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誠信教育
【摘要】誠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範,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目前,大學生中存在壹定程度的誠信缺失。本文分析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原因,並探討了誠信教育的途徑。
作為公民的道德標準,誠實、不欺詐、信守承諾是其基本內涵。在中國漫長的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指導思想的傳統社會中,誠信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在現代社會,傳統的誠信道德得到了繼承和發展。誠信不再僅僅是壹種道德義務,而是成為倫理、經濟、法律等社會義務的綜合規範,是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之壹,是現代社會文明和社會秩序的必要條件。傳承傳統美德,規範道德行為,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是每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然而,面對社會上的壹些欺詐、腐敗等不良風氣,被視為壹片凈土的大學校園也存在誠信缺失的問題。因此,分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壹項緊迫任務。
壹,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原因
(壹)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抄作業之風比較嚴重。在大學制定的教學計劃中,給了學生大量的自學時間來預習、復習課程或涉獵課外知識。但現在,許多學生把自學時間花在打牌下棋、網上聊天、出去玩和玩電子遊戲等。到了交作業的時候,這些學生就借別人的作業,花20分鐘完全抄壹遍。這種行為在大學生中普遍而嚴重。
2.考試作弊之風屢禁不止。雖然高校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不僅對考場紀律有嚴格的規定,對監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的考核,但學生作弊手段層出不窮,作弊手段防不勝防,成為高校非常頭疼的問題。
3.在簡歷上作弊。隨著高校擴招和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以及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高校畢業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有些同學為了增加求職成功的幾率,在簡歷上大做文章,塗改成績,誇大事實,制造假證件,編造經歷,絞盡腦汁玩各種欺詐手段。
4.還不如還助學貸款。為確保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壹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發展國家助學貸款是壹項覆蓋面廣、支持力度大、深受學生歡迎的重要舉措。政府無抵押助學貸款政策,是對貧困學生的關心。按期還貸取決於學生的誠信和學生應有的對社會的感恩之心。但是很多借了錢的同學,還不如答應還貸的同學。導致學校和銀行經常處於尷尬的境地,這是大學生誠信差的壹個重要表現。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誠信缺失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大學生道德素質的下降,而應理性分析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諸多現實原因。
1.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成長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他們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也深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成分和利益、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日益明顯;此外,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西方文化和價值觀日益滲透到大學生的意識形態中,使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多樣化。這些新變化造成了大學生認知的錯位,即不誠信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謀生的手段,甚至是獲取更大回報的途徑。這種負面效應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不可低估。
2.家庭教育對學生誠信形成的影響。中國的家庭教育長期強調智育。只要考高分,考上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壹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註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忽視了孩子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對孩子的不誠信行為不夠重視;另壹方面,部分學生家長無法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不誠信缺陷也是導致部分學生誠信危機的原因之壹。
3.學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壹個無形的環境,壹個公正的制度對構建良好的學校道德有著無聲的力量。然而,許多高校的教育制度長期存在偏差,影響了學生誠信素質的培養和形成。壹是學校德育目標過於籠統,層次不清,順序不清,不能反映學校德育的實際需要,可行性不夠,操作性不強。第二,學校為了生存和發展,重智育輕德育,弱化學生的思想教育,不註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德育流於形式。第三,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單壹,內容抽象,脫離實際,只強調思想灌輸,忽視道德實踐,以至於很多學生對道德教育的認識只停留在理智層面,沒有達到理性的認識,沒有形成內心的信念和行為習慣,以至於學生“明知不為而為之”。第四,學校德育評價體系薄弱,缺乏日常檢查和監督。大學生失信的普遍現象是失信預期成本小於守信預期成本,而失信收益高於守信預期成本。
第二,探索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壹)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誠信水平。
由於大學教育的長期封閉,誠信教育更加抽象。然而,近年來,隨著信用貸款進入校園,學術腐敗事件不斷發生,師生信用問題受到銀行、用人單位、科研單位、政府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註。在這種情況下,誠信教育顯得具體而緊迫。因此,必須盡快在高校開展誠信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誠實守信意識,將誠實守信內化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提高大學生的誠信,壹個重要的前提是培養他們的敬業精神、責任感、平等競爭意識、獨立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我們應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重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要把“誠信”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開發國家優秀德育資源和優秀德育資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大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大學生“誠信”教育打牢基礎。高校還應充分發揮校園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大力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開發健康積極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成為高校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
(二)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對於誠信檔案。
信用本來是道德層面上的規範,但壹旦道德難以維持信用,就需要建立在制度上。目前社會上存在大量的信用缺失現象,因為守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益和相應的鼓勵,失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得到了不應得的利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規則體系,建立信用檔案和失信懲戒機制,懲戒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和個人,獎勵誠實守信者,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同樣,在高校,也需要建立學生個人信用評價機制,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控和糾錯,引導學生誠信行為,促進學生誠信習慣的培養。這將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促進整個社會誠信觀念的提升和誠信氛圍的營造。從目前的教育機制來看,約束機制還不夠完善。因此,高校必須創造壹個信用環境和信用機制,這樣才能約束大學生的各種行為。要認真總結分析大學生在校期間遵守紀律和契約的行為,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每學年對大學生信用指數進行評估,將作為大學生評優和信用貸款的主要依據。
(3)狠抓落實,持之以恒。
對大壹、大二學生進行基礎的“誠信”教育,要讓他們明確“誠信”的含義及其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專心學習,誠實考試;對大三學生進行專業方面的“誠信”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方面的“誠信”教育;對於高中生來說,我們應該註重面向社會的“誠信”教育。這樣既能讓他們在步入社會前接受紮實的“誠信”教育,也能延續大壹、大二、大三的“誠信”教育。有必要教育大學生做好充分準備,迎接社會對其“誠信”意識的考驗。
(四)加強實踐,取得實效。
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和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體驗禮讓誠信的具體含義和做法,體驗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現在的大學生面臨著就業競爭等各種壓力,這使得他們更加註重自己的分數。因此,考試作弊、作業抄襲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讓校園這片凈土出現了“誠信”危機。市場經濟競爭的殘酷,讓校園裏的壹些大學生越來越“現實”。功利主義的盛行,讓學生容易強調眼前的物質利益和自我發展,容易把自我價值實現到極致,甚至不惜以侵害他人利益為代價。也使得少部分人的學習動力,擇業動力,入黨動力等。功利,使人急功近利,有時甚至試圖滿足當前的利益。所以,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讓學生深刻的明白,當他們作弊或者抄襲的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人最寶貴的東西——“誠信”;同時,要結合節日、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禮尚往來”意識教育,加強實踐,取得實效。
(五)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和教育環境。
應加強宣傳引導,在全社會開展誠信教育,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在全社會倡導和弘揚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批判各種不誠信的行為和觀念,最終在社會上形成健康的道德評價體系。高校要致力於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生活,把誠信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深化學生對誠信這壹基本道德規範的認識,使學生逐漸學會寬容和尊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高校自身要樹立良好形象,按規則辦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師要以身作則,嚴謹治學,實事求是,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智體美為先”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做到全員育人、時時育人、全方位育人。
誠信問題既是壹個歷史問題,也是壹個現實問題。誠信教育不僅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整個民族的事情。誠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壹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已經進入信用時代,高校必須站在時代的前列,培養具有信用素質和誠信精神的人。開展“誠信”教育是現代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壹個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合作探索的新課題。它要求每壹個教育管理者和每壹個公民都堅持“誠”,以“誠”待人,從而使弘揚“誠”文化、樹立“誠”德成為高校的共同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大學生“誠信”美德的目的。
[參考文獻]
王翰。高校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與誠信教育途徑探索[A]。桂付強。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的創新與實踐[C]。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任軍.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王雪琴。誠信:不僅僅是壹個話題[N]。工人日報,2002年5月30日。
[4]李琳。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J].工會理論與實踐,2002(4)。
[5]龍憲君。從國家助學貸款看大學生誠信危機[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04(4)。
[6]楊·。論大學生誠信的道德基礎[J].青年思想家,2004(2)。
[7]李本良,陶誌祥。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