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 65438+10月25日-1941 3月28日)。英國女作家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和女權主義的先驅之壹。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伍爾夫是倫敦文壇的核心人物,她也是布盧姆斯伯裏集團?的成員之壹)。他最著名的小說包括《達洛衛夫人》?),“燈塔之旅”(去燈塔?)、《雅各布的房間》(雅各布的房間?)。
生活和工作
伍爾夫出生於倫敦,在家接受教育。婚前,她的名字是阿狄麗娜·弗吉尼亞·斯蒂芬?)。1895母親去世後,她第壹次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存在的時刻》中寫道?)講述了她和姐姐瓦妮莎·貝爾(瓦妮莎·貝爾?)飽受同父異母兄弟喬治和賈裏德·杜克沃斯(傑拉爾德·杜克沃斯?)性侵。1904她的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著名編輯和文學評論家)去世後,她和瓦妮莎搬到了布盧姆斯伯裏?)。後來,以他們和幾個朋友為中心,成立了布盧姆斯伯裏文人集團。她在1905開始了她的職業寫作生涯,最初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副刊》撰稿。
1912嫁給了倫納德·伍爾夫,丈夫是公務員和政治理論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曾經對她的婚姻猶豫不決。她就像小說《到燈塔去》中的莉莉。雖然她認為愛情就像壹團瑰麗的火焰,但她卻把婚姻視為“失去身份的災難”,因為她必須燒掉自己人格的“寶藏”。可想而知,壹個持如此悲觀看法的女人,30歲才開始構建“二人空間”。然而,事實證明,弗吉尼亞的擔心是多余的,只是她的心理癥結留給了她對性的恐懼和冷漠,讓她的婚姻生活從壹開始就出了問題。畢業於劍橋大學的倫納德充滿了文學天賦和洞察力。他欽佩弗吉尼亞非凡的智慧,而不是她優雅的舉止。在他眼裏,弗吉尼亞是壹個“睿智的聖母”,只能遠遠地看,不能被嘲笑。她完全不拘泥於世俗的肉欲色彩。應該說,壹開始,倫納德是不願意的。他幻想自己能喚醒弗吉尼亞的性意識,就像王子喚醒睡美人壹樣。幾經努力,徒勞無功,他寫出了小說《睿智的聖母》,借用主人公哈裏·大衛的口吻譴責冷血的女性,認為“那些皮膚白皙、金發碧眼的蒼白女性...都是冷的,同時也是冷的”,他的憤懣言辭(幾乎指的是咒罵)無疑對弗吉尼亞的自尊心造成了深深的傷害。弗吉尼亞結婚後的“精神雪崩”給倫納德及時敲響了警鐘,他決定認命,追求精神愛情的更高境界。對於他這樣做,只有壹個理由——“她是個天才”——就足夠了。弗吉尼亞的感激之情也溢於言表。她明確宣稱,倫納德是她生活中隱藏的核心,是她創造力的源泉。1930,弗吉尼亞告訴壹個朋友,如果沒有倫納德,她可能早就開槍自殺了。弗吉尼亞能在體弱多病的情況下取得非凡的文學成就,倫納德可以說功不可沒。
1915年,她的第壹部小說《遠航》出版,隨後的作品深受評論界和讀者的喜愛。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他自己的“荷加斯版”推廣的。
伍爾夫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但是,她自己也不喜歡某些現代主義作家,比如喬伊斯。她在英語語言上做了許多創新,嘗試用意識流的方法在小說中寫作,試圖描述人們心中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稱她的英語是“朝著光明的方向邁出的壹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至今仍有影響。二戰後她的知名度下降,但隨著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她成為了文學界的焦點。
伍爾夫患有嚴重的抑郁癥。她曾在1936給朋友的信中提到:
"....永遠不要相信我的信,不要誇大其詞,那是在壹夜未眠躺在床上看著壹瓶三氯乙醛說,不,不,不,妳不應該服用它之後寫的。奇怪的是,失眠,即使是壹種改良的失眠,也有讓我害怕的力量。我認為這與我無法控制自己的糟糕時光有關。”
這壹幕寫於1942年,是弗吉尼亞·伍爾夫去世前的最後壹部作品。當小說寫到第壹個五分之壹的時候,作者告訴壹個在Points House做粗活的女仆去清涼的荷塘邊呼吸,順便說壹句,十年前有壹位女士在那裏淹死了。那是壹片濃濃的綠水,裏面有無數的魚“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裏遊來遊去,閃著光。”
這真是壹個不為人知的預兆:小說寫完才壹個月,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無與倫比的伍爾夫在口袋裏裝滿了石頭,縱身跳入羅德梅爾她家附近的烏斯河。她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道:
最親愛的:
我覺得我壹定又要瘋了。我不認為我們能再次經歷那個可怕的時刻。這次我不會恢復了。我開始聽到各種聲音,思想無法集中。所以我會采取看起來最合適的行動。妳給了我最大的幸福。任何人在各方面都能做到的,妳都做到了。我相信,在這個可怕的疾病到來之前,沒有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不能再打了。我知道我正在毀掉妳的生活;沒有我妳也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這樣。妳看,我連這張紙條都寫不好。我也不識字。我想說的是:我這輩子所有的幸福都是妳給的。妳對我壹直很有耐心。妳真是太好了。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知道。如果有人能救我,那只有妳了。現在,壹切都已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是確信妳的善良。我不能繼續毀了妳的生活。
我相信沒有任何兩個人像我們在壹起時那麽幸福。保持
(據昆汀·貝爾(昆汀·貝爾:伍爾夫的侄子)說,是從傳記中的原文翻譯過來的。)
現代研究
近年來對伍爾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女權主義、同性戀和抑郁癥史。這方面的壹個例子是艾琳·巴雷特和帕特裏夏·克拉姆在1997:弗吉尼亞·伍爾夫:女同性戀讀物中寫的壹系列文學評論。
1966伊麗莎白·泰勒主演的電影《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非洲是誰?),但這部電影的名字與弗吉尼亞·伍爾夫無關,而是套用了壹句英文童謠,叫做《大灰狼的非洲是誰?"
2002年,出現了以伍爾夫寫《達洛衛夫人》的故事為題材的電影《時時刻刻》。這部電影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但它沒有獲獎。但影片主角妮可·基德曼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本片根據普利策獎得主邁克爾·坎寧漢姆的同名小說1998改編。其中,《時時刻刻》是伍爾夫在寫作期間給達洛衛夫人起的名字。然而,從事伍爾夫研究的學者對影片中所描繪的伍爾夫形象非常不滿。
出航)(1915+05)
日夜)(1919+09)
雅各布的房間(1920)
達洛維夫人)(1925)
去燈塔)(1927)
奧蘭多(生物)(1928)
海浪)(1931+0年)
年)(1937)
行為之間(1941年)
鬼屋及其他(短篇小說集)
非正式文章
壹個屬於自己的房間(1929)
普通讀者I(普通讀者)(1925)
普通讀者ii(第二普通讀者)(1933)
三幾尼(1938)
羅傑·弗萊傳:壹個傳記(1940)
飛蛾之死及其他隨筆(1942)
實例和其他文章(1948)
存在的時刻
現代小說(1919)
1992 9月16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上,壹部以弗吉尼亞·伍爾夫為原型的電影?奧蘭多的同名電影上映了。
因為閨蜜離家出走,她想家了。為了表達對她的向往,伍爾夫以她為原型,創作了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感人的情書”的傳奇小說《奧蘭多》。
壹些評論家將伍爾夫的小說分為兩類:戲劇小說和實驗小說。他們認為戲劇小說是對她社會評論的戲劇移植,使她能夠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曲折來表達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奧蘭多應該列在這裏。小說突破了年齡和性別的限制,循著主人公近三百年來的傳奇經歷,在輕松幽默的膚淺情節下,以滑稽的方式重新審視英國文學史,提出了性別差異、女性和文學等嚴肅的問題,將在同期出版的書評《我自己的房間》中正式討論。因此,這部關於同性戀、異裝癖和雙性同體的小說對女性主義批評具有重要意義。然後殖民主義很重視奧蘭多向東方派遣使團的經歷。在小說出版的那個時代,同性戀、種族等問題正壹起困擾著英國,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從這壹點來看,小說中不乏諷刺的社會意義。
在女權主義興起之前,奧蘭多壹度被忽視。伍爾夫自己稱之為“笑話”。近年來,隨著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和後現代主義重新強調現代主義的提及,奧蘭多越來越受到評論家的關註,成為女性主義批評典範作家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