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中國傳統文化,專家學者眾說紛紜。要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首先要把重點放在名字上,然後才能化繁為簡。中國文化是聖賢的教育,是明白宇宙生命根本規律的聖賢的精神啟蒙。旨在讓大眾打破神秘感,成為聖人,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儒”是人所需要的,其核心思想是仁。仁的起源和最實際的立足點是“孝”。在我們的天性中,父母自然而然地愛他們的孩子;孩子對父母的孝順既是天性的表現,也是教育的重點!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每個個體完整人生的內在追求。“以孝治家”是當前弘揚傳統文化最準確、最實際的定位。家庭和睦與否是衡量公民真實素質和幸福指數的最基本指標,也是檢驗公民個人修養乃至工作質量的高懸之鏡。這壹條適用於官員、教師、任何團體和個人。國家政府促進家庭和諧的努力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國民的認可,誰也沒有理由反對!
在此前提下,整合當前傳統文化資源,建立相對正統的中道傳承體系,提高傳統文化推廣隊伍的公信力至關重要。建議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公益性傳統文化推廣團隊,由在公眾中享有較高聲譽的領軍人物組成顧問團隊,具體部門各負其責。“犯了錯誤就為人民服務。”原倡導者、凝聚者、保護者充滿智慧和智慧,誠邀各方組成護法團隊,旗幟鮮明,善惡分明,使具體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這是關鍵的第壹步。(如果沒有,說明民族普遍因緣還沒有真正充分,小人有報國之誌。螳螂臂怎麽才能把車停下來?信仰不大、精神大、權威大的人,不敢效法古聖先賢,“知其不可為也。”堅守人生最初的定位,紮根學習,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才是現實而明智的選擇。)
二、廣泛宣傳,深入試點,營造健康氛圍,樹立標桿。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的壹半。近年來,弘揚傳統文化已經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政府媒體將及時宣傳,引導公眾以孝治家,學習經典,改善社會風氣。自然會有更多的人到處響應。上下同心,正氣凜然,中國倫理道德的普遍趨勢已成!這樣就要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入手。廣義上要團結全國各地弘揚傳統文化的愛國同仁,統壹思想,互相幫助合作,互相學習方式方法,沒有私利,形式多樣,具體規則需要優化組合。深入選擇壹些有代表性的鄉鎮和社區,深入提煉傳統文化“孝道”道德文明示範點。我們開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如開設公共講堂、舉辦敬老愛老活動、加強社區文明建設、完善社會互助體系等。,並以實際效果呈現給大眾,樹立了正面榜樣,各地自然紛紛效仿。
三、內聖外王,福慧雙修,各行各業,君子帶頭。
各級政府的作風引導著社會風氣,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引領著大眾的追捧。隨著新壹屆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整個國家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民族氣節和精力恢復的必然表現。只要政府下決心整治,各行各業都會湧現出德才兼備的人來見證道德引領的成功,各級媒體也會發掘出真正“接地氣”的正能量素材,同時避免虛假空洞的形式主義,民眾也會重新樹立起對社會國家足夠的信心!
第四,理論指導,深入實施,多元共存,潤物細無聲。
在全國弘揚孝義的氛圍下,各種思潮勢必會此起彼伏,出現不同的聲音在所難免。就像有些人會反對掃黃打非壹樣,如何平衡傳統觀念和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關鍵在於因勢利導,把握中間道路。"站在高高的山頂,走在深深的海底."思想要足夠高,具體行動要深入落實,這是中華文化倡導的學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放大胸襟,重實質輕形式,在團隊內部領導大眾的過程中,避免偏執的思想和極端的行為,否則會被人詬病!這就需要旗幟鮮明、不偏不倚的理論導向,“極其明確、適度”;在執行層面,要從我做起,貫徹到底。“如果我們做錯了,我們應該為自己做點什麽”。讓百花齊放,共同繁榮。只有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貫徹多元文化的理念,整個社會才能最大程度的和諧,“以孝治家”才是整個社會“求同”的根本原點。
五、培養人才,梯次成長,推動社會,逐漸成為壹種時尚。
“人可以開悟,不可以開悟。”文化復興事業,人才培養是第壹位的,壹定要進行到底!從社區文化建設到城鄉推廣,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去研究和實踐傳統文化。如何不斷凝聚、引導、發展,提供相應成長的平臺,才是問題的關鍵。只有梯隊的成長才能繼續。傳統文化教師和誌願者的培訓是壹個長期的專題。從硬件設施到師資隊伍,都需要實施詳細的計劃,不是簡單的文字可以描述的。最終的結果是,大眾把誌願服務當成了壹種責任和時尚。在合適的時候去做誌願者,是高質量生活的自然選擇。雷鋒不僅生活在每年的三月。
第六,文化復興,經濟振興,中國領先,世界和諧。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植於文化復興,文化復興是整個國家和社會變得更加有序的具體表現,而文化復興必將促進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振興。中華民族不是壹個簡單狹隘的地域概念,而是壹個文化認同的概念。西方人認同中華民族的和諧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到那時,國家之間、民族之間、宗教之間的沖突才能消除,世界才能走向真正的和諧。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正如英國歷史學家湯比博士所說,這是唯壹的出路,這也是中國文化對全世界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