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高科技引領農業未來。現代農業和過去農業最大的區別在於高科技。
手術的水平。目前,現代農業科技的支撐主要來自農業生物技術和農業信息。
技術、先進農業裝備技術和農業資源節約技術是四大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其中,農業
生物技術是現代農業最基礎、最核心、最關鍵的技術。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
農業的發展依靠政策和科學。面對新階段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我們必須實事求是
我們要充分認識和重視農業科技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切實措施,不斷加以解決。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現狀和問題
現狀和問題現狀和問題
現狀和問題
中國農業科技水平,壹些領域已經躍居世界先進行列。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影響
貢獻率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27%上升到現在的43%。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
與(發達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相比,中國農業
工業科技還有很大差距,遠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但是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步是不可否認的。現代農業技術與常規技術的結合不斷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體育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3%;建立了以生物技術和雜交育種技術為代表的新產品。
6000多種動植物新品種,如雜交水稻和抗蟲棉,已投入農業生產用於食用。
糧食生產,特別是肉蛋的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生物技術和農業,機械化和
2007年,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率和土地利用效率。
2008年全國糧食畝產達到350公斤,總產量達到5億噸,已經達到豐年有余的水平;
建立了畜禽和水產品的良種繁育、集約化養殖和疫病防控技術體系。目前,中國的畜牧業
總產量世界第壹,科技貢獻率達到50%,肉蛋產量世界第壹。
目前,我國農業資源利用率、生產效率、勞動生產比都很低,生產管理方式落後。
落後。壹方面中國資源短缺,另壹方面中國資源利用率低。我國的農業有
許多地方仍采用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進國家低1倍。肥料利用
效率不到35%,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5% ~ 20%;農藥的利用效率也不足30%;高產穩產田僅占耕地總面積的35%。
此外,農業生態受到極大威脅。中國的農作物病蟲害每年造成35%的減產,而牲畜
每年由家禽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為10% ~ 15%。農藥、化肥和抗生素的過量和殘留使用。
滯留問題加劇了農業生產環境的惡化,影響了農產品質量。由於品種類型單壹,
產品質量低,糧食產量僅為發達國家的50% ~ 70%。
農業科研投入不足。世界上每萬名從事農業經濟活動人口中的農業研究人員人數為140。
中國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0。
%到40%,比發達國家低20 ~ 30個百分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盡合理。農業
工業科研和農業技術推廣分屬不同的行政部門,相互之間的關系不夠密切;農業技術
推廣和農民教育多方面進行,有限的資金很難快速提高。
農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初步估算,我國農業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總體差距達。
15到20年。
2.政策和措施
(1)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為農業科技進步創造有利條件。壹是為農民提供技能。
技術信息服務。二是提供風險保障服務。在農民遇到新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的時候給他們。
壹定的補償,比如在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時給予最低保護價。第三是向市場提供投入。
監督服務。這樣可以減少中間商的盤剝,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農民對新技術的應用
的熱情;四是進壹步加強農業執法,確保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焦點
就是加強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的市場管理,嚴肅查處使用假冒偽劣種子、農藥坑農的行為。
傷害農民的事件,依法嚴懲罪犯。
(2)發揮高科技優勢,徹底改造傳統農業。農業要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生物工程和信息技術。
和其他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壹是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全方位應用儀表
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可以改善農業產業的薄弱環節,促進農業技術的定量集成、轉化和推廣。
速度,減少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造成的損失。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應優先發展智能決策系統的研究和開發,農業信息聯網技術和農業經濟、資源、科技的研究
信息的研究與開發等。第二,大力提高農業生物技術水平。我們必須集中力量加強種植
生物遺傳改良、農業動物遺傳改良和生物制劑研究、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第三是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既要註重高新技術的實用化研究,又要研究過去成熟的技術和市場
市場需求調研成果,加快推廣,使其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第四是加強其
他的高科技在農業上的應用。要加強材料科學、核技術、航天技術、衛星遙控。
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如傳感技術,重點發展航天育種和核輻射育種。
(3)進壹步建立和完善農業推廣服務體系。中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基本問題
是體制問題,改革的關鍵在於為市場加強公益性,而不是推動政府管什麽。
組織市場化和企業化。首先,理順現有促進機構的權責關系,實施有效的政策。
去真正的地方。第二,提高金融安全。第三,積極支持市場化主體建設。第壹,加強
在這個過程中,科研單位和科技企業的合作要根據具體情況公平對待,不能壹蹴而就。
切,避免原有的晉升制度全部市場化,在構建市場化晉升機制的過程中破壞。
行政晉升的路線確立了。最後,創新推廣形式。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有壹定的特點。
點,結合這些特點的農業技術推廣形式可以大大提高推廣效率。