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跡改編,以摔跤為明線,以印度女人爭取命運自主權為暗線,講述了壹個精彩的勵誌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摔跤吧爸爸》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摔跤吧爸爸》的觀後感壹要說現在最火的電影非《摔跤吧!爸爸》莫屬。這部印度電影笑中帶淚非常感人。
這是根據真人真事來拍攝的電影,媽媽說裏面演爸爸的男主角本身就是非常勵誌的人物,他為了整部電影的真實性又是增肥又是減肥。據說他還是印度的國寶級演員呢!
電影開始了,細細的講述了壹個曾經的國家摔跤冠軍,因為生活所迫放棄了他最熱愛的摔跤。但是他非常執著,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成為世界冠軍,可是偏偏生的都是女兒,在印度,女孩子只能幹家務活的。在爸爸心灰意冷的時候,兩個女兒和村裏的男孩子們打架,居然把他們打得鼻青臉腫。爸爸知道後突然眼睛都發光了,他發現兩個女兒身上都有摔跤的天分。於是,魔鬼訓練開始了,為了方便運動,姐妹倆穿上了媽媽改過得哥哥的衣服褲子。女孩穿著短褲去跑步,在印度農村那是很羞恥的。就這樣姐妹倆慢慢失去的原本屬於她們的童年。她們的爸爸為她們制定了嚴格的運動要求和飲食要求,日復壹日的訓練,姐妹倆開始想放棄了,想盡各種方法逃避練習。壹次,姐妹倆告訴爸爸說因為練摔跤,弄得頭發上都長虱子了,本以為爸爸會放棄對她們的訓練,結果這位嚴厲的父親卻讓兩個女孩剪掉了長發。姐妹倆頂著村裏人的冷嘲熱諷,頑強的繼續訓練。
時間慢慢推移,有付出總會有回報。雖然還經歷了許多風風浪浪,但在爸爸的沈著堅持下,姐妹倆終於爬上了世界的頂峰。
想想我現在的學習生活,再看看電影裏的姐妹倆,那我簡直幸福的不要不要了!可我還時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看完這部電影,真得很受教育,怪不得媽媽要讓我看了。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先苦後甜的,與其花時間抱怨還不如努力學習呢!
《摔跤吧爸爸》的觀後感二說實話,這部電影裏開頭部分的阿米爾汗我是不喜歡的。大概是太接近現實的緣故吧。典型的中國式父母。
將自己的心願強加於孩子,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簡單粗暴。比如:在兩個女兒抱怨在泥地裏摔跤讓她們頭上都長了虱子的時候,爸爸的做法是將兩個女兒的頭發剪了。所幸,劇中的爸爸確實在摔跤方面有天賦,對兩個孩子的指導和訓練是正確的,而兩個孩子也遺傳了爸爸的摔跤基因。
我不敢想,如果爸爸壹直以來的訓練方式確實有問題,或者壹開始爸爸對女兒天賦的判斷就是錯誤的話,結局會怎樣呢。
從故事所在的大環境——印度這個角度所考量的話,這個爸爸還是讓我敬佩與感激的。影片中有兩次突出的父女之間的沖突與和解。
第壹次:爸爸將摔跤的心願強加於女兒,並且逼迫她們進行高強度訓練,在身體與心理上都承受巨大壓力,在壹次女兒去參加親戚婚禮的時候沖突爆發。這次沖突著重解決了這樣壹個問題:為什麽爸爸要逼迫兩個女兒摔跤。在那樣的環境下,摔跤是爸爸所能為她們創造的唯壹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道路,唯壹能讓她們的命運有所不同的辦法。否則,她們就只能在懵懵懂懂的時候就早早結婚,從此圍著老公孩子轉,生命就在竈臺上耗盡。
第二次:在大女兒去了體育學院之後。面對不壹樣的訓練方法,生活方式,和更廣闊的世界,女兒從內心生出了對爸爸的蔑視和反叛。這其實是女兒想要獲得爸爸肯定的另壹種方式。以前通過聽爸爸的話來獲得認可,現在通過展現自己,在爸爸面前展現壹個我比妳更厲害更了不起的自己,從而獲得認可。當然,姜還是老的辣。女兒的自以為是使得自己在世界大賽中落敗。這次的失敗讓她反省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稚嫩,從而達成了父女之間的又壹次和解。
沒有哪個小孩不貪玩,沒有哪個小孩能足夠自律,足夠自我約束。所以,父母總是逼迫我們做壹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當時的我們可能不理解,可能抱怨,甚至可能生出恨意。但當足夠長大足夠成熟,甚至當父母已經不在,才會發現:其實,那是他們竭盡全力、所能給我們的最好的。
有個笑話:世界上有三種笨鳥,壹種是先飛的,壹種是不飛的,還有壹種是下個蛋讓後代飛的。我曾經壹度以為,我爸就是最討厭的第三種。人總是後知後覺。現在再回頭看,生活是自己的,父母逼迫妳所到達的高度、取得的成績,都是自己的。
古語有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影片中的爸爸也好,現實生活中的爸爸也好,他們固然有將自己未達成的心願強加於兒女身上的做法,但這種強加實質上是壹種希望子女能有壹個不同於自己、不同於周圍大環境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的觀後感三在我的印象中,印度影視壹貫以其異域風情及歌舞魅力感染人,《摔跤吧!爸爸》卻將父愛和夢想結合得如此完美,並且聚焦金牌意識和女權意識,整部影片呈現出壹種破而後立的格調,既有對現實的鞭笞,又有打破傳統的勇氣,動人心弦,令人熱淚盈眶,也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寫點東西。
曾經是印度摔跤冠軍的父親,在為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希望生個兒子來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贏得世界級比賽金牌,但事與願違,妻子連連給他生了四個女兒。壹個偶然的機會,女兒在打架中戰勝了男孩,這讓父親眼前壹亮,有了類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靈感,決定對其中兩個女兒進行摔跤訓練,幫助他實現夙願。
在現代家庭教育的語境之下,這位父親很容易被冠以“自私”、“偏心”、“虛榮”的帽子,以自己的權力改變女兒的命運,逼迫女兒做她們不喜歡的事情。隨著劇情的發展,父親對女兒從事摔跤事業的規劃,其實是愛的成分大於父權的成分。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當作家庭附屬品,很多女孩子未成年就步入婚姻,過上了繁雜而艱苦的家庭主婦生活。而影片中,摔跤老爸壹直懷揣著冠軍夢,偏執地想將夢想延續到下壹代,以“暴君”形象對兩個女兒展開魔鬼式訓練,甚至將女性象征的長發給壹剪沒了,兩個女兒為此搭上美好的童年時光,乃至青蔥時光,不僅僅要承受著身體上的疼痛,還要飽受外界的非議和嘲笑。也許妳會說,劇中父親獨斷專行,絲毫不尊重女兒們的個人意願。
但是,女兒們所承受的磨難,又何嘗不是別的女孩所仰望的'幸福?他引導女兒們進入體育競技行業,徹底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走向,把女兒變成了壹個擁有世界視角的現代女性。摔跤小舞臺,社交大舞臺,女兒所擁有的人生,其精彩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印度女性,這何嘗不是父愛的偉大體現。都說父愛如山,深沈而厚重,不像母愛那樣溫潤透徹,也許有時難以察覺,但只要妳碰了壁受了委屈,他就壹定站在妳能看得到地方,為妳加油打氣。這就是父愛的力量,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正如世紀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創造生命的夢想,是由自強不息鑄造的奇跡。劇中的吉塔和巴比塔為了實現父親的冠軍夢,他們遠離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被逼含淚剪去最象征女性的長發,忍受來自同齡人與非同齡人異樣的眼光、非議和嘲笑。他們犧牲那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娛樂時間,艱苦訓練。他們壓抑了青春,卻也重塑了青春,猶如高考學子,背負著家庭的夢想,社會的期待,在追逐人生夢想的起飛階段,振動沈重的翅膀,艱難的前行。吉塔最終成功的精彩瞬間來自於日常大量枯燥訓練的積累,來自於彎路中的折回,來自於絕不放棄的最後壹擊,從而成就歷史傳奇!成功的道路充滿艱辛,輝煌的背後灑滿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難,荊棘再深,夢想的實現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