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古詩詞內容。貼近孩子生活的古詩詞,孩子學起來通俗易懂,有趣。例如,在羅的《鵝頌》中,鵝是孩子們最熟悉和喜愛的動物之壹。熟悉它的外貌特征,白毛,紅掌,長頸,熟悉它的高音,熟悉它在河裏遊泳的場景。所以比較好理解,詩自然就印在腦子裏了。再比如李白的《靜夜思》,白居易的《告別古草》,都是貼近兒童生活、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好作品。
2.選擇符合季節的古詩詞內容。壹年四季,都有很多詩人贊美當季獨特風景和景色的古詩詞。為了加深兒童對每個季節景物的印象,保持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應從兒童的實際理解能力出發,充分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在實施主題教育的過程中,選擇壹些相關內容配合教育。比如冬天梅花開了,帶孩子去看梅花。在了解梅花的形狀特征和特點後,學習古詩“梅花”,然後畫出梅花,讓孩子們對冬天獨特的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秋天,我們可以學習壹些古詩,如張繼的《秋思》和杜牧的《山行》。
3.選擇符合節日主題的古詩內容。中國壹年有很多傳統節日。為了讓孩子感受節日的氣氛和獨特的習俗,激發他們的情緒,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選擇與節日有關的古詩內容。比如學習王安石的《壹月天》春節快到了。清明節可以學習杜牧的《清明節》和王維的《在山上度假想我山東的兄弟們》重陽節教育孩子。
二,古詩詞教學環境的靈活性
1.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古詩詞。每周帶孩子出去參觀、遠足時,可以隨時選擇場景教孩子學習古詩詞。如果在公園裏觀察荷花活動,讓孩子看到並談論荷花和荷葉的顏色,蓮子和對聯的用途,然後學習《采蓮歌》,讓孩子輕松愉快地玩、看、想、學。
2.在正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習古詩詞。課堂活動是教師有目的地選擇古詩詞內容,準備教具,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孩子在自覺的狀態下學習,學好。比如學習何的《家書》,先展示四幅畫,讓孩子觀察畫中人物的變化,想象這是講什麽的。然後用故事來解釋古詩詞的含義,讓孩子理解。然後展示有節奏的單詞,學習有節奏的背誦。然後創作動作加深印象,最後聽音樂唱古詩詞,體會它的意境。這個學習過程對孩子來說是輕松愉快的。
3.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古詩詞。將古詩詞教學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孩子通過學習得到教育。比如每天吃飯的時候,孩子會把米粒灑在桌子上和地上,不經意間浪費了食物。所以在飯前,可以和孩子壹起學習《同情農民》,讓孩子明白大米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辛苦和汗水買來的。孩子們應該懂得珍惜勞動成果。以後孩子吃飯時不小心把米粒掉在桌子上,會忍不住說“每粒都是硬的”,把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
第三,古詩詞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1.講故事。孩子們對故事百聽不厭。把壹些孩子聽不懂的古詩詞做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動情地講出來,讓孩子從故事中理解古詩詞。
2.圖形與圖形結合法。插圖和圖文結合的方法,就是把要學的古詩詞的圖片、插圖、文字壹個接壹個地展示在孩子面前,給他們壹種直觀的視覺效果。這種方法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比如教古詩《望二十三裏》,先展示壹幅完整的圖畫,讓孩子感受自然優美的田園山水畫,然後說出畫中的自然風光是什麽,再展示圖解,讓孩子壹看就懂,壹下子就學會了,同時展示課文,讓孩子看到有多少字,數壹數每句話有多少字,用空格表示節奏,讓孩子有節奏地讀。
3.動作表演法。動作表演法是在孩子對古詩詞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用動作和表情來表達內容,既能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比如古詩《梅花》中“墻角有幾個李子,韓玲獨開,遠觀不是雪,卻有壹股淡淡的清香”,孩子會主動創造動作,左手向前方張開,右手食指點幾下,表示有幾個李子。雙手合十,掌心不動,手指緩緩分開,表示梅花在寒雪中獨自綻放。不停地搖妳的手意味著它不是雪花。手從正面拍打到鼻子,表示梅花的香味撲鼻而來。這種方法可以增加活動的氣氛,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獲得壹種成功感。
4.欣賞唱法。不同內容的古詩詞配以不同旋律的音樂,如古詩詞《詠鵝》,旋律活潑明快,節奏鮮明。古詩詞《遊子頌》、《梅花》旋律舒緩、抒情、流暢,聽起來很美。再比如古詩《告別古草原》,旋律激昂,聽起來催人奮進。小孩子特別喜歡唱古詩。他們在演唱古詩詞的同時,不僅能感受到音樂之美,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還能深刻體會到古詩詞的意境。
通過以上各種方式,培養了孩子對唐詩的興趣。孩子們在掌握了壹定數量的唐詩之後,會進壹步品味詩中的寓意、感情、景物,進而得到陶冶和升華,才能拾起中國古代文學中這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