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壹代對這種傳統戲劇更不感興趣。那壹天,專程陪我們去大阪看文略劇的村山宏和三合正久,應該是日經新聞社的資深記者,而且是中年第壹次看。村山宏特別介紹道:“表演都是古代日語,和現代日語不壹樣,我們很難理解。”
我們在大阪國立樂文劇院觀看的戲劇是“雙自殺天網島”,持續了大約三個小時。我們進去的時候,觀眾席上坐滿了人,大多是老年婦女。開場鈴壹響,舞臺右墻上轉出壹個隱藏的轉盤,上面坐著兩個人,穿著日式古裝,類似於唐裝。演員的臉很嚴肅,他老了,顯得很平靜。然後,其中壹個開始講故事,比如講故事;對方彈三味線,如三弦。隨著道白,兩個木偶,男人和女人,出現在舞臺上,都穿著五顏六色的和服。木偶只有真人的壹半大小,眼睛、眉毛和嘴巴會動,手、胳膊和身體可以自由活動。每個木偶由三個人操縱。師傅操縱壹套華麗的服裝,舉起木偶,左右副手的頭部塗黑,幫助* * *完成木偶動作。
平心而論,這是三個人第壹次操縱木偶。在中國木偶戲中,大多數木偶被舉過頭頂,表演活動在壹個小舞臺上進行。機械手潛到下面,單手操縱木偶。有時用皮影戲配合表演,效果更好。中國木偶多跑跳,以大動作為主,善於表現大場面。日本的文學和音樂劇都是三個人操縱,著重刻畫面部表情和肌肉的細微變化。他們更擅長抒情,避免暴力動作,主要描寫心理起伏。中國的木偶舞臺背景簡單幹凈,容易讓觀眾尤其是孩子入戲。日本文藝劇的木偶背後有三個演員,沒有遮掩,操縱木偶時的動作暴露無遺。剛看文藝音樂劇的時候很不習慣,背景幹擾很大。然而,壹旦妳進入表演,欣賞木偶的表情和動作,背景就退居二線了。這也符合人的心理特點,前景和背景。我們只能在視覺上關註其中壹個,而不能同時看到它們。可以認為文藝類和音樂類的布袋戲更多的是默契,更多的是理性思考。總之,中日木偶戲作為壹種藝術形式,雙方各有側重,殊途同歸。
臺下壹片寂靜,只有轉盤上的說書人,激昂的話語鏗鏘有力,打在地板上。配有同步字幕,劇情慢慢展開。《殉情天網島》是被譽為“日本莎士比亞”的劇作家勁松先生的代表作。它是根據享受了五年保險(1720)的商人春平和藝妓小春殉情的悲劇改編的。大阪的紙店商人春平有妻子和孩子,但他愛上了伊藤的藝妓小春。在過去的三年裏,春平深愛著於美人,忽視了她的生意,花光了所有的錢,受到了鄰居、親戚和社會的指責。萬萬沒想到,萬惡的商人泰·魏兵也為小春的美貌所傾倒,決定娶她為妻,改天再去美術館贖她。小春怎麽會向那個二流子屈服,發誓不結婚,並準備自殺呢?魏夫人知道後,害怕丈夫和被殺,變賣了所有家當,準備為贖身。不想,就在此時,春平的嶽父到家大罵,不僅逼著女婿和妻子離婚,還把女兒搶走了。受盡折磨的春平陷入絕望。這時,反派塔希的贖金也到了美術館,第二天早上,他要去取人。走投無路的春平和走投無路的小春,雙雙來到郊外的大壩,海誓山盟,祈求上蒼讓他們來世再續前緣。天亮了,兩人結束了殉情。據說在心理描寫方面,《殉情天網島》比同時期西方的同類作品要早。
字幕引導劇情,講故事的人或慷慨,或憤怒,或擲地有聲,非常投入。村山宏和三合帶著耳機聽著翻譯過來的古日語,樂此不疲。以前學日語的時候,聽說古日語裏有唐音,我就仔細留意投影出來的字幕,和講故事的人的發音對比,因為字幕裏有大量的漢字,每壹句都能很容易聽懂。
轉盤上的說書人是日本樂文劇團的國寶級人物,劇團的臺柱,這樣說話很吃力。直到第壹幕結束,我看到講故事的人還在為主角難過地搖頭,完全沈浸在劇情中。這個故事之所以流傳下來,壹定有其獨特的勇氣。總的來說,因為語言不通,我努力去聯想去理解,只體會到了悲壯的氣氛,卻無法與之合唱。不進入劇情的重點,就無法體會到悲劇的蒼涼之美。我覺得如果現場加壹些中英文字幕就更好了。
據劇院裏的人說,400年前,樂文木偶戲也是壹個人操縱的。那時候只是個木偶,演員壹只手在上面,壹只手在下面操作。1734,木偶三人操作。樂文戲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唐朝和日本駐唐朝的使節。從中國傳入日本時,開始是說唱藝術,後來逐漸加入木偶。此外,文學和音樂戲劇從許多農村木偶劇的演變和發展中流傳下來,並在江戶時代蓬勃發展。現在文藝音樂劇的演員都老了,日本年輕人卻不感興趣。如何保護和傳承這些遺產是壹個非常現實的問題。2003年,樂文木偶戲成功申請第二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劇團有90多名演員。樂文歌劇的經典劇本大多寫於公元18世紀之前。二戰後,雖然誕生了近50部新作,但大部分都沒有成為保留劇目,而經典劇本的演出卻經久不衰。樂文戲劇是保存完好的日本傳統戲劇,堪稱傳統文化的代表。如今,樂文劇團每年都出國演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