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現代主義療法拒絕客觀現實,更註重來訪者的主觀現實。也就是說,由關註問題的外在,轉為個體的內在部分,強調對事件的多元意義的探討。比如說,在面對壹個抑郁的案例時,現代主義療法註重的是探究來訪者有哪些抑郁的表現、抑郁的根源是什麽、表現出的問題行為要如何消除等等;而後現代主義療法則認為,來訪者抑郁的狀態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重點在於通過語言,幫助來訪者發現抑郁對於來訪者當下的生活意味著什麽,或者借助抑郁在告訴來訪者什麽,或者在抑郁的狀態下,來訪者運用了什麽積極資源來應對等等。
2
比較經典的後現代療法有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和敘事療法。
焦點解決短期療法,是壹種短程的心理治療技術,它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它認為人們都是健康而充滿能力的。來訪者擁有解決自身問題的必要資源,在咨詢師的指導下可以自己建構解決歷程。
所以,焦點解決短期療法的重點不是放在問題上,而是尋找來訪者生活中積極有效的壹面,也就是尋找問題的例外,意思就是問題解決的方法就在例外之中。所謂的例外是指問題之外的其他行為或想法。通過詢問探究來訪者“做了什麽使問題沒有發生?”從而鼓勵來訪者使這個小小的例外變成改變的開始,逐步發展成更多的改變。
比如說,壹位女性來訪者覺得自己的婚姻狀況出現了問題,認為她的丈夫不再愛她了,為此她焦躁不安,時常把目光放在她的丈夫身上,希望總能和她的丈夫粘在壹起,這讓她的丈夫很抓狂,就想躲著她。丈夫越來越不愛在家呆,即便在家也時常壹個人呆在書房裏,不想和她說話。
這位女性希望通過咨詢改善婚姻狀況。咨詢師進行了例外提問:“有沒有壹些時候,是妳表現得比較放松,或者妳能獨自做些自己的事情?”
來訪者回答:“我有時會自己看看書,不會想那麽粘著他,他反而會走過來看看我。可能在那些時候,他認為我比較獨立,就不那麽讓他厭煩!”
咨詢師聽了這個例外情況,充滿欣賞地、用振奮性的口吻繼續向來訪者提問:“妳認為他比較喜歡妳獨立壹點。妳是怎麽讓自己做到能獨立壹點的呢?”
來訪者回答:“噢,有時我想做做自己的事,有時我告訴自己不可以總是依賴著他。”
咨詢師繼續提問:“當妳這樣告訴自己時,對妳有什麽不同的影響嗎?”
來訪者回答:“有呀!我越是這樣想,就越可以做到獨立壹點。”
……這段對話就是通過發現來訪者的例外情況,來幫助來訪者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能從壹些小的例外開始,逐漸積累,引發夫妻倆日常溝通上更多、更大的改變。
為什麽壹些小的改變能帶來更多的改變呢?焦點解決短期療法認為,人有壹個系統,系統中有“黑”的部分(即問題發生的互動),有“白”的部分(即問題不發生時的互動)。傳統的做法是從黑的部份進行修正,但焦點解決短期療法的做法卻要是從白的部分進行擴展。
由於整個系統是固定平衡的,壹旦白的部分擴大壹些,黑的部分就減少壹些,整個系統的改變就發生了。小的改變不可忽視,就像滾雪球那樣,從壹個小的雪球開始,越滾越大,帶來雪球效應,最終引發來訪者現有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大的改變。
前面的那位女性來訪者發現自己獨立地看看書,做壹些自己喜歡的事時,丈夫反而更願意靠近她壹些。那麽接下來,她就會多壹些做自己的事,不那麽依賴他的丈夫。丈夫沒有被妻子逼近的壓迫感,也會越來越多地和妻子進行交流。日積月累,夫妻間就能夠輕松相處。
接下來,我們結合壹些例子來看看,焦點解決短期療法是如何結合工具進行實踐的。
首先,它最常用的技術就是“聚焦改變的對話”。聚焦改變的對話需要咨詢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幫助來訪者聚焦於各種改變的可能性。前面為了幫助那位女性來訪者,咨詢師做了很多聚焦問題例外的提問,大家已經有所感受了吧。
咨詢師還可以用探究“此時此刻可以做些什麽”的問句,取代探討“過去原因”的問句,重新建構來訪者的問題,創造改變。比如說,咨詢師在幫助來訪者明確目標時,可以提問“妳在生活中想要些什麽?”或是“面對這樣的問題,妳想我可能幫妳什麽?”、“妳今天來,想要改變的是什麽?”這樣可以使來訪者停止抱怨,正視問題的解決,從而引導出行動的目標。
咨詢師也可以通過提問幫助來訪者,澄清改變最先出現的跡象是什麽。例如,詢問來訪者,“如果父母發現妳變得比較乖了,妳覺得他們會首先註意到哪個變化呢?”引導來訪者描繪最先出現的改變跡象,從而展開解決問題的行動步驟。這裏的提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第壹,奇跡詢問。比如“當奇跡發生時,妳的生活會有什麽不壹樣?”目的是為了探討來訪者想要什麽不壹樣的生活。引導來訪者從關註過去的問題,轉向探討未來滿意的狀態,使來訪者充滿信心,同時又能理清長遠目標。
第二,例外詢問。咨詢師協助來訪者找出例外,引導他去看抱怨的問題沒有發生或沒那麽嚴重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常用的問句是:“什麽時候問題不會發生?”“曾經做過什麽事情讓妳自己心情好壹點?”
不知道妳聽完這些介紹有沒有壹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生活中妳也可以這樣幫助自己去尋找解決辦法。
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很註重咨詢師對來訪者的反饋,包括鼓勵和贊美、橋梁、布置家庭作業三個成分。通過鼓勵和贊美樹立來訪者的希望,讓來訪者了解自己有能力達成目標;橋梁是將鼓勵和贊美與後續的任務連接起來;通過布置家庭作業,讓來訪者去觀察自己的生活,尋找例外、進行自我探索、對比改變發生前後的差異,強化咨詢效果,或是讓來訪者做壹些有助於解決問題的行為任務。
3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後現代主義的另壹個代表“敘事療法”。
壹些學者在家庭治療的基礎上提出了“敘事療法”的理論。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不開心的時候喜歡和身邊的人傾訴壹下。其實敘事治療和這種“傾訴”有點相似,生動的語言可以再現當時的情境,重新讓我們進入到當時的情境中,然後才能進行下壹步。
咨詢師通過傾聽來訪者的故事,將問題外化,也就是將人與問題分開,強調“問題才是問題,人不是問題”。進而解構問題,重寫故事,改變看待問題的角度。大家聽到“外化”、“解構”這些概念有些陌生吧,沒關系,在下面的咨詢策略學習中,我們會進壹步地舉例說明。
敘事治療很重視“故事”,壹種是主線故事,壹種是支線故事。主線故事也就是問題故事,來訪者生命故事中那些特別重要,成為圍繞著某個主軸的故事。支線故事也稱之為替代故事,是來訪者生命故事中不符合主軸的,不被註意的事件。
比如說,壹個31歲的女博士來到咨詢室,她的工作很好,收入也不錯,已經自己買了房子,但是她自己對自己並不滿意,時常感到難過痛苦,在咨詢室裏淚流不止。咨詢師了解到,她之所以如此傷心難過,是因為她參加了無數次的相親活動,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結婚成家。而家裏人又不斷催婚,讓她疲憊不堪,這就是她受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觀念的影響,而形成的問題故事,也就是主線故事。
而如果不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的影響,她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富足,很快樂。通過敘事療法的幫助,就需要幫她重構“沒有結婚,也可以生活得快樂幸福”的支線故事,或者替代故事。比如說,雖然還沒有結婚,但是她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給自己營造了壹個溫馨的家,自己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或者說因為沒有結婚,她可以非常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外出旅遊、讀書學習、聽音樂等等,反而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有意義,自己可以擁有各種自由的選擇。
用支線故事去替代不合理的主線故事,是敘事療法的核心概念。發展出新的主線故事之後,還需要幫助來訪者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的基礎之上,認同自己,從而幫助個體解決當前以及未來會遇到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看敘事療法的咨詢策略有哪些。
首先,是將問題外化與解構,通過外化,讓人透過問題,去看到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可以將問題擬人化,幫助來訪者與問題進行對話,例如面對壹個抑郁的來訪者,咨詢師可以通過擬人化的方式提問:
“哪些時候抑郁離妳比較遠呢?”
“好的,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抑郁,他將會帶我們走向何處呢?”
“當妳感覺不到抑郁癥的時候,那個時候妳在做什麽呢?”
“這麽長時間了,妳仍然在面對這個抑郁,我非常好奇,能不能問壹下,在這麽長時間裏面,壹直面對他而沒有被擊垮,妳是如何做到的呢?”
“妳想對這個抑郁說點什麽呢?這個抑郁想對妳說什麽呢?”
這樣,來訪者的抑郁不再和來訪者合為壹體地出現,通過問題外化的提問,來訪者可以站在抑郁之外,來解讀抑郁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不抑郁的時候自己在幹什麽,自己是如何應對抑郁的,抑郁對自己有什麽意義,等等。
在問題外化和解構後,需要重構故事。像前面的女博士的故事那樣,很多來訪者的主線故事背後常常蘊藏著壹些特定文化、歷史知識和習慣,這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常常是來訪者問題的建構者,而我們很容易成為文化下的犧牲者和替罪羊。敘事療法咨詢師需要幫助來訪者跳出受主流文化影響和控制的自我認同。
例如,來訪者對咨詢師訴說:“童年的時候,爸爸經常打我和媽媽。我那時特別愛上學,但是有時也逃學,我逃學並不是為了出去玩,而是偷偷看爸爸媽媽有沒有吵架,看他們是不是還好。我覺得自己那時真的好可憐啊!”
敘事療法咨詢師的態度與思維過程是:經歷家庭暴力的孩子就壹定可憐?誰規定的?小小的他怎麽就想到偷偷地去看爸爸媽媽有沒有在吵架?他說的那個可憐是什麽?覺得自己好可憐,這樣的想法是怎麽來的?可憐的日子裏,小小的他是怎麽挺過來的?在可憐的日子裏,最不容易的地方在哪裏?
重構故事需要挖掘特殊意義事件,也就是尋找任何不符合主線故事的事件,可以是與主線故事相矛盾的事件、與主流文化不相合的地方,或者找出問題無效的時候。發現特殊意義事件是壹個反復進行的過程,直到發掘出來訪者內在的力量。所以要做到解構與重構,咨詢師不是要同意來訪者已有的感受,或者對來訪者表示同情與憐憫,而是要用壹種外化和好奇的態度去看待來訪者的經歷。
可以通過“行動藍圖問話”將特殊意義事件按照時間順序串連起來,探索特殊意義事件的細節,了解來訪者對生活的自我認同、人際關系給予的意義,包括欲望、動機、目標、夢想、期待、價值、信念、決心、許諾和比較理想的生活形態等。敘事療法對特殊意義事件的探究和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對問題例外的探究十分相似。
4
上面介紹的兩種後現代主義療法都樂觀地相信人是有能力、有資源的,他們可以自己去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想要這些療法有所成效,合作與溝通才是關鍵。來訪者和咨詢師壹直處於積極的互動關系中。通過傾聽,咨詢師進入來訪者的世界,進行積極的行動引導。然後經由邀請,促使來訪者做出進壹步改變,協助來訪者搜尋新的意義,產生新的想法與行為。
咨詢師是解決問題過程的專家,而來訪者才是最了解問題的專家,兩者合作,問題就迎刃而解。咨詢師只是“引發”來訪者運用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制造”改變。這裏強調的是來訪者自身的資源,尊重來訪者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