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以德治國中的魏縣

以德治國中的魏縣

魏縣位於河北省南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處。北與廣平縣接壤,西與成安縣、臨漳縣接壤,東與大名縣接壤,南與內黃縣、清豐縣、南樂縣接壤。總面積86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97萬畝,轄21個鄉鎮,450個自然村,558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83萬。是河北省第三人口大縣,隸屬邯鄲市。它被稱為中國的梨之鄉。

魏縣轄7鎮14鄉:魏城鎮、德政鎮、北高鎮、雙井鎮、鴨梨鎮、車王鎮、回龍鎮、東固鄉、棘針村鄉、沙口集鄉、野胡拐鄉、石王集鄉、前大磨鄉、元寶鄉、南雙廟鄉、大辛莊鄉、大馬。

魏縣地處漳河和黃河水系分流淤積形成的平原,屬黑龍港流域,海拔48~51米,無霜期205天,日照255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生產小麥、玉米、棉花、谷子、大豆、油料和蔬菜等。是全國糧棉生產大縣,優質棉花基地縣。威縣酥梨以盛產鴨梨而聞名,以果形規整、皮薄肉多、渣少核小、酸甜適中、酥脆可口而聞名海內外。在1985年河北省水果鑒定會上榮獲鴨梨系列第壹名,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魏縣的經濟以農業為主。1998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28萬畝,總產量39.6萬噸。工業化的發展越來越完善。在雅禮,全縣果樹面積1.5萬畝,其中結果面積8.5萬畝,年產量1萬噸。成立了康美飲料有限公司,其濃縮果汁產品遠銷俄、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加工能力達3萬噸。已建成冷庫105座,年庫容5萬噸。鴨梨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造紙、運輸、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蔬菜方面,建成高效蔬菜生產基地654.38+萬畝,建成蔬菜水果批發市場654.38+0個。龍騰速凍果蔬集團公司成立,年出口能力654.38+0.8萬噸,產品銷往俄羅斯、阿塞拜疆、阿聯酋等國外大城市。養殖方面,建成了大磨鄉養殖小區、萬頭豬工廠、良種豬繁育中心、屠宰加工廠等壹大批養殖龍頭企業。形成了以豬、雞、羊常規品種為主,規模化養殖和分散養殖相結合的畜牧業生產格局。鴨梨、蔬菜、水產養殖產值1998分別達到5億元、120萬元、2億元,成為威縣農村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

魏縣工業基礎雄厚。截止1998年底,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17100萬元,其中納入體系的企業完成2億元。龍盛隆集團公司投資2500萬美元,年產各類精密螺絲25000噸。是國內同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成為微型螺絲生產基地。邯鄲冀南化工有限公司投資2.8億元,年產尿素5.5萬噸。魏縣化肥廠年產碳酸氫銨65438+萬噸,1995年晉升為中型壹級企業。邯鄲神農民族制藥廠、太行農藥廠等支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兩肥兩藥壹螺絲的工業經濟基本框架。

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建設健康發展。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重要舉措被擺在了突出位置。目前,冷庫、水果加工、腸衣、油漆化工、糧油加工、廢品收購加工、建材加工、機械制造等八大優勢產業和壹批大型企業初步形成,湧現出壹大批各具特色的鄉鎮企業集團,如張二莊廢品收購加工、衛城鎮冷庫、回龍大型磨坊養殖、制糖等,建成了回龍、張二莊兩個民營經濟開發區。全縣有個體私營企業攤點14664個,總產值20.74億元,利潤65438+6億元,稅收2005萬元。鄉鎮企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吸收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了從分散發展向集中發展的轉移,促進和推動了小城鎮建設。衛城鎮、雙井、回龍、張二莊、車鄉等5個鎮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小城鎮規模。近年來,威縣縣委、政府團結帶領梨鄉80萬人,圍繞“富農強工促商、激活民企建強縣”主題,堅持發展第壹要務,以項目理念抓經濟,大力實施以“培育十大企業、建設十大工程、壯大十大龍頭企業、繁榮十大市場、辦好十件實事”為主要內容的“五個十”工程。大力推進“開放縣、民營強縣、工業強縣、三農穩縣、商貿活縣”,努力創建“誠信魏縣、開放魏縣、文明魏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突出表現為新開工和竣工項目數量居全縣之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最高;全縣財稅收入創歷史最好水平;農民得到的好處最多,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最大;該縣公路建設投資最大,裏程最長;勞務輸出規模最大。信訪穩定,民政、扶貧、農業發展等多項工作得到上級領導肯定。

2005年,縣委、縣政府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第壹要務,堅持把對外開放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大局,抓好招商引資,大力開展“工程提質增效年”,大力實施“四大工程”和對外開放戰略。壹是在工業方面實施“65588工程”(重點抓好6個投資超5000萬元的重點項目,培育5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重點企業,新增就業5000人,新增工商稅收800萬元,外貿出口超800萬美元);二是實施農業“46118工程”(壯大鴨梨、蔬菜、養殖、食用菌四大主導產業,搞好6個農業示範園,建設1000個蔬菜大棚,10000個沼氣池,全縣80個文明生態村);三是實施商貿“1216工程”(全縣十大專業市場新增商戶1000戶,建成生產加工基地20個,建成加工村100個,市場交易額突破60億元)。四、實施10件實事(擴大農村電力、勞務輸出、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等10件實事),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全面加快民營經濟強縣建設進程,努力建設和諧威縣。魏縣位於河北省南端,東臨大名,北接廣平,西接成安、臨漳,南接河南省安陽、內黃、南樂,漳河、渭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總面積862平方公裏,轄七鎮十四鄉,561個行政村。人口78萬,居全省第三,河北第壹。

魏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周是弟弟康舒的封地;春秋初為衛國,後為晉。戰國時期,蘇秦決定六國從屬於禹衛,並向世界發號施令。天下諸侯皆知魏。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魏縣,建立魏縣。後來又立又廢,分野多變。1961年5月,魏(縣)合並分封,建制恢復至今。歷史上,魏縣土產豐富,商賈雲集,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這裏被稱為“中國的樞紐,漢代徐國的都城”,被稱為“三魏重鎮”、“晉齊咽喉”、“趙巖與吳楚的隧道”。突出的歷史地位和豐富的歷史積澱,造就了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和著名歷史的歷史人物。學者和有誌之士層出不窮。“龍下凡”和“龜背城”兩大神話流傳甚廣,延續千年。清朝以前,崔恕(號東壁)去了羅源、上杭知縣。他因勤於傾聽、審斷案件、專精於考古和證偽而受到稱贊。他寫了很多,最終成為壹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傳到日本,影響很深。還出現了壹大批歷史人物,如西漢剛正不阿、名列三公、德比屈原的校尉蓋寬饒,盛唐建功立業的雍公爵張,開國名將潘美、抗日民族英雄、路南支隊支隊長裴香齋等,為魏縣的歷史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魏縣經濟以農業為主,是國家確定的“糧棉生產基地縣”和良種豬繁育基地縣。鴨梨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是縣域經濟的壹大特色產業。1995年被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

魏縣兩個文明建設,縱向比顯著,橫向比差距拉大。1986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幾起影響較大的事件和持續存在的治安問題,被外界視為多事之地。1999年2月,縣委主要領導換屆,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自我激勵,自我施壓。他們在營造向上勢頭的基礎上,以重塑威縣形象、迅速改變面貌為己任,確立了“形象興縣、加快發展”的指導思想,發揚“自尊自強、敢為人先、攻堅克難、跨越發展”的精神,決定在世紀之交用兩年時間,重點打好財政增收、農民脫貧增收、社會保障、優化經濟環境、文明機關和幹部作風建設、縣城和交通建設五大翻身仗,實現社會大穩定、經濟大發展、城鄉大建設、形象大提升。

為傳承歷史、昭示後人、凝聚人心、展示形象,縣委、縣政府決定以“走向未來”為主題,打造壹個外形美觀、內涵深刻、特色鮮明、堪稱大縣風的縣標。面向社會征集設計,* * *共征集到來自多個家庭的132個設計,包括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等11家國內知名設計單位。經過多次篩選,采用了由上海華東電器集團公司、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聯合推出的設計方案。

縣標底座高25.88米,廣場直徑180米,中心美化直徑80米。主標誌的設計風格是抽象的立體結構,四條龍的騰躍姿態就像是從地上升起來,直沖雲霄,或者從天上掉下來,露出人間。充分展示了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CPPCC四套班子的團結、拼搏、進取精神。中間金色的球體閃閃發光,不僅象征著豐收果實,也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球體也象征著紅色的太陽,周圍的九個金球相互融合,如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意味著魏縣進入了壹個新的宇宙,進入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縣標底座為拱形龜背,稱“龜駝城”;底座浮雕東西兩條玉龍,精誠團結,懷抱聚寶盆,引頸歌唱,翺翔空中。它意味著龍的故鄉的兩種文明相輔相成,與齊飛相得益彰。東邊是梨鄉兒女,齊心協力托起明天的希望,奔向豐收繁榮。羅尚是光,星星是燦爛的,宇宙的背景充分展示了我縣鴨梨產業的美好前景。在“走向未來”主題的指引下,主體標識與浮雕融為壹體,相映成趣,用藝術語言表達了“團結奮進,騰飛向上”的心理感受,體現了威縣人民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大踏步前進,謀求大發展。

魏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12年(公元前195年),漢高祖立魏縣為魏郡。蓋寬饒、張、、裴香齋等壹大批歷史人物在魏縣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鴨梨是威縣的傳統特色產業,早在北宋時期就開始大面積栽培,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南北朝時期著名科學家賈思勰在《齊·姚敏書》中對魏縣鴨梨的栽培有詳細的描述。威縣鴨梨酥以皮大、皮薄、渣少、酸甜適中、酥脆可口聞名海內外,遠銷東南亞、歐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和2001兩次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近年來,“濰州”牌天仙精品梨果面潔凈,無汙染,品質優良,成為消費者喜愛的綠色食品。2001年,魏縣被省裏確定為優質梨生產基地縣。2004年,全縣鴨梨種植面積654.38+0.5萬畝,年產量2億斤,其中2萬畝通過省級無公害認證。根據傳說,在古代,玉皇大帝派焦耳天龍下凡觀察人們的感受。當時古黃河流經魏縣,天龍沿河來到魏縣波爾村,化作長工,濟世扶貧,懲惡揚善,主持正義。

在河邊的壹個村莊裏,有壹個名叫杜朗的人,他和他失明的母親相依為命。杜朗出身正派,與鄰居和睦相處,以孝順母親而聞名。杜朗整天早出晚歸,飽受農事之苦,以薄銀換取四處求醫的藥來醫治眼睛。天龍聽說後,為了查明真相,決定親自測試壹下。壹天,杜朗從壹片繁忙的田地回到家。途中,天龍變成了壹個老人,病倒在路邊。看到杜朗後,他急忙上前詢問,並把天龍帶回家,吃藥,煎藥,照顧他。天龍深受感動。壹天,天龍把杜朗叫到身邊,問他想要什麽。杜朗說,我什麽都不要,只要壹張治眼睛的處方。天龍馬上給母親開了藥方,並交待:藥好抓,藥引子難找。當杜朗聽說他能治好他母親的眼病時,他很快地說:不管是什麽樣的藥物引爆器,即使它被燒毀,我也要找到它。天龍說毒品引爆器是人肉。杜朗說,這個好辦。為什麽為了媽媽的眼睛早日重見天日,從我身上割下壹塊肉很難?就這樣,在杜朗的精心護理下,經過天龍藥方的治療,杜朗母親的眼睛很快又重見光明。

天龍回天後,把在人間的所見所聞告訴了所有的仙女。我的妹妹天女被杜朗的人格所感動,她有壹種欽佩的感覺。她決定親自去見杜朗。但天上有規矩,神仙不準下凡。天女壹次次向哥哥天龍求助。天龍被妹妹的癡情感動,於是想方設法讓她私下下凡,並在下凡前在百果園為天女采了壹束梨枝。據說杜朗的村子附近有壹棵梨樹。妳下去把梨枝嫁接到梨樹上。結出果實後,可以先吃,再賣點銀子維持生計。女神下凡後,看到杜朗的美貌,她的愛情更加強烈。她決定嫁給,並讓把她帶來的梨枝嫁接到杜梨樹上。經過杜朗的精心栽培,壹代壹代傳下來,演變成今天的鴨梨。夫妻耕田織布,生兒育女,其樂融融。玉帝得知此事後大怒,派天兵將天女接回天宮,但天女帶下來的梨樹枝幹培育的梨樹卻留在了人間。天女回宮後壹直思念著杜朗和她的孩子,日漸憔悴。玉帝不得不同意女神每年梨花盛開的時候下來見杜朗。後人在每個梨園最大的梨樹下建廟,供奉“梨仙”(即女神),以感謝女神把梨帶到魏縣。同時,在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之際,每家每戶都把最大最香的梨放在祭祀桌上以感謝上帝。烏龜承載著城市

古時候,古黃河流經魏縣。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風調雨順,物產豐饒,人民安居樂業。沒想到,美麗豐富的景象,吸引了修煉了壹萬年的龜精。龜精帶領蝦兵龜將占領魏縣後,吃了少男少女,危害百姓,三年大旱,莊稼歉收。老百姓整天祈禱,鬧天宮。玉帝派他最喜歡的焦耳天龍到魏縣波爾村白龍潭去捕捉龜精。龜精對人民恨之入骨,用魔法淹沒了魏縣。天龍聞訊,他的九個兄弟,烏龜,都下來幫忙,烏龜鉆進了魏縣,扛住了縣城。於是水就漲了,全城的人都得救了,直到烏龜的精魔耗盡,被天龍帶回了天堂。從此,魏縣又恢復了原來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繁榮景象。至今威縣還流傳著兩個城市,分別是“北京到南京和威縣”。每次發洪水,水漲墻高。“民歌。

千百年後,傳說由於天龍八部的保護加持,魏縣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如西漢校尉蓋寬饒,北宋開國名將潘美,唐朝護國公張等。尤其是到了明朝,朝中官員更多,被稱為“魏班超”,意思是朝廷中有壹半的官員來自魏縣。南方有才能的人嘗試做官失敗,嫉妒,憤怒。讓風水先生去北方壹探究竟。當風水師看到龜背城所在的魏縣寶地,爭奪他們的風水,阻擋他們的仕途,便暗中破壞,在壹片黑心中企圖破壞。他遊說縣令楊岐在城的四角打了四口大井,正好釘在烏龜的四爪上。清代,漳河泛濫。因為烏龜被鎖住了,它的四個爪子不能動,不能載城,導致威縣縣城被淹。魏縣被廢,並入大明。6月恢復建制1940。但這個奇妙而神奇的傳說壹直流傳至今。紀介紹道:

產於河北省魏縣。身體強壯,肌腱發達,耐粗糧。中等身材,結構緊湊勻稱,骨骼堅實厚實,肌肉發達,皮膚薄而有彈性。頭直,鼻孔大,嘴巴扁。公牛的頭略寬,眼睛大,脖子短,皮膚發達下垂。成年公牛有角且對稱,毛色多為黃色和紅色。四肢強壯,行走迅速。其體長大於身高,是役牛的良好體型,產肉性能也較高。肉質肥美,色澤紅艷鮮嫩。是做菜的好原料。牛皮可以鞣制,用於加工皮鞋和皮箱。

魏縣鴨梨簡介:

魏縣鴨梨早在北宋就開始種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清代知縣毛天琦曾有“長風回響梨葉,秋光遊遍原港”的詩句。適宜的水土條件和先進的栽培技術造就了威縣鴨梨的優良品質。其果形端正,皮大而薄,汁多肉多,渣少核小,甜酸適中,脆而可口,具有解渴潤肺、滋養肌膚的作用。馳名古今、享譽海內外的威縣鴨梨,在清代曾被用作達官貴人的貢品。1985年,在河北省水果品質鑒定會上,威縣鴨梨榮獲鴨梨系列壹等獎。65438-0995年,魏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目前,全縣已種植鴨梨654.38+0.5萬畝,年產量8.3萬噸。

  • 上一篇:開展網絡文明活動情況介紹
  • 下一篇:如何理解《詩經》體現了中國人的詩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