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天才與傳統》作者簡介

《天才與傳統》作者簡介

壹、作者簡介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由他的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奠定的。瑞典學院文學獎決定授予羅曼·羅蘭諾貝爾文學獎。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曼·羅蘭發表了壹系列反戰文章,為此遭到誹謗,不得不在瑞士生活多年。1944被稱為“歐洲良心”的羅曼·羅蘭去世了。

二、寫作背景

1886年,懷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羅曼·羅蘭考上了巴黎師範學校,但身邊的現實卻讓他抑郁迷茫,於是寫信給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尋求人生的答案。托爾斯泰熱情地寫了20到30頁的回信,托爾斯泰的“善良”言行對羅蘭的壹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20世紀初,物質利益決定壹切,欺淩弱小,暴力成為國際秩序,需要的是高尚的精神,願意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祭的榜樣。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他想為自己心中的理想精神巨人立傳,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創造壹個耀眼的太陽。他制定了詳細的創作計劃,先後撰寫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等名人傳記。

三、工作總結

誰的傳記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列夫·托爾斯泰的傳記的總稱。下面我們分別簡單總結壹下三部傳記的內容。

貝多芬生平1770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他的父親很早就對他進行苛刻的音樂訓練,貝多芬在童年很少感受到溫暖。17歲,母親病逝,貝多芬過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1792年,貝多芬離開家鄉去了維也納,開始作曲。1796年,他失去了聽力,這種痛苦伴隨了貝多芬壹生。貝多芬仍在遭受情感的折磨。他絕望、抑郁,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貝多芬以其堅強的意誌和對歡樂之聲的熱切渴望,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將個人的身心痛苦升華為壹首首樂曲,如《英雄交響曲》。貝多芬於1806年與布倫瑞克訂婚。甜蜜的愛情對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他的第四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熱情奏鳴曲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1810-1813年,貝多芬進入了音樂的全盛時期,先後寫出了第七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人們把他視為整個歐洲的榮耀。輝煌之後是黑暗。音樂的品味轉向了意大利風格,貝多芬的朋友和贊助人要麽拋棄了他,要麽去世了,貝多芬進入了極度孤獨的時期。他的耳朵完全聾了,他的指揮也因為生病而完全失靈了。他因失敗而非常痛苦。直到生命的最後壹刻,他才完成了多年的心願。1824年,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次演出。貝多芬死於1827年。他的人生是:“痛苦獲得的快樂。”

米開朗基羅於1475年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我母親六歲去世時,她被寄養在壹個石匠家裏。從小癡迷繪畫,所以經常被家裏人打。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了雕塑學校。65438年至0494年,米開朗基羅先後前往威尼斯和羅馬,完成了雕塑《悼念基督》,壹舉成名。1501年,他開始創作自己著名的雕塑《大衛》,但當時被群眾誤解了。1505年,米開朗基羅被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召至羅馬,他職業生涯的英雄時代開始了。教皇要求他建造壹座與古羅馬相稱的墳墓。因為米開朗基羅的敵人的煽動,教皇突然放棄了修建陵墓的計劃,決定重建聖彼得教堂。米開朗基羅負債累累,離開了羅馬。朱利葉斯二世死後不久,大主教美第奇成為教皇克拉門特七世。1527年佛羅倫薩爆發革命,米開朗基羅是守城工程的總領導人。當這座城市被教皇的軍隊圍困時,米開朗基羅匆忙逃離。克萊門特七世原諒了他,但他必須繼續為教皇服務。1534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在那裏度過了他的晚年。1547年被任命為聖彼得聖殿的建築師和主管。他認為這是壹項神聖的事業,所以他拒絕任何薪水。但是他的敵人使事情變得困難,以至於米開朗基羅最終沒能完成它。他在非常孤獨的情況下度過了晚年。1564年,在經歷了漫長而痛苦的壹生後,米開朗基羅在死亡中實現了永恒的安寧。

列夫·托爾斯泰1828出生於俄羅斯。母親兩歲去世,父親九歲去世。父親的去世讓他“第壹次明白了可悲的現實,他的內心和靈魂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姑姑成了他的監護人,姑姑虔誠又有愛心。這些謙卑的心幫助他認識到了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這對托爾斯泰的壹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65438年至0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學習。對學校教育不滿,主動退學回家進行農場改革。1851年,托爾斯泰/去高加索服兵役。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再次開始農業改革,希望通過興辦教育提高農民覺悟,促進社會進步。1862,托爾斯泰和索菲亞?貝爾斯結婚了。美滿的婚姻生活使托爾斯泰迅速進入創作的高產期。他完成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等。1882年,他參加了人口調查,第壹次真正看到了俄羅斯土地上的滿目瘡痍,改變了自己的貴族生活,根除了壹切享樂,壹生都在對抗文明的邪惡與謊言。他後來的重要作品《復活》是贊美人類同情心的最美最真實的詩篇。1900-1910之間,他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社會問題的爭論上。他反對謊言、暴力和各種迷信。1910 10托爾斯泰逝世,享年82歲。

第四,思想內容

苦難對“名人”的拷問和“名人”對苦難的抗爭是《世衛組織傳》的主要內容。作品多方面展現了名人的身心痛苦,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的對生活的激情。貝多芬的痛苦是壹種命運的痛苦,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痛苦是發自內心的。在與苦難抗爭的漫漫征途中,英雄們展現了巨人的力量和求生的勇氣。貝多芬不願向俗世君主低下高貴的頭顱,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在內心極度痛苦的情況下獨自掙紮。他們的人生是壹個又壹個的悲劇,而主人公也是在達到悲劇毀滅的巔峰時,才真正完成了自己英雄形象的塑造。在英勇奮鬥的人生中,我們看到的不是毀滅,而是不屈的精神。正是在這種永不妥協的奮鬥中,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意義。

動詞 (verb的縮寫)藝術特色

1.《名人錄》充滿了強烈的激情。每壹位閱讀《名人錄》的讀者,都會首先強烈感受到作品中不可抗拒的熱情,會被羅曼·羅蘭鼓舞人心的語言所心碎。羅曼·羅蘭喜歡在傳記客觀敘述之前或之後,進行抒情性的評論和贊美。這些評論和贊揚或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或自然地遵循客觀敘述,有助於讀者進壹步了解傳記,增加傳記本身的情感強度。

為了保證傳記的真實性,羅曼·羅蘭在寫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引語。讀者會經常讀到傳道者的書信、日記、詩詞歌賦等第壹手資料。對於不熟悉傳記風格的年輕讀者來說,這種寫作風格可能會引起厭惡,因為它似乎妨礙了寫作的流暢和統壹。應該說,羅曼羅蘭的寫作特點是傳記這壹特殊體裁所規定的。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誰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總稱》傳記。這本書的三位作者都是人類歷史上極有才華的偉人。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作品博大精深,影響世代相傳。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緊緊抓住這三位藝術家在各自領域的相似之處,在《多災多難的人生》111ttt.com上著力描繪他們歷經磨難的心路歷程,彰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懷和寬廣的胸懷,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壹部“英雄交響曲”。

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法國作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他的母親是壹個虔誠的宗教信徒,非常喜歡音樂,這對羅蘭日後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貝多芬的崇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80年,羅蘭壹家從法國中部城市克蘭西搬到巴黎。從65438年到0886年,他考上了久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期間閱讀了大量的文史著作。羅蘭抱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但身邊的現實卻讓他抑郁迷茫,於是給俄羅斯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托爾斯泰熱情地寫了20到30頁的回信,詳細回答了各種問題,並高度凝練地指出:“壹切團結人的東西都是善和美;讓人111ttt.com的壹切都是惡的,都是醜的。”托爾斯泰的“善良”言行對羅蘭的壹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誰傳》的寫作宗旨是崇高的,創造精神世界的太陽,呼吸英雄的氣息,讓人在痛苦失望的現實中得到精神上的支撐。誰是充滿活力的人。每壹位閱讀《名人錄》的讀者,都會首先強烈感受到作品中不可抗拒的熱情,會被羅蘭鼓舞人心的語言所心碎。

從結構上看,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看似獨立,互不相幹,實際上是內在壹致的。這種壹致性不僅源於三位大師精神上的相似,還源於羅蘭的另壹個重要思想,即歐洲統壹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

《誰的傳記》是壹部引人入勝的傳記。作者傾其所有111ttt.com,成功地讓讀者接觸到了傳記中的三位大師,分享了他們的痛苦和失敗。也分享他們的真誠和成功。

  • 上一篇:《北京的春節》問題
  • 下一篇:我急著要舞蹈家的畢業論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