書》)以及“頻致豐稔,米鬥四五錢,馬牛布野”(《通典·食貨七》)這種農業自然經濟的繁榮景象.直至到了近代的許多思想家,包括壹些進步思想家,也仍然主張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如龔自珍的“農宗”思想,就主張壹宗百畝之田,其中十畝之地為住宅,十畝之田出租稅,十畝之田養佃戶,十畝之田種經濟作物,三十畝自家人口食用,余三十畝所產用來交換手工業品.要求人們“皆不得以淡泉貨,百家之城,有貨百兩;十家之市,有泉十繩,裁取流通而已,則衣食之權重.則泉貨之權不重.”(《農宗》)雖然不主張徹底取消貨幣,但仍然主張“衣食之權重”的農村自然經濟.甚至革命農民,並且是近代革命農民,也把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經濟看成自己的理想國.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就主張:“凡天下,樹墻下以桑,凡婦蠶績縫衣裳.凡天下,每家五家雞,二母彘.無失其時.”“凡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長及伍卒為之,農隙治事.”完全是壹幅古老的自然經濟圖景.
第二,傳統經濟思想的自然經濟觀點的表現,是它的輕商、賤商和抑商原則.
重農抑商壹直是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基本內容.康有為曾指出中國封建經濟思想的這壹特點.他說:“吾國古者首去漁獵,則以農立國,是故分田制祿之經,重農貴粟之論,布滿經史.”(《請勵工藝獎創新折》)這裏說的確是中國經濟思想史上的實際情況.早在戰國,封建制度產生時起,地主階級思想家就提出了這樣壹種觀點,即農業是富國富民的本業,而工商業則是末業.要富國強兵必須重本抑末.國家必須在政治上、經濟上、財政上大力推行重農政策,而打擊或限制工商業的發展.比如,商鞅變法就規定:百姓“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史記·商君列傳》)“不農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商君書·外內》)通過這種辦法,使“民不得無去其商賈技巧而事地利”(同上).西漢時期,國家規定“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商人子弟,“不得仕宦為吏”(《史記·平準書》),在政治上壓抑商人的地位.西晉王朝規定:“儈賣者,皆當著巾,白帖額,題所儈賣者及姓名.壹足著白履,壹足著黑履.”(《太平禦覽》卷八二八),對商人公然進行人身侮辱.直到近代,這種仇視商品貨幣經濟,賤視工商業者的傳統觀念,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直到19世紀70—80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已有相當發展的條件下,地主階級頑固派還在鼓吹只有“重農抑商”、“務本知儉”才能使中國富強的觀點,反對資產階級思想家提出的“振工商以求富”的主張,仍然認為“自來天下之大計,未有舍本而可以圖富者.”(曾廉:《紡磚樓記》).在中國歷史上,既使那些重視王商業的思想家,也都難於擺脫傳統的農本工商末觀點.重農抑商思想和政策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了2000年之久,是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壹條基本原則.
封建傳統經濟思想維護自然經濟的特點是不奇怪的,形成這壹特點的主要原因是:(1)農業是封建經濟最主要的部門,封建農業本來就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所以,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自然經濟觀點實際上是封建自然經濟基礎在經濟思想上的反映.(2)商品貨幣經濟對自然經濟有瓦解作用,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和封建剝削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地主階級思想家自然要竭力贊美、維護農業自然經濟,而敵視、打擊商品貨幣經濟.也就是說,地主階級的階級利益決定了封建經濟思想必然維護自然經濟,而敵視商品貨幣經濟.
二、觀察問題的國家本位主義立場
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對各種經濟問題的看法,總是以國家為本位,從國家的角度,從國家的立場,從國家的利益出發.有的學者在比較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和西方經濟思想時,稱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為國家經濟學觀點,就反映了傳統經濟思想的這壹特點.中國歷代思想家經濟思想的中心點都是密切聯系如何治理國家問題的,如認為:“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管子·治國》)以個人為本位,從個人角度談論經濟問題的,不是沒有,但為數很少.古希臘色諾芬的《經濟淪》專門論述私人奴隸主怎樣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經濟,而同時期中國的商鞅、盂軻以及其他許多思想家的經濟思想著作,研究的則都是如何富國富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