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大陸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由50多個民族組成。受不同的地理、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它有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性文化。中國各民族發展極不平衡。雖然隨著交通的發展,人們的交流(包括通婚、商業交往和戰爭)等各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相對落後民族的文化發展,但從來沒有同步過,從而表現出壹定的性別和文化差異。另壹方面,性文化有其特殊性,在同壹時代的不同地區可以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遊牧地區壹般比農業地區對性更寬容。即使在同壹時期同壹地區,也仍然存在階級差異,如“士大夫-市民-村民”的差異,但通常只有士大夫的性文化觀可以在典籍中找到,市民的性文化觀可以在小說和野史中看到,而村民的性文化觀則難以考察。在戰爭和饑荒時期人口大規模流動的情況下,性關系往往會變得松散,而在農業聚落幾代穩定的情況下,宗族、宗教等傳統勢力會給性關系帶來種種難以逾越的限制。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占全國人口的90%以上。漢族先民經歷了漫長的原始公社時代,經歷了“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和部落階段。黃帝以後成為宗法部落,進入部落聯盟時期。歷史傳說反映了漢族古代先民,包括羌族、彜族、苗族、黎族等不同氏族和部落的人,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的接近、交往和鬥爭,逐漸融合為同壹氏族。這壹融合過程壹直延續到春秋戰國時期,其分布區域也延伸到東北遼河中下遊、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渝、黔中、東南湖南、吳越等地,並在秦漢時期國家統壹的條件下成為漢族。秦漢至今的兩千多年間,許多漢人通過墾荒、移民、掠奪、流放等方式移居邊疆,與邊疆少數民族交織在壹起,共同開發邊疆,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因此融入了當地少數民族。
另壹方面,邊疆各民族內遷,與漢族雜居,大多常融合為漢族。由於歷代漢族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在經濟、文化、政治制度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
古代漢族社會倫理和立法的基礎是“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和“仁、義、禮、智、信”。這是漢代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 104)根據“天人合壹”的神學觀點,發揮春秋時期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總結出來的,從此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國家觀念。與此相關的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深蒂固的宗族觀念。漢族普遍實行壹夫壹妻制,封建士紳普遍實行納妾制。在親屬關系上,以父系為中心。父系家族的延續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所以漢族的古代人口觀主張“多子多福”,在此基礎上,壹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忠誠孝順,其中孝順是基礎,也是最高體現。這種宗法制度的擴張表現在從“人民”到最高統治者“田字”的道德規範上。於是,神權、政權、宗族勢力、夫權就成了禁錮人們思想的工具,尤其是禁錮女性。
古代中國在高度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基礎上,創造了各具特色的燦爛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政治、軍事、哲學、經濟、歷史、文學、藝術等領域都有很多有影響的代表和作品,其中很多性文化內容保存在中國歷史、文學、藝術等文獻中,古代的科學技術,如天文、數學、農業、醫學、建築、冶煉等,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作為古代醫學的分支之壹,中國古代性藝術基本形成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前後,其學科內容相當於今天的性學。
中國性文化博物館
目前,中國性文化博物館已經收集了2000多件罕見的性文物,如陶瓷、情色圖片、青銅器等。
這些文物都是過去隱藏的、秘密的、罕見的,形式也很多,有雕刻、繪畫、雕塑、書法、詩歌等等。很多展品成了國家遺孤,國寶,全國罕見。
中華民族是壹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遺產的民族。其社會、風俗、生活習慣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與西方國家存在顯著的文化差異。孟子曰:“食與性也重要。”。這表明我們的祖先對性文化持非常開放的態度。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今天我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