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新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引導我們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紀律的新壹代。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瘸子不迷路,可以追上誤入歧途的人。”雅斯貝爾斯在《什麽是幸福》壹書中說,教育的過程首先是壹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後它成為科學知識的壹部分。他把“精神成長”放在“科學知識”之前。

初中是學生世界觀逐漸形成的時期。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學校德育是由學校舉辦的各種德育活動和各學科的德育活動組成的整體,各學科負責自身特點形成的德育任務。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註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重視科學態度和方法的教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課堂滲透,德育內容逐漸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生頭腦,使學生心靈得到滋養。滲透是真正做到知識和思想的統壹,達到水乳交融。除了課堂滲透,老師還需要有壹定實力做好課外活動。課外活動中的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切實可行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

壹,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要以物理學史和建國以來物理學取得的成就為依據。在物理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課堂教學、習題、實驗和課外活動向學生介紹中國物理學發展史,利用圖片、幻燈片、電影、網絡等媒體手段,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物理教學中。具體方法可以如下:1,介紹古代中國。

初中生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發現教材中的定律和物理單位大多以外國人命名,容易產生民族自卑感。針對這種情況,我有意識地結合課堂教學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在物理方面的傑出貢獻。說到聲學,我就說故宮天壇的回音壁。說到光學,我就告訴妳,我們國家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寫的墨經裏就已經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說到杠桿,我會告訴妳,早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利用杠桿原理制作了搗糧食的小袋,從井裏抽水的橙棒,以及現代社會仍在廣泛使用的秤和杵。在學習電磁現象時,向學生介紹了中國四大發明之壹的指南針。早在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鬼谷子》、《淮南子》等書裏就有“磁石呼鐵”的記載。北宋科學家沈括在1086中編輯的《指南針》詳細描述了手工制造指南針的方法,並首次明確指出了磁偏差。向學生介紹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探索自然界的物質本質,提出了“五行說”、“元氣說”、“原子論”。這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是世界壹流的,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國近代物理學為什麽落後了?只是因為長期的封建統治壓制了生產力的發展,封建專制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殺了人才,讓學生了解中國科技現狀及其落後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認識中國的國情,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努力奮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物理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在核物理研究領域,原子彈氫彈的爆炸,在航天領域,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和回收,超導技術研究壹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與學生緊密聯系的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有更明顯的教育作用。組織學生成立物理興趣小組。在圖書館和網上收集科技信息,讓學生及時了解中國的科技成就。

每節課教學任務完成後,我都有意識地給學生講錢學森、李四光等科學家的故事:新中國剛成立時,他們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還給學生講了工程專家詹天佑、橋梁專家茅以升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了科學家不僅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充滿了愛國熱情。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在不知不覺中把熱愛祖國的思想註入學生心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在課堂上用中外物理學家的事跡和格言來教育學生的人生和價值觀。

在講授牛頓第壹運動定律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牛頓的名言“我就像壹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爾撿到壹個美麗的貝殼。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過這句名言,可以教育學生在學習中謙虛謹慎,在講授焦耳定律時,介紹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堅持。他是自學的。安培和奧斯特堅持不懈堅持實驗的故事;還有我們國家的兩位開國元勛鄧稼先和錢學森,他們沖破重重阻礙,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和富裕的條件,帶著飽滿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誌回國;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大科學家王告別了生活安逸的北京,來到人跡罕至的西北高原十幾年。物理學家的求實態度,百折不撓的意誌,刻苦鉆研探索的精神,只為奉獻不為的美德,都是教育學生的好教材。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艱辛,認識到自己應該百折不撓,勤勤懇懇地學習科學。

第三,理論與法律相結合,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註重從客觀事實出發,以實驗為基礎,結合相關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要舉出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的例子,把握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正確分析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頓第壹運動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的光反射定律、歐姆定律、能量轉化守恒定律等,都體現了知識來源於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結論是許多科學家經過反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總結出來的。教師在課堂演示實驗時應註意規範操作和真實記錄。

第四,在實驗教學中,滲透學生探索精神和個性的培養。

物理學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的操作和現象的觀察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基礎的觀念。教師的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的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如果分組進行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實驗結果的交流可以加強學生自信心和虛心的培養。在處理實驗數據時,教育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美德。將壹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也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使他們不斷探索的創新意識逐步形成。

5.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團結合作精神,體驗合作的樂趣。

許多物理學上的偉大成就是通過許多科學家之間的合作和相互幫助取得的。比如法拉第擅長實驗研究,麥克斯韋擅長理論概括。麥克斯韋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利用數學知識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電磁場理論的基礎。楊振寧和李政道壹起工作,最終發現了宇稱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學中,利用這些典型案例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的正確教育。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是學生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物理課程的特點,不可能在物理教學中直接進行德育教育,更多的只能是滲透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學中把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是牽強附會、違反教學規律地機械套用,就壹定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因為潛移默化的滲透往往比顯性的正面灌輸更能吸引學生。教學實踐壹再證明,老師的壹句話,往往能讓學生銘記於心,終身受益。

  • 上一篇:道德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 下一篇:恒大員工獨家透露,每月淘汰5%是真的,今年不會推出汽車產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