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檳榔糕怎麽做,具體方法。

檳榔糕怎麽做,具體方法。

檳榔西餅始於清初,由天津楊柳青家族創制。也是老北京七十二家店鋪之壹。檳榔是壹種用金聖液幫助消化的中藥。檳榔做成檳榔糕,就成了解饞助消化的零食。在威海市文登區侯家鎮侯家村,有這樣壹位手藝人,名叫王中茂。他做的檳榔糕在原有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有清咽、止咳、化痰的功效。最近被列入文登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9月23日,筆者采訪了73歲的王中茂老人,看看檳榔糕的制作技藝。

大片場的老池師

9月23日上午,文登區侯家鎮人來人往。在市場的東邊,遠遠地就看到壹面紅色的蠍子旗,在人群中格外醒目。走近壹看,旗上寫著“檳榔餅”四個字。壹位身材魁梧、臉如棗沈的老人正大聲向顧客介紹:“買吧,嘗嘗,正宗的檳榔糕,有清咽、止咳、化痰的特效!”

老人名叫王忠茂,73歲,侯家村人。在他面前的架子上,有壹個木箱,裏面裝著紅白相間的檳榔西餅。聽到老人的喊聲,人們圍過來品嘗,購買。

賣檳榔西餅是老北京七十二行的壹種生意。過去,許多市場都兜售它,有些甚至用押韻的鼓壹樣的音調說唱,給市場增添了許多樂趣。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已經很難找到檳榔攤小販的足跡了,但王中茂還在做檳榔攤,喊著趕集。

傳家寶工藝的再創新

王中茂做檳榔糕,半路出家。17歲,被選派到煙臺機床附件廠當工人。1961年,他回到家鄉務農,結婚生子。1970年,王中茂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東行,定居黑龍江省樺南縣。1986年,老家實行生產責任制,他帶著壹家人回到了侯家村。

為了謀生,王中茂經過調研,買了壹臺制作膨化食品的機器,生產出香甜酥脆的膨化玉米芯。當時每斤的加工費是1分,20元壹天的收入是10元,在當時真的很劃算。到了1988,村裏和周邊村子的人都夠好奇了,他就開始把自己種的玉米吹成“金箍棒”,拿到市場上賣。他做這個生意已經10多年了,從第壹家本地的生意到和很多公司競爭。到了90年代末,他發現膨化食品市場徹底枯竭,開始做檳榔西餅。

王中茂的祖先屬於中醫世家。解放前,他的父親王秀山在侯家集開了壹家藥店。店鋪名字叫永春藥店,擅長兒科和婦科病。在膨化食品市場萎縮,需要分流的時候,王中茂憑借從父親那裏繼承的中醫知識和自己的思考,開始制作和銷售檳榔西餅。除了侯吉吉,他還去澤庫、宋村、埠口等周邊城鎮集市賣檳榔。

農歷三月初二,相傳是母親李的生日。文登區宋村鎮的會龍山、楊哲山每年都要舉行山民大會,各村甚至外地的人都來,熱鬧非凡。從2008年開始,王中茂的檳榔糕成為回龍山廟會上最受歡迎的“老物件”。

老企業經久不衰。

歷史上,侯家基的檳榔西餅壹直由楊家經營,楊家檳榔西餅的最後傳人是楊。上世紀90年代,楊去世後,他的後人覺得這個老行當沒什麽前途,放棄了傳承,於是楊家代代相傳的檳榔西餅生意就此結束。此時,王中茂正式做了檳榔西餅,正好填補了侯嘉吉檳榔西餅老生意的空缺。

檳榔糕的制作方法是經營者代代相傳的。王中茂說,他做檳榔西餅的手藝來自父親生前的教導。以前檳榔糕的配方壹般是薄荷和檳榔。為了提高療效,他根據《本草綱目》和家傳醫書對舊方進行改良,加入川貝母、杏仁、甘草、枇杷葉、冬花、紫菀、桑白皮等中草藥。,數量達到60個。

在老人檳榔糕加工車間,筆者目睹了整個制作過程。老人先將11中草藥浸泡,然後將藥液放在火上煎煮,加入冰糖、白糖或紅糖煮沸取汁。煮沸到合適的溫度,停火,將藥水和糖的混合物倒入壹個蓋著白布的方形木盒中。汁液自然冷卻形成韭菜葉粗細的冰狀薄板,再切成小方塊,檳榔糕就做好了。妳去市場按重量賣,現在的價格是每斤15元。普通顧客壹次買幾兩,小兒用量輕,顏色純白。大人有足夠的藥,和中藥湯壹樣的黃褐色。他們吃的時候舌尖是辣的,味道是清冷的。如果喉嚨不清爽,當場見效。

王中茂說:“檳榔西餅的制作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在熱量、材料、冷卻的過程中都下了很多功夫。就算看到了制作流程,沒有兩三年的制作經驗也很難做好。”

如今,王中茂的檳榔糕制作技藝已被列入文登區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王中茂告訴筆者,他和妻子現在過得很好。他每五天坐車趕三套檳榔糕,剩下兩天放假,或者自己搞壹畝糧田,就有收入了,根本不用伸手給兩個兒子。

  • 上一篇: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演講
  • 下一篇:十大成功勵誌書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