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建國前夕,文藝界就在醞釀和討論革命文藝的新使命,3月22日,1949,華北文化藝術委員會和華北文聯舉行茶話會,招待文藝界人士。郭沫若提議召開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成立新的全國文藝團體會議,得到與會者的壹致同意。
7月2日,第壹次文學代表大會正式召開,與會代表824人,郭沫若為總主席,茅盾、周揚為副主席。這次大會得到了黨中央的關懷和支持。開幕式上,朱德總司令代表黨中央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並對文藝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寶貴意見。朱德說:“我們的國家將在經歷許多困難之後達到壹個光明和繁榮的時代。我們相信,我們的文學藝術,在經歷了困難時期,克服了自身的缺點之後,壹定會到達壹個光明繁榮的時代。人民要繁榮,真正和人民站在壹起的文藝也要繁榮。”這是新時代到來之際,黨對文藝大軍的期待。
大會期間,毛澤東主席也親自出席了會議,並向代表們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妳們召開的大會是壹個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全國人民希望的大會。因為妳們都是人民需要的人,妳們是人民的作家,人民的藝術家,或者說是人民文藝工作的組織者。”朱德總司令的講話和毛澤東主席的講話都包含著壹個中心思想,即新中國的文藝工作者必須為人民服務。這是新中國文藝發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文藝繁榮的首要前提。
第壹次文學代表大會就是圍繞這個中心議題來討論文藝工作的。會議聽取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的政治報告,郭沫若的《為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鬥》的總報告,茅盾、周揚分別總結國統區和解放區革命文藝運動的報告,強調了兩個問題:壹是文藝隊伍的團結和廣泛統壹戰線的發展,二是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經過充分討論,大會作出決議:“壹致認為,他們在毛澤東主席的文藝方針下為中國文藝工作者指出的今後的方向和任務是完全正確的。”
此外,《代表大會宣言》中指出,“文藝工作者和勞動人民的結合,使中國的文藝有了新的面貌”,“今後將繼續執行這壹方針,進壹步和廣大的人民、工農兵結合起來。”
最後,代表大會產生了以郭沫若為主席,茅盾、周揚為副主席的全國文學藝術界組織——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全國委員會。會後成立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下屬的各種協會,如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全國戲劇家協會等。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壹個良好開端,第壹次文學大會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首先,這次代表大會根據以《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代表的毛澤東文藝思想體系,確定了文藝的大政方針,為新中國文藝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周恩來在政治報告中指出,文藝工作者應該大力歌頌在革命戰爭中作出巨大貢獻的工人、農民和人民解放軍。郭沫若在開幕詞中明確主張“創造為人民服務的文藝”。他從分析五四以來新文藝運動的性質和歷史經驗入手,說明文藝必須和群眾相結合,這是文藝興旺發達的必由之路。
其次,這次文藝代表大會促進了我國各文藝隊伍的大團結,對進壹步鞏固和擴大文藝界的統壹戰線,改進文藝界的民主作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保證。郭沫若的總報告也強調了文藝界統壹戰線的重要性。他說:“現在,偉大的中國革命的勝利震動了所有過去沒有參與革命的人。這就使文藝統壹戰線有可能獲得比過去更廣泛的基礎。”他特別指出了統壹戰線內部的團結和批評的關系:“正如在文學和政治中壹樣,統壹戰線中有不同的階級,所以自然有不同的藝術觀點。這些不同的觀點不能壹下子達成壹致。所以我們容忍這些不同觀點的存在,但除了首先在政治上團結起來,我們也希望在文藝為人民服務的立場上團結起來。希望通過文藝界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文藝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實現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同壹目標。.....只有團結,沒有批評,統壹戰線就無法鞏固。文藝界要有健全的民主作風。”後來的實踐證明,這些得到全體代表壹致擁護的基本精神,對以後文藝運動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沒有這種“健全的民主作風”,我們的文藝事業就會受到損害。
第壹次文學大會是“當代文學”的起點。它在思想鬥爭和思想改造的基礎上,原則上吸收了五四革命文學傳統的戰鬥力量。它在總結和回顧40年代解放區和國統區文學運動和創作的基礎上,把以延安文學為代表的文學方向指定為當代文學的方向,為文學運動的文學創作、理論批評、方針政策和發展方法制定了規範大綱和具體規則。它標誌著中國文學進入了壹個新階段。
在這次會議上,周揚總結了解放區文藝工作的經驗,提出“除了思想領導以外,還必須加強對文藝工作的組織領導”。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是第壹次文學代表大會成立的全國性文藝團體,是國家和執政黨組織和領導文藝工作者的組織。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下屬的協會也相繼成立。這些機構的性質、形式和功能既繼承了20世紀30年代“左聯”的經驗,也直接借鑒了蘇聯作家協會的經驗。作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作家協會的重要刊物,《文藝報》和《人民文學》也是在文學代表大會後創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