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
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西部,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中心,東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靜,西鄰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南接杜泉省會石阡,北依涪陵,匯入長江。通尊公路幹線貫穿縣城東西,黃金水道烏江縱貫南北。是貴州東北部連接湘、渝、川的水陸交通要塞。山川秀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全縣面積2230.5平方公裏,轄13個鎮、14個民族鄉,有漢族、土家族、仡佬族、蒙古族等17個民族,人口64萬余人。由於烏江幹流貫穿思南縣城78.13公裏,形成了自然迷人的景觀,將霧靈山脈和大樓山脈分隔開來,形成了獨具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地形。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思南位於貴州東部銅仁地區西部,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中心。東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靜山,西鄰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南接杜泉石阡,北接流入長江的重慶涪陵。通尊公路幹線貫穿縣城東西,黃金水道烏江縱貫南北。是貴州東北部連接湘、渝、川的水陸交通要塞。山川秀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全縣面積2230.5平方公裏,轄13個鎮和14個民族鄉,有漢族和土家族。有仡佬族、蒙古族等17個民族,人口64萬余人。由於烏江幹流貫穿思南縣城78.13公裏,形成了自然迷人的景觀,將霧靈山脈和大樓山脈分隔開來,形成了獨具喀斯特地貌的喀斯特地形。
[編輯此段]自然地理
壹、地理概論
地理坐標為東經107 52'-108 28 ',北緯27 32'-28 10 '。分別與印江縣、石阡縣、鳳岡縣、德江縣接壤。該縣位於貴州高原至香溪山大坡地帶的北緣,武陵山與大婁山之間。受構造、巖性和烏江水系控制,呈現出峰叢山地、平緩丘陵河谷、河谷、石林等多種地貌。境內最高點為東南邊緣的張紫妍,海拔1434m,最低點以北的烏江海拔343m,最大相對高差1091 m
烏江幹流自西南向東北,從烏江谷底到山間盆地,再到東部和西北部的障壁山,將全縣分為東西兩部分,形成了東緣西北高,中部烏江河谷低,東西緣向烏江傾斜的“V”字形地形基本輪廓。縣內河流屬烏江水系,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縣,縣內河流長度78.13km。兩側支流呈樹枝狀,流域面積20km以上河流28條,總長533.25km,其中烏江思南段78km,河網密度24.3km/100km。
根據地貌形成的內外動力和地表形態,本區地貌可分為構造侵蝕、溶蝕、低山河谷、溶蝕、侵蝕和堆積四種類型。
二、地層巖性
縣內出露地層從老到新依次為寒武系、奧陶系、誌留系、二疊紀、三疊紀。三疊系和二疊系地層出露最廣,其次是誌留系和奧陶系,第四系偶見。缺失的地層有泥盆紀、石炭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第三,地質結構
思南縣在地質構造上位於雪峰古陸穩定地臺西緣,與黔北太隆遵義斷拱處於鳳岡東北構造變形帶。因此,斷層和褶皺的發育造就了思南縣獨特的地質地貌環境。主要表現為NE和NE兩組結構體系。以NE向構造為主,形成於燕山期,由平行排列的褶皺和高角度擠壓斷層組成,為曲折排列的扭動構造形態。褶皺和斷層向東呈“S”形彎曲,彎曲部位發育張性和扭性斷層。向斜開闊,背斜狹窄。主要褶皺有徐家壩向斜、湯頭向斜和英吾溪背斜。主要斷層為大河壩和石阡擠壓斷層。第二,雪峰期之前形成的北東向構造,主要以壹系列大致平行的壓扭斷層為特征。本區以思南壓扭斷層和湯頭壓扭斷層為主,為區域性大斷層。
第四,地質災害
思南位於思南、湯頭、石阡區域性活動斷裂帶上,新近紀晚期構造活動頻繁。根據思南州郡誌記載,思南是微震區。從1884到2000年,* *共發生地震10余次,有記錄的最大震級為5.25級,相當於6.3度。最近1996年8月8日發生3.8級地震。65438至0995年,思南縣地震基本烈度被國家地震部門確定為小於ⅵ度。
動詞 (verb的縮寫)自然資源
重晶石礦床為低溫熱夜礦床,分布於溫家店鎮、大壩場鎮、溫家店老家島重晶石礦。沒有地質工作,只是地表測量,長約1.5KM,寬12 ~ 15m,厚8 ~ 1om,地表出露壹個長500m的重晶石礦。
汞礦床包括沙場汞礦床和六井汞礦床,均為熱夜礦床。沙場汞礦和六井汞礦分別位於天橋鄉和長壩鄉。沙場汞礦位於大壩場背斜中,汞礦圍巖為下寒武統清虛洞組(∈1q)灰巖,汞含量為0.009 ~ 0.561%。六井汞礦化點辰砂產於∈2-3,1n上水坪、櫻桃的破碎白雲巖、方解石晶洞或方解石脈中,粒度0.1 ~ 0.2mm,礦化微弱。
鐵礦資源賦存於上二疊統吳家坪組和中上寒武統婁山關群底部。賦存於上二疊統吳家坪組底部的徐家壩向斜西翼,已發現的鐵礦資源有徐家壩鎮沙沱鐵礦、張家寨鎮蓋草鐵礦和東華鎮小武基鐵礦。鐵礦由含黃鐵礦的粘土質泥巖風化而成,鐵礦呈層狀透鏡狀產出。礦體沿斜坡延伸的長度取決於風氧化帶的深度。TFE為30 ~ 45.26%。S: 0.051 ~ 1.2%,P:0.032 ~ 0.5%,(Cao+MgO+SiO 2+HL 203):0.3 ~ 0.5%。上述鐵礦點均未開展系統的地質工作。賦存於中上寒武統婁山關群地層中的鐵礦只有大壩場鎮大興鐵礦,為氧化鐵礦。經取樣分析,TFE為66%,1958年大躍進時由國營大興鐵礦冶煉開采。
鉛鋅礦床位於大河壩背斜軸部,產於次級斷裂帶中,屬熱夜礦床。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思南山川秀美,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神奇的烏江峽谷,境內各種天然洞穴,奇妙的石林景觀,讓人流連忘返,流連忘返。思南縣是壹個美麗的文化古鎮,依山傍水,享有“小重慶”的美譽,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改革開放以來,思南以其獨特的優勢地位、優越的資源、優惠的政策和優質的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遊客。
[編輯此段]農林牧
思南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年平均降雨量1154.3mm,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90天。耕地總面積432890畝,其中耕地28萬畝,適宜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油菜、蠶桑、中藥材、林木、果蔬。全縣有大小水利工程1005處,灌溉面積18萬畝。全縣糧食總產量超過25.3萬噸,烤煙1.85萬噸,油菜1.3萬噸,蠶繭300噸,生豬出欄,鄉鎮企業產值1.2億元。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和衛生
思南歷史文化悠久,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占有壹席之地的傳統文化。其中以思南儺壇戲、花燈、龍燈著名,其中思南儺壇戲被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起源於古代儺舞和儺儀,是以驅邪賞神為目的的民族民間戲劇。它在宋代得到了發展和成熟。表演包括開壇、閉壇等二十四個和聲。宗教儀式和世俗戲劇夾雜其中,有唱、做、玩等各種花樣。有時候,徐家壩的花燈最有名,二胡作為伴奏花燈作為男女雙對話說唱的布景。說唱內容多以當地人感人的愛情故事為主。
悠久的教育文化歷史構成了思南的光環。隋唐時期設立了學院派,元代設立了私塾和儒家書院。明清考中進士36人,總數321。思南師範同樣以教學質量聞名,是貴州三所重點師範學校之壹。思南中學和思南師範學校都是省重點學校之壹,思南師範學校被教育部定為“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加強教師培訓項目學校”擁有百年歷史的思南中學,是全省唯壹壹所二類省級示範高中。1984以來,高考錄取率每年都在95%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
反映悠久歷史的是創造歷史的人。它們像西南天空的星星壹樣閃耀。明朝入土,後升任兩廣使的邱天,以壹篇《以宏文教開秀才部》奏請明成祖,讓貴州開了壹個科學場。此後,貴州文化教育蓬勃發展,人才輩出,直接直逼中原;李傕,王陽明的弟子,被明神宗皇帝封為“江南君子,中韓理學名臣”,與王陽明齊名,為世人所羨慕;原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軍長鄺繼勛,戰功卓著。廖錫龍將軍,現為軍委總後勤部部長,原成都軍區司令員,曾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令敵人聞風喪膽,更是思南的光榮和驕傲。
目前,全縣有高中4所,初中23所,九年壹貫制學校4所,完全小學210所,小學及教學點239所,幼兒園10多所,在校生12多萬人。從1977恢復高考到2000年,* * *向全國高校輸送了近兩萬名學生。從2001開始,全國每年都有2000多名學生考上高校。
[編輯本段]交通通信
思南水陸交通便利,國內外總長3841公裏。通尊公路貫穿全境,連接川黔、湘黔鐵路。烏江是國內交通的骨架,通航水域137公裏,其中烏江思南段78公裏,水面寬度200-340米。客貨碼頭八座,各類船只數百艘,200噸貨船暢通無阻,沿江至涪陵,入長江。326國道從縣城西北附近經過,303省道從縣城穿過,西接326國道,東至印江縣城。也是遵義到銅仁的主要交通幹線。
“十五”期間,建成了74個移動基站,發展了VPMN網絡,移動通信網絡實現了農村地區的手機通。全縣移動用戶達到3萬戶,聯通用戶1萬戶,固話用戶2.6萬戶,小靈通用戶1萬戶,寬帶用戶1.2萬戶。全縣交換機總容量30592門,實現了鄉鎮之間的程控電話通信。完成了336個行政村的通信設施建設,建成了集農村無線固定電話接入網、車載電話、光傳輸、數字和數據寬帶網、自動數據監控於壹體的現代通信網絡。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全縣經濟快速增長,主要指標完成好於預期。隨著能源電力工業、小城鎮建設、畜牧業產業化、苦丁茶、中藥材生產五大產業的全面推進,全縣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十五”期間,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1億元,年均增長9.3%(計劃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6億元,超過“十五”計劃目標,比“九五”期間增長3倍,年均增長47.5%。財政總收入超過1億元,年均增長10.5%(計劃9%);地方財政收入8005萬元,年均增長11.1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消費品平均價格漲幅在4%以內。
[編輯此段]社會發展
“十五”期間,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以“兩基”為重點的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投資8400萬元,改擴建校舍1.91.8萬平方米,新建遠程教育接收站70個。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1.07%。高中教育取得新進展。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的貢獻逐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公共衛生體系設施和農村衛生設施進壹步加強。全縣“五苗”接種率達到80%以上,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到265438±0.6‰,壹級甲等門診覆蓋率達到58.68%。
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移動基站74個,發展了VPMN網絡,移動通信網絡實現了農村到農村的手機通信。全縣移動用戶達到3萬戶,聯通用戶654.38+000戶,固話用戶2.6萬戶,小靈通用戶654.38+000戶,寬帶用戶654.38+02戶。全縣交換機總容量30592門,實現了鄉鎮之間的程控電話通信。完成了336個行政村的通信設施建設,建成了集農村無線固定電話接入網、車載電話、光傳輸、數字和數據寬帶網、自動數據監控於壹體的現代通信網絡。
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2005年底,總人口控制在64.5萬人左右(計劃控制在65萬人以內)。25個鄉鎮政府建成了有線電視轉播系統,平均28個節目。廣播覆蓋率提高到85%,電視覆蓋率提高到95%。中國思南土家族燈會暨思南中學百年校慶成功舉辦。“雙擁”工作成效顯著,再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建成了國家基本站大氣地面監測系統、9個鄉鎮雨量觀測點和2個自動氣象站,開通了“12121”氣象信息自動查詢系統。縣級檔案館達到貴州省二級標準,68個縣級機關和27個鄉鎮檔案館分別達到等級標準。體育、新聞、檔案、統計、農業區劃、殘疾人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不斷推進法治縣建設,完成了“四五”普法教育,維護了社會穩定,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突出,榮獲全省“平安工程創建示範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