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壹:“三綱五常”是統治階級奴役人民的理論,是封建糟粕。
先說三綱五常。在目前很多人看來,君主是大臣的引路人,也就是君主統治和壓迫臣下;父即子,即父壓迫子;老公老婆的節目,就是老公壓迫老婆。這顯然是企圖從文學中講道理,連三綱的基本內容都不清楚。他用腦中的鬥爭哲學來評判自己的祖先,以至於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充滿謬誤,無端地批判和詛咒自己的祖先。這是偏見和傲慢的典型表現。想了解更多有什麽困難?查相關資料能有多麻煩?
三綱是:君為臣導,君不正,臣投他國;國家是人民的綱領,國家不對,人民攻擊它;父親是孩子,父親不善良,兒子離家出走;兒子是父親的希望,兒子不對,義淩駕於家庭之上;如果丈夫是妻子,如果丈夫不正直,妻子可以再嫁;妻子幫助丈夫,如果她不賢惠,丈夫就會和她離婚。
可見,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君主應該是他的副手們的榜樣,父親應該是他的兒子的榜樣,丈夫應該是他的妻子的榜樣。在某個崗位上,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先端正自己。三綱不是奴役和壓迫,而是對上級的約束。三綱不是給大臣、兒子、妻子看的,是給國王、父親、丈夫看的!
至於五常,分別是愛的仁,義的義,君的禮,哲的智,情的托。春化萬物為仁,秋化萬物為利,禮是形式,智是思想,信是保障。這些都是好東西,妳誤解了三項基本原則也情有可原。如果妳連這些都反對,那妳就太憤世嫉俗了!
誤區二:三從四德是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
當代人總是習慣用仇恨的眼光看問題,總是有壹種苦澀的心態。在不了解客觀現實的情況下,他們用自己的慣性思維去機械復制。很明顯,這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只看到眼睛的顏色而不是現實世界的顏色。對三從四德的錯誤理解就是這個問題的典型。
類似三綱五常的經歷,從父未婚、從夫結婚、從子結婚的人,都被理解為未婚服從父母,已婚服從丈夫,死亡服從子女。簡而言之,女性壹生都會受到歧視和壓迫。真的是這樣嗎?
祖先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不可理喻。誰不希望夫妻相愛呢?這是每個時代的人都向往的。夫妻壹方整天被歧視。這壹天怎麽會有和諧幸福呢?古人沒那麽蠢。其實上帝把人類分成男人和女人是有道理的。陰陽分合也是自然之道,男女有別也很正常。由於生理原因,女性往往是弱勢壹方,尤其是在以體力勞動為主體的古代。女性不能像男性壹樣承擔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想要孩子就需要保護和照顧。保護老婆孩子是男人必須履行的義務,否則連他們自己都羞於稱自己為男人!作為女人,也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像男人壹樣照顧好父親、丈夫、兒子。多好的事情啊!沒有男人也沒有女人,這樣的家庭註定是不幸福的!
男女各有分工,各負其責,所以,三其實對女性來說是壹個很好的福利:年輕時可以得到父親的保護和照顧,結婚時可以得到丈夫和丈夫的保護和照顧,不幸去世後可以得到兒子的保護和照顧。女人在不能獨立工作的時候,可以依靠她們壹輩子,這是壹件很棒的事情!雖然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確實低於男性,但這也是自然規律造成的。在這壹點上,他們畢竟不可能完美,他們的祖先已經做得很好了。
至於四德:女德、女言、女貌、女功。好道德是女人的天賦,好言辭不應該是街頭婊子。就算是現代女性也不會反對長得好看。好的女工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反正女同胞希望自己能別出心裁!有了四德,就不能做個好女人了嗎?如果連這些都反對,恐怕也不是正常人的思維能衡量的。
最後,強調了守婦道是漢代班昭提出來的。她也是女人,肯定不會為了女同胞受苦!何況她還是壹個才女,而是壹個有眼光,有大智慧的人!
神話3:古代的國王是教條的和不妥協的。
獨裁者存在於世界各地,但不代表獨裁者就是現代文明社會出現之前的世界。即使是在中央集權的專制社會,國王也不是為所欲為的。西方是受神權制約的,而中國這個東方古國的國王是受宗法制度制約的。君權可以受到壹定程度的限制,這是保證正常社會秩序的必要條件。
比如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場景,公公喊聖旨,然後奉天運皇帝給雲韻寫信。看來皇帝說壹不二。妳不知道古代有個官職叫中書省,他發現聖旨和詔書有問題,就有權修改。換句話說,聖旨雖源於國王,卻是整個政府權力機器中各方權衡的結果。這樣,就會減少君主制帶來的負面影響。另外古代史官也很好。皇帝最怕得罪的是史官。他們應該註意他們所做的壹切,他們不應該做得太過分。沒有人想讓壹個壞國王和暴君永遠臭名昭著。就連李世民也想偷偷看看史官們寫了些什麽,但他被拒絕了。這位官員更是粗魯,不近人情,經常讓皇帝氣得臉紅心跳,毫無辦法。在古代,執行法律的官員有權對案件做出自己的決定,不受君主的管轄。
皇帝是九五之尊。他穿龍袍,做龍椅,但仍自稱天子,說明他受天庭的管理和制約,經常犯罪,尊崇天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處於皇帝的位置,意味著責任重大,即肩負起決策的重任,為世人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