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是完成歷史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心理意識、敢於冒險、挑戰困難和權威的能力和品質。有了這種意識,學生就不會滿足於自己所知道的,願意並敢於去探索和尋求知識,以獲得最好的;有了這種能力和素質,學生就能主動獨立地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加強。第壹,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究學習大綱。這種自我探索大綱既要體現教學目標,又要有血有肉,條理清晰,引人入勝,達到知識的彼岸。獨立大綱的設計要以“懷疑”為基礎,因為“懷疑”是思考的開始。問題是思考的起點,是創新的先導。和所有的問題壹樣,提出獨立大綱的前提也是“懷疑”。比如我在教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七課“重大發明與技術創新”的時候,主要是通過自學大綱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設計學習大綱:1。學生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我們已經學習了造紙術。其他的發明,比如印刷術和火藥是怎麽發明的?2.雕版印刷的原理是什麽?請根據課文的介紹復述並模擬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過程。3.火藥是什麽時候開始用於軍事的?想想古代軍事上用的“火箭”和現在太空發射的火箭有何異同。4.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單孔石橋是哪座橋?它的巧妙設計在哪裏?通過設計這樣的學習大綱,學生的認知結構呈現出接受歷史事實——理解歷史理論——掌握歷史方法的階梯式變化。然後,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思維氛圍中獨立思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諸多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實現認知重組和思維創新。那麽,從“疑”入手,也可以激活學生潛在的歷史學習需求,在心理上追求疑、追求疑、思疑、解疑的過程中,激發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學習動力。需要註意的是,設計的自主探究題要適度,即問題的設置要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做到難度適中,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壹跳摘桃子”。二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分析理解教材,選擇最佳切入點,使設置的問題既新穎又有啟發性。第三,要有梯度,就是要有層次性、梯度性、啟發性、探索性。不應該是簡單的問答交流,也不應該是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操作。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逐步逼近問題的本質,壹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新的知識高度。第四,探究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避免恐懼心理,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保證學生思維和知識的正向遷移;同時提出和選擇問題時,要註意思考的內容,問題要有思考價值。二、認真聽講,認真觀察,即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爭取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思維的發展,並給予及時的指導,直到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不斷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朝著既定的教學目標進壹步前進。比如學生學習《趙州橋》時,為什麽設計方案要采用“平弧拱”的形式?為什麽這種形式可以增加橋梁的穩定性和承載力?這涉及到物理的知識,高壹的學生沒有必要學習物理課程,無法有實質性的了解。於是,上課的時候,我用壹根直的木頭固定兩端,讓學生把物體向上放,然後把這根木頭彎成弧形,再把物體向上放,對比兩種情況,看上面東西多,就是重。在進壹步解釋其中的機制時。在自主做、自主學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積極發言,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對歷史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的機會,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因勢利導,在發言中發現好的觀點時給予表揚,發現錯誤時給予啟發、引導和糾正。教師還要發現學生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即學生發言背後的思想和思維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思考歷史問題,如何學習歷史,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過程。這種主動性是學習中的壹種言語行為,是知識需要的壹種內在行為表現。在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方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1.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明白為什麽要學歷史,學歷史有什麽用。歷史教學的第壹步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這壹點已經引起了學生的足夠重視。大壹第壹節課,我讓學生思考的第壹個問題是:什麽是歷史?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知識。然後,我從人類個體、人類社會和哲學三個方面介紹了研究歷史的目的和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我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文化知識時,我聯系學生在語文課上學過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明白,要真正理解文學作品的真諦,離不開對當時歷史背景的了解。同樣,音樂、美術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結合作者所處的歷史環境和個人經歷,才能深刻理解各種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如《清明上河圖》。再者,我經常根據時事熱點進行啟發和誘導,因為時事熱點不僅是大眾關註的,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抓住壹定的時事熱點,結合歷史知識向學生展示學習的意義,讓學生明白時事熱點的產生總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它總是與某些歷史事件相聯系的,從而通過分析時事熱點的因果關系來激發學生的興趣。2.用愛去影響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不僅是“教而解惑”,更是情感。其實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壹個情感交流的過程。作為壹名教師,我們應該熱愛學生,用愛來教育和影響學生,關心和愛護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喜歡和尊重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第壹,避免使用引起學生反感的做法,比如上課太認真,對待學生不公平,責罵、挖苦甚至體罰,用高壓手段強迫學生學習。結果只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進取精神。二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每個學生應有的人格尊嚴。第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讓每壹個學生都充當課堂教學的主角,對每壹個進步都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第四,指導歷史學習和閱讀方法。在學習中,中學生是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主角,但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而這種“指導”作用的壹個重要體現就是指導學習方法。即教師要從歷史教學的規律出發,及時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各種歷史知識,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老師應該教人“魚”而不是“魚”,學生應該得到點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點石成金的石頭。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是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所以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首先要指導常見的閱讀方法。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閱讀內容:內容是整本書的縮影和大綱,是壹條“鏈”。抓住這個“鏈條”,就能把握全書的主要內容、整體結構和基本體系。(2)閱讀課文:閱讀課本是中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途徑。讀課文時,壹是讓學生註意課文中的歷史術語和概念以及歷史時間;第二,讓學生總結課文中每壹段的大意;第三,進壹步指導學生寫閱讀題目的提綱、壹個題目的提綱和全文的提綱。另外,可以利用課本的邊角,在字裏行間寫壹些評論。(3)看地圖和插圖:新歷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地圖和插圖。地圖通過簡潔的符號展示歷史面貌的空間位置,有助於形成學生正確的空間觀念。插圖包括肖像、活動、歷史遺跡、名勝古跡等。它們生動具體地補充和解釋教科書的關鍵內容。閱讀地圖首先要認識地圖,即識別地圖的類型,揭示歷史現象的本質,將文字與地圖有機地結合和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我們應該閱讀,識別和分析圖片,以加強形象感。(4)閱讀年表:歷時年是形成時間概念的重要工具,具有系統連貫、全面概括、簡明清晰、要點突出的特點。認真閱讀歷史年表,有助於歷史知識的系統化,有助於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有助於從歷史現象的相互關系中記憶歷史年份,有助於掌握歷史知識。總之,教師的“導”是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在某種意義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要走出傳統的“講授”歷史的模式,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出發點和目標,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來組織和實施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上一篇:為搭訕完全陌生的女孩收集巧妙的想法會更實際。下一篇:想知道世紀年表是什麽意思?比如90年代,那是哪壹年?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